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韦衡心思缜密,想事时往往比常人更进一步,他会去追问,但是当他追问得到的回答妨碍了现实,他会毫不犹豫抹去那个回答。对韦衡来说,现实里千万百姓的性命比一个虚无的追问的答案更重要。韦衡看重现实的结果。
  乾佑七年十一月末,卢州发生军印失窃案,卢州镇军将军的虎印丢了,就丢在奉玄和佛子离开龙海郡那几天。韦衡身边的高勒从龙海奔赴沧阳,亲自请奉玄、佛子和四个送他们来沧阳的士兵回一趟龙海,洗去盗窃军印的嫌疑。
  高勒以对待客人的礼仪将奉玄、佛子带回了镇军府,没有将他们带去牢狱。进入镇军府,高勒要求众人上交武器,四个护送奉玄和佛子去沧阳的士兵交了刀,奉玄将刻意剑交给了高勒,佛子只将春冰剑交给高勒,没有解下杀生剑。
  虎印失窃后,镇军府内外都设有重兵,高勒说:“第五郎君,把剑交给我吧。你信不过我吗?这镇军府里也到处都是士兵,你们很安全。你把剑给我,咱们走一个过场罢了。”
  佛子说:“如果剑不在手上,那就把命交到了别人手上,谈不上安全。”
  高勒说:“郎君,我也是奉命办事,不要让我为难。”
  佛子说:“你按小韦将军的命办事?让韦衡亲自来,否则我不解剑。”
  “何必呢?”高勒说:“一把剑罢了,不必闹大了。”
  佛子说:“是,何必呢?一把剑罢了。你留给我。”
  高勒冷笑了一声,说:“第五郎君,你这样不配合,别人恐怕会怀疑军印失窃真的和你有关了。”说完抬手,周围持长戟的士兵围了过来。
  高勒执拗地要求佛子解剑。奉玄小声叫了一声“好友”,他不明白佛子为什么坚决地选择了不解。
  奉玄不明白佛子为什么不肯解剑,他尚且不知道阴谋能有多么险恶。佛子绝对不会轻易把剑交出去,这是一条由血凝成的教诲,由他的姑母亲自教给了他。
  隆正十九年秋,金吾卫第四次奉敕搜查第五家宅邸,第五家未曾分爨,旧宅在长安开化坊南部,佛子的姑母、父亲、叔父都住在其中。金吾卫手中持有敕令,不应滥杀,然而佛子那时藏在侧厅的房梁上,亲眼看见他姑母死了——那天下了大雨,佛子的父亲和叔父都被太子请去东宫,家中只有他姑母在。
  在那次搜查前,第五家早已被搜查过三遍,金吾卫进入宅邸后,像前三次一般要求府中众人交出兵器,并且收走了屋中悬挂的佩剑。武器被尽数收走,那次和金吾卫同去第五家的酷吏像对待畜生一般,将第五家的家仆一个接一个地折磨着杀死。雨水和血水混在一起,在家仆的绝望呻`吟声中流淌。没有人向着佛子的姑母动手,但是他们要他姑母死——他们要第五琼必须死!佛子的姑母想要自刎速死,可是手里连能够自求一死的宝剑都没有,最终只能借一支蜡烛和灯油,烧死了自己。那天长安的天色真是昏沉,火在雨中燃烧,第五家的堂屋轰然倒塌。
  百年来首次收复陇州、为许朝打下关西地区的大将军第五凭,守住陇州的卢国公第五知明,开国郡公第五贞吉……第五琼、第五璋、第五珩。四世荣宠,一门二卿,第五家一夕倒塌。
  太子说自己尊重第五内相。金吾卫说自己奉敕行事。只有酷吏认了罪,说自己求功心切犯下了大错,替人背下了所有的罪过。佛子的姑母——第五琼——一位名动天下的女官,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
  佛子不肯解剑,他姑母用死告诉他,握住剑就是握住了自己的命。剑不但意味着人可以为自己的生路拼搏,还意味着人有权力决定自己的死。人握着剑,可以有尊严地死去。
  奉玄看到佛子的神色,知道他不会解剑,所以对过分执拗地高勒说:“高大哥,我和好友愿意回来,既是为了自证清白,也是对你的尊重。我们已经跟你回来了,我的剑也给了你,你是不是也可以退一步?”
  高勒说:“奉玄兄弟,有些事儿我做不了主。解剑是规矩,你不能问我,要问规矩。”
  奉玄到此时察觉出了不对劲。一把剑罢了,高勒又不是不认识他和佛子,为什么要如此计较。虎印丢了,龙海郡气氛紧张,可是高勒难道要把所有人都怀疑一遍吗?
  佛子说:“我不知道这规矩是谁定的。”
  “郎君又开玩笑了,规矩就是规矩,你听就是了,不要问那么多。”高勒说着挥了一下手,对士兵说:“取兵器,别伤了人。”
  士兵们围了过来,佛子抽出了杀生剑——杀生剑出必见血,奉玄看到剑光时心中惊骇。
  手起剑过,杀生剑上沾上了血。一个士兵的头盔被佛子挑得飞了出去,脖颈上多出了一条血痕。
  众士兵止步,气氛凝结,无人敢动。
  佛子横过杀生剑,将剑放在拇指和食指之间,他微微抬着下巴,手中抹去了剑身上的血迹。
  他语气很冷地说:“我没有开玩笑。”
  气氛沉重到了极点。有人传报:“少将军来了!”
  人群给韦衡让路,韦衡的脸色很差,快步走了过来。他穿着一身金甲,似乎刚刚巡城归来,双眼扫过手里拿剑的佛子、捂着脖子手上带血的士兵和高勒,摘了右边的肩甲,然后皱了一下眉。
  “高勒!”他叫了高勒一声,压着脾气问:“你就这样招待我的两个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