第二百二十七章玻璃工业
  待其他人都离场,赵立军的脸色阴沉如水。
  对那把乾隆宝刀,他其实是心动的。无论是那个捡漏的传闻,还是那把乾隆宝刀的观感,都已经打动了他。
  正是如此,他才决定在这个鉴定结果出来之后,仍然出高价购买。但事情却进展不顺利,对方并不是一个见钱眼开之人,而是较真于这个鉴定结果。
  “你真的看不准?”赵立军压抑着心里的烦躁,再度认真地询问范师傅。
  范师傅暗暗望了孙明一眼,孙明微微摇头,显然二人已经私底下达成了某个默契。
  二人眼神交流之后,却见范师傅缓缓地说道:“这把刀做得精巧,但史册并没有永寿宝刀的记载,确实是看不准!”
  收藏界中的看不准,是一个托词,就是在说这件东西有问题,八成是赝品假货。之所以用这个词,主要是给持宝人留一点面子,让到气氛不会突然 变得紧张。
  “军哥,那把刀肯定是假货,我看刚才他就是在欲擒故纵,恐怕回头还会找你狮子大开口呢!”孙明心知叶无尽的拒绝扰乱了赵立军的判断,这时怀着恶意地推测道。
  赵立军自然是不相信,但却不好反驳,压抑着心中的厌恶感,平淡地说道:“这次辛苦你跑一趟了,不过我这些天还有事情要忙,就不招待你了!”
  他心里其实已经清楚,下次要找人鉴宝,绝对不会再找这人了,哪怕这人才吹得天花乱坠。
  “您忙你的就行了!不过我对西南黑市有些兴趣,还请军哥也给我引个路啊!”孙明急忙摆手,但是脸上堆着笑容说出了他的诉求,也打算去见识一下西南黑市。
  “没问题!”赵立军虽然心里对他极是不爽,但还是点头同意他这个小要求。
  眨眼间,九月已经来临。
  “金九银十”初是指一个美好的时节,因为九月份和十月份进入秋收时令,是农业收获的季节。只是如今却成了一个噱头,很多商家都将这两个月份定为“旺季”。
  很巧合的是,在股市上素有“金九银十”的魔力,甚至有股民只选在这两个月份做股票,其他月份则空仓观望。
  今天是九月份的第一天,很多人都缅怀着美好的愿望,希望真能迎来好行情。只是外围却给这个喜庆的日子蒙上了一层阴影,受叙利亚战事升级影响,隔夜欧美股市大跌,其中美股跌至两个月低位。
  不过这些都影响不到叶无尽,自从得到了轻工业勋章之后,他也是决定大干一把。在确定两只农业股没有太动静之后,他当即决定放弃了农业板块,将目光放在了轻工业板块上面。
  轻工业板块并不是指单一的行业,其实是由诸多行业构成的集合体。当年苏联就给出了一个定义,轻工业是纺织工业、缝纫工业、皮革工业和玻璃工业等的总称。
  窗外的阳光明媚,叶无尽吃着阮藕为他准备的早餐,一边浏览着财经网站。在经过十多分钟的筛选之后,他终于将目标放在了玻璃工业上面,这个颇为有趣的行业。
  玻璃,是一种由二氧化硅和其他化学物质熔融在一起形成的非金属材料。
  约公元前3700年前,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玻璃器皿,不过当时只有有色玻璃。
  约公元前1000年前,华夏制造出无色玻璃。只是很可惜,这项技术并没有得到推广和运用,而且仅是处于碎片装饰品阶段,最终没有能够进行产业化。
  公元前11世纪,玻璃迎来了一个发展的契机,由腓尼基人创造出了商品——玻璃球。
  约3000多年前,一艘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有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船员们吃完饭,潮水开始上涨了。他们正准备收拾一下登船继续航行时,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来看啊,锅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莹明亮、闪闪发光的东西!”
  船员们把这些闪烁光芒的东西,带到船上仔细研究起来。他们发现,这些亮晶晶的东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苏打。原来,这些闪光的东西,是他们做饭时用来做锅的支架的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物质,这就是最早的玻璃。
  后来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炉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发了一笔大财。
  若是玻璃球是玻璃商品化的第一阶段的话,那第二阶段则是罗马吹制玻璃技术的诞生,这项技术让到玻璃走进了千家万户,廉价的玻璃日用器皿取代了陶器的地位。
  公元前世纪末,玻璃制作出现了伟大的进展一种制造玻璃产品的革命性技术发明了这就是吹制玻璃的发明。用一根至少一米长的铁管把它浸入熔化的玻璃中蘸出一团然后吹制匠把玻璃吹成一个泡。
  一开始是放在模具里吹制很快就发展为无模吹制,由于吹制技术本身相对简单易学所以迅速传遍了罗马帝国各省的玻璃作坊,吹制技术的发明使得玻璃工艺有了很大突破,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制作非常纤薄而透明的玻璃大大推广了玻璃产品在欧洲生活的应用。
  罗马人在玻璃发展史上占据中心地位,他们不仅提供了工艺技术,而且贡献了一个认识,即玻璃是一种名副其实的重要生活用品材料。
  玻璃制造业的能工巧匠们能够随心所欲地生产出优质价廉的玻璃日用品碟子、瓶子、罐子、杯子、盘子、匙子乃至灯盏和墨水池尤其因为玻璃烘托了罗马人所陶醉的杯中物“酒”的迷人之处它更是备受推崇。
  玻璃日用器皿的出现,直接取代了阿尔列提乌姆的陶器,以致后者走向衰落。或许正是玻璃的出现,让到欧洲从陶器到瓷器的进展被强制中断,走上了另一条不一样的发展道路。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罗马帝国走向衰亡,这对玻璃制造业来说是个严重的打击,但玻璃制造技术并没有因此消亡。
  第三阶段,玻璃技术的完善和发展,以及彩色玻璃在建筑方面的运用。
  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的玻璃制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区域:北方包括德国、法国、比利时、英格兰和波希米亚;南方则主要是意大利。
  玻璃在北方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新型玻璃器具,主要是炊具,名目繁多如法兰克的、墨洛温的、日耳曼风格的英格兰还能制造蓝色玻璃器皿。
  南方意大利威尼斯的玻璃制造大约从罗马时期开始就一直延续着,为了垄断玻璃的生产和价格。1291年,一道法令使威尼斯的玻璃制造全部移到了穆拉诺岛,他们付给玻璃工人高薪但严禁他们与外界接触。
  整个中世纪的玻璃制造技术虽然仅仅处于保留罗马传统技术的层面,并没有太大突破,但在玻璃应用方面,此时的玻璃却在欧洲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彩色玻璃最开始价格昂贵,所以普通民众家里是无法安装彩色玻璃,彩色玻璃多数被运用在当时欧洲最为神圣的地方——教堂,在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理论中,人与上帝之间的交流是一个核心的命题。
  作为艺术载体的玻璃,在哥特式教堂的玻璃花窗上闪耀着上帝的光。哥特式教堂内墙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裸露着的近似框架式的结构窗子占满了支柱之间的整个面积。过去画家和雕塑家用来施展才华的墙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彩色玻璃镶嵌的巨大窗户。
  12世纪,玻璃的颜色达21种之多,而且色彩越来越富丽明亮。
  13世纪末,哥特式教堂不像一座建筑物,而像一件细工镶嵌的首饰,简直是一块五彩的玻璃,一个用金银线织成的巨大的网络,一件在喜庆大典上插戴的饰物,做工像皇后或新娘用的一般精致。
  第四阶段,13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玻璃制造业发明了水晶玻璃和镜子。
  镜子的经济利益无疑是相当丰厚的。当时的镜子跟如今有些不同,那时的工艺相当要复杂!
  他们在一块玻璃上放一张锡箔,上面浇上水银,水银能溶解锡,形成“锡汞齐”,紧紧的粘附在玻璃上,从而成为一面镜子。只是把整块玻璃都涂上均匀的一层锡汞齐,要花整整一个月时间,所以镜子的成本并不低。
  不过,威尼斯的镜子轰动了整个欧洲,成为一种非常时髦的东西。王公贵族,阔佬富商,都以拥有一面威尼斯的镜子为荣,镜子顿时身价百倍。一个法国的皇后结婚,威尼斯送的礼物,就是一面小小的镜子。
  现在看来非常搞笑,当时却是最昂贵的东西——价值十五万法郎。
  意大利官方十分重视镜子技术的保密,以致他们成为全世界最大且唯一的镜子制造商。据史册记载,制镜业兴旺时期,威尼斯有40个大工厂,员工达到数千人。
  而整个欧洲的订单是络绎不绝,仅是一个法国,每年就要200箱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