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388节
不过这样的惊喜,让两人简直喜极而泣。
大学士啊!
谁不想当!
他们背后的刘家,王家,对皇上更加忠心。
朝中用新鲜血液替换不少老臣。
替换的原因满朝皆知,这是一场不见血的新旧权力交替。
更证明如今的皇帝,在执政两年半后,彻底掌握政权。
朝中不少人算着,心里暗暗吃惊。
两年半的时间,已经很不错了。
而促进这些事的纪炀,从六月底进京之后,便在家里养伤,风里雨里血里都不见他,却又暗暗传着他的名声。
纪炀养伤是真,避风头也是真。
他手臂上长长的刀疤还未完全愈合,隔几日就要换药,趁着这个机会,干脆在家休息。
井旭看着,忍不住道:“这要是砍在你身上,只怕命都要丢半条。”
“所以我挡了下啊。”纪炀不在意,“朝中已经平稳?”
“平稳。”井旭叹气,“只是没想到,平日看着和善的人,背地里的手段会那样狠辣。”
说着,纪炀也看看井旭。
井旭立刻道:“我家可是自查许久,底下人虽有怨言,但看着良种的份上,自然闹不起来。”
纪炀身边的人知道他的脾气,若真有太大问题,他可就不带你玩了。
众人计算得失,身边的自查可从未停止。
纪炀笑笑:“对你们,肯定放心。”
“不过田地这事,到底不是一时的事,并非一劳永逸,自家多注意。”
“肯定。”
如今全国田地都已经清查结束。
泰安二年开始查,清查前七亿多土地。
一年过去,连带新开耕的,跟被清查出的土地总数,一共是十亿一千二百万多。
跟当初林启,叶锡元预估的差不多。
想想,以前是七亿土地交税,现在是十亿。
再加上粮食增产,便是减了一成田税,那能得到的总田税也比往年要多上很多。
现在八月份,上半年的良种稻子收获,新一茬的已经种下。
可以说,经过这几年的推广,再加上减田税的诱惑,全国大半地方已经种植高产稻,更因为全国各地农务司因地制宜的培育,估计这几年的粮食产量肯定大幅提升。
对百姓来说,粮食多了,税少了。
对朝廷来说,农税减少,田地却多了,总量也在提升。
清理全国上下的蛀虫,让举国风气一清。
皇上更是看出那群人吃掉国家多少东西,心里自然偏向帮他富民强国的纪炀。
到现在,纪炀他们忙了几年的差事,算是尘埃落定。
不过也跟他说的一样。
田地这事,必须时时清查,不是一劳永逸的事。
但这就跟隐士大家说的,至少帮承平国续命了。
皇上现在年富力强,纪炀等人也还年轻,时间还长。
整个八月过去,纪炀这个休息近两个月的人终于上朝。
他这一到朝堂,发现好多人都不认识。
不过没关系,别人认识他就行!
这可是纪炀,纪学士!
让粮食产量大幅提升的纪炀!
还有他娘子,在汴京城内开堂坐诊,更能做好肺病!
一个悬壶,一个济世,厉害啊。
纪炀已经懒得听这些夸奖。
跟之前说的一样,如今天时地利人和,不搞点新东西,岂不是对不起他们。
经过这次旱灾,再经过他们实地勘察。
有水利建设的地方,旱情能大大延缓。
至少能渡过前几个月,人跟庄稼,至少不会立刻干枯。
接下来全国兴修水利势在必行。
而提到的边关各地官道,也要加紧进行。
只有官道畅通,驿馆开设,才有利朝廷掌握天下局势。
今年国库虽不充盈,因着旱灾的缘故,从各地调了不少米粮。
但朝中惊喜发现,虽说中原旱情,很多地方没有收获,可其他地方有粮啊,良种的作用更加凸显出来。
若放在之前,估计全国上下都要紧巴巴,今年竟然还行?
这大概也是幅员辽阔的好处。
他们有回转的余地,更有周旋的空间。
各方帮着救济,很快就能让灾民恢复正常生活,再加上皇上下令中原今年免田税,更让百姓松一大口气。
此次灾情虽严重,但施救得当,后续处理也好,各地粮仓也充足,最后呈上来的结果不算难看。
各处的情况上报。
更证明纪炀冒死做的一件件事,都是有缘故的。
就连别人不理解的迁徙,如今都多了几分理解。
水利,良种,道路,在纪炀的主持下有条不紊进行。
全国上下都因为这事开始活动起来。
益宁府那边更为夸张,他们竟然直接雇了关外的百姓给他们修道路。
本地百姓如今忙着开荒种田育良种,再加上皇上主张轻徭役,所以都不愿意过去。
益宁府指挥使干脆出了个损招,雇关外人来做。
只是没想到,那些苦惯了的关外人竟然觉得这是好活计,被关内人嫌弃的事情,他们竟然争着抢着要来。
几个国家之间竟然打起来,都要送人过来挣钱。
纪炀看到这份公文的时候,一时语塞,也行。
劳动力在哪都是珍贵的。
他其实不太介意。
不过益宁府那边如此积极,自然那还是冲着火炮来的。
西南边的益宁府跟东南海边的房桦府回自己地方之后,自然让手下研制这些东西。
粗制的还行,像朝廷那样精细的火炮,他们怎么也做不出来。
再说,就算能做出来,这些人肯定偷偷跑到汴京献好,谁会真的给边关指挥使们做。
他们可不想造反。
如今的承平国,国泰民安,皇上好,臣子也好。
谁闲得没事干这事。
如果去汴京献好,那能做大官!
皇上是优待匠人跟农人的。
还有个修石桥的,好像叫什么嵇巡的,更是被皇上任命,到各处修桥梁,谁不敬着!
人心,可是在汴京那边的。
那两位精明人见此,自然利落放弃,开始频频向汴京示好。
识时务者为俊杰!
不过益宁府想要的火炮是没有的,制火炮的工部官员带着东西直接奔向海边的房桦府。
那边才是需要火炮的地方。
想要让当地渔民能安心捕鱼,不受外来倭寇侵扰,海上的力量必须发展。
纪炀对这点当然有私心。
有些苦难,真的不想经历第二次了。
而益宁府这般示好,自然不会冷落他们。
在跟皇上商议后,益宁府开放关市的事,便已经敲定。
益宁府那边,兵力并不是问题,他们那边兵将自古勇猛。
之前是因当地势力太乱。
可经过全国田地大清查,以及益宁府指挥使,知府的治理,再加上他们最早开始重修官道驿馆。
如今已经有了纪炀当初说的条件。
再加上,周边几个小国全依靠着在承平国做苦力赚钱,他们互相制衡,承平国自然无事。
大学士啊!
谁不想当!
他们背后的刘家,王家,对皇上更加忠心。
朝中用新鲜血液替换不少老臣。
替换的原因满朝皆知,这是一场不见血的新旧权力交替。
更证明如今的皇帝,在执政两年半后,彻底掌握政权。
朝中不少人算着,心里暗暗吃惊。
两年半的时间,已经很不错了。
而促进这些事的纪炀,从六月底进京之后,便在家里养伤,风里雨里血里都不见他,却又暗暗传着他的名声。
纪炀养伤是真,避风头也是真。
他手臂上长长的刀疤还未完全愈合,隔几日就要换药,趁着这个机会,干脆在家休息。
井旭看着,忍不住道:“这要是砍在你身上,只怕命都要丢半条。”
“所以我挡了下啊。”纪炀不在意,“朝中已经平稳?”
“平稳。”井旭叹气,“只是没想到,平日看着和善的人,背地里的手段会那样狠辣。”
说着,纪炀也看看井旭。
井旭立刻道:“我家可是自查许久,底下人虽有怨言,但看着良种的份上,自然闹不起来。”
纪炀身边的人知道他的脾气,若真有太大问题,他可就不带你玩了。
众人计算得失,身边的自查可从未停止。
纪炀笑笑:“对你们,肯定放心。”
“不过田地这事,到底不是一时的事,并非一劳永逸,自家多注意。”
“肯定。”
如今全国田地都已经清查结束。
泰安二年开始查,清查前七亿多土地。
一年过去,连带新开耕的,跟被清查出的土地总数,一共是十亿一千二百万多。
跟当初林启,叶锡元预估的差不多。
想想,以前是七亿土地交税,现在是十亿。
再加上粮食增产,便是减了一成田税,那能得到的总田税也比往年要多上很多。
现在八月份,上半年的良种稻子收获,新一茬的已经种下。
可以说,经过这几年的推广,再加上减田税的诱惑,全国大半地方已经种植高产稻,更因为全国各地农务司因地制宜的培育,估计这几年的粮食产量肯定大幅提升。
对百姓来说,粮食多了,税少了。
对朝廷来说,农税减少,田地却多了,总量也在提升。
清理全国上下的蛀虫,让举国风气一清。
皇上更是看出那群人吃掉国家多少东西,心里自然偏向帮他富民强国的纪炀。
到现在,纪炀他们忙了几年的差事,算是尘埃落定。
不过也跟他说的一样。
田地这事,必须时时清查,不是一劳永逸的事。
但这就跟隐士大家说的,至少帮承平国续命了。
皇上现在年富力强,纪炀等人也还年轻,时间还长。
整个八月过去,纪炀这个休息近两个月的人终于上朝。
他这一到朝堂,发现好多人都不认识。
不过没关系,别人认识他就行!
这可是纪炀,纪学士!
让粮食产量大幅提升的纪炀!
还有他娘子,在汴京城内开堂坐诊,更能做好肺病!
一个悬壶,一个济世,厉害啊。
纪炀已经懒得听这些夸奖。
跟之前说的一样,如今天时地利人和,不搞点新东西,岂不是对不起他们。
经过这次旱灾,再经过他们实地勘察。
有水利建设的地方,旱情能大大延缓。
至少能渡过前几个月,人跟庄稼,至少不会立刻干枯。
接下来全国兴修水利势在必行。
而提到的边关各地官道,也要加紧进行。
只有官道畅通,驿馆开设,才有利朝廷掌握天下局势。
今年国库虽不充盈,因着旱灾的缘故,从各地调了不少米粮。
但朝中惊喜发现,虽说中原旱情,很多地方没有收获,可其他地方有粮啊,良种的作用更加凸显出来。
若放在之前,估计全国上下都要紧巴巴,今年竟然还行?
这大概也是幅员辽阔的好处。
他们有回转的余地,更有周旋的空间。
各方帮着救济,很快就能让灾民恢复正常生活,再加上皇上下令中原今年免田税,更让百姓松一大口气。
此次灾情虽严重,但施救得当,后续处理也好,各地粮仓也充足,最后呈上来的结果不算难看。
各处的情况上报。
更证明纪炀冒死做的一件件事,都是有缘故的。
就连别人不理解的迁徙,如今都多了几分理解。
水利,良种,道路,在纪炀的主持下有条不紊进行。
全国上下都因为这事开始活动起来。
益宁府那边更为夸张,他们竟然直接雇了关外的百姓给他们修道路。
本地百姓如今忙着开荒种田育良种,再加上皇上主张轻徭役,所以都不愿意过去。
益宁府指挥使干脆出了个损招,雇关外人来做。
只是没想到,那些苦惯了的关外人竟然觉得这是好活计,被关内人嫌弃的事情,他们竟然争着抢着要来。
几个国家之间竟然打起来,都要送人过来挣钱。
纪炀看到这份公文的时候,一时语塞,也行。
劳动力在哪都是珍贵的。
他其实不太介意。
不过益宁府那边如此积极,自然那还是冲着火炮来的。
西南边的益宁府跟东南海边的房桦府回自己地方之后,自然让手下研制这些东西。
粗制的还行,像朝廷那样精细的火炮,他们怎么也做不出来。
再说,就算能做出来,这些人肯定偷偷跑到汴京献好,谁会真的给边关指挥使们做。
他们可不想造反。
如今的承平国,国泰民安,皇上好,臣子也好。
谁闲得没事干这事。
如果去汴京献好,那能做大官!
皇上是优待匠人跟农人的。
还有个修石桥的,好像叫什么嵇巡的,更是被皇上任命,到各处修桥梁,谁不敬着!
人心,可是在汴京那边的。
那两位精明人见此,自然利落放弃,开始频频向汴京示好。
识时务者为俊杰!
不过益宁府想要的火炮是没有的,制火炮的工部官员带着东西直接奔向海边的房桦府。
那边才是需要火炮的地方。
想要让当地渔民能安心捕鱼,不受外来倭寇侵扰,海上的力量必须发展。
纪炀对这点当然有私心。
有些苦难,真的不想经历第二次了。
而益宁府这般示好,自然不会冷落他们。
在跟皇上商议后,益宁府开放关市的事,便已经敲定。
益宁府那边,兵力并不是问题,他们那边兵将自古勇猛。
之前是因当地势力太乱。
可经过全国田地大清查,以及益宁府指挥使,知府的治理,再加上他们最早开始重修官道驿馆。
如今已经有了纪炀当初说的条件。
再加上,周边几个小国全依靠着在承平国做苦力赚钱,他们互相制衡,承平国自然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