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第251节
虽说奴隶们比较懒惰,李洵却一点都不觉得棘手。
胡萝卜加大棒的办法,在哪里都是适用的。
他将这些人全部赶到军营里,像训练新兵一样训练他们,强化他们的体魄,也反复训练服从性。表现得好的那一批,每天都有肉食奖励,表现得不好,则是饿肚子赏一顿鞭子。
除此之外,还用上了钓鱼执法的办法,让翻译去策反他们中的几个人,但凡上当的,就拉出来当众抽五十鞭子。没上当的,则可以收下翻译给的全部贿赂,还额外奖励一块金币。
李洵警示众人,他会一直随机试探他们,下次若再有背叛的,会直接被砍头。
第二次的试探和第一次隔了快一个月,他让人去套他们的话,让他们说一些军营中规定了不能外传的事情。
这次还是有一个人泄密。
李洵没有手软,把所有奴隶拉出来,对通过考验的忠诚者进行奖赏,并且让所有人亲眼见证那个泄密的奴隶当场被斩杀。
杰洛道夫与梅纳德这两个被选出来的管理者,也被私下里警告过。他们在将来,同样会受到考验,若没能通过,他这个领主对背叛者从不宽恕,必然会不计一切代价杀掉他们。
两人对这位新领主敬畏不已,指天发誓说自己一定对领主忠心耿耿,什么诱惑都不会背叛。
这样一个多月训练下来,这些奴隶的整体面貌与才来的时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走路腰背挺直,虎虎生风,也不再像以前一样懒惰得犹如躺在地上的咸鱼,戳一下动一下。服从性也非常强,半夜紧急集合的时候,哪怕睡得再香再暖和,也会像立刻翻身起床去去集合。
倒不是他们有多么害怕挨打,被鞭子抽打的疼痛虽然也很难受,但在前面的领主那里却也是领教惯了的。
他们更害怕的是挨饿。
伴随鞭子的还有不给饭吃,这异族的饭菜实在太香太美味,间隔两三天还能吃到羊肉,若是错过了那一天的饮食,可实在是亏大了。
亲眼见证着这些人的变化,宋世明啧啧称奇,对着李洵拍马屁:
“这世上就没有郡王训不出来的兵!”
李洵却笑着问他:
“本王训这些人的时候,你也在身边跟着,可看出了其中的门道?”
宋世明心中一紧,郡王这是在考校他啊。
不过,宋世明若不是一个爱动脑子有能力的人,最初的护卫营三千人,也不可能是他来做这格桑堡守将。
他手下如今虽然只有六千人,但凡郡王的兵力更充足一些,迟早都会扩充到一万人,那就是真正的一军将领。
他在升任的过程中也是带过不少新兵的,只是那些新兵一开始不像这些沙国奴隶一样愚蠢懒惰,那时候他是照着军营里制定的规章制度,一板一眼地训练新兵。
如今又亲眼见证了这一过程,自然也总结出了其中的规律。
“回郡王,属下以为,所有的办法,都无外乎奖惩二字。好的行为要奖励,坏的行为要毫不留情地惩罚,多来几次,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把所有规矩都铭刻在心里。”
李洵满意地点头:
“说得不错。用奖励来强化好的行为,用惩罚弱化坏的行为,这个办法,连猪狗牛马都是能训出来的,何况是更聪明的人。”
“以后再带回来新的沙国奴隶,都由你来训练。”
“是!”
宋世明欣然领命。
郡王能把一件事专门交给他,自然是因为认可他的能力。在郡王跟前挂上了名号,他还愁以后不能担当重任吗?
想想也真是他的运气来了,郡王要在格桑堡过冬,就相当于整整三四个月,都只有他和另外那位跟着郡王来的护卫营小将随侍在郡王身边,这不正是他表现的好时机么。
自这以后,宋世明是越发殷勤,不仅训兵巡防更认真,还时常向李洵请教兵书阵法。
李洵也不吝教导,这北方边疆线漫长,将来若对沙国开战,一个刘瑾肯定是不够用的,能多培养一些能干的将领他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除了训兵,李洵也陆续收到一些从各地寄送来的折本。
他已经在一地长期停驻,政务军务上的事情,自然都是要向他汇报的。
各地的折本都是先送到肃城,再由肃城送往格桑堡的。
大雪纷飞的天气虽然行路艰难,从各地向肃城这个实际上的国之王都送折本,再由王都送折本到国君所在处,却都是能办到的,只是比起其他季节的速度要慢很多。
早在李洵刚接手北戎草原的时候,就已经在着手建立应对冬日的驿站线路了。
不然,一个漫长的冬天,草原和边关的消息都传不回肃城,谁知道会出什么乱子。
如今这驿站线路便正好用上了。
接近年关,折本上并没有太多需要他决断的事,这些折子,更像是各部以及主要大厂的年终总结。
保父林德康在折子里向他汇报了今年的人才选拔情况。在他四处行军打仗期间,肃城又举行了两次招考,总共选拔了近一千一百余人,以满足各部及地方的人才需求。
还汇报了官吏的考评,和年中向各地的调遣情况。
李洵全都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对各处的人事分布做到了心中有数,也对政绩表现突出的几位文官在心里稍微挂了个号。
农事部的周如植则向他汇报了今年农业方面的情况。
肃城,燎原,河原,樊城与河陵,粮食都取得了大丰收,多地的粮食产量,比起去年都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增幅。
两季的收获让百姓仓廪丰足,家家户户交完了税赋都还有不少的余粮。
因为甜菜的推广,百姓们不仅获得了售卖甜菜原料的额外收入,每个村落的大多数百姓也都按照官府的要求养了猪。
甜菜养猪的效果很显著,七八个月时间,百姓们养的猪,少说都有一百七八十斤,养得更好的,还能上两百斤。
各地上交的猪肉税赋,他下令让各县都办了腊肉厂,将那些上交的猪肉,全部用盐腌了熏制成腊肉,以便全年储存。
李洵觉得这办法挺好,如今没有冷冻库,想要存储这么多猪肉只能腌制。
周如植却觉得,熏腊肉太费盐,或许应该想办法让猪肉的供给变得像羊肉一样,一直养着,要用的时候随时宰杀。这样不管是运输还是储存都方便很多。
他建议是建立郡国专属的养猪场,而百姓们交税赋的时候,也可以整个村合计后,尽量交整头活猪。
这些活猪,可以先在县城的养猪场养着,等需要的时候再分批次宰杀。
李洵暂时没有同意他的这个提议。
终年养着这些活猪,是需要很多粮食的。如今的郡国,还没宽裕到能用那么多粮食去养猪。
相比之下,他更愿意耗费盐。
如今他能控制的领地范围内,有三个地方都产盐,盐场的数量多达十几个,就算朝廷将来不肯与他继续贸易,他领地上的食盐量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甚至眼下领地上的四百万人口完全用不了那么多盐,这些盐场如今还会向南边与东边输出产出的盐。
在折本上给周如植批复了自己的想法。李洵又拿起了财政部的折本。
这是妹妹李明婉写的。
她在折本里写了今年各地的税收情况,各地税收比起去年都有着很大的增长,尤其是商税,比起去年直接翻了三倍。
银钱上,加上各种战获,郡国目前的账面上还十分充裕。
但粮草都比较紧张。
除了税收,他们还额外花钱向百姓们征购了很多粮草,还花费大量银钱向附近的大启郡县购买了粮食,即使如此,也只是勉强够上各地的开支。
这点李洵心里是有数的。
他比较在意的是,妹妹在折本上提到的另一个问题。
沿途运输耗费。
从肃城等地向驻军所在地运输粮食,需要大量民夫与牲畜,这些都是要吃粮食的。运输路途稍微长些,路途上耗费的粮草,就比运送到目的地都要多。
她建议明年要规划调拨路线,尽量从驻地附近征收调拨粮草。
李洵很认同。
今年是没办法,很多地方才占下来,还没能收获太多粮食,只能远距离调拨,明年就能逐渐拥有就近调拨的条件。
不过,这仅限于中原地区。
如今的草原,粮食产量连自给自足都不够,更别提额外给军队提供粮食了。
但偏偏北疆的运输距离是最远的。
有沙国这个威胁在,将来需要运输粮草军需的距离只怕会越来越远,且整个北疆以后都会大量增兵。
这是他必须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他在折本上批复,让她先拟定一些能节省路程的调拨路线,其他等他回去再具体商议。
话虽如此,李洵却也立刻就思考起对策来。
若能像中原一样就近调拨,就再好不过了。可草原上的气候与土壤肥力,能开垦出产量还看得过去的耕地吗?
毕竟土豆,玉米,红薯这样高产又不挑剔土壤的作物,目前都还没有引进。
这事得让周如植的农事部抓紧调研和试验,给他一个明确的答案。
而他也要做好不能在草原上大规模种植的准备——
那就只能从运输工具上进行改善了,要尽可能不使用或者少使用人力或者畜力。
蒸汽火车的构想浮上心头。
煤矿,他的领地上是不缺的,除了附近村落与邻近城镇可以拿它来烧饭取暖,以及炼制钢铁,它没有派上更大的用场。
或许真的应该试着研发蒸汽火车。
有了火车,不仅能运粮食,还能运各种军需,即使是与沙国开战,后勤上他也会轻松很多。
蒸汽火车具体的结构他不清楚,却知道所有的蒸汽机原理,都是用强劲的蒸汽推动活塞进行运动,然后带动轮轴或其他零件。
他手下这么多人,不乏能工巧匠,他可以重金让他们去试验摸索。
想到这里,李洵便提笔写下蒸汽火车的构想与原理,画了个简图,便让林程去督办此事。
研发需要时间,自然是越早越好的。
第194章
这个新年, 整个大启边境都十分太平。
与东戎领地接壤的部分也一样。
东戎虽说内部征伐不断,今年却不再像以前一样,一到秋天就跑来大启狩猎。
胡萝卜加大棒的办法,在哪里都是适用的。
他将这些人全部赶到军营里,像训练新兵一样训练他们,强化他们的体魄,也反复训练服从性。表现得好的那一批,每天都有肉食奖励,表现得不好,则是饿肚子赏一顿鞭子。
除此之外,还用上了钓鱼执法的办法,让翻译去策反他们中的几个人,但凡上当的,就拉出来当众抽五十鞭子。没上当的,则可以收下翻译给的全部贿赂,还额外奖励一块金币。
李洵警示众人,他会一直随机试探他们,下次若再有背叛的,会直接被砍头。
第二次的试探和第一次隔了快一个月,他让人去套他们的话,让他们说一些军营中规定了不能外传的事情。
这次还是有一个人泄密。
李洵没有手软,把所有奴隶拉出来,对通过考验的忠诚者进行奖赏,并且让所有人亲眼见证那个泄密的奴隶当场被斩杀。
杰洛道夫与梅纳德这两个被选出来的管理者,也被私下里警告过。他们在将来,同样会受到考验,若没能通过,他这个领主对背叛者从不宽恕,必然会不计一切代价杀掉他们。
两人对这位新领主敬畏不已,指天发誓说自己一定对领主忠心耿耿,什么诱惑都不会背叛。
这样一个多月训练下来,这些奴隶的整体面貌与才来的时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走路腰背挺直,虎虎生风,也不再像以前一样懒惰得犹如躺在地上的咸鱼,戳一下动一下。服从性也非常强,半夜紧急集合的时候,哪怕睡得再香再暖和,也会像立刻翻身起床去去集合。
倒不是他们有多么害怕挨打,被鞭子抽打的疼痛虽然也很难受,但在前面的领主那里却也是领教惯了的。
他们更害怕的是挨饿。
伴随鞭子的还有不给饭吃,这异族的饭菜实在太香太美味,间隔两三天还能吃到羊肉,若是错过了那一天的饮食,可实在是亏大了。
亲眼见证着这些人的变化,宋世明啧啧称奇,对着李洵拍马屁:
“这世上就没有郡王训不出来的兵!”
李洵却笑着问他:
“本王训这些人的时候,你也在身边跟着,可看出了其中的门道?”
宋世明心中一紧,郡王这是在考校他啊。
不过,宋世明若不是一个爱动脑子有能力的人,最初的护卫营三千人,也不可能是他来做这格桑堡守将。
他手下如今虽然只有六千人,但凡郡王的兵力更充足一些,迟早都会扩充到一万人,那就是真正的一军将领。
他在升任的过程中也是带过不少新兵的,只是那些新兵一开始不像这些沙国奴隶一样愚蠢懒惰,那时候他是照着军营里制定的规章制度,一板一眼地训练新兵。
如今又亲眼见证了这一过程,自然也总结出了其中的规律。
“回郡王,属下以为,所有的办法,都无外乎奖惩二字。好的行为要奖励,坏的行为要毫不留情地惩罚,多来几次,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把所有规矩都铭刻在心里。”
李洵满意地点头:
“说得不错。用奖励来强化好的行为,用惩罚弱化坏的行为,这个办法,连猪狗牛马都是能训出来的,何况是更聪明的人。”
“以后再带回来新的沙国奴隶,都由你来训练。”
“是!”
宋世明欣然领命。
郡王能把一件事专门交给他,自然是因为认可他的能力。在郡王跟前挂上了名号,他还愁以后不能担当重任吗?
想想也真是他的运气来了,郡王要在格桑堡过冬,就相当于整整三四个月,都只有他和另外那位跟着郡王来的护卫营小将随侍在郡王身边,这不正是他表现的好时机么。
自这以后,宋世明是越发殷勤,不仅训兵巡防更认真,还时常向李洵请教兵书阵法。
李洵也不吝教导,这北方边疆线漫长,将来若对沙国开战,一个刘瑾肯定是不够用的,能多培养一些能干的将领他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除了训兵,李洵也陆续收到一些从各地寄送来的折本。
他已经在一地长期停驻,政务军务上的事情,自然都是要向他汇报的。
各地的折本都是先送到肃城,再由肃城送往格桑堡的。
大雪纷飞的天气虽然行路艰难,从各地向肃城这个实际上的国之王都送折本,再由王都送折本到国君所在处,却都是能办到的,只是比起其他季节的速度要慢很多。
早在李洵刚接手北戎草原的时候,就已经在着手建立应对冬日的驿站线路了。
不然,一个漫长的冬天,草原和边关的消息都传不回肃城,谁知道会出什么乱子。
如今这驿站线路便正好用上了。
接近年关,折本上并没有太多需要他决断的事,这些折子,更像是各部以及主要大厂的年终总结。
保父林德康在折子里向他汇报了今年的人才选拔情况。在他四处行军打仗期间,肃城又举行了两次招考,总共选拔了近一千一百余人,以满足各部及地方的人才需求。
还汇报了官吏的考评,和年中向各地的调遣情况。
李洵全都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对各处的人事分布做到了心中有数,也对政绩表现突出的几位文官在心里稍微挂了个号。
农事部的周如植则向他汇报了今年农业方面的情况。
肃城,燎原,河原,樊城与河陵,粮食都取得了大丰收,多地的粮食产量,比起去年都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增幅。
两季的收获让百姓仓廪丰足,家家户户交完了税赋都还有不少的余粮。
因为甜菜的推广,百姓们不仅获得了售卖甜菜原料的额外收入,每个村落的大多数百姓也都按照官府的要求养了猪。
甜菜养猪的效果很显著,七八个月时间,百姓们养的猪,少说都有一百七八十斤,养得更好的,还能上两百斤。
各地上交的猪肉税赋,他下令让各县都办了腊肉厂,将那些上交的猪肉,全部用盐腌了熏制成腊肉,以便全年储存。
李洵觉得这办法挺好,如今没有冷冻库,想要存储这么多猪肉只能腌制。
周如植却觉得,熏腊肉太费盐,或许应该想办法让猪肉的供给变得像羊肉一样,一直养着,要用的时候随时宰杀。这样不管是运输还是储存都方便很多。
他建议是建立郡国专属的养猪场,而百姓们交税赋的时候,也可以整个村合计后,尽量交整头活猪。
这些活猪,可以先在县城的养猪场养着,等需要的时候再分批次宰杀。
李洵暂时没有同意他的这个提议。
终年养着这些活猪,是需要很多粮食的。如今的郡国,还没宽裕到能用那么多粮食去养猪。
相比之下,他更愿意耗费盐。
如今他能控制的领地范围内,有三个地方都产盐,盐场的数量多达十几个,就算朝廷将来不肯与他继续贸易,他领地上的食盐量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甚至眼下领地上的四百万人口完全用不了那么多盐,这些盐场如今还会向南边与东边输出产出的盐。
在折本上给周如植批复了自己的想法。李洵又拿起了财政部的折本。
这是妹妹李明婉写的。
她在折本里写了今年各地的税收情况,各地税收比起去年都有着很大的增长,尤其是商税,比起去年直接翻了三倍。
银钱上,加上各种战获,郡国目前的账面上还十分充裕。
但粮草都比较紧张。
除了税收,他们还额外花钱向百姓们征购了很多粮草,还花费大量银钱向附近的大启郡县购买了粮食,即使如此,也只是勉强够上各地的开支。
这点李洵心里是有数的。
他比较在意的是,妹妹在折本上提到的另一个问题。
沿途运输耗费。
从肃城等地向驻军所在地运输粮食,需要大量民夫与牲畜,这些都是要吃粮食的。运输路途稍微长些,路途上耗费的粮草,就比运送到目的地都要多。
她建议明年要规划调拨路线,尽量从驻地附近征收调拨粮草。
李洵很认同。
今年是没办法,很多地方才占下来,还没能收获太多粮食,只能远距离调拨,明年就能逐渐拥有就近调拨的条件。
不过,这仅限于中原地区。
如今的草原,粮食产量连自给自足都不够,更别提额外给军队提供粮食了。
但偏偏北疆的运输距离是最远的。
有沙国这个威胁在,将来需要运输粮草军需的距离只怕会越来越远,且整个北疆以后都会大量增兵。
这是他必须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他在折本上批复,让她先拟定一些能节省路程的调拨路线,其他等他回去再具体商议。
话虽如此,李洵却也立刻就思考起对策来。
若能像中原一样就近调拨,就再好不过了。可草原上的气候与土壤肥力,能开垦出产量还看得过去的耕地吗?
毕竟土豆,玉米,红薯这样高产又不挑剔土壤的作物,目前都还没有引进。
这事得让周如植的农事部抓紧调研和试验,给他一个明确的答案。
而他也要做好不能在草原上大规模种植的准备——
那就只能从运输工具上进行改善了,要尽可能不使用或者少使用人力或者畜力。
蒸汽火车的构想浮上心头。
煤矿,他的领地上是不缺的,除了附近村落与邻近城镇可以拿它来烧饭取暖,以及炼制钢铁,它没有派上更大的用场。
或许真的应该试着研发蒸汽火车。
有了火车,不仅能运粮食,还能运各种军需,即使是与沙国开战,后勤上他也会轻松很多。
蒸汽火车具体的结构他不清楚,却知道所有的蒸汽机原理,都是用强劲的蒸汽推动活塞进行运动,然后带动轮轴或其他零件。
他手下这么多人,不乏能工巧匠,他可以重金让他们去试验摸索。
想到这里,李洵便提笔写下蒸汽火车的构想与原理,画了个简图,便让林程去督办此事。
研发需要时间,自然是越早越好的。
第194章
这个新年, 整个大启边境都十分太平。
与东戎领地接壤的部分也一样。
东戎虽说内部征伐不断,今年却不再像以前一样,一到秋天就跑来大启狩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