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但是如果王氏生了一个男孩儿一切就不一样了,男孩子是要预备着将来讨老婆的,而讨老婆就不能没有房子。总不好到时候两兄弟住在这么窄的东厢房吧?
早安排晚安排,反正都是要安排的,还不如早些安排。反正家里现在有钱,越早换大房子,也就越早住的舒服。
赵莺莺又接着道:“就算娘的肚子里是个妹妹,您算算帐吧!大哥今年已经十二岁了,这可比她大了十二岁。到时候大哥成亲的时候她必定是还在家的,到时候家里怎么住人?”
这是现实问题,小夫妻两个就算不能像赵吉当年成亲的时候一样,分到整个东厢房,那至少也要有个单独的房间好过夫妻日子。而有一个没出阁的小妹妹,那就不可能实现了。
赵吉可以在客厅里开铺,不代表一个女孩子也可以这样。而除了这个办法之外,赵莺莺家已经不可能再有办法找个地方了。
赵莺莺的话让赵吉和王氏都陷入了沉思,特别是王氏,上一次莉莉的话在她看来还可有可无,这一次就是说到点子上了。可以说,这是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然而赵莺莺的话还没完,她后头还留了话:“这还只是一样,另外一样则在爹身上。”
听女儿这么说,赵吉倒是觉得有些莫名其妙:“这还关我的事?我怎么不知道。”
赵莺莺理直气壮:“这是您没有发现罢了——您自己说说看,您现在已经是远近有名的染匠师傅了,是不是早晚要做大生意?去年蓝白布卖得好,今年必定也不会少,今后您还要接着做下去。这样中间来往的都是什么人,总不能一直在咱们家现在这种小地方吧?”
赵莺莺这句话可以说是说到更要害的地方,赵吉并不是什么以貌取人的人,也从来不装什么样子。但是他心里很清楚,这世上多得是先敬罗衣后敬人的人。
刚开始的时候还好,如果他一直这样,恐怕会有很多不知道情形的看不上他,然后生意就黄了。这种事听起来很气人,但也不能怪人家。你自己做出个穷酸样子,人家当然得考虑是不是要和你一起做生意。
万一你要是一个骗子,最后卷钱跑了呢?
赵吉站起身来,来回走了几趟:“莺姐儿这一回说的有理...只不过这件事要慢慢来,实在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成的。”
赵吉想到了很多,合适的房子不好找倒是其次,重要的是放在家里说可能就是一场风波,而且钱的问题也是问题。上一次王氏想也不想地否决赵莺莺,有一个原因就是没钱。
现在靠着蓝白布倒是有一点钱了,但到底是刚刚才开始做几个月,积累下来的积蓄并没有多少。
赵莺莺故意忽略了这可能会给赵家带来的风波——其实又能有什么风波呢?左不过就是人家羡慕嫉妒,说几句酸溜溜不痛不痒的话。又或者陡然间,赵吉和两个哥哥生疏了起来。
人就是这样的,原先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忽然比自己好了,更多时候最先产生并不是什么正面情绪。
但是让赵莺莺来说,赵家小院了除自家之外的别人的不自在又算是什么?自家用自家赚的钱给自家换新房子,合情合理!别人有意见?惯的他们!
她只针对钱的事情笑了起来:“确实,家里现在存的钱不够多,肯定要等一等的。存上一两年,爹多存一点,要么不换房子,要么就换个好的。到时候我和大姐小妹每个人住一个屋子,也像那些富户的女孩子,有个‘闺房’!”
说一两年是在理智上让赵吉放松下来,他实在是不想在很近的时间之内和他娘,还有两个哥哥说这件事。而赵莺莺说的想要个‘闺房’这是从感情上让赵吉有了偏向——家里女孩子不过是想要个闺房而已,人家都有的,你这里怎么没想过?
赵莺莺微笑着,看这个样子她想要过清净日子的目标可是近了一大步。虽然还要忍一两年——可是一两年的日子很容易过的而且好歹有个盼头不是。
王氏看着几个孩子似乎都为了这件事兴奋起来,立刻板着脸叮嘱道:“你们都记得,这件事不许往外说!不然到时候多很多麻烦,家里又要吵闹起来了!知道不知道!”
王氏想的是攒一两年钱,顺便在这一两年间把房子订好。到时候事到临头把事情一说,然后快刀斩乱麻地搬出去。就算是有千般闹腾,最终也没办法扯出来了。
如果提前让人知道自家打算住大房子,她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借钱的、占便宜、说风凉话的......什么样的牛鬼蛇神都要出来了。虽然这种麻烦都不要命,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么。
几个孩子,不管懂不懂王氏更深的意思,至少都知道要听话,于是都应了下来。
到了晚上吹灯上床,赵吉就与王氏道:“莺姐儿人虽小,说的话却向来清清楚楚十分有道理!”
王氏也有这感觉,不过她平常和赵莺莺说话做事多,早就已经习以为常了,所以她的重点不在这里。她拉住赵吉的手,黑暗中低声道:“我本来还拿不定主意的,但是莺姐儿最后说的那话打动我了。”
赵莺莺说赵吉身份是会上升的,还住在现在的屋子,别人看不起是小事,自家觉得过得去就是了。但是因为别人看不起而常常失去生意,这种事是不能忍受的。
王氏首先想到的不是因此失去生意,作为一个妇人,她首先想到的是儿女婚事。之前她有了志气,准备给赵蓉蓉找个顶好的人家。
“可是这一家赚多少钱从来都是外头说的,平常一个媒人和你说人家家里是米烂陈仓钱过北斗,你信不信?眼见为实,没见过我反正是不信的。所以,一定要有个好房子,到时候人家才会信我们家是真的起来了,好人家才肯和咱们做亲呢!”
王氏这样想是很功利、很现实、很狭隘的,但是谁都不能指责她,这是她身为一个母亲首先考量到的。一切只是因为她在为孩子打算而已,又没有妨碍到别人,所以理应得到尊重。
赵吉也想到了这一点:“谁说不是,要是有个大房子,到时候也不必别人如何吹嘘了。凡是走咱们家门前过的,不管是做生意的,还是打算结亲的,心里都安稳了。”
之前还觉得换房子可有可无,可是一旦下定决心之后,立刻就能说服自己,并且让这件事变得非做不可。
赵吉下定决心:“我不能干坐着,过几日正好要去马老板张老板那里过年,到时候我也主动说两句,兴许蓝白布就能销出去了——就算蓝白布不成,张老板手头那么多生意,马老板也是行内人头熟的,多说一些好话,至少揽点儿大的活计。”
赵吉性格偏向于内敛,以前这种事他从来没有主动做过。现在说出这样的话,王氏立刻对他刮目相看:“你能这样打算当然是好的!蓝白布虽然好,但是谁知道能不能真的好卖,借着这个机会和几个布行的老板走动,搭上关系找到生意也是路子!”
赵吉的技术不错,但是在染匠行当里他的技术绝对算不上顶尖。他想要出头就必须要走得通人情关系,拿到别人拿不到的单子。之前他当然没有,不过现在随着蓝白布的合作,他也有了,他要做的就是牢牢抓住。
王氏算账:“这样一来今年的收入一定不错——等我生下了孩子用不了多久也能织绸赚钱,家里开支至少能顶得上,你赚的全都能存下来。现在的房子什么价?用不了一两年,只要一年就能买到上等的了。”
赵吉把手放在王氏肚子上:“你别着急着织绸,到时候你专门照顾孩子都行。你以前受苦多,现在我有能力,有我养活你呢。”
一个处于上升期的家庭总是有各种各样美好的期待的,对于现在东厢房的赵家来说,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短期目标,动力就更足了。一切的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第49章
新年新气象, 赵莺莺一家又因为有了新盼头,所以格外积极。赵吉带着赵蒙干染坊, 他下了死力气, 总算是胆子大了一回。也晓得寻人情托关系了,从张老板马老板那里请了一些单子来做。
现在染坊里可不止陈顺儿一个小帮工,另外又找了个十七八的小子帮忙做事, 连轴转着染布送货,生意红红火火。
王氏倒是不忙着织绸, 不过那织机也没有闲着,正好趁这个时候让赵蓉蓉多多练习如何织绸——赵莺莺是没织布织绸过的, 也在一旁听王氏教导, 看的起劲。几次下来还上手试了试, 人说一通百通, 大概真是心灵手巧有天分, 赵莺莺一上手就得了王氏赞。
“这是会做事的样子!莺姐儿倒是学什么都快!”替赵莺莺调了调手放的位置:“这样着更省劲!”
只不过看完赵莺莺, 再看猴儿似的,一刻也闲不下来的赵芹芹不由得发愁:“唉!你大姐和你我都不用愁了, 都是好样的,拿出去带一份好女红, 将来面子里子都有了。只芹姐儿,不要说学女红的兴趣了,就是安安静静地坐上半个时辰也难!”
其实赵芹芹才多大,她这个年纪只要是不内向的孩子都是爱玩坐不住的。只不过王氏之前养的两个女儿,赵蓉蓉不必说, 最温顺乖巧的一个,女红上中规中矩,但至少听话听教。
赵莺莺也别提,她是有天分的,学什么都是一学就会,拿得起放得下。最要紧的是同时还有耐心,譬如她现在打络子编结子,一坐半日那是常事,她动也不动一下。
有这样两个例子放在前面,赵芹芹若是表现一般王氏都会觉得不满,也只有出类拔萃才算好吧。
拿定了主意,王氏就对赵芹芹道:“家里忙乱乱的,你大姐现在正熟练如何织绸,你二姐打结子赚钱,你奶担着家务,都不好教你女红。我如今也行动不便——再等一等,等到你弟弟妹妹出来了,我再亲自教你。”
今年赵芹芹就七岁了,在学女红的年纪里算早的,但又不算最早,至少比赵莺莺迟一些。不过即使是这样,赵芹芹也是完全没想到的:“娘,学女红?可是巷子里和我一般大的都还没学呢!”
王氏把脸一板:“怎么的,你还不乐意?让你早点学是为了你好,早些学,把底子打的牢牢地,难道不好?你不要看人家学的迟能多玩几年,等到将来她们上手学女红的时候就知道吃苦头了——一样的东西,人家用七八年学,你用十几年学,那能一样吗?”
赵芹芹哪里知道这种道理,当即就气鼓鼓的。只是她又不敢和王氏顶嘴,只能什么话都不说,算是认下这件事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不安生,翻来覆去的,赵莺莺和她一张床上睡觉。只能转过身子问她:“你是怎么了,翻来覆去的,心里闹的慌?”
赵芹芹撅着嘴:“娘说让我不久以后就跟着她学女红。”
“学女红有什么好气的?”赵莺莺纳闷了:“学女红难道不是好事儿,女红做的好,你今后走到哪里都受人尊重。而且这女红就像男孩子学一门手艺一样,老人家都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女红精熟的女孩子终身有靠呢!”
赵莺莺是这样想的,但是她却没有想到这样的道理对赵芹芹来说实在太早了,她只能听的半懂不懂:“好多人没学也过的挺好的呢!”
最后还嘴硬了这么一句。
不过不管赵芹芹怎么想,王氏肚子里揣的小孩子总有一日是要出生的,再然后就是她学女红的日子——不管她怎么祈祷王氏能鼓着肚子而不生。
王氏又不可能是哪吒他娘。
到了二月二十五这一日,本来一切和平常没什么两样。春寒还没有褪去,不过天时不错,太阳高高挂着,所以风小的时候晒晒太阳也挺舒服的。
王氏由赵蓉蓉扶着在屋檐底下坐着,盖了一张薄被,有种昏昏欲睡的感觉。就是这时候她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身子下面湿湿的,而且肚子也疼了起来。这种疼,不像是之前几次,有过好几次生育经验的王氏立刻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立刻叫了起来。
因为估计王氏就在这几天生产,所以家里人这几天都格外注意她。听到她叫人,最先有反应的是方婆子,立刻吩咐赵芹芹去叫赵吉回来,然后又叫宋氏:“老大家的,来搭一把手。”
然后两人扶着王氏进了她和赵吉的卧房,赵莺莺家并没有多余的屋子,也就没办法准备一间专门的产房,只能把卧室用着。
方婆子查看了一下,对赵蓉蓉道:“你娘这一回是真的要生了,你先去厨房烧热水,烧的越多越好,另外再煮些棉布。莺姐儿,你也去帮忙,煮些红糖鸡蛋,多放些红糖。”
赵莺莺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只会听从方婆子的话,跟着赵蓉蓉去厨房。赵蓉蓉点燃了大灶烧水煮棉布,赵莺莺就引燃了小炭炉,煮红糖鸡蛋。
大锅烧水慢一点,倒是红糖鸡蛋先好了。赵莺莺赶紧盛起来,把满满一大碗的红糖鸡蛋用托盘端了去东厢房。这时候赵吉已经回来了,只不过他是男人,按照道理是不许进产房的,只能在堂屋里干着急。
赵莺莺煮的红糖鸡蛋送了来,方婆子一手端了起来,宋氏则是在一边给王氏垫了垫背后,让她半坐着。
“老三家的,你先起身吃红糖鸡蛋。趁着现在还能吃下东西多吃一点,之后恐怕再累也吃不下了。”方婆子这样劝服王氏。
王氏已经是生产过几次的妇人了,也很有经验,不消方婆子说她也知道。方婆子一口一口地喂,她就囫囵着把一满碗糖水鸡蛋吃完了。然后就躺着,明明疼的有些冒汗,却依旧是半闭着眼睛养神的样子。
方婆子点点头——这就是有经验的妇人了,她们清楚后面还有的磨呢,趁着这个时候还好过,就要能休息的时候多休息。
方婆子照顾了王氏一会儿就赶赵莺莺出去:“你娘时候还早了,今天天黑之前能发动,明日天亮之前能生下来就算是好的了。你先出去,和你姐姐等在外面帮忙就是了。”
像赵蓉蓉赵莺莺这些还没有出嫁的女孩子,都是不让进产房的。这时候是还没有发动见血,不然的话,赵莺莺也不能进来。
赵莺莺当然担心王氏,但是没有办法。她这样的小姑娘是不许进产房的,这不是一家一户的规矩,而是人人家里都是这样。她坚持也不会有任何用处,于是她看了王氏一眼,然后就利落地出去了。
赵吉还等在外面呢,见赵莺莺出来就忙问:“你娘怎么样?你奶奶怎么说?”
赵莺莺把方婆子说的几句话拣要紧的转给赵吉,然后才道:“我看娘挺好的,我送进去的一大碗鸡蛋她吃的干干净净,这时候还能休息着养精神。”
赵吉略微心安,赵莺莺则是觉得在这里也没事做,更加心慌,干脆去了厨房接着给赵蓉蓉打下手。一样一样产房里用的着的东西都给沸水煮了一遍,等到日头偏西的时候,东厢房卧房里的叫声大了起来。
赵蓉蓉和赵莺莺得了招呼,连忙送热水到门口,由宋氏接了进去。另外又让赵蒙这个小子去小三巷那边通知王家人,让王家外婆准备着过来。
却没想到王家外婆当晚就过来了,进门也不说话,先进了产房帮忙。等到月上中天的时候,随着几声婴儿啼哭,所有人都放下心来。方婆子在屋里笑着对外喊:“老三,你有福,你媳妇给你添了一个大胖小子!”
赵莺莺心里压着的一块石头放下了,赶紧和赵蓉蓉去厨房把之前熬在炭炉子上的红枣桂圆粥给端了下来。这不只是让生孩子劳累了的王氏喝,也是让一直忙着,没空吃饭的几个产房里的人吃。
赵蓉蓉看着觉得东西太少,干脆把昨日割来的还没有来得及吃的鲜肉切成肉丝,放青椒炒了一碗码子上来。然后下了一锅面条,最后调味浇码子,然后才送给没来得及吃东西的人。
“外婆、大伯母、奶,这是大姐煮的面条,您们都辛苦快一宿了,赶紧吃。”赵莺莺把面端上来,然后又跑了出去。赵吉和赵蒙虽然没劳累这,却也是一直在外面站着,并没有吃饭的。
端了赵吉和赵蒙的苗条,赵莺莺才能和赵蓉蓉两个吃。也是饿极了,也等不得端到堂屋吃饭了,两个人干脆捧着碗,站在厨房里就把这一大碗面条给吃的精光。
吃完之后收拾碗筷和厨房,等到掩好火,锁上厨房。那边产房里也就收拾地差不多了——婴孩的胎盘之类的都要烧掉或者掩埋,屋子里带了血和不洁净的东西也要处理。还要给孩子洗澡,给王氏擦身,可是有的忙。
赵蓉蓉和赵莺莺过去的时候,正好方婆子抱了新出生的小弟弟出来给人看。赵莺莺这是第一次看新生的孩子,红红的皱巴巴的并不好看。不过她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知道以后会长开的。
赵芹芹就没这么客气了,当即疑惑道:“爹,这真是我弟弟?他怎么这么丑啊!以后都不好意思带他出去玩儿了!”
她这样说所有人都笑了起来,方婆子点点她的头:“你不知道,你出生的时候比你弟弟还丑呢!小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这样的,长些日子自然就好看了。”
不管怎么说,母子平安,家里添丁进口都是大大的好事,一家人心情很好。等到方婆子回正房耳房睡觉之后,赵莺莺一家就安排起王家外婆住宿的事儿。
之前说让王家外婆和赵芹芹睡,那是说的过几日的事情。现在王氏才刚刚生产完,一定要有陪着,所以照顾王氏的王家外婆就要睡在产房里。
赵吉早有准备,两条长凳,一扇门板,这是他管人借的,这就在卧室里搭好了一张床。至于被褥,打开大大地樟木箱笼,倒还有几床。王家外婆铺了一套,又给赵吉拿了一套。
赵吉自然是不。可能回产房的,那就只能和赵蒙一起睡在堂屋里了。只不过赵蒙那张床也是一扇门板搭成的,绝不可能再睡下一个大男人,所以他就依样画葫芦,也搭了一样的床。这时候就连长凳都不够了,还是去的正房借的两条。
这时候赵吉也忍不住感叹:“之前家里打算买大房子的事确实不错,家里实在是太挤了,稍微有些什么事儿就摆布不开了。”
不过这样的感叹除了让他更加坚定换大房子的决心,另外并不能改变家里如今空前拥挤的事实——明明只多了一个小婴儿和王家外婆而已,之前还觉得尚可的屋子立刻变得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了,简直苦不堪言。
第二天,王家舅舅王恒一家也过来了。这一次并不是空着手过来,一样是王家外婆的几件衣裳,一些日用品。她可是要照顾王氏月子一个月的,这些东西必不可少。另外一样就是王氏娘家给王氏生孩子的贺礼了!
王恒这个做舅舅的,王家外婆这个做外婆的,都有份在里面。那篮子是赵莺莺接过的,东西也很实在。除了几样给王氏的补品药材之外,就是鸡蛋红糖之类。他叮嘱这几日管做饭的赵蓉蓉:“蓉姐儿,这几日你记得把那些虫草煮了,每日让你娘喝一碗。”
然后又抱过裹在大红碎花小包被里的小外甥,笑着哄了哄。因为他去年才新得了一个儿子,所以抱的颇为熟练。小婴儿并没有露出不舒服的样子,甚至颇有一些笑意。他一面哄着心里喜欢,从袖子里提出了一缕长命钱给藏在了包被里。
“这是我给小孩子的,蓉姐儿找个空给打个络子然后系上。”又问赵吉:“孩子可取了名字了没有?”
赵吉眼巴巴地看着孩子,忙道:“之前和他娘商量过,若是个男孩儿就叫赵茂,茂盛的。从了他们这一辈的草头,也有好意头。”
早安排晚安排,反正都是要安排的,还不如早些安排。反正家里现在有钱,越早换大房子,也就越早住的舒服。
赵莺莺又接着道:“就算娘的肚子里是个妹妹,您算算帐吧!大哥今年已经十二岁了,这可比她大了十二岁。到时候大哥成亲的时候她必定是还在家的,到时候家里怎么住人?”
这是现实问题,小夫妻两个就算不能像赵吉当年成亲的时候一样,分到整个东厢房,那至少也要有个单独的房间好过夫妻日子。而有一个没出阁的小妹妹,那就不可能实现了。
赵吉可以在客厅里开铺,不代表一个女孩子也可以这样。而除了这个办法之外,赵莺莺家已经不可能再有办法找个地方了。
赵莺莺的话让赵吉和王氏都陷入了沉思,特别是王氏,上一次莉莉的话在她看来还可有可无,这一次就是说到点子上了。可以说,这是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然而赵莺莺的话还没完,她后头还留了话:“这还只是一样,另外一样则在爹身上。”
听女儿这么说,赵吉倒是觉得有些莫名其妙:“这还关我的事?我怎么不知道。”
赵莺莺理直气壮:“这是您没有发现罢了——您自己说说看,您现在已经是远近有名的染匠师傅了,是不是早晚要做大生意?去年蓝白布卖得好,今年必定也不会少,今后您还要接着做下去。这样中间来往的都是什么人,总不能一直在咱们家现在这种小地方吧?”
赵莺莺这句话可以说是说到更要害的地方,赵吉并不是什么以貌取人的人,也从来不装什么样子。但是他心里很清楚,这世上多得是先敬罗衣后敬人的人。
刚开始的时候还好,如果他一直这样,恐怕会有很多不知道情形的看不上他,然后生意就黄了。这种事听起来很气人,但也不能怪人家。你自己做出个穷酸样子,人家当然得考虑是不是要和你一起做生意。
万一你要是一个骗子,最后卷钱跑了呢?
赵吉站起身来,来回走了几趟:“莺姐儿这一回说的有理...只不过这件事要慢慢来,实在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成的。”
赵吉想到了很多,合适的房子不好找倒是其次,重要的是放在家里说可能就是一场风波,而且钱的问题也是问题。上一次王氏想也不想地否决赵莺莺,有一个原因就是没钱。
现在靠着蓝白布倒是有一点钱了,但到底是刚刚才开始做几个月,积累下来的积蓄并没有多少。
赵莺莺故意忽略了这可能会给赵家带来的风波——其实又能有什么风波呢?左不过就是人家羡慕嫉妒,说几句酸溜溜不痛不痒的话。又或者陡然间,赵吉和两个哥哥生疏了起来。
人就是这样的,原先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忽然比自己好了,更多时候最先产生并不是什么正面情绪。
但是让赵莺莺来说,赵家小院了除自家之外的别人的不自在又算是什么?自家用自家赚的钱给自家换新房子,合情合理!别人有意见?惯的他们!
她只针对钱的事情笑了起来:“确实,家里现在存的钱不够多,肯定要等一等的。存上一两年,爹多存一点,要么不换房子,要么就换个好的。到时候我和大姐小妹每个人住一个屋子,也像那些富户的女孩子,有个‘闺房’!”
说一两年是在理智上让赵吉放松下来,他实在是不想在很近的时间之内和他娘,还有两个哥哥说这件事。而赵莺莺说的想要个‘闺房’这是从感情上让赵吉有了偏向——家里女孩子不过是想要个闺房而已,人家都有的,你这里怎么没想过?
赵莺莺微笑着,看这个样子她想要过清净日子的目标可是近了一大步。虽然还要忍一两年——可是一两年的日子很容易过的而且好歹有个盼头不是。
王氏看着几个孩子似乎都为了这件事兴奋起来,立刻板着脸叮嘱道:“你们都记得,这件事不许往外说!不然到时候多很多麻烦,家里又要吵闹起来了!知道不知道!”
王氏想的是攒一两年钱,顺便在这一两年间把房子订好。到时候事到临头把事情一说,然后快刀斩乱麻地搬出去。就算是有千般闹腾,最终也没办法扯出来了。
如果提前让人知道自家打算住大房子,她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借钱的、占便宜、说风凉话的......什么样的牛鬼蛇神都要出来了。虽然这种麻烦都不要命,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么。
几个孩子,不管懂不懂王氏更深的意思,至少都知道要听话,于是都应了下来。
到了晚上吹灯上床,赵吉就与王氏道:“莺姐儿人虽小,说的话却向来清清楚楚十分有道理!”
王氏也有这感觉,不过她平常和赵莺莺说话做事多,早就已经习以为常了,所以她的重点不在这里。她拉住赵吉的手,黑暗中低声道:“我本来还拿不定主意的,但是莺姐儿最后说的那话打动我了。”
赵莺莺说赵吉身份是会上升的,还住在现在的屋子,别人看不起是小事,自家觉得过得去就是了。但是因为别人看不起而常常失去生意,这种事是不能忍受的。
王氏首先想到的不是因此失去生意,作为一个妇人,她首先想到的是儿女婚事。之前她有了志气,准备给赵蓉蓉找个顶好的人家。
“可是这一家赚多少钱从来都是外头说的,平常一个媒人和你说人家家里是米烂陈仓钱过北斗,你信不信?眼见为实,没见过我反正是不信的。所以,一定要有个好房子,到时候人家才会信我们家是真的起来了,好人家才肯和咱们做亲呢!”
王氏这样想是很功利、很现实、很狭隘的,但是谁都不能指责她,这是她身为一个母亲首先考量到的。一切只是因为她在为孩子打算而已,又没有妨碍到别人,所以理应得到尊重。
赵吉也想到了这一点:“谁说不是,要是有个大房子,到时候也不必别人如何吹嘘了。凡是走咱们家门前过的,不管是做生意的,还是打算结亲的,心里都安稳了。”
之前还觉得换房子可有可无,可是一旦下定决心之后,立刻就能说服自己,并且让这件事变得非做不可。
赵吉下定决心:“我不能干坐着,过几日正好要去马老板张老板那里过年,到时候我也主动说两句,兴许蓝白布就能销出去了——就算蓝白布不成,张老板手头那么多生意,马老板也是行内人头熟的,多说一些好话,至少揽点儿大的活计。”
赵吉性格偏向于内敛,以前这种事他从来没有主动做过。现在说出这样的话,王氏立刻对他刮目相看:“你能这样打算当然是好的!蓝白布虽然好,但是谁知道能不能真的好卖,借着这个机会和几个布行的老板走动,搭上关系找到生意也是路子!”
赵吉的技术不错,但是在染匠行当里他的技术绝对算不上顶尖。他想要出头就必须要走得通人情关系,拿到别人拿不到的单子。之前他当然没有,不过现在随着蓝白布的合作,他也有了,他要做的就是牢牢抓住。
王氏算账:“这样一来今年的收入一定不错——等我生下了孩子用不了多久也能织绸赚钱,家里开支至少能顶得上,你赚的全都能存下来。现在的房子什么价?用不了一两年,只要一年就能买到上等的了。”
赵吉把手放在王氏肚子上:“你别着急着织绸,到时候你专门照顾孩子都行。你以前受苦多,现在我有能力,有我养活你呢。”
一个处于上升期的家庭总是有各种各样美好的期待的,对于现在东厢房的赵家来说,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短期目标,动力就更足了。一切的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第49章
新年新气象, 赵莺莺一家又因为有了新盼头,所以格外积极。赵吉带着赵蒙干染坊, 他下了死力气, 总算是胆子大了一回。也晓得寻人情托关系了,从张老板马老板那里请了一些单子来做。
现在染坊里可不止陈顺儿一个小帮工,另外又找了个十七八的小子帮忙做事, 连轴转着染布送货,生意红红火火。
王氏倒是不忙着织绸, 不过那织机也没有闲着,正好趁这个时候让赵蓉蓉多多练习如何织绸——赵莺莺是没织布织绸过的, 也在一旁听王氏教导, 看的起劲。几次下来还上手试了试, 人说一通百通, 大概真是心灵手巧有天分, 赵莺莺一上手就得了王氏赞。
“这是会做事的样子!莺姐儿倒是学什么都快!”替赵莺莺调了调手放的位置:“这样着更省劲!”
只不过看完赵莺莺, 再看猴儿似的,一刻也闲不下来的赵芹芹不由得发愁:“唉!你大姐和你我都不用愁了, 都是好样的,拿出去带一份好女红, 将来面子里子都有了。只芹姐儿,不要说学女红的兴趣了,就是安安静静地坐上半个时辰也难!”
其实赵芹芹才多大,她这个年纪只要是不内向的孩子都是爱玩坐不住的。只不过王氏之前养的两个女儿,赵蓉蓉不必说, 最温顺乖巧的一个,女红上中规中矩,但至少听话听教。
赵莺莺也别提,她是有天分的,学什么都是一学就会,拿得起放得下。最要紧的是同时还有耐心,譬如她现在打络子编结子,一坐半日那是常事,她动也不动一下。
有这样两个例子放在前面,赵芹芹若是表现一般王氏都会觉得不满,也只有出类拔萃才算好吧。
拿定了主意,王氏就对赵芹芹道:“家里忙乱乱的,你大姐现在正熟练如何织绸,你二姐打结子赚钱,你奶担着家务,都不好教你女红。我如今也行动不便——再等一等,等到你弟弟妹妹出来了,我再亲自教你。”
今年赵芹芹就七岁了,在学女红的年纪里算早的,但又不算最早,至少比赵莺莺迟一些。不过即使是这样,赵芹芹也是完全没想到的:“娘,学女红?可是巷子里和我一般大的都还没学呢!”
王氏把脸一板:“怎么的,你还不乐意?让你早点学是为了你好,早些学,把底子打的牢牢地,难道不好?你不要看人家学的迟能多玩几年,等到将来她们上手学女红的时候就知道吃苦头了——一样的东西,人家用七八年学,你用十几年学,那能一样吗?”
赵芹芹哪里知道这种道理,当即就气鼓鼓的。只是她又不敢和王氏顶嘴,只能什么话都不说,算是认下这件事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不安生,翻来覆去的,赵莺莺和她一张床上睡觉。只能转过身子问她:“你是怎么了,翻来覆去的,心里闹的慌?”
赵芹芹撅着嘴:“娘说让我不久以后就跟着她学女红。”
“学女红有什么好气的?”赵莺莺纳闷了:“学女红难道不是好事儿,女红做的好,你今后走到哪里都受人尊重。而且这女红就像男孩子学一门手艺一样,老人家都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女红精熟的女孩子终身有靠呢!”
赵莺莺是这样想的,但是她却没有想到这样的道理对赵芹芹来说实在太早了,她只能听的半懂不懂:“好多人没学也过的挺好的呢!”
最后还嘴硬了这么一句。
不过不管赵芹芹怎么想,王氏肚子里揣的小孩子总有一日是要出生的,再然后就是她学女红的日子——不管她怎么祈祷王氏能鼓着肚子而不生。
王氏又不可能是哪吒他娘。
到了二月二十五这一日,本来一切和平常没什么两样。春寒还没有褪去,不过天时不错,太阳高高挂着,所以风小的时候晒晒太阳也挺舒服的。
王氏由赵蓉蓉扶着在屋檐底下坐着,盖了一张薄被,有种昏昏欲睡的感觉。就是这时候她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身子下面湿湿的,而且肚子也疼了起来。这种疼,不像是之前几次,有过好几次生育经验的王氏立刻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立刻叫了起来。
因为估计王氏就在这几天生产,所以家里人这几天都格外注意她。听到她叫人,最先有反应的是方婆子,立刻吩咐赵芹芹去叫赵吉回来,然后又叫宋氏:“老大家的,来搭一把手。”
然后两人扶着王氏进了她和赵吉的卧房,赵莺莺家并没有多余的屋子,也就没办法准备一间专门的产房,只能把卧室用着。
方婆子查看了一下,对赵蓉蓉道:“你娘这一回是真的要生了,你先去厨房烧热水,烧的越多越好,另外再煮些棉布。莺姐儿,你也去帮忙,煮些红糖鸡蛋,多放些红糖。”
赵莺莺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只会听从方婆子的话,跟着赵蓉蓉去厨房。赵蓉蓉点燃了大灶烧水煮棉布,赵莺莺就引燃了小炭炉,煮红糖鸡蛋。
大锅烧水慢一点,倒是红糖鸡蛋先好了。赵莺莺赶紧盛起来,把满满一大碗的红糖鸡蛋用托盘端了去东厢房。这时候赵吉已经回来了,只不过他是男人,按照道理是不许进产房的,只能在堂屋里干着急。
赵莺莺煮的红糖鸡蛋送了来,方婆子一手端了起来,宋氏则是在一边给王氏垫了垫背后,让她半坐着。
“老三家的,你先起身吃红糖鸡蛋。趁着现在还能吃下东西多吃一点,之后恐怕再累也吃不下了。”方婆子这样劝服王氏。
王氏已经是生产过几次的妇人了,也很有经验,不消方婆子说她也知道。方婆子一口一口地喂,她就囫囵着把一满碗糖水鸡蛋吃完了。然后就躺着,明明疼的有些冒汗,却依旧是半闭着眼睛养神的样子。
方婆子点点头——这就是有经验的妇人了,她们清楚后面还有的磨呢,趁着这个时候还好过,就要能休息的时候多休息。
方婆子照顾了王氏一会儿就赶赵莺莺出去:“你娘时候还早了,今天天黑之前能发动,明日天亮之前能生下来就算是好的了。你先出去,和你姐姐等在外面帮忙就是了。”
像赵蓉蓉赵莺莺这些还没有出嫁的女孩子,都是不让进产房的。这时候是还没有发动见血,不然的话,赵莺莺也不能进来。
赵莺莺当然担心王氏,但是没有办法。她这样的小姑娘是不许进产房的,这不是一家一户的规矩,而是人人家里都是这样。她坚持也不会有任何用处,于是她看了王氏一眼,然后就利落地出去了。
赵吉还等在外面呢,见赵莺莺出来就忙问:“你娘怎么样?你奶奶怎么说?”
赵莺莺把方婆子说的几句话拣要紧的转给赵吉,然后才道:“我看娘挺好的,我送进去的一大碗鸡蛋她吃的干干净净,这时候还能休息着养精神。”
赵吉略微心安,赵莺莺则是觉得在这里也没事做,更加心慌,干脆去了厨房接着给赵蓉蓉打下手。一样一样产房里用的着的东西都给沸水煮了一遍,等到日头偏西的时候,东厢房卧房里的叫声大了起来。
赵蓉蓉和赵莺莺得了招呼,连忙送热水到门口,由宋氏接了进去。另外又让赵蒙这个小子去小三巷那边通知王家人,让王家外婆准备着过来。
却没想到王家外婆当晚就过来了,进门也不说话,先进了产房帮忙。等到月上中天的时候,随着几声婴儿啼哭,所有人都放下心来。方婆子在屋里笑着对外喊:“老三,你有福,你媳妇给你添了一个大胖小子!”
赵莺莺心里压着的一块石头放下了,赶紧和赵蓉蓉去厨房把之前熬在炭炉子上的红枣桂圆粥给端了下来。这不只是让生孩子劳累了的王氏喝,也是让一直忙着,没空吃饭的几个产房里的人吃。
赵蓉蓉看着觉得东西太少,干脆把昨日割来的还没有来得及吃的鲜肉切成肉丝,放青椒炒了一碗码子上来。然后下了一锅面条,最后调味浇码子,然后才送给没来得及吃东西的人。
“外婆、大伯母、奶,这是大姐煮的面条,您们都辛苦快一宿了,赶紧吃。”赵莺莺把面端上来,然后又跑了出去。赵吉和赵蒙虽然没劳累这,却也是一直在外面站着,并没有吃饭的。
端了赵吉和赵蒙的苗条,赵莺莺才能和赵蓉蓉两个吃。也是饿极了,也等不得端到堂屋吃饭了,两个人干脆捧着碗,站在厨房里就把这一大碗面条给吃的精光。
吃完之后收拾碗筷和厨房,等到掩好火,锁上厨房。那边产房里也就收拾地差不多了——婴孩的胎盘之类的都要烧掉或者掩埋,屋子里带了血和不洁净的东西也要处理。还要给孩子洗澡,给王氏擦身,可是有的忙。
赵蓉蓉和赵莺莺过去的时候,正好方婆子抱了新出生的小弟弟出来给人看。赵莺莺这是第一次看新生的孩子,红红的皱巴巴的并不好看。不过她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知道以后会长开的。
赵芹芹就没这么客气了,当即疑惑道:“爹,这真是我弟弟?他怎么这么丑啊!以后都不好意思带他出去玩儿了!”
她这样说所有人都笑了起来,方婆子点点她的头:“你不知道,你出生的时候比你弟弟还丑呢!小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这样的,长些日子自然就好看了。”
不管怎么说,母子平安,家里添丁进口都是大大的好事,一家人心情很好。等到方婆子回正房耳房睡觉之后,赵莺莺一家就安排起王家外婆住宿的事儿。
之前说让王家外婆和赵芹芹睡,那是说的过几日的事情。现在王氏才刚刚生产完,一定要有陪着,所以照顾王氏的王家外婆就要睡在产房里。
赵吉早有准备,两条长凳,一扇门板,这是他管人借的,这就在卧室里搭好了一张床。至于被褥,打开大大地樟木箱笼,倒还有几床。王家外婆铺了一套,又给赵吉拿了一套。
赵吉自然是不。可能回产房的,那就只能和赵蒙一起睡在堂屋里了。只不过赵蒙那张床也是一扇门板搭成的,绝不可能再睡下一个大男人,所以他就依样画葫芦,也搭了一样的床。这时候就连长凳都不够了,还是去的正房借的两条。
这时候赵吉也忍不住感叹:“之前家里打算买大房子的事确实不错,家里实在是太挤了,稍微有些什么事儿就摆布不开了。”
不过这样的感叹除了让他更加坚定换大房子的决心,另外并不能改变家里如今空前拥挤的事实——明明只多了一个小婴儿和王家外婆而已,之前还觉得尚可的屋子立刻变得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了,简直苦不堪言。
第二天,王家舅舅王恒一家也过来了。这一次并不是空着手过来,一样是王家外婆的几件衣裳,一些日用品。她可是要照顾王氏月子一个月的,这些东西必不可少。另外一样就是王氏娘家给王氏生孩子的贺礼了!
王恒这个做舅舅的,王家外婆这个做外婆的,都有份在里面。那篮子是赵莺莺接过的,东西也很实在。除了几样给王氏的补品药材之外,就是鸡蛋红糖之类。他叮嘱这几日管做饭的赵蓉蓉:“蓉姐儿,这几日你记得把那些虫草煮了,每日让你娘喝一碗。”
然后又抱过裹在大红碎花小包被里的小外甥,笑着哄了哄。因为他去年才新得了一个儿子,所以抱的颇为熟练。小婴儿并没有露出不舒服的样子,甚至颇有一些笑意。他一面哄着心里喜欢,从袖子里提出了一缕长命钱给藏在了包被里。
“这是我给小孩子的,蓉姐儿找个空给打个络子然后系上。”又问赵吉:“孩子可取了名字了没有?”
赵吉眼巴巴地看着孩子,忙道:“之前和他娘商量过,若是个男孩儿就叫赵茂,茂盛的。从了他们这一辈的草头,也有好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