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3 章
照着李元婴早些年的德性, 冬天打死不会再出门。今年不一样, 今年他感觉浑身上下有用不完的劲, 到冬天都不觉得冷, 一天到晚在外头蹦跶, 随着天气渐冷, 外头逐渐少了很多买不起厚实冬衣的百姓。
入冬后李元婴亲自点名见了各家炭行的当家人,要求他们精炭可着劲涨价没关系, 普通炭不许抬价,得让百姓用得起。平衡完炭价,确定没人故意哄抬价格, 李元婴又照着前两年的惯例叫人把鳏寡孤独、将士家小的名册送过来, 组织人手挨家挨户送碳送冬衣, 不能叫他们过不了冬。别的地方他不晓得, 他只知道滕州境内不许有冻死的人。
不想今年送出去的东西竟被还回来一批。
负责落实此事的是唐璿, 他第一时间去和李元婴说明怎么回事:“炭他们收下了,冬衣没要。他们说去年和前年都送了, 冬衣还新着呢, 可以继续穿,今年的新冬衣他们不要了,送给更需要的人。”
百姓家的冬衣都是一年接一年地穿, 哪怕破了、漏絮了,缝缝补补也能继续穿下去, 甚至还会兄传弟、父传子, 一件冬衣好几个人轮流穿过才算穿够本!
要是东西是别人送去的, 很多人肯定想着“白给的东西不要白不要”,绝不会退还回来。但东西是李元婴让人送去的,这两年多来李元婴叫人把每个政令都掰碎了讲给百姓听,百姓听了都觉得他们的滕王殿下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他们好,而且,他们的日子确实也越过越好。
人不能当白眼狼,李元婴为了让他们不挨冻才让人送碳送冬衣过来,他们怎么能昧着良心接着收?谁家要是偷偷昧下来,是要被别人瞧不起的!
所以,许多人都把冬衣退了回来,只有家里添了丁的人才留下新送去的冬衣。
李元婴从小长在富贵窝里,不太懂这些事,听唐璿说完就明白了,看来冬衣确实不用年年都送。
做好的冬衣总不会没用处,别的不说,他们滕州的将士那么多,更多的冬衣都不够。
李元婴叫人把被还回来的冬衣送去军中。
唐璿自是带人一番宣扬,先是说李元婴给将士家小送衣送炭,在滕州当兵后顾无忧、阖家安康,又说李元婴教化有方,封地的百姓也都是有良心、知感恩的,不然一件冬衣拿去卖了能换许多米粮,谁会主动还回来呢?
李元婴做这些事不是为了拉拢民心、稳固军心,但他既然都做了,唐璿觉得还是得让人知道才行。他又是夸李元婴仁善又是夸将士家小有良心知感恩,将士们分到冬衣穿在身上觉得暖烘烘的,感觉这滕州军营像家一样温暖,自都热血翻腾,齐声表示一定会尽忠尽责守卫滕州。
唐璿一个年不及弱冠的白面书生在军前讲话毫不显弱势,李德謇看在眼里有些惊奇,一问才知道唐璿祖上也曾出过大将军,很有些家学渊源,只不过到他们这几代都是以诗书传家,并没有再出将才。
李德謇觉得李元婴运气果然不凡,连这个看起来文弱温和的唐璿真正做起事来都很不一般,三两句话就帮李元婴把军心栓得牢牢的。
又过了小半月,董小乙来报说秋收后人力充足,各地统一腾出役夫来修路,通往长安的直道马上要全面连通。
这条路所涉州县甚多,并非全靠丰泰楼一力修成,沿途的里碑上都记有参与出资修路的人名。李元婴早叫人把沿途州县全记下来,带着阎立德设计了一套庆祝直道落成的邮票,以长安为起点、六驿为单位设定邮票价目,每增加六驿则增加一文钱。
长安距离泰山约有一千八百里,正常驿站送信一日走六驿,每驿相隔三十里,也就是每日走一百八十里。所以正常来说,只要花个十文钱,十天就可以将信送到直道尽头,把信从泰山送往长安!
李元婴是主要出资人,当然暗搓搓让直道拐了个弯修到滕州家门口再转向泰山。
眼下沿途驿站外的邮筒都设置好了,专门培训出来的邮差和良马也整装待发。要是书信多的话,他们还可以让专人来收、用马车来拉!每个邮箱旁边都守着个老役夫,他们不需要做重活,只需要给寄信人解释一下如何操作和定时开锁让邮差取走每天的信件即可。
李元婴骑着马儿往宽敞平坦的直道上溜达了一圈,心情好得不得了,又回去叫上自家小伙伴一起在凛凛朔风里打马前行,一直到快跑出滕州境外才停下来,每个人身上竟都出了一身热汗,一点都不觉得冷。
李元婴调转马头,看向眼前平直宽敞、能容好几辆马车并行的官道,心里有种奇妙的感觉。他曾在万界图书馆里见过一些未来的画面,那时的路比眼前这一条还要宽敞、还要平坦,那时路上跑的车不再是马车,那时人不仅可以在地上走、水上行,还可以飞到天上去,甚至还能探索浩瀚无垠的宇宙,登上每夜照亮夜空的月亮亲眼看看它黯淡而凹凸不平的表面。
那一切离大唐还很遥远,李元婴也不曾和任何人说起那些堪称光怪陆离的景象。但是当他的马蹄踏在这条簇新簇新的平直官道上时,他感觉自己离那一切稍稍近了一些。只要大唐的儿女后代都能坚定不移地朝着那个方向走去,总有一天他们会走到那个未来去的,而且是遥遥领先地抵达。
李元婴转头招呼小伙伴们:“我们回去吧。”他一夹马腹,一马当先地畅快驰行。
其他人见李元婴心情极好,也都笑着打马前行,齐齐追上李元婴。
沿途也有不少百姓特意过来走走新扩修的官道,见李元婴一行人骑马而过,都停下来目送他们远去才继续走。
就在李元婴回城不久,高阳和卢照邻一行人又出现在官道上,他们不仅带的人多,带的东西也多,一队长长的人马整齐而有序地驰向滕州城。
李元婴本来想去跟进邮票预印进度来着,听人说高阳她们到了,马上调转马头去相迎。这对新婚燕尔的小夫妻容光焕发,每根头发丝都散发着甜蜜的气息,李元婴虽然酸得直冒泡,但还是高高兴兴地叫人摆宴庆贺两个小伙伴回归。
得知李二陛下大方地给他分拨了五十人,李元婴十分高兴,也不去看名单、不去看这五十人的品阶和出身,热络地招呼他们先吃个接风宴再说。
这五十个借调来的人也不是全都心甘情愿过来的,可伸手不打笑脸人,李元婴对他们这么热情,他们也不好摆冷脸。
李元婴一一认了过去,发现其中竟还有一部分熟人,包括魏姝她哥魏膺和昔日同窗张柬之。他们年纪虽然比他要大一些,却没和他一起应试,考取出身比较晚,今年刚谋得个不怎么重要的差使,结果手上的活还没干热乎竟还是被打包到滕州来了!
李元婴遇到陌生人都能自来熟,遇上魏膺当然更不见外,殷殷地拉着魏膺的手说:“大舅哥你可算来了,平时可得让嫂子多来和姝妹妹说说话。”魏膺年纪比魏姝大几岁,年前成亲了,不过他们在滕州没能回去吃酒。
魏膺早说服自己不要和李元婴较劲了,听李元婴张口就是大舅哥和嫂子,脸皮虽然抽了抽,还是应了下来。
李元婴也习惯魏膺的臭脾气,转身继续招呼张柬之,热络地问了张柬之许多话,什么老孔痔瘘有没有再犯啦早让他多走动走动别整天坐着啦。张柬之觉得孔颖达要是知道李元婴这么惦记他的,不知会感动还是气得想追过来打他一顿,再说下去,大伙都知道孔祭酒犯过痔瘘了!
一顿接风宴吃下来,久别的生疏没了,初识的陌生也全没了,所有人都对李元婴有了很不错的印象。不管是真的还是装的,至少李元婴对他们都很热情,还给他们描绘了美好的远景,拍着胸脯说只要他们好好干将来一定亲自给他们写保荐信。
像他们这样的官场新丁,不怕事儿多,就怕没事做,没事可做就没功可立、没政绩可以证明自己的才华,既然李二陛下亲自点他们过来,李元婴又把未来规划都给他们说得清清楚楚,他们没什么可犹豫的了,撸起袖子只管干就是!
李元婴看着一张张年轻无比又充满锐气的脸庞,心中激动不已,席上连连给这批借调人才敬了许多酒,把自己喝得晕陶陶的。
魏姝在另一边款待女眷,顺便看看她们之中有没有愿意出来做点事的好苗子,到快散席才听人说李元婴喝醉了,送走女眷们便赶紧去看李元婴。
李元婴其实不太能喝,但他自己心里一点数都没有,每回高兴起来就忍不住跟着起哄。
有的人醉后会发酒疯,李元婴不一样,他喝醉后乖巧得很,倒头就睡,只能从红通通的脸看出他是醉了。
魏姝拿热毛巾替他擦了脸,坐在塌边伸出指头戳戳他红扑扑的脸蛋。
两个人还没成亲,她不该进李元婴房里、不该坐李元婴榻上,更不该对李元婴动手动脚,但他们在滕州是自由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魏姝把李元婴另一边脸也戳了戳,戳得李元婴把脑袋在枕头上蹭来蹭去,一脸的不高兴。她收回手哄道:“睡吧,好好睡一觉,要不明天会头疼。”
喝醉的李元婴显然好哄得很,马上乖乖不动了,没一会便沉沉睡去。
第二天李元婴醒来,头果然有点疼,吃了碗茶才好些。想到他皇兄那么大方地给他拨了人,李元婴马上叫人磨墨铺纸,他要给李二陛下写信,这次他要夸个一万字,一句都不重样的那种!这可不是在拍马屁,信送回去时应该是他皇兄的生辰了,当弟弟的说点好听的给哥哥祝寿有什么不对?
今年的寿礼他也准备好了,一套嵌着金丝的特制邮票,阎立德作画、褚遂良题字,收藏价值极高,你要是想用来寄信,当然也可以,不过得防着别人把它抠下来顺走。虽然他让人做了一千套,但,这是往外送的第一套,皇兄是第一个拿到的人,诚意十足!要是大伙看了想买,可以去买一套纪念纪念;要是觉得太贵,普通邮票也可以来一套,虽然没金丝,但也是阎立德作画、褚遂良题字,画儿好看,字又漂亮,还能拿来寄信!
当然,金丝邮票并不是重点,真正的重点是,路修好了!
李元婴创作灵感很足,闭门创作一整天,竟真让他把一万字长信写出来了。他兴致勃勃地让魏姝给他检查检查有没有错字,只许改错字,里头一个字都不许动,要不然体现不了他真挚的情感!
魏姝还记得李元婴送错信的事儿,自是不会拒绝帮忙,可等她看了一千字,就开始后悔了。
李元婴现在的文采越来越好了,可内容核心一点都没变,依然紧紧围绕着“皇兄啊你真是英明神武宛如天上神仙下凡来”“皇兄啊有你这样的天可汗是天下百姓百世修来的幸运”这一主题来展开。
魏姝艰难地看到三千字,终于败下阵来,幽幽地对李元婴说:“我看得有些累了,不如明天叫媚娘看看。”
李元婴知道魏姝最近很忙,点点头表示没问题,自己明天再找武媚让她帮忙挑错字。
武媚的接受能力比魏姝强很多,第二天拿到信后面不改色地把它全看完了,表示没什么错字,可以直接送去长安。
李元婴满意了,兴冲冲地封好叫人连着那套金丝邮票送去长安。
滕州培训出来的第一批邮差得知自己送出的第一封信是送去皇宫的,都激动不已。那可是皇宫啊,他们见都没见过,现在却可以把信送到皇宫去,往后让他们来回跑多少趟都值了!
邮差们身穿统一服饰、骑着配有同样马鞍的马,列好长队雄赳赳气昂昂地往长安出发。不明真相的百姓见了还以为他们是要去出征的士兵,驻足一看才发现他们不是,再一打听才晓得往后他们可以花几文钱把信送到长安去了!
滕州人大多已经知晓邮票邮差都是什么意思,摩拳擦掌准备体验一番,反正邮票又不贵,少吃一口肉能寄个好几回了。
这可是滕州弄出来的新鲜事物,他们得写信去给亲朋好友摆显摆显!
还有些人则遗憾书信只通了长安方向,要知道这年头交通不便,家中兄弟子侄要是出了远门,可能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都很难再见,若是整个大唐都有这么方便的路、这么方便又便宜的送信方式,哪怕见不到人,他们也可以时常通信一慰久别之情!
临近年关,大伙都攒了一年的钱,随着邮票开始对外发售,家境贫寒些的只买张面值一文的凑凑热闹,家境富裕的自是一套一套地买。若不是李元婴还没把金丝邮票往外卖,他们肯定选金丝的,毕竟全套普通邮票加起来也不过是五十五文钱,花起来有什么意思?
比起家书往来,邮票的另一个目标人群自然是读书人,他们有什么作品都爱和友人们分享,有这个投递渠道简直大大方便了他们。随着文人们口口相传,一干书生哪怕是去抄书换钱也要买一套邮票备着,要不然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读书人?等可以寄信了,他们得第一时间给朋友寄一首自己的新作!
于是各地邮局还没正式开启投递业务,邮票竟已跃居滕州热销商品榜首。
滕州这边热热闹闹地迎接新春,等着大年初一这个正式通邮之日到来,长安那边也迎来了李元婴派出的那队特殊信使。
负责送李元婴那封信的邮差激动地把信送抵皇城邮局,激动的心情还没平复下来。
这种来回奔波的苦差事以前很多人不愿意干,但现在道路畅通,邮差待遇又十分优厚,他们媳妇儿还能接受培训到邮局工作,坐在柜台后面卖卖邮票、指导指导想寄信的人,既体面又赚钱!等他们干完这几年肯定能够攒下一大笔钱给儿子娶媳妇、给女儿添嫁妆,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光是想着那样的未来,他们心里就滚烫滚烫的,连每天来回赶路都不觉辛苦,甚至觉得沿途风景美得不得了。
信准时到达,第二天赶巧就是李二陛下寿辰。
皇城邮局负责人作为滕州使者入宫祝寿,一早起来紧张地把自己的衣着检查了好几遍才忐忑地出门。
到了宫宴地点外头,滕州使者被一视同仁地安排在其他藩王使者堆里,相比其他人身后堆着的寿礼,他带着的东西着实寒酸:一封厚厚的信、一套薄薄的金丝邮票、一张标注有沿途六十个驿站所在位置的长安直道舆图。
所谓上行下效还是有道理的,李泰和李元婴不太对付,李泰的使者也看李元婴那个忐忑不安的使者不太顺眼,开口讥讽:“听说这么多藩王里数滕王殿下最富裕,怎么只给陛下献这么点东西?几张薄薄的纸就拿来当寿礼,把陛下当什么了?”
滕王使者有些富态,瞧着是个脾气很好的胖子,闻言也没生气,只一脸笃定地表达对李元婴的信任:“殿下选这样的寿礼想必有殿下的道理。”他们对李元婴的信任是近乎盲目的,不仅因为李元婴是大唐亲王,更因为李元婴是李元婴——是哪怕胡闹也总能胡闹出好结果的李元婴。
一想到这里,滕王使者的忐忑和紧张全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挺直的腰杆和满脸的骄傲。
这时终于轮到他们这些献礼的使者入内。
※※※※※※※※※※※※※※※※※※※※
四侄子:为什么每次都拉我出来?
小王爷:大概你长得比较像反派
*
更新!
大家的营养液都已经返还了哦!虽然小王爷连载四个月没有摸到过首页金榜的边,但小王爷每个月都有大家爱的浇灌,活蹦乱跳地全勤到六十八万字!
现在!大家又可以用小王爷产生的营养液浇灌小王爷了!今天两章!一共一万字!没有踩点!难道不值得浇灌谷粒,一起冲向下一个三十万!就在章末这里点一下营养液三个字就可以浇灌啦!*罒▽罒*
入冬后李元婴亲自点名见了各家炭行的当家人,要求他们精炭可着劲涨价没关系, 普通炭不许抬价,得让百姓用得起。平衡完炭价,确定没人故意哄抬价格, 李元婴又照着前两年的惯例叫人把鳏寡孤独、将士家小的名册送过来, 组织人手挨家挨户送碳送冬衣, 不能叫他们过不了冬。别的地方他不晓得, 他只知道滕州境内不许有冻死的人。
不想今年送出去的东西竟被还回来一批。
负责落实此事的是唐璿, 他第一时间去和李元婴说明怎么回事:“炭他们收下了,冬衣没要。他们说去年和前年都送了, 冬衣还新着呢, 可以继续穿,今年的新冬衣他们不要了,送给更需要的人。”
百姓家的冬衣都是一年接一年地穿, 哪怕破了、漏絮了,缝缝补补也能继续穿下去, 甚至还会兄传弟、父传子, 一件冬衣好几个人轮流穿过才算穿够本!
要是东西是别人送去的, 很多人肯定想着“白给的东西不要白不要”,绝不会退还回来。但东西是李元婴让人送去的,这两年多来李元婴叫人把每个政令都掰碎了讲给百姓听,百姓听了都觉得他们的滕王殿下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他们好,而且,他们的日子确实也越过越好。
人不能当白眼狼,李元婴为了让他们不挨冻才让人送碳送冬衣过来,他们怎么能昧着良心接着收?谁家要是偷偷昧下来,是要被别人瞧不起的!
所以,许多人都把冬衣退了回来,只有家里添了丁的人才留下新送去的冬衣。
李元婴从小长在富贵窝里,不太懂这些事,听唐璿说完就明白了,看来冬衣确实不用年年都送。
做好的冬衣总不会没用处,别的不说,他们滕州的将士那么多,更多的冬衣都不够。
李元婴叫人把被还回来的冬衣送去军中。
唐璿自是带人一番宣扬,先是说李元婴给将士家小送衣送炭,在滕州当兵后顾无忧、阖家安康,又说李元婴教化有方,封地的百姓也都是有良心、知感恩的,不然一件冬衣拿去卖了能换许多米粮,谁会主动还回来呢?
李元婴做这些事不是为了拉拢民心、稳固军心,但他既然都做了,唐璿觉得还是得让人知道才行。他又是夸李元婴仁善又是夸将士家小有良心知感恩,将士们分到冬衣穿在身上觉得暖烘烘的,感觉这滕州军营像家一样温暖,自都热血翻腾,齐声表示一定会尽忠尽责守卫滕州。
唐璿一个年不及弱冠的白面书生在军前讲话毫不显弱势,李德謇看在眼里有些惊奇,一问才知道唐璿祖上也曾出过大将军,很有些家学渊源,只不过到他们这几代都是以诗书传家,并没有再出将才。
李德謇觉得李元婴运气果然不凡,连这个看起来文弱温和的唐璿真正做起事来都很不一般,三两句话就帮李元婴把军心栓得牢牢的。
又过了小半月,董小乙来报说秋收后人力充足,各地统一腾出役夫来修路,通往长安的直道马上要全面连通。
这条路所涉州县甚多,并非全靠丰泰楼一力修成,沿途的里碑上都记有参与出资修路的人名。李元婴早叫人把沿途州县全记下来,带着阎立德设计了一套庆祝直道落成的邮票,以长安为起点、六驿为单位设定邮票价目,每增加六驿则增加一文钱。
长安距离泰山约有一千八百里,正常驿站送信一日走六驿,每驿相隔三十里,也就是每日走一百八十里。所以正常来说,只要花个十文钱,十天就可以将信送到直道尽头,把信从泰山送往长安!
李元婴是主要出资人,当然暗搓搓让直道拐了个弯修到滕州家门口再转向泰山。
眼下沿途驿站外的邮筒都设置好了,专门培训出来的邮差和良马也整装待发。要是书信多的话,他们还可以让专人来收、用马车来拉!每个邮箱旁边都守着个老役夫,他们不需要做重活,只需要给寄信人解释一下如何操作和定时开锁让邮差取走每天的信件即可。
李元婴骑着马儿往宽敞平坦的直道上溜达了一圈,心情好得不得了,又回去叫上自家小伙伴一起在凛凛朔风里打马前行,一直到快跑出滕州境外才停下来,每个人身上竟都出了一身热汗,一点都不觉得冷。
李元婴调转马头,看向眼前平直宽敞、能容好几辆马车并行的官道,心里有种奇妙的感觉。他曾在万界图书馆里见过一些未来的画面,那时的路比眼前这一条还要宽敞、还要平坦,那时路上跑的车不再是马车,那时人不仅可以在地上走、水上行,还可以飞到天上去,甚至还能探索浩瀚无垠的宇宙,登上每夜照亮夜空的月亮亲眼看看它黯淡而凹凸不平的表面。
那一切离大唐还很遥远,李元婴也不曾和任何人说起那些堪称光怪陆离的景象。但是当他的马蹄踏在这条簇新簇新的平直官道上时,他感觉自己离那一切稍稍近了一些。只要大唐的儿女后代都能坚定不移地朝着那个方向走去,总有一天他们会走到那个未来去的,而且是遥遥领先地抵达。
李元婴转头招呼小伙伴们:“我们回去吧。”他一夹马腹,一马当先地畅快驰行。
其他人见李元婴心情极好,也都笑着打马前行,齐齐追上李元婴。
沿途也有不少百姓特意过来走走新扩修的官道,见李元婴一行人骑马而过,都停下来目送他们远去才继续走。
就在李元婴回城不久,高阳和卢照邻一行人又出现在官道上,他们不仅带的人多,带的东西也多,一队长长的人马整齐而有序地驰向滕州城。
李元婴本来想去跟进邮票预印进度来着,听人说高阳她们到了,马上调转马头去相迎。这对新婚燕尔的小夫妻容光焕发,每根头发丝都散发着甜蜜的气息,李元婴虽然酸得直冒泡,但还是高高兴兴地叫人摆宴庆贺两个小伙伴回归。
得知李二陛下大方地给他分拨了五十人,李元婴十分高兴,也不去看名单、不去看这五十人的品阶和出身,热络地招呼他们先吃个接风宴再说。
这五十个借调来的人也不是全都心甘情愿过来的,可伸手不打笑脸人,李元婴对他们这么热情,他们也不好摆冷脸。
李元婴一一认了过去,发现其中竟还有一部分熟人,包括魏姝她哥魏膺和昔日同窗张柬之。他们年纪虽然比他要大一些,却没和他一起应试,考取出身比较晚,今年刚谋得个不怎么重要的差使,结果手上的活还没干热乎竟还是被打包到滕州来了!
李元婴遇到陌生人都能自来熟,遇上魏膺当然更不见外,殷殷地拉着魏膺的手说:“大舅哥你可算来了,平时可得让嫂子多来和姝妹妹说说话。”魏膺年纪比魏姝大几岁,年前成亲了,不过他们在滕州没能回去吃酒。
魏膺早说服自己不要和李元婴较劲了,听李元婴张口就是大舅哥和嫂子,脸皮虽然抽了抽,还是应了下来。
李元婴也习惯魏膺的臭脾气,转身继续招呼张柬之,热络地问了张柬之许多话,什么老孔痔瘘有没有再犯啦早让他多走动走动别整天坐着啦。张柬之觉得孔颖达要是知道李元婴这么惦记他的,不知会感动还是气得想追过来打他一顿,再说下去,大伙都知道孔祭酒犯过痔瘘了!
一顿接风宴吃下来,久别的生疏没了,初识的陌生也全没了,所有人都对李元婴有了很不错的印象。不管是真的还是装的,至少李元婴对他们都很热情,还给他们描绘了美好的远景,拍着胸脯说只要他们好好干将来一定亲自给他们写保荐信。
像他们这样的官场新丁,不怕事儿多,就怕没事做,没事可做就没功可立、没政绩可以证明自己的才华,既然李二陛下亲自点他们过来,李元婴又把未来规划都给他们说得清清楚楚,他们没什么可犹豫的了,撸起袖子只管干就是!
李元婴看着一张张年轻无比又充满锐气的脸庞,心中激动不已,席上连连给这批借调人才敬了许多酒,把自己喝得晕陶陶的。
魏姝在另一边款待女眷,顺便看看她们之中有没有愿意出来做点事的好苗子,到快散席才听人说李元婴喝醉了,送走女眷们便赶紧去看李元婴。
李元婴其实不太能喝,但他自己心里一点数都没有,每回高兴起来就忍不住跟着起哄。
有的人醉后会发酒疯,李元婴不一样,他喝醉后乖巧得很,倒头就睡,只能从红通通的脸看出他是醉了。
魏姝拿热毛巾替他擦了脸,坐在塌边伸出指头戳戳他红扑扑的脸蛋。
两个人还没成亲,她不该进李元婴房里、不该坐李元婴榻上,更不该对李元婴动手动脚,但他们在滕州是自由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魏姝把李元婴另一边脸也戳了戳,戳得李元婴把脑袋在枕头上蹭来蹭去,一脸的不高兴。她收回手哄道:“睡吧,好好睡一觉,要不明天会头疼。”
喝醉的李元婴显然好哄得很,马上乖乖不动了,没一会便沉沉睡去。
第二天李元婴醒来,头果然有点疼,吃了碗茶才好些。想到他皇兄那么大方地给他拨了人,李元婴马上叫人磨墨铺纸,他要给李二陛下写信,这次他要夸个一万字,一句都不重样的那种!这可不是在拍马屁,信送回去时应该是他皇兄的生辰了,当弟弟的说点好听的给哥哥祝寿有什么不对?
今年的寿礼他也准备好了,一套嵌着金丝的特制邮票,阎立德作画、褚遂良题字,收藏价值极高,你要是想用来寄信,当然也可以,不过得防着别人把它抠下来顺走。虽然他让人做了一千套,但,这是往外送的第一套,皇兄是第一个拿到的人,诚意十足!要是大伙看了想买,可以去买一套纪念纪念;要是觉得太贵,普通邮票也可以来一套,虽然没金丝,但也是阎立德作画、褚遂良题字,画儿好看,字又漂亮,还能拿来寄信!
当然,金丝邮票并不是重点,真正的重点是,路修好了!
李元婴创作灵感很足,闭门创作一整天,竟真让他把一万字长信写出来了。他兴致勃勃地让魏姝给他检查检查有没有错字,只许改错字,里头一个字都不许动,要不然体现不了他真挚的情感!
魏姝还记得李元婴送错信的事儿,自是不会拒绝帮忙,可等她看了一千字,就开始后悔了。
李元婴现在的文采越来越好了,可内容核心一点都没变,依然紧紧围绕着“皇兄啊你真是英明神武宛如天上神仙下凡来”“皇兄啊有你这样的天可汗是天下百姓百世修来的幸运”这一主题来展开。
魏姝艰难地看到三千字,终于败下阵来,幽幽地对李元婴说:“我看得有些累了,不如明天叫媚娘看看。”
李元婴知道魏姝最近很忙,点点头表示没问题,自己明天再找武媚让她帮忙挑错字。
武媚的接受能力比魏姝强很多,第二天拿到信后面不改色地把它全看完了,表示没什么错字,可以直接送去长安。
李元婴满意了,兴冲冲地封好叫人连着那套金丝邮票送去长安。
滕州培训出来的第一批邮差得知自己送出的第一封信是送去皇宫的,都激动不已。那可是皇宫啊,他们见都没见过,现在却可以把信送到皇宫去,往后让他们来回跑多少趟都值了!
邮差们身穿统一服饰、骑着配有同样马鞍的马,列好长队雄赳赳气昂昂地往长安出发。不明真相的百姓见了还以为他们是要去出征的士兵,驻足一看才发现他们不是,再一打听才晓得往后他们可以花几文钱把信送到长安去了!
滕州人大多已经知晓邮票邮差都是什么意思,摩拳擦掌准备体验一番,反正邮票又不贵,少吃一口肉能寄个好几回了。
这可是滕州弄出来的新鲜事物,他们得写信去给亲朋好友摆显摆显!
还有些人则遗憾书信只通了长安方向,要知道这年头交通不便,家中兄弟子侄要是出了远门,可能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都很难再见,若是整个大唐都有这么方便的路、这么方便又便宜的送信方式,哪怕见不到人,他们也可以时常通信一慰久别之情!
临近年关,大伙都攒了一年的钱,随着邮票开始对外发售,家境贫寒些的只买张面值一文的凑凑热闹,家境富裕的自是一套一套地买。若不是李元婴还没把金丝邮票往外卖,他们肯定选金丝的,毕竟全套普通邮票加起来也不过是五十五文钱,花起来有什么意思?
比起家书往来,邮票的另一个目标人群自然是读书人,他们有什么作品都爱和友人们分享,有这个投递渠道简直大大方便了他们。随着文人们口口相传,一干书生哪怕是去抄书换钱也要买一套邮票备着,要不然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读书人?等可以寄信了,他们得第一时间给朋友寄一首自己的新作!
于是各地邮局还没正式开启投递业务,邮票竟已跃居滕州热销商品榜首。
滕州这边热热闹闹地迎接新春,等着大年初一这个正式通邮之日到来,长安那边也迎来了李元婴派出的那队特殊信使。
负责送李元婴那封信的邮差激动地把信送抵皇城邮局,激动的心情还没平复下来。
这种来回奔波的苦差事以前很多人不愿意干,但现在道路畅通,邮差待遇又十分优厚,他们媳妇儿还能接受培训到邮局工作,坐在柜台后面卖卖邮票、指导指导想寄信的人,既体面又赚钱!等他们干完这几年肯定能够攒下一大笔钱给儿子娶媳妇、给女儿添嫁妆,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光是想着那样的未来,他们心里就滚烫滚烫的,连每天来回赶路都不觉辛苦,甚至觉得沿途风景美得不得了。
信准时到达,第二天赶巧就是李二陛下寿辰。
皇城邮局负责人作为滕州使者入宫祝寿,一早起来紧张地把自己的衣着检查了好几遍才忐忑地出门。
到了宫宴地点外头,滕州使者被一视同仁地安排在其他藩王使者堆里,相比其他人身后堆着的寿礼,他带着的东西着实寒酸:一封厚厚的信、一套薄薄的金丝邮票、一张标注有沿途六十个驿站所在位置的长安直道舆图。
所谓上行下效还是有道理的,李泰和李元婴不太对付,李泰的使者也看李元婴那个忐忑不安的使者不太顺眼,开口讥讽:“听说这么多藩王里数滕王殿下最富裕,怎么只给陛下献这么点东西?几张薄薄的纸就拿来当寿礼,把陛下当什么了?”
滕王使者有些富态,瞧着是个脾气很好的胖子,闻言也没生气,只一脸笃定地表达对李元婴的信任:“殿下选这样的寿礼想必有殿下的道理。”他们对李元婴的信任是近乎盲目的,不仅因为李元婴是大唐亲王,更因为李元婴是李元婴——是哪怕胡闹也总能胡闹出好结果的李元婴。
一想到这里,滕王使者的忐忑和紧张全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挺直的腰杆和满脸的骄傲。
这时终于轮到他们这些献礼的使者入内。
※※※※※※※※※※※※※※※※※※※※
四侄子:为什么每次都拉我出来?
小王爷:大概你长得比较像反派
*
更新!
大家的营养液都已经返还了哦!虽然小王爷连载四个月没有摸到过首页金榜的边,但小王爷每个月都有大家爱的浇灌,活蹦乱跳地全勤到六十八万字!
现在!大家又可以用小王爷产生的营养液浇灌小王爷了!今天两章!一共一万字!没有踩点!难道不值得浇灌谷粒,一起冲向下一个三十万!就在章末这里点一下营养液三个字就可以浇灌啦!*罒▽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