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安置
  “呵呵,这个时候知道问怎么办了?”礼亲王却是揶揄地看向了赵如意,“现在还觉得自己一声不吭地带着孩子跑了是个明智的选择么?”
  “倘若你老老实实地待在宋无忌的身边,事情虽然不会有什么进展,至少不会变得像如今这般糟糕。”礼亲王就一句一顿地和赵如意说道,“你说,是不是我说的这个道理?”
  赵如意默然了。
  “这样吧,反正之前你也是打算找一个地方隐居起来,我这个别院平日里不会有人来,你们几个就暂时躲在这里吧。”礼亲王就给赵如意出主意道,“至于外面的事,就让外面的人去解决!宋无忌若是没有这个能力摆平这件事的话,想必他将来也无法护得你们母子周全。”
  因为礼亲王的话里有种不容人抗拒的威仪,赵如意便只得带着赵老汉、小宝儿和李奶娘暂时住下来。
  这个高墙大院是礼亲王的别院,是当年礼亲王特意为礼亲王妃而建造的。因为礼亲王妃是苏州人,礼亲王便特意为她造了这座具有江南园林之风的庭院,亭台楼阁皆从苏式,就连院子里摆放的那些形态嶙峋的太湖石,都是不远万里用船只运送到京城来的。
  真是园中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无一不在彰显着主人的良苦用心。
  来帮他们安排住处的是这个别院的尹管事,看上去约莫三十上下的年纪,穿着一身湖绸直裰,很是有书生的文雅气息。
  他一见赵如意等人便笑着解释道:“按理说,你们是自王妃出事后,王爷第一次主动留宿的贵客,本该将你们安排在我们园子里最好的院子里,只是哪些院落里养着珍禽异草,屋里摆着的也是贵重之物,倘若失手损坏了一件,于你于我,都是糟心的事儿。”
  “因此,我便擅自做主将你们安置在‘稻花村’里,但绝无瞧不起你们的意思!”说话间,尹管事便将他们四人带至一处“乡间茅舍”,只见那用竹条围起来的院落里养着鸡鸭,房前屋后也都是菜地,只不过那地里的菜却是长得一般,显然并没有被人精心照料过。
  赵老汉一见此处,之前悬着的心反倒落了下来,也就是在这处院落里,他才能觉得有些自在。
  “院里有水井,屋后有柴灶,每天都会有人给你们送来一日三餐的食材,平日里要是觉得闲得慌,还可以将这些菜地都拾掇起来,”尹管事也就同赵如意等人笑道,“若是平日里缺了什么,尽管来找我便是。”
  “至于这园子里,除了落了锁的院落去不得外,便是咱们王爷平日里修行打坐的‘凝香阁’去不得,”尹管事在临走前还不忘交代,“当然,你们最好哪里都不要去,万一闷了就在这房前屋后的走一走便好。”
  赵如意便谢过了这位尹管事,然后对这屋子进行了分配。
  虽然从外表看上去是间茅舍,可进得屋后才发现这也是阔面五间的宅子,只是里面的陈设都尽可能地仿照一般农家的样子,桌椅家什都只是上了桐油的原木,看上去透着一股古朴之风。
  赵如意便将赵老汉安排在了东头,那边离厨房和菜地近,也方便他照料。
  自己则和李奶娘带着小宝儿住在了西头,平日里养鸡喂鸭拾掇菜地,过起了田园一般的生活。
  闲来无事的赵老汉还去园子里捡了一段枯树枝回来,然后用斧子锯子等物做了一副简单的象棋,并让赵如意用墨汁和朱砂在上面写上了字,无事的时候,就自己和自己下棋,打发时间。
  期间,礼亲王也曾来瞧过他们,一见到他们拾掇出来的院落便眼前一亮。
  原先他总觉得这个“稻花村”缺了些什么,如今一看,才知道少的正是这些有着真正生活气息的人。
  因此,礼亲王也就从偶尔来看看,变成了三不五时地过来“蹭吃蹭喝”。
  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觉得赵老汉烧出来的饭菜要比厨房送来的饭菜好吃。
  一开始,赵老汉自然很是拘谨,可同礼亲王相处久了后,两人在饭后还能各泡上一缸茶,然后坐在院子里的那棵大槐树下下着赵老汉做的那副简单象棋。
  赵如意这边的日子算是安定了下来。
  可宋无忌那边却一直是鸡飞狗跳。
  在失去了赵如意和小宝儿的音讯后,他整日都觉得心乱如麻,脾气也跟着变暴躁了不少。偏生那胡侧妃又不依不饶地将宋无忌悔婚的事告到了天顺帝的跟前,一定要给女儿兴安讨一个公道。
  对这事最为头疼的自然是徐皇后。
  这门婚事是她做的主,可她怎么也没想到事情会弄到这步田地。
  若不是事先便知道赵如意想要带着小宝儿去隐居的打算,碰巧求助的又是徐家的人,徐皇后还真会以为这只是一场宋无忌自编自演的逃婚戏码。
  要知道,当得知赵如意要主动离开时,她是赞成的,她甚至还觉得赵如意这个人很识大体,不枉自己当初看重她一场。
  可让徐皇后没想到的却是那群不知从哪儿钻出来的劫匪,坏了这所有好事!
  在深思熟虑了一番后,徐皇后便特意去求了天顺帝下令顺天府,让他们联手五城兵马司彻查此事,毕竟京畿之地出现了劫匪,本身就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而宋无忌也借徐家人的口给京城的那些三教九流放出话去:只要能查得其中一个劫匪的去向,便赏银千两,查得两个,赏银两千两,以此类推,上不封顶。若是有人能缉得一个劫匪,死的赏银三千,活的赏银五千。若是有人能缉得三人以上,便可由茂国公府做保,推荐到卫所去任职。
  此话一出,整个京城都为之沸腾了。
  不要说官府的人,就是那些跑江湖的,为了银子,为了这正经的出身,没有人不铆足了劲。甚至那群劫匪的内部,都有人开始动起了歪脑筋,打起了彼此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