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皇帝已于一个月前秘密搬回了乾清宫。这天他躺在龙榻之上睡了长长一觉, 醒来时, 一睁眼便见到张太后坐在床边。
“母亲……”
“放心, 该办的事都已办好, 杨廷和已然交由刑部收监了。”张太后握起他的手,语调柔软得就像在给襁褓中的孩子唱摇篮曲。
“有劳母亲了, ”皇帝还是很没精神, “我连亲自露面去办此事的力气都没有,也不能出去视朝, 外面的人还是很快便会清楚,我病体沉重确是事实,人心还是难免不稳。立储之事还要请母亲多多费心,杨廷和虽然倒了, 他那立兴王为储君的提议确是好的,别叫王琼他们再在此事上多口,尽快定下来吧。”
张太后心酸不已,淌了眼泪下来:“你说得哪里话?胡保常不是已经说了,你身体底子好,这病好好将养还是大有希望痊愈的。”
皇帝叹了口气:“不论有没有希望,该打算的,还是及早打算好才行。先前是我任性, 总觉得时日还多, 别人逼我立储都是多此一举,危言耸听。如今才知道,什么‘春秋鼎盛’都是客套话, 我的命也不见得比旁人硬着多少。杨廷和是内阁首辅,他一倒台势必引得朝野动荡,只有提前做好打算,才不会等到……到了那时候,再惹出大乱子。”
这一个月来虽然受到了精细医治与照料,他的病况也没见有何明显好转,皇帝其实已经在心里做好准备,迎接“那时候”的到来了。
当日晚些时候,邵良宸被招来皇帝病榻之前。
“做探子就是这点不好,立了再大的功劳,也不能见光。”皇帝望着他笑道。依他想象,若能让杨廷和当场看见躺在豹房“养病”的那个人是东莞侯邵良宸,那才更有趣。
邵良宸现在当然还不能见光,不然被朱厚熜得知朱宸师傅跑去皇堂兄跟前做了这些个大事,该怎么解释?朱厚熜不得觉得是皇堂兄在自己跟前安插了个间谍?
“这些都是小事。”邵良宸微微叹了一声,“您想调我回来么?”
现今皇帝被害的危险解除,培养接班人的工作也已做得基本到位,若说要调他回来也是可以了。皇帝却摇头道:“我想叫你回去,这里已经没你的事了。你及早回安陆去等消息吧。”
等……消息?是等他走的消息,还是等他死的消息?邵良宸不觉心跳加快了几拍:“皇上,如今朝中大敌已去,其实您若仍然有心归隐,可以公然下诏逊位,不一定还要避着人了。”
“逊位?”皇帝笑了笑,“也是个主意,等我想想吧。你放心走了便是。”
看上去他不像个安心等死的人,邵良宸也不好多说什么,这里确实没他的事了,他又不是大夫,帮不上忙,兴王府那边他也不宜离开太久,是该回去了。
“是,皇上保重,但愿……咱们不久的将来便可再见。”
但愿到时即使听见皇上驾崩的噩耗也不会是真的,但愿这位一辈子都在追求自由的皇帝,还有真正获得自由的那一天。
次日,邵良宸辞别了钱宁与朱台涟,秘密离京。
*
要真的从法律层面上将杨廷和的罪行归为弑君还是有点难度,连太医削减药量、宦官宣扬谣言都难追到他头上,他的罪责只是渎职,不算是直接谋杀皇帝,陆完主使的害皇帝落水一案与他也没有直接的牵连。不过在兲朝上国,从古至今都是人治而非法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何量刑都看掌刑者的心情了。
王琼与杨廷和是朝廷里的两大巨头,杨廷和犯了偌大的案子,命运就等于捏在了王琼手里。相比杨廷和一旦得势便要将王琼置于死地,王琼却没有趁此机会把事做绝,经过一系列的审讯与商议之后,也问过了太后及皇帝的意见,最终只判了杨廷和充军哈密,没有判死罪,也没有累及家人。
明朝大臣之间争权夺利、互相攻讦十分常见,但一般是打到对方罢官削爵也就罢了,很少出现论死的情况,可正史中记载的杨廷和却在迎来新帝朱厚熜后,立刻抛出“结交官倖、咸伤善责、军功滥升”三条大罪参奏王琼,要脚跟尚未站稳的嘉靖皇帝同意判处王琼死罪。在王琼力辩以及朝臣说情之后,杨廷和才不得已让步,让那位和自己同龄的六十三岁老人去绥德戍边。
如果王老大人是位知道原本未来走向的重生者,想必就不会将自己的老对头判得这么轻了。
从正史记载的事迹便可轻易看出,杨廷和的性子肯定是与“心胸开阔”四个字毫不沾边的。这样的人遇到坎坷很容易心情郁结,六十多岁在这时已是高龄,杨廷和抑郁之下身体每况愈下,充军的判决下来还未等到启程,他便在刑部大狱中病逝了。
远在安陆的邵良宸听到这消息,背着外人为杨大学士点了一炷香。
“其实他绝对称得上是位能臣干吏,”邵良宸望着红热的香头对何菁道,“在任期间,做过许多利国利民的大事,有过许多功绩,但整人的手段也着实凌厉狠辣,对政见不同者打压得毫不留情,连心学圣人王守仁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也都是拜他所赐。这下他死了,将来的很多事也就变了,朱厚熜如果还能被迎去北京继任皇位,也不会再有‘大礼议’,不会有人逼着他认伯父为爹,嘉靖初期杨廷和的那些功绩也要没了。”
何菁显得比他反应平淡:“这些年了你还没看出来么?其实在历史面前,谁都没多重要。当年仇钺作为一位良将死了,这些年也没见边关局势有多恶劣,没了他,自然还有别人顶上。如果早在十年前借杨英的案子,皇上便将杨廷和赶回老家,说不定王守仁如今都做了内阁首辅,那样不得比杨廷和做更厉害?所以说,地球没了谁都还会照常转,一个杨廷和而已,早死两年就早死两年吧,算个什么大事?”
邵良宸望着她一笑:“你说得有理,我现在最惦记的,还是皇上的病究竟能否好起来。”
杨廷和再重要,再可惜,也是作为他们的敌人死的,现在皇帝已经被他视作了好友,他的命运当然更值得牵挂。
关于皇帝有没有在筹备隐遁,这种事属于绝密信息,即使是以火漆密令的方式传递也不保险,所以钱宁与朱台涟如果真在帮皇上操持这事,没有任何办法与邵良宸通气,这是早在邵良宸离京之前,他们三个便说好了的。邵良宸与何菁这边除了等听消息随机应变之外,什么也做不成。
正德十六年十月,北京城终于传出了皇帝的死讯——皇帝驾崩,内阁与皇太后依照原先所议章程,召兴王朱厚熜入京继任大统。
邵良宸不确定死讯是真是假,但本能感觉到不甚乐观。此前立朱厚熜为储君的消息其实已经半公开化了,在这样时候,皇帝确实可以如他建议那样,公开逊位给朱厚熜,不再需要偷着跑。而且十月是入冬时节,也是肺病容易恶化的季节,看起来还是皇上真病逝了的可能性更高。
另外,他离京前也曾给钱宁朱台涟留过话,让他们如果确定皇上要隐遁之时,无论如何想办法通知他一声,只是报个平安而已,说句什么暗语不成啊?可他这阵子一直没收到什么消息,更可见,皇上更可能是真的死了。
邵良宸就这么心情沉重着,以随扈身份陪朱厚熜上了赴京之路。何菁作为家眷暂且留下,他们才走没几天,何菁便依照他们夫妻早就商定好的计划,带着孩子和信得过的下人,离开安陆走水路去了南京。南京有当年正德皇帝赐给他家的一座宅子,她过去暂住合理合法,没人想得到她只是拿这里当做中转站,为老公辞职南下、随她同去浙江做准备。
邵良宸收不到什么内部消息就两眼一抹黑,是一直到了京城,才多听到了一些消息。
据说皇帝临终之前给钱宁与江彬两位御前宠臣都安排了南下养老的值差,那两人从北京锦衣卫的主管转成了南京孝陵卫的主管,做了两个为皇家看守祖坟的头头。在邵良宸护送朱厚熜抵京的时候,他俩早已携家带口地走了有些日子了——自然,只有钱宁是携家带口,朱台涟这么多年仍是光身一人。
去年蕙姐儿已与何云成了亲,何云虽然爱上读书,也考过了举人,却无心做官,只跟着夫子做了书院教谕,这倒是更令何菁夫妇省了心,不必担忧他搅进政局动荡。此前蕙姐儿已然与朱台涟见过了面,二哥还活着的秘密已在小家庭内部公开,但纵是如此,朱台涟当然还是不能公开与秋氏重组家庭,要走更不能带着她们走。十年以来,他都做着既不好男也不好女的京城头号钻石王老五。
邵良宸知道现升作内阁首辅的王琼与钱宁朱台涟交情还不错,便主动上门拜望并问询相关事宜。
说起这事王琼很感啼笑皆非,他多年来与那两人相处得都很融洽,尤其与朱台涟是真心很谈得来,在他们离京之前他还曾对朱台涟直言说:“京城有我坐镇,你们还怕皇上驾崩之后会有人加害不成?”
朱台涟当时回答:“大人见笑,其实是我二人也着实做够了官,想歇一歇了。”
邵良宸听王琼转述了这些话,就更加陷入了迷惑。以现在的局势,钱宁与朱台涟好像是没多大必要等皇帝一死就逃之夭夭了,朱厚熜即使不再重用他们,至少也不会杀他们,他们大可以继续留在京城。那么他们跑了就很可能是因为皇帝自己跑了,他们要负责护送与保密。
可如果真是他俩护送着皇帝跑了,怎会一丁点消息都不能给他留下呢?这事瞒着谁也没有瞒着他的道理啊!
皇上到底是活着还是死了,被这个问题深深困扰,邵良宸做起什么事都难免心不在焉,没精打采。朱厚熜指派他去接任锦衣卫指挥使、暂领锦衣卫事务,邵良宸也兴趣缺缺,对同僚们的饮宴邀请更是能推就推。
他真的当上了锦衣卫的最高长官,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于是大家纷纷传说,朱宸大人必定是想他的宝贝媳妇了。毕竟无论是京师还是安陆,都有着东莞侯惧内的响亮名声流传着。
早在他们抵京之前,先帝的丧事便已办完。邵良宸如果想去偷着看一眼正德皇帝的尸首是不是本人,就只能去挖十三陵。
新帝登基大典以及册封、为大婚选秀等事宜有条不紊地进展着,直至年关过去,嘉靖元年伊始,所有杂务才告一段落。上一个年,邵良宸在北京过,何菁带着孩子在安陆过,这个年,邵良宸依旧在北京过,何菁带着孩子在南京过。
过完了年,邵良宸收到了何菁寄来的一封家信。这并非分开后他收到的头一封家信,但令邵良宸没想到的是,偏偏这一封信里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消息。
信中何菁抱怨了一通“南方的冬天真他喵的冷我天天都躲在屋里烤火不敢出去”之后,在末尾写了一行连笔英文,好似一行乱画的花纹:“he's alive and healthy, but he doesn't allow us to tell you, just for fun!”
邵良宸看完,除了大骂一句“shit!”再没有别的可说。
他能想象得出,现在那帮人都聚在南京,很可能正德皇帝朱厚照还交代了钱宁与朱台涟,等他过去了之后,就如何如何装出一副为皇上驾崩痛心疾首的模样给他看,能骗出点他的眼泪才是最好。
这……狗皇帝!你拿他不当回事的时候他好像挺伤心挺失望,等你真拿他当回事了,他又恶作剧来整你玩!这不是犯贱吗?
那两个人也是,那丫都已经不当皇上了,还那么对他言听计从、连个消息都不送来,是几个意思?谁是他们自家人,他们都忘了不成?
果然只有老婆跟我贴心!
“师父,你若想南下去找师娘,就及早去吧。”某天,嘉靖皇帝朱厚熜由他陪着走出奉先殿后说道。这些年朱厚熜一直随着陆炳称邵良宸为“师父”,也确实跟他学过一些武功,至今仍没有改口。
他抬头朝邵良宸一笑,本就少年老成的脸比原先更显成熟:“如今谁看不出来,师父思念师娘都快郁结成疾了,朕早就知道,你不是爱做官的人,如今朕已站稳脚跟,师父你想走就走了吧。毕竟,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邵良宸望了望他,心里又是一阵怅然。其实他与这个小皇帝相处的时日远比与正德皇帝多,但与这孩子之间的感情总是若即若离,再近也近不到哪儿去。尽管如此,感情总还是有的,这一回走了,去与亲人朋友们团聚,此生此世,与这孩子怕是就此别过,再没见面的机会了。
确实啊,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多谢皇上体恤,望皇上多多保重。”
他知道这孩子不需要自己担心,如今朝廷的局势远比正史所载对嘉靖皇帝更有利,他这皇帝会当得顺顺当当的,也会有一番作为,至于过些年是否还会像历史记载那样迷上修道,那就不是自己可操心的了。
在邵良宸看来,能有自己的主见、不会被文臣控制的皇帝多数都是好皇帝,但也基本都不会有什么好名声。留给后人的历史记载总会经过文人的诸多修改与粉饰,这一点连最贴近史实的《明实录》都不能幸免——比如前世看到的历史记载就说,因为杨廷和对武宗实录的篡改,王琼的所有政绩几乎全被抹杀。
由此可见,后世所见的名声不好的皇帝不见得真是昏君,甚至还很可能是有所作为的明君,他们只是因为没有对文臣们听话,就得到了不好的名声。这条原则适用于嘉靖皇帝,也同样适用于那个现在跑去南方装死的正德皇帝。
离京之时,骑马行走于京郊官道上,回首望着北京城巍峨高大的城门楼,邵良宸忽然有种挺自豪的感觉——我虽然不爱做官,但今生今世能有机会参与到这两任皇帝的故事中去,实在是件幸运的事。
到通州换乘船顺运河南下,十四天后,邵良宸抵达南京。
他走进南京宅子的庭院时,何菁正抱着一岁半的儿子坐在院里的石凳上晒太阳。
他们是老夫老妻了,彼此间的亲密已经从当初的亲亲抱抱、你侬我侬转变为更家常、更自然的表达方式。何菁一见他,就苦笑着舒了口气:“你可算来了!”
“怎么,这阵子累着了?还是二哥他们又惹事烦你了?”邵良宸过来陪她坐在石凳上,将儿子抱来腿上逗着。小家伙一共才在人世过了十多个月,如今倒与他分别了四五个月,已经不大记得他了,被他抱着有点怯怯的,一双像极了何菁的大眼睛里满是警惕。
“那倒不是,”何菁把个她自己缝制的玩具小熊塞进儿子手里,才让他放松了些,“我不是打算着你一来了咱们就搬去宁波吗?想着在这边只是暂住,我就既不愿多置办器具,也不想买下人,一直凑合着,结果这都凑合快半年了,成天缺东少西的,就盼着你来了,好赶紧搬走去过正经日子呢。”
“你可以先雇短工啊,又不是缺银子。”
“雇短工他们干活不尽心啊,听说有些短工不但敷衍了事,还偷东西,我连他们说话都听不懂,不好防备。”
拉过几句家常,邵良宸已经成功把儿子哄得咯咯直笑,才道:“有件事我觉得奇怪,皇上……嗯,那个谁,对了,你们现在叫他什么啊?”
“当着面,我们叫他‘爷’,背后说起,我们就叫他‘那谁’。”
邵良宸忍不住一笑:“好,我是想问,那谁既然不让钱宁和二哥透消息给我,怎会透给你了呢?他难道以为你也能帮他瞒着我?”
何菁傲然挺了挺脖子:“你别忘了我的本事,他们想瞒着我,倒也得瞒得住啊!”
其实不论她眼神有多犀利,那两个人如果真心想瞒着她藏个人总还是能瞒住的,怪就怪朱厚照那厮不甘寂寞,自己作死,因原来还没见识过邵夫人的眼力他就想来见识一下,粘了点假胡子换了身衣裳,就叫朱台涟陪着来见何菁了。
何菁连寻常人根本留意不到的细节都能一眼看穿,要是对认识的人粘点胡子就认不出了,她觉得自己这双眼睛就不用要了。
等被她一眼认出来了,钱宁与朱台涟就一齐对着朱厚照表示:你看我就说了不行吧?
邵良宸听她讲了这段经历感到兴趣盎然,笑问道:“然后呢?”
“然后,我就把他们三个一起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
“他们……三个?”
“是啊,现在那丫又不是皇上了,我怕他何来?哼,现在的皇上还叫我师娘呢!”
邵良宸颇觉解气:“没错,就该如此!那现在呢?他们都在这里住么?”
之前他已从家书中获知,钱宁与朱台涟来了南京之后一时还未准备府邸,何菁便将自家这座宅子分隔出去一多半给他们暂住。只不知眼下是否又有了变动。
何菁见儿子张着小手要找妈,就把儿子抱过来,朝一个方向指了指:“现在钱宁和迟艳他们就在一墙之隔那边住着呢,不过那谁和二哥前不久听说滨海一带有倭寇出没,就启程跑去宁波找倭寇打去了。”
“倭……寇?”邵良宸愕然无语。
明朝沿海闹倭乱的高峰期是在嘉靖后期,距离现在还远着呢。近些年历史有记载的倭寇入侵平均每年也就屈指可数的几次,那谁跟二哥想去找倭寇打,恐怕比现代的科考团钻山沟找东北虎更难吧?
他们把浙闽海岸线跑上几个来回,也不见得遇得见一只活倭寇。那谁还真是想打仗想得厉害。
“钱宁没跟他们去?”
何菁抿嘴一笑:“嗯,钱宁说在你来之前,他要留下替你守着我们,其实谁看不出来,他是看上咱家两个闺女了,想叫薇薇和蓉蓉嫁给他家两个小子,我说除非叫他儿子入赘咱家卖大灯,他又不愿意。现在他就成天把薇薇蓉蓉叫过去他们院里玩,跟他儿子培养感情呢。”
他们夫妻俩都很懒得给孩子起名,前面两个女儿,何菁就随着自己的草字头给起了“薇薇”和“蓉蓉”两个名字,现在儿子一岁多了,大名还没起,就先以“宝宝”呼之。
邵良宸听后怔了怔:“那你就不拦着,不怕真被他培养出感情来?”
都说当爹的疼女儿害怕自家白菜被猪拱了,邵良宸也不能免俗。两个女儿都长得如花似玉,他宝贝着呢,别说钱宁的儿子,就是皇帝的儿子,他也舍不得嫁。一听说有人打上了女儿的主意,就觉得是猪上门了。
何菁斜了他一眼:“才几岁的小孩子,出的来哪门子感情啊?接去他们家就吃他们家的饭,有人主动替咱们养孩子,还不好?”
邵良宸哑然失笑,这也是个当妈的说出来的话,还是个很有钱的富婆妈。
由于朝廷有着海禁政策,浙闽沿海的民间对外贸易均属违法走私,虽是违法,却有大量为官者与走私商相勾结,给予照护,坐地分赃,在滨海一带已成定例。只要有本地官员的路子,想要插进手来做这门生意就不难。
早在九年之前,邵良宸便着意通过陆炳老家的关系搭上这边的走私生意线,投资了一家中型海商,到如今那个海商已经做大,他也已是一大股东,光是这么遥控分红,几年下来就把家里的资财积攒得比十年前刚离开北京那时翻了十倍都不止。
去年正德皇帝还“在世”时,邵良宸在北京就把以后要去宁波做走私生意的打算都对那三人细说过了,为的就是拉他们入伙。朱厚照历来喜欢自由喜欢冒险,当然是很感兴趣的,朱台涟则是无可无不可,反正妹妹妹夫和皇上都想去的地方他也愿意跟着,只有钱宁有些迟疑。
他们当中官瘾最大的就是钱宁,若非清楚皇上走了自己没了靠山也难混得好,他连北京都舍不得离开,至于跟着他们再离开南京繁华之地去宁波甚至是出海,就更加不大情愿。
当时事关自己赚了多少银子,邵良宸没对朱厚照细说,毕竟那会儿人家还当着皇上,直说自己通过黑道赚了大钱影响不大好。他只在私下里告诉了钱宁,为的就是让钱宁知道来这边做生意比他当官来钱快得多,不是个苦差事。果然钱宁听后两眼放光,不再那么为离开北京遗憾,乖乖答应上了他的贼船。
“母亲……”
“放心, 该办的事都已办好, 杨廷和已然交由刑部收监了。”张太后握起他的手,语调柔软得就像在给襁褓中的孩子唱摇篮曲。
“有劳母亲了, ”皇帝还是很没精神, “我连亲自露面去办此事的力气都没有,也不能出去视朝, 外面的人还是很快便会清楚,我病体沉重确是事实,人心还是难免不稳。立储之事还要请母亲多多费心,杨廷和虽然倒了, 他那立兴王为储君的提议确是好的,别叫王琼他们再在此事上多口,尽快定下来吧。”
张太后心酸不已,淌了眼泪下来:“你说得哪里话?胡保常不是已经说了,你身体底子好,这病好好将养还是大有希望痊愈的。”
皇帝叹了口气:“不论有没有希望,该打算的,还是及早打算好才行。先前是我任性, 总觉得时日还多, 别人逼我立储都是多此一举,危言耸听。如今才知道,什么‘春秋鼎盛’都是客套话, 我的命也不见得比旁人硬着多少。杨廷和是内阁首辅,他一倒台势必引得朝野动荡,只有提前做好打算,才不会等到……到了那时候,再惹出大乱子。”
这一个月来虽然受到了精细医治与照料,他的病况也没见有何明显好转,皇帝其实已经在心里做好准备,迎接“那时候”的到来了。
当日晚些时候,邵良宸被招来皇帝病榻之前。
“做探子就是这点不好,立了再大的功劳,也不能见光。”皇帝望着他笑道。依他想象,若能让杨廷和当场看见躺在豹房“养病”的那个人是东莞侯邵良宸,那才更有趣。
邵良宸现在当然还不能见光,不然被朱厚熜得知朱宸师傅跑去皇堂兄跟前做了这些个大事,该怎么解释?朱厚熜不得觉得是皇堂兄在自己跟前安插了个间谍?
“这些都是小事。”邵良宸微微叹了一声,“您想调我回来么?”
现今皇帝被害的危险解除,培养接班人的工作也已做得基本到位,若说要调他回来也是可以了。皇帝却摇头道:“我想叫你回去,这里已经没你的事了。你及早回安陆去等消息吧。”
等……消息?是等他走的消息,还是等他死的消息?邵良宸不觉心跳加快了几拍:“皇上,如今朝中大敌已去,其实您若仍然有心归隐,可以公然下诏逊位,不一定还要避着人了。”
“逊位?”皇帝笑了笑,“也是个主意,等我想想吧。你放心走了便是。”
看上去他不像个安心等死的人,邵良宸也不好多说什么,这里确实没他的事了,他又不是大夫,帮不上忙,兴王府那边他也不宜离开太久,是该回去了。
“是,皇上保重,但愿……咱们不久的将来便可再见。”
但愿到时即使听见皇上驾崩的噩耗也不会是真的,但愿这位一辈子都在追求自由的皇帝,还有真正获得自由的那一天。
次日,邵良宸辞别了钱宁与朱台涟,秘密离京。
*
要真的从法律层面上将杨廷和的罪行归为弑君还是有点难度,连太医削减药量、宦官宣扬谣言都难追到他头上,他的罪责只是渎职,不算是直接谋杀皇帝,陆完主使的害皇帝落水一案与他也没有直接的牵连。不过在兲朝上国,从古至今都是人治而非法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何量刑都看掌刑者的心情了。
王琼与杨廷和是朝廷里的两大巨头,杨廷和犯了偌大的案子,命运就等于捏在了王琼手里。相比杨廷和一旦得势便要将王琼置于死地,王琼却没有趁此机会把事做绝,经过一系列的审讯与商议之后,也问过了太后及皇帝的意见,最终只判了杨廷和充军哈密,没有判死罪,也没有累及家人。
明朝大臣之间争权夺利、互相攻讦十分常见,但一般是打到对方罢官削爵也就罢了,很少出现论死的情况,可正史中记载的杨廷和却在迎来新帝朱厚熜后,立刻抛出“结交官倖、咸伤善责、军功滥升”三条大罪参奏王琼,要脚跟尚未站稳的嘉靖皇帝同意判处王琼死罪。在王琼力辩以及朝臣说情之后,杨廷和才不得已让步,让那位和自己同龄的六十三岁老人去绥德戍边。
如果王老大人是位知道原本未来走向的重生者,想必就不会将自己的老对头判得这么轻了。
从正史记载的事迹便可轻易看出,杨廷和的性子肯定是与“心胸开阔”四个字毫不沾边的。这样的人遇到坎坷很容易心情郁结,六十多岁在这时已是高龄,杨廷和抑郁之下身体每况愈下,充军的判决下来还未等到启程,他便在刑部大狱中病逝了。
远在安陆的邵良宸听到这消息,背着外人为杨大学士点了一炷香。
“其实他绝对称得上是位能臣干吏,”邵良宸望着红热的香头对何菁道,“在任期间,做过许多利国利民的大事,有过许多功绩,但整人的手段也着实凌厉狠辣,对政见不同者打压得毫不留情,连心学圣人王守仁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也都是拜他所赐。这下他死了,将来的很多事也就变了,朱厚熜如果还能被迎去北京继任皇位,也不会再有‘大礼议’,不会有人逼着他认伯父为爹,嘉靖初期杨廷和的那些功绩也要没了。”
何菁显得比他反应平淡:“这些年了你还没看出来么?其实在历史面前,谁都没多重要。当年仇钺作为一位良将死了,这些年也没见边关局势有多恶劣,没了他,自然还有别人顶上。如果早在十年前借杨英的案子,皇上便将杨廷和赶回老家,说不定王守仁如今都做了内阁首辅,那样不得比杨廷和做更厉害?所以说,地球没了谁都还会照常转,一个杨廷和而已,早死两年就早死两年吧,算个什么大事?”
邵良宸望着她一笑:“你说得有理,我现在最惦记的,还是皇上的病究竟能否好起来。”
杨廷和再重要,再可惜,也是作为他们的敌人死的,现在皇帝已经被他视作了好友,他的命运当然更值得牵挂。
关于皇帝有没有在筹备隐遁,这种事属于绝密信息,即使是以火漆密令的方式传递也不保险,所以钱宁与朱台涟如果真在帮皇上操持这事,没有任何办法与邵良宸通气,这是早在邵良宸离京之前,他们三个便说好了的。邵良宸与何菁这边除了等听消息随机应变之外,什么也做不成。
正德十六年十月,北京城终于传出了皇帝的死讯——皇帝驾崩,内阁与皇太后依照原先所议章程,召兴王朱厚熜入京继任大统。
邵良宸不确定死讯是真是假,但本能感觉到不甚乐观。此前立朱厚熜为储君的消息其实已经半公开化了,在这样时候,皇帝确实可以如他建议那样,公开逊位给朱厚熜,不再需要偷着跑。而且十月是入冬时节,也是肺病容易恶化的季节,看起来还是皇上真病逝了的可能性更高。
另外,他离京前也曾给钱宁朱台涟留过话,让他们如果确定皇上要隐遁之时,无论如何想办法通知他一声,只是报个平安而已,说句什么暗语不成啊?可他这阵子一直没收到什么消息,更可见,皇上更可能是真的死了。
邵良宸就这么心情沉重着,以随扈身份陪朱厚熜上了赴京之路。何菁作为家眷暂且留下,他们才走没几天,何菁便依照他们夫妻早就商定好的计划,带着孩子和信得过的下人,离开安陆走水路去了南京。南京有当年正德皇帝赐给他家的一座宅子,她过去暂住合理合法,没人想得到她只是拿这里当做中转站,为老公辞职南下、随她同去浙江做准备。
邵良宸收不到什么内部消息就两眼一抹黑,是一直到了京城,才多听到了一些消息。
据说皇帝临终之前给钱宁与江彬两位御前宠臣都安排了南下养老的值差,那两人从北京锦衣卫的主管转成了南京孝陵卫的主管,做了两个为皇家看守祖坟的头头。在邵良宸护送朱厚熜抵京的时候,他俩早已携家带口地走了有些日子了——自然,只有钱宁是携家带口,朱台涟这么多年仍是光身一人。
去年蕙姐儿已与何云成了亲,何云虽然爱上读书,也考过了举人,却无心做官,只跟着夫子做了书院教谕,这倒是更令何菁夫妇省了心,不必担忧他搅进政局动荡。此前蕙姐儿已然与朱台涟见过了面,二哥还活着的秘密已在小家庭内部公开,但纵是如此,朱台涟当然还是不能公开与秋氏重组家庭,要走更不能带着她们走。十年以来,他都做着既不好男也不好女的京城头号钻石王老五。
邵良宸知道现升作内阁首辅的王琼与钱宁朱台涟交情还不错,便主动上门拜望并问询相关事宜。
说起这事王琼很感啼笑皆非,他多年来与那两人相处得都很融洽,尤其与朱台涟是真心很谈得来,在他们离京之前他还曾对朱台涟直言说:“京城有我坐镇,你们还怕皇上驾崩之后会有人加害不成?”
朱台涟当时回答:“大人见笑,其实是我二人也着实做够了官,想歇一歇了。”
邵良宸听王琼转述了这些话,就更加陷入了迷惑。以现在的局势,钱宁与朱台涟好像是没多大必要等皇帝一死就逃之夭夭了,朱厚熜即使不再重用他们,至少也不会杀他们,他们大可以继续留在京城。那么他们跑了就很可能是因为皇帝自己跑了,他们要负责护送与保密。
可如果真是他俩护送着皇帝跑了,怎会一丁点消息都不能给他留下呢?这事瞒着谁也没有瞒着他的道理啊!
皇上到底是活着还是死了,被这个问题深深困扰,邵良宸做起什么事都难免心不在焉,没精打采。朱厚熜指派他去接任锦衣卫指挥使、暂领锦衣卫事务,邵良宸也兴趣缺缺,对同僚们的饮宴邀请更是能推就推。
他真的当上了锦衣卫的最高长官,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于是大家纷纷传说,朱宸大人必定是想他的宝贝媳妇了。毕竟无论是京师还是安陆,都有着东莞侯惧内的响亮名声流传着。
早在他们抵京之前,先帝的丧事便已办完。邵良宸如果想去偷着看一眼正德皇帝的尸首是不是本人,就只能去挖十三陵。
新帝登基大典以及册封、为大婚选秀等事宜有条不紊地进展着,直至年关过去,嘉靖元年伊始,所有杂务才告一段落。上一个年,邵良宸在北京过,何菁带着孩子在安陆过,这个年,邵良宸依旧在北京过,何菁带着孩子在南京过。
过完了年,邵良宸收到了何菁寄来的一封家信。这并非分开后他收到的头一封家信,但令邵良宸没想到的是,偏偏这一封信里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消息。
信中何菁抱怨了一通“南方的冬天真他喵的冷我天天都躲在屋里烤火不敢出去”之后,在末尾写了一行连笔英文,好似一行乱画的花纹:“he's alive and healthy, but he doesn't allow us to tell you, just for fun!”
邵良宸看完,除了大骂一句“shit!”再没有别的可说。
他能想象得出,现在那帮人都聚在南京,很可能正德皇帝朱厚照还交代了钱宁与朱台涟,等他过去了之后,就如何如何装出一副为皇上驾崩痛心疾首的模样给他看,能骗出点他的眼泪才是最好。
这……狗皇帝!你拿他不当回事的时候他好像挺伤心挺失望,等你真拿他当回事了,他又恶作剧来整你玩!这不是犯贱吗?
那两个人也是,那丫都已经不当皇上了,还那么对他言听计从、连个消息都不送来,是几个意思?谁是他们自家人,他们都忘了不成?
果然只有老婆跟我贴心!
“师父,你若想南下去找师娘,就及早去吧。”某天,嘉靖皇帝朱厚熜由他陪着走出奉先殿后说道。这些年朱厚熜一直随着陆炳称邵良宸为“师父”,也确实跟他学过一些武功,至今仍没有改口。
他抬头朝邵良宸一笑,本就少年老成的脸比原先更显成熟:“如今谁看不出来,师父思念师娘都快郁结成疾了,朕早就知道,你不是爱做官的人,如今朕已站稳脚跟,师父你想走就走了吧。毕竟,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邵良宸望了望他,心里又是一阵怅然。其实他与这个小皇帝相处的时日远比与正德皇帝多,但与这孩子之间的感情总是若即若离,再近也近不到哪儿去。尽管如此,感情总还是有的,这一回走了,去与亲人朋友们团聚,此生此世,与这孩子怕是就此别过,再没见面的机会了。
确实啊,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多谢皇上体恤,望皇上多多保重。”
他知道这孩子不需要自己担心,如今朝廷的局势远比正史所载对嘉靖皇帝更有利,他这皇帝会当得顺顺当当的,也会有一番作为,至于过些年是否还会像历史记载那样迷上修道,那就不是自己可操心的了。
在邵良宸看来,能有自己的主见、不会被文臣控制的皇帝多数都是好皇帝,但也基本都不会有什么好名声。留给后人的历史记载总会经过文人的诸多修改与粉饰,这一点连最贴近史实的《明实录》都不能幸免——比如前世看到的历史记载就说,因为杨廷和对武宗实录的篡改,王琼的所有政绩几乎全被抹杀。
由此可见,后世所见的名声不好的皇帝不见得真是昏君,甚至还很可能是有所作为的明君,他们只是因为没有对文臣们听话,就得到了不好的名声。这条原则适用于嘉靖皇帝,也同样适用于那个现在跑去南方装死的正德皇帝。
离京之时,骑马行走于京郊官道上,回首望着北京城巍峨高大的城门楼,邵良宸忽然有种挺自豪的感觉——我虽然不爱做官,但今生今世能有机会参与到这两任皇帝的故事中去,实在是件幸运的事。
到通州换乘船顺运河南下,十四天后,邵良宸抵达南京。
他走进南京宅子的庭院时,何菁正抱着一岁半的儿子坐在院里的石凳上晒太阳。
他们是老夫老妻了,彼此间的亲密已经从当初的亲亲抱抱、你侬我侬转变为更家常、更自然的表达方式。何菁一见他,就苦笑着舒了口气:“你可算来了!”
“怎么,这阵子累着了?还是二哥他们又惹事烦你了?”邵良宸过来陪她坐在石凳上,将儿子抱来腿上逗着。小家伙一共才在人世过了十多个月,如今倒与他分别了四五个月,已经不大记得他了,被他抱着有点怯怯的,一双像极了何菁的大眼睛里满是警惕。
“那倒不是,”何菁把个她自己缝制的玩具小熊塞进儿子手里,才让他放松了些,“我不是打算着你一来了咱们就搬去宁波吗?想着在这边只是暂住,我就既不愿多置办器具,也不想买下人,一直凑合着,结果这都凑合快半年了,成天缺东少西的,就盼着你来了,好赶紧搬走去过正经日子呢。”
“你可以先雇短工啊,又不是缺银子。”
“雇短工他们干活不尽心啊,听说有些短工不但敷衍了事,还偷东西,我连他们说话都听不懂,不好防备。”
拉过几句家常,邵良宸已经成功把儿子哄得咯咯直笑,才道:“有件事我觉得奇怪,皇上……嗯,那个谁,对了,你们现在叫他什么啊?”
“当着面,我们叫他‘爷’,背后说起,我们就叫他‘那谁’。”
邵良宸忍不住一笑:“好,我是想问,那谁既然不让钱宁和二哥透消息给我,怎会透给你了呢?他难道以为你也能帮他瞒着我?”
何菁傲然挺了挺脖子:“你别忘了我的本事,他们想瞒着我,倒也得瞒得住啊!”
其实不论她眼神有多犀利,那两个人如果真心想瞒着她藏个人总还是能瞒住的,怪就怪朱厚照那厮不甘寂寞,自己作死,因原来还没见识过邵夫人的眼力他就想来见识一下,粘了点假胡子换了身衣裳,就叫朱台涟陪着来见何菁了。
何菁连寻常人根本留意不到的细节都能一眼看穿,要是对认识的人粘点胡子就认不出了,她觉得自己这双眼睛就不用要了。
等被她一眼认出来了,钱宁与朱台涟就一齐对着朱厚照表示:你看我就说了不行吧?
邵良宸听她讲了这段经历感到兴趣盎然,笑问道:“然后呢?”
“然后,我就把他们三个一起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
“他们……三个?”
“是啊,现在那丫又不是皇上了,我怕他何来?哼,现在的皇上还叫我师娘呢!”
邵良宸颇觉解气:“没错,就该如此!那现在呢?他们都在这里住么?”
之前他已从家书中获知,钱宁与朱台涟来了南京之后一时还未准备府邸,何菁便将自家这座宅子分隔出去一多半给他们暂住。只不知眼下是否又有了变动。
何菁见儿子张着小手要找妈,就把儿子抱过来,朝一个方向指了指:“现在钱宁和迟艳他们就在一墙之隔那边住着呢,不过那谁和二哥前不久听说滨海一带有倭寇出没,就启程跑去宁波找倭寇打去了。”
“倭……寇?”邵良宸愕然无语。
明朝沿海闹倭乱的高峰期是在嘉靖后期,距离现在还远着呢。近些年历史有记载的倭寇入侵平均每年也就屈指可数的几次,那谁跟二哥想去找倭寇打,恐怕比现代的科考团钻山沟找东北虎更难吧?
他们把浙闽海岸线跑上几个来回,也不见得遇得见一只活倭寇。那谁还真是想打仗想得厉害。
“钱宁没跟他们去?”
何菁抿嘴一笑:“嗯,钱宁说在你来之前,他要留下替你守着我们,其实谁看不出来,他是看上咱家两个闺女了,想叫薇薇和蓉蓉嫁给他家两个小子,我说除非叫他儿子入赘咱家卖大灯,他又不愿意。现在他就成天把薇薇蓉蓉叫过去他们院里玩,跟他儿子培养感情呢。”
他们夫妻俩都很懒得给孩子起名,前面两个女儿,何菁就随着自己的草字头给起了“薇薇”和“蓉蓉”两个名字,现在儿子一岁多了,大名还没起,就先以“宝宝”呼之。
邵良宸听后怔了怔:“那你就不拦着,不怕真被他培养出感情来?”
都说当爹的疼女儿害怕自家白菜被猪拱了,邵良宸也不能免俗。两个女儿都长得如花似玉,他宝贝着呢,别说钱宁的儿子,就是皇帝的儿子,他也舍不得嫁。一听说有人打上了女儿的主意,就觉得是猪上门了。
何菁斜了他一眼:“才几岁的小孩子,出的来哪门子感情啊?接去他们家就吃他们家的饭,有人主动替咱们养孩子,还不好?”
邵良宸哑然失笑,这也是个当妈的说出来的话,还是个很有钱的富婆妈。
由于朝廷有着海禁政策,浙闽沿海的民间对外贸易均属违法走私,虽是违法,却有大量为官者与走私商相勾结,给予照护,坐地分赃,在滨海一带已成定例。只要有本地官员的路子,想要插进手来做这门生意就不难。
早在九年之前,邵良宸便着意通过陆炳老家的关系搭上这边的走私生意线,投资了一家中型海商,到如今那个海商已经做大,他也已是一大股东,光是这么遥控分红,几年下来就把家里的资财积攒得比十年前刚离开北京那时翻了十倍都不止。
去年正德皇帝还“在世”时,邵良宸在北京就把以后要去宁波做走私生意的打算都对那三人细说过了,为的就是拉他们入伙。朱厚照历来喜欢自由喜欢冒险,当然是很感兴趣的,朱台涟则是无可无不可,反正妹妹妹夫和皇上都想去的地方他也愿意跟着,只有钱宁有些迟疑。
他们当中官瘾最大的就是钱宁,若非清楚皇上走了自己没了靠山也难混得好,他连北京都舍不得离开,至于跟着他们再离开南京繁华之地去宁波甚至是出海,就更加不大情愿。
当时事关自己赚了多少银子,邵良宸没对朱厚照细说,毕竟那会儿人家还当着皇上,直说自己通过黑道赚了大钱影响不大好。他只在私下里告诉了钱宁,为的就是让钱宁知道来这边做生意比他当官来钱快得多,不是个苦差事。果然钱宁听后两眼放光,不再那么为离开北京遗憾,乖乖答应上了他的贼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