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纨绔不读书 第86节
齐鸢料事如神,洪知县却怕如实说出来会弄巧成拙,因此故意搬出谢兰庭,顺道借谢兰庭的势。
果然,钱知府听到谢兰庭的名字脸色又是一换。
“谢大人料到了会有今日?”
洪知县面不改色道:“回府尊大人,正是如此。”
“这……”钱知府沉吟半晌,终于下定了决心,挥手道,“那就先这么办。”
洪知县在府衙这番耽搁,出来时已经是巳时末。午时过后便要舍粥,他怕出茬子,从府衙直奔了养济院。养济院靠近外城门,洪知县赶到时,那边正架锅煮粥,一切顺利。
他又听手下来报,说城外的灾民虽然一开始有些混乱,但现在已经大概安稳下来,登记身份,领取粥票,就等午时官府舍粥。
从北地一路往南,舍粥的官府也有,但更多的是将流民逮捕驱逐,因此灾民中不少人伏地而泣,感怀扬州知府和知县老爷们活命之恩。
午时一过,外城门缓缓打开,官兵押送粥车出城,于城门外的一处寺庙作为了临时的舍粥处。
洪知县亲自坐诊,兵士胥吏各自数队维持场面。领了票的流民们按三等六班的划分有序领粥,其中有地皮无赖,凌弱暴寡之流意图暗中作乱,或占些便宜,也都被衙吏们揪到一旁。
一时间城里城外忙不而乱,一直到日暮时分,天色将黑未黑,洪知县才长长地松开了那口气。
这次的舍粥虽然因事出匆忙,规模不大,然而效果却比预想的好。
流民们得知日后官府天天舍粥,多数都安定下来。其实对于他们这些地方来说,防止流民暴乱才是最重要的。舍粥只是急赈之策,根本解决流民问题,还是要靠朝廷政策。
当晚,洪知县连夜写了奏折,虽然奏折也要先经钱知府上级官吏层层过目,但他这次为民请命,不得不写。
翌日,城外舍粥继续。
洪知县知道江都县的义仓虽然存粮不少,但现在城外的饥民太多,这样下去义仓不一定能支撑多久,当务之急,还是得向富户募捐。
扬州的富户义绅那里,由衙门的人带了他的书信去劝捐,而几大盐商和豪富之家,他少不得要亲自走一趟。
齐鸢这天正在枫林先生的院子里,讲城外流民情况。
这次流民数量虽然骇人,城中也自称流民的人诓骗财物,又或者四处偷盗抢掠,但这些都是少数,城外那么多人聚集一块,现下并没有作乱的迹象。
枫林先生却道:“有时民变并非有迹可循,灾民们流离失所,死伤遍地,到了救灾地必然不想离开。那些安分的百姓会听政府号令,其他暴徒却未必会肯,小则流窜偷盗诓骗,大则截杀富户,占地为寇,这便是一乱。而流民一到,扬州米价必然上涨,本地百姓岂能毫无怨言?米价腾涨,奸商恶吏怎么可能不去倒卖粮食借机发财?此时民怨一起,稍有流言蜚语,便会酿成民变。”
齐鸢昨日先去了逢舟书院安抚诸位士子,离扬的人他让壮仆护送离开,留下的人则暂住书院舍房,随同其他学生一同上课。等回家时,他看到洪知县正坐诊舍粥,又听人说洪知县应对及时,举措谨慎,因此那颗心才放回肚子里,觉得以洪知县的能力,应当可以稳定局势,避免饥民袭击扬州城。
谁想今天跟先生说起,枫林先生却叹了口气,认为情势并不乐观,对于地方小吏来说,现在不过是刚开始。
齐鸢知道自己虽熟读史书,却少些历练,自己的计策未免不够周祥,因此这会儿虚心聆听老师教诲,唯唯称是。
枫林先生又道:“洪知县现在恐怕也是焦头烂额。江都县的义仓虽然有存粮,但支撑不了太久,日后米价腾涨,他还有的愁。”
话正说着,就听前院有人来找,说洪知县到了府上,齐方祖让齐鸢前去陪同。
齐鸢应下,冲老师一礼,随后跟着小厮去到前院花厅。
洪知县果然在花厅里坐着,齐方祖在一旁作陪,虽然俩人看着有说有笑,然而洪钧眉间沟壑深重,显然是十分烦闷愁苦。
齐鸢心道,莫非真让老师说中了?走前去见礼。
洪知县回头,见齐鸢进来,脸色终于彻底舒缓开来,欣慰道:“鸢儿,这次逢舟书院的讲会声势浩大,影响颇深啊!昨日还有友人来信,问我逢舟书院的情况。”
逢舟书院在江都县县辖,如今名声在外,对洪知县来说也是政绩一桩。而有逢舟书院在此,县中风气也会变得好学起来,将来人人礼乐家书诗,对本县教化大为有益。
齐鸢笑道:“逢舟书院的建立经营都多亏有县尊大人鼎力相助,要不然曾家不会返还书院,那些庸俗恶劣之徒也不会放过书院的学生。大家如今安心向学,都是县尊大人悉心教导的结果。”
千穿万穿马匹不穿,洪知县在书院的事情上出力远不如张御史,但齐鸢说的,经办书院手续,不让恶徒骚扰士子的事情他倒是也都做过,因此这话听得十分舒服,顿时飘飘然笑了起来。
齐方祖见状,不由心中暗暗慨叹,齐鸢不亏是伯府出身。
他们商户见到官吏向来是既惧且怕,避道而行。当初儿子出事时,自己去县衙几次都被人推三堵四,洪知县则避而不见。
但齐鸢一来,洪知县就像是变了个人,对他们齐家的态度截然不同起来,便是今天劝捐,洪知县的语气都格外客气委婉。而这前后差距,齐鸢会读书是一大原因,而另一个原因,恐怕是因齐鸢跟官吏打交道时从容淡定,不卑不亢,无论何时都有股优雅冷静的气场。
今天他听洪知县说齐鸢曾早就提过救灾安民的政策,心里更是大吃一惊。
这孩子若是只会读书也就罢了,可他竟有这等实才,一心为民,齐方祖不由为自己之前挟恩求报的想法感到惭愧。
洪知县神色大悦,又考问了齐鸢的功课。齐方祖见时候不早,干脆留知府在家吃饭,让师生俩聊个痛快。
洪知县听这话,忙不迭拒绝,叹气道:“我一会儿还要去王家走一趟。现在各家愿意出米的不多。”
便是心善的富商,此时也只愿捐钱,不愿出米。洪知县只得琢磨进米的法子。
齐鸢也很关心赈济情况,问洪知县:“县尊大人,义仓的米能支撑多久。”
洪知县苦笑了一下摇摇头:“我们江都县的义仓一共是一万石,若是东门外的饥民,一天舍粥两次,还能支撑一段时间。但昨日我让人出去探了下情况,东门外的这些人只是一小拨,其他几处城门外都有流民,再远一些的地方人更多。不过远处的流民看着只是疲累。若是只算城门外的饥民,按照几里地一处粥厂这样设置,义仓的米只够吃半个月。”
齐鸢迟疑道:“其他各县的义仓囤米多少?”
洪知县明显愣住,欲言又止。
齐方祖却是知道这些的,在一旁低声解释:“各地义仓都荒废多年了,我们县多亏有洪县尊主持,才能保住义仓有米。现在各地能像我们江都县这样的极少。”
自古以来,各地方都要兴建义仓以备救荒。然而江浙富饶,承平日久,这义仓便成了地方官员中饱私囊的东西,每年义仓的米粮都是足数扣去,实际仓中不见一粒米。
江都县的义仓之所以是满的,还是因为齐鸢提救灾策的时候,谢兰庭顺口问了一句。洪知县为官谨慎,怕谢兰庭一时兴起去查验,所以今年的存粮格外多。
他虽然不知道其他各县情况,但以他的经验,大家即便有粮也不会很多。除了官府的仓库粮食,更多的还是在米商手中。
“现在唯有各位大户人家,大家捐米捐银,先把眼下危机给度过去。只要流民肚子不饿,他们就不会闹出大事。”洪知县摆摆手,看向齐方祖,“齐老爷,这次齐府……”
“救济灾民是应该的。”齐方祖忙道,“我们家愿意捐米,到时候县尊大人派来人取便是。”
洪知县一上午连连受挫,此时不由感动起来,连连点头,赞道:“齐老爷身资巨富,又好行其德,宽厚仁义,是本县义士。等此次赈灾结束后,本县一定向朝廷上书齐老师义举,为齐兄请封。”
他为官喜欢如此,何进孝顺,为母守孝,他便为何进请了一个大孝子的牌坊。
现在齐方祖乐善好施,解他燃眉之急,他一时感动便也要给齐方祖请个义民的封号,又或者求个散官的旌奖。
齐鸢觉得哭笑不得,散官不过是有个名,沾了官却不是官,既没有实权也无俸禄。
齐方祖却狠狠一愣,喜出望外地连连朝洪知县作揖道:“多谢官老爷!多谢官老爷!”
洪知县呵呵一笑,见齐鸢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口,看着对此无动于衷,嘴角却分明撇起一点的样子,显然并不像他爹那般感恩戴德,不由又好气又好笑,指着齐鸢说:“齐鸢,你这几天就跟我在县衙办事,理一下救灾诸事吧!”
十月下旬,秋色已显。
齐鸢不知不觉,跟着洪知县赈灾已有十多天。
他对于洪知县安排的这项活计没有丝毫不满,读书科举,最后还是为了天下百姓。躬行实践永远大于纸上谈兵。只是褚若贞对此不以为然,他对齐鸢寄予厚望,希望齐鸢两年后的院试和之后的乡试都是连夺案首一举成名。
现在齐鸢忙于这些杂务,褚若贞便担心他是对自己过于自信,因此骄傲自得,放下了功课。
除此之外,现在枫林先生在齐府住着,齐鸢现在整天在齐府,不去书院,在褚若贞眼里,难免有了亲疏远近的区别。
他心里不满,想让几个学生捎话给齐鸢,又怕那些人对齐鸢这个小师弟太好,不肯说重话。最后一狠心,干脆自己跛着脚,一瘸一拐下山找齐鸢去了。
齐鸢这天正在县衙,替洪知县誊写救荒的县志。
褚若贞找到县衙时,齐鸢刚写完一张,起身活动手腕。见到老师进来,他大吃一惊,忙迎过去见礼。
褚若贞本来存了一肚子气,这会儿一见齐鸢整个人瘦了两圈,不由先心疼地直叫:“你这是怎么了?要瘦没人了!洪钧不给你吃饭吗?”
他大嗓门一喊,衙役们纷纷看过来。不过褚若贞很有声望,何教谕又是他的小舅子,因此大家只是笑一笑,便又都各忙各的。
齐鸢哭笑不得,连忙先把人哄着,拉到屋里:“老师,学生这几天吃得很好,只是事情多了些,学生有时候上午才吃了饭,还没过午时就又饿了。”
十几岁的年纪正是能吃的时候,饭量大,个头也窜得快。
褚若贞转过脸打量齐鸢,见他虽然瘦了些,个头的确也长了一些,不由冷哼一声:“放着功课不做,出来干力气活,可不是容易饿吗!”
齐鸢:“……”
“你在这做什么呢?”褚若贞又往桌上看。
齐鸢把县志拿到一边,将桌上的纸递给褚若贞,解释道:“洪县令要将这些日子的备荒救灾事宜记录一下。这是以工代赈的部分,县尊大人将记录在册的少壮灾民编成户,分组归给各田主做佃户,田主每日给佃户一家米粮。剩余的老弱之流则分别安排去船厂等地。”
扬州城再富也经不起这么多人坐吃山空,更何况后续推进时,洪知县果真遇到不少阻力,但是舍粥一事其他各县便都有抗议者。奸商抬价的事情也有发生。
钱知府这次倒是硬气了一把,见洪知县赈灾卓有成效,便如其承诺,让其他地方效仿江都县,该舍粥舍粥,该募工就募工。洪知县的压力这才轻了一些。
只是他事事打头阵,未免要更加小心谨慎一些。今天他便是为了以工代赈的事情出门了。留齐鸢替他处理写文书工作。
褚若贞接过翻了看,又放回桌子上:“这次洪钧应对得当,以工代赈也算两便。”
齐鸢点头。扬州这次安置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就连洪知县担心的米粮问题也没有出现,那群灾民的消耗显而易见得少了很多。齐鸢对此感到庆幸,不由露出笑意。
褚若贞却话锋一转,凌厉地看向他:“洪钧是一县县令,这是他职责所在。那齐鸢,你现在在这,又是在做什么?你身为学生,读书才是你的本业。你如今只是刚过府试,离着入仕做官还差得远,你就跑来县衙做这些。怎么,你以后是打算入朝为官,还是就想给洪钧当个马前卒?”
齐鸢见到褚若贞时,便觉得老师来者不善。褚若贞行动不便,能亲自找到县衙来,肯定是生大气了。
可是饶是他有所准备,也没料到老师说话如此直接,骂到了他的脸上。
齐鸢的脸色顿时涨得通红。
褚若贞继续道:“我知道不少人奉承你是少年神童,但你可知道少年神童中也有方仲永之流?读书科举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现在如那方仲永一般,被人环谒于邑人,不知学习,如何成气!”
“老师喜怒!”齐鸢见褚若贞气够呛,忙听了教训,老老实实道,“学生知错了。”
褚若贞看着他。
齐鸢这次是想学习实干经验,况且,自从知道有制科考试后,他也的确不打算继续参加两年后的道试。
褚若贞却不知道他的打算,在褚若贞看来,他只是心思懈怠,无疑学习。
对一位负责的老师来说,这的确不可忍。
齐鸢恭恭敬敬,一揖到底:“学生根基浅薄,心志不坚,让老师失望了。学生现在知错了,谨遵老师教会。”
褚若贞平息了一会儿,对齐鸢的态度倒是十分满意,心里冷哼一声,仍旧板着脸道:“那你明天回书院给我安心读书,以后无事不得下山。”
齐鸢稍一犹豫,就听头顶上褚若贞重重咳了一声。
齐鸢道:“一切都听老师安排。”
他本来还想试探下褚若贞对推举参加制科考试的态度,但眼下,褚若贞的态度已经表现了七八成。齐鸢不问也知道,褚若贞心里压根儿没有让他参加制科考试的念头。而现在也不是试探的时候。
他只得老实应下,幸好县志已经写完,齐鸢跟衙役们解释清楚,由他们代为告诉洪县令,随后又回家跟枫林先生说了一声。
枫林先生道:“乃兄一心为你,你应当听他的安排。国公爷那边我已经去信,如今就静候佳音了,不过这制科考试的事情到底只是传言,在朝廷公布之前,你还是得好好读书准备功课。”
齐鸢唯唯称是,随后陪褚若贞一同坐车,出城回逢舟书院。
城外,灾民们已经去了临时安置的场所。虽然人员杂乱,却又能看出一点秩序。
这情形比齐鸢预想得要好很多,但又有说不出的诡异之处,仿佛这不应该是跋涉千里易子而食的灾民应有的平静。齐鸢掀起马车窗帘,看了会儿,回头问褚若贞:“先生,这些灾民一直这么安生吗?”
他脑子里的弦突然“噔唥”一声,齐鸢猛地愣住,突然明白了这些日子一来,自己一直觉得哪里不对劲的地方了。
“先生!”齐鸢“唰”地一下放下窗帘,紧紧拉住褚若贞的胳膊,压低声道,“让车夫回县衙,马上!”
果然,钱知府听到谢兰庭的名字脸色又是一换。
“谢大人料到了会有今日?”
洪知县面不改色道:“回府尊大人,正是如此。”
“这……”钱知府沉吟半晌,终于下定了决心,挥手道,“那就先这么办。”
洪知县在府衙这番耽搁,出来时已经是巳时末。午时过后便要舍粥,他怕出茬子,从府衙直奔了养济院。养济院靠近外城门,洪知县赶到时,那边正架锅煮粥,一切顺利。
他又听手下来报,说城外的灾民虽然一开始有些混乱,但现在已经大概安稳下来,登记身份,领取粥票,就等午时官府舍粥。
从北地一路往南,舍粥的官府也有,但更多的是将流民逮捕驱逐,因此灾民中不少人伏地而泣,感怀扬州知府和知县老爷们活命之恩。
午时一过,外城门缓缓打开,官兵押送粥车出城,于城门外的一处寺庙作为了临时的舍粥处。
洪知县亲自坐诊,兵士胥吏各自数队维持场面。领了票的流民们按三等六班的划分有序领粥,其中有地皮无赖,凌弱暴寡之流意图暗中作乱,或占些便宜,也都被衙吏们揪到一旁。
一时间城里城外忙不而乱,一直到日暮时分,天色将黑未黑,洪知县才长长地松开了那口气。
这次的舍粥虽然因事出匆忙,规模不大,然而效果却比预想的好。
流民们得知日后官府天天舍粥,多数都安定下来。其实对于他们这些地方来说,防止流民暴乱才是最重要的。舍粥只是急赈之策,根本解决流民问题,还是要靠朝廷政策。
当晚,洪知县连夜写了奏折,虽然奏折也要先经钱知府上级官吏层层过目,但他这次为民请命,不得不写。
翌日,城外舍粥继续。
洪知县知道江都县的义仓虽然存粮不少,但现在城外的饥民太多,这样下去义仓不一定能支撑多久,当务之急,还是得向富户募捐。
扬州的富户义绅那里,由衙门的人带了他的书信去劝捐,而几大盐商和豪富之家,他少不得要亲自走一趟。
齐鸢这天正在枫林先生的院子里,讲城外流民情况。
这次流民数量虽然骇人,城中也自称流民的人诓骗财物,又或者四处偷盗抢掠,但这些都是少数,城外那么多人聚集一块,现下并没有作乱的迹象。
枫林先生却道:“有时民变并非有迹可循,灾民们流离失所,死伤遍地,到了救灾地必然不想离开。那些安分的百姓会听政府号令,其他暴徒却未必会肯,小则流窜偷盗诓骗,大则截杀富户,占地为寇,这便是一乱。而流民一到,扬州米价必然上涨,本地百姓岂能毫无怨言?米价腾涨,奸商恶吏怎么可能不去倒卖粮食借机发财?此时民怨一起,稍有流言蜚语,便会酿成民变。”
齐鸢昨日先去了逢舟书院安抚诸位士子,离扬的人他让壮仆护送离开,留下的人则暂住书院舍房,随同其他学生一同上课。等回家时,他看到洪知县正坐诊舍粥,又听人说洪知县应对及时,举措谨慎,因此那颗心才放回肚子里,觉得以洪知县的能力,应当可以稳定局势,避免饥民袭击扬州城。
谁想今天跟先生说起,枫林先生却叹了口气,认为情势并不乐观,对于地方小吏来说,现在不过是刚开始。
齐鸢知道自己虽熟读史书,却少些历练,自己的计策未免不够周祥,因此这会儿虚心聆听老师教诲,唯唯称是。
枫林先生又道:“洪知县现在恐怕也是焦头烂额。江都县的义仓虽然有存粮,但支撑不了太久,日后米价腾涨,他还有的愁。”
话正说着,就听前院有人来找,说洪知县到了府上,齐方祖让齐鸢前去陪同。
齐鸢应下,冲老师一礼,随后跟着小厮去到前院花厅。
洪知县果然在花厅里坐着,齐方祖在一旁作陪,虽然俩人看着有说有笑,然而洪钧眉间沟壑深重,显然是十分烦闷愁苦。
齐鸢心道,莫非真让老师说中了?走前去见礼。
洪知县回头,见齐鸢进来,脸色终于彻底舒缓开来,欣慰道:“鸢儿,这次逢舟书院的讲会声势浩大,影响颇深啊!昨日还有友人来信,问我逢舟书院的情况。”
逢舟书院在江都县县辖,如今名声在外,对洪知县来说也是政绩一桩。而有逢舟书院在此,县中风气也会变得好学起来,将来人人礼乐家书诗,对本县教化大为有益。
齐鸢笑道:“逢舟书院的建立经营都多亏有县尊大人鼎力相助,要不然曾家不会返还书院,那些庸俗恶劣之徒也不会放过书院的学生。大家如今安心向学,都是县尊大人悉心教导的结果。”
千穿万穿马匹不穿,洪知县在书院的事情上出力远不如张御史,但齐鸢说的,经办书院手续,不让恶徒骚扰士子的事情他倒是也都做过,因此这话听得十分舒服,顿时飘飘然笑了起来。
齐方祖见状,不由心中暗暗慨叹,齐鸢不亏是伯府出身。
他们商户见到官吏向来是既惧且怕,避道而行。当初儿子出事时,自己去县衙几次都被人推三堵四,洪知县则避而不见。
但齐鸢一来,洪知县就像是变了个人,对他们齐家的态度截然不同起来,便是今天劝捐,洪知县的语气都格外客气委婉。而这前后差距,齐鸢会读书是一大原因,而另一个原因,恐怕是因齐鸢跟官吏打交道时从容淡定,不卑不亢,无论何时都有股优雅冷静的气场。
今天他听洪知县说齐鸢曾早就提过救灾安民的政策,心里更是大吃一惊。
这孩子若是只会读书也就罢了,可他竟有这等实才,一心为民,齐方祖不由为自己之前挟恩求报的想法感到惭愧。
洪知县神色大悦,又考问了齐鸢的功课。齐方祖见时候不早,干脆留知府在家吃饭,让师生俩聊个痛快。
洪知县听这话,忙不迭拒绝,叹气道:“我一会儿还要去王家走一趟。现在各家愿意出米的不多。”
便是心善的富商,此时也只愿捐钱,不愿出米。洪知县只得琢磨进米的法子。
齐鸢也很关心赈济情况,问洪知县:“县尊大人,义仓的米能支撑多久。”
洪知县苦笑了一下摇摇头:“我们江都县的义仓一共是一万石,若是东门外的饥民,一天舍粥两次,还能支撑一段时间。但昨日我让人出去探了下情况,东门外的这些人只是一小拨,其他几处城门外都有流民,再远一些的地方人更多。不过远处的流民看着只是疲累。若是只算城门外的饥民,按照几里地一处粥厂这样设置,义仓的米只够吃半个月。”
齐鸢迟疑道:“其他各县的义仓囤米多少?”
洪知县明显愣住,欲言又止。
齐方祖却是知道这些的,在一旁低声解释:“各地义仓都荒废多年了,我们县多亏有洪县尊主持,才能保住义仓有米。现在各地能像我们江都县这样的极少。”
自古以来,各地方都要兴建义仓以备救荒。然而江浙富饶,承平日久,这义仓便成了地方官员中饱私囊的东西,每年义仓的米粮都是足数扣去,实际仓中不见一粒米。
江都县的义仓之所以是满的,还是因为齐鸢提救灾策的时候,谢兰庭顺口问了一句。洪知县为官谨慎,怕谢兰庭一时兴起去查验,所以今年的存粮格外多。
他虽然不知道其他各县情况,但以他的经验,大家即便有粮也不会很多。除了官府的仓库粮食,更多的还是在米商手中。
“现在唯有各位大户人家,大家捐米捐银,先把眼下危机给度过去。只要流民肚子不饿,他们就不会闹出大事。”洪知县摆摆手,看向齐方祖,“齐老爷,这次齐府……”
“救济灾民是应该的。”齐方祖忙道,“我们家愿意捐米,到时候县尊大人派来人取便是。”
洪知县一上午连连受挫,此时不由感动起来,连连点头,赞道:“齐老爷身资巨富,又好行其德,宽厚仁义,是本县义士。等此次赈灾结束后,本县一定向朝廷上书齐老师义举,为齐兄请封。”
他为官喜欢如此,何进孝顺,为母守孝,他便为何进请了一个大孝子的牌坊。
现在齐方祖乐善好施,解他燃眉之急,他一时感动便也要给齐方祖请个义民的封号,又或者求个散官的旌奖。
齐鸢觉得哭笑不得,散官不过是有个名,沾了官却不是官,既没有实权也无俸禄。
齐方祖却狠狠一愣,喜出望外地连连朝洪知县作揖道:“多谢官老爷!多谢官老爷!”
洪知县呵呵一笑,见齐鸢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口,看着对此无动于衷,嘴角却分明撇起一点的样子,显然并不像他爹那般感恩戴德,不由又好气又好笑,指着齐鸢说:“齐鸢,你这几天就跟我在县衙办事,理一下救灾诸事吧!”
十月下旬,秋色已显。
齐鸢不知不觉,跟着洪知县赈灾已有十多天。
他对于洪知县安排的这项活计没有丝毫不满,读书科举,最后还是为了天下百姓。躬行实践永远大于纸上谈兵。只是褚若贞对此不以为然,他对齐鸢寄予厚望,希望齐鸢两年后的院试和之后的乡试都是连夺案首一举成名。
现在齐鸢忙于这些杂务,褚若贞便担心他是对自己过于自信,因此骄傲自得,放下了功课。
除此之外,现在枫林先生在齐府住着,齐鸢现在整天在齐府,不去书院,在褚若贞眼里,难免有了亲疏远近的区别。
他心里不满,想让几个学生捎话给齐鸢,又怕那些人对齐鸢这个小师弟太好,不肯说重话。最后一狠心,干脆自己跛着脚,一瘸一拐下山找齐鸢去了。
齐鸢这天正在县衙,替洪知县誊写救荒的县志。
褚若贞找到县衙时,齐鸢刚写完一张,起身活动手腕。见到老师进来,他大吃一惊,忙迎过去见礼。
褚若贞本来存了一肚子气,这会儿一见齐鸢整个人瘦了两圈,不由先心疼地直叫:“你这是怎么了?要瘦没人了!洪钧不给你吃饭吗?”
他大嗓门一喊,衙役们纷纷看过来。不过褚若贞很有声望,何教谕又是他的小舅子,因此大家只是笑一笑,便又都各忙各的。
齐鸢哭笑不得,连忙先把人哄着,拉到屋里:“老师,学生这几天吃得很好,只是事情多了些,学生有时候上午才吃了饭,还没过午时就又饿了。”
十几岁的年纪正是能吃的时候,饭量大,个头也窜得快。
褚若贞转过脸打量齐鸢,见他虽然瘦了些,个头的确也长了一些,不由冷哼一声:“放着功课不做,出来干力气活,可不是容易饿吗!”
齐鸢:“……”
“你在这做什么呢?”褚若贞又往桌上看。
齐鸢把县志拿到一边,将桌上的纸递给褚若贞,解释道:“洪县令要将这些日子的备荒救灾事宜记录一下。这是以工代赈的部分,县尊大人将记录在册的少壮灾民编成户,分组归给各田主做佃户,田主每日给佃户一家米粮。剩余的老弱之流则分别安排去船厂等地。”
扬州城再富也经不起这么多人坐吃山空,更何况后续推进时,洪知县果真遇到不少阻力,但是舍粥一事其他各县便都有抗议者。奸商抬价的事情也有发生。
钱知府这次倒是硬气了一把,见洪知县赈灾卓有成效,便如其承诺,让其他地方效仿江都县,该舍粥舍粥,该募工就募工。洪知县的压力这才轻了一些。
只是他事事打头阵,未免要更加小心谨慎一些。今天他便是为了以工代赈的事情出门了。留齐鸢替他处理写文书工作。
褚若贞接过翻了看,又放回桌子上:“这次洪钧应对得当,以工代赈也算两便。”
齐鸢点头。扬州这次安置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就连洪知县担心的米粮问题也没有出现,那群灾民的消耗显而易见得少了很多。齐鸢对此感到庆幸,不由露出笑意。
褚若贞却话锋一转,凌厉地看向他:“洪钧是一县县令,这是他职责所在。那齐鸢,你现在在这,又是在做什么?你身为学生,读书才是你的本业。你如今只是刚过府试,离着入仕做官还差得远,你就跑来县衙做这些。怎么,你以后是打算入朝为官,还是就想给洪钧当个马前卒?”
齐鸢见到褚若贞时,便觉得老师来者不善。褚若贞行动不便,能亲自找到县衙来,肯定是生大气了。
可是饶是他有所准备,也没料到老师说话如此直接,骂到了他的脸上。
齐鸢的脸色顿时涨得通红。
褚若贞继续道:“我知道不少人奉承你是少年神童,但你可知道少年神童中也有方仲永之流?读书科举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现在如那方仲永一般,被人环谒于邑人,不知学习,如何成气!”
“老师喜怒!”齐鸢见褚若贞气够呛,忙听了教训,老老实实道,“学生知错了。”
褚若贞看着他。
齐鸢这次是想学习实干经验,况且,自从知道有制科考试后,他也的确不打算继续参加两年后的道试。
褚若贞却不知道他的打算,在褚若贞看来,他只是心思懈怠,无疑学习。
对一位负责的老师来说,这的确不可忍。
齐鸢恭恭敬敬,一揖到底:“学生根基浅薄,心志不坚,让老师失望了。学生现在知错了,谨遵老师教会。”
褚若贞平息了一会儿,对齐鸢的态度倒是十分满意,心里冷哼一声,仍旧板着脸道:“那你明天回书院给我安心读书,以后无事不得下山。”
齐鸢稍一犹豫,就听头顶上褚若贞重重咳了一声。
齐鸢道:“一切都听老师安排。”
他本来还想试探下褚若贞对推举参加制科考试的态度,但眼下,褚若贞的态度已经表现了七八成。齐鸢不问也知道,褚若贞心里压根儿没有让他参加制科考试的念头。而现在也不是试探的时候。
他只得老实应下,幸好县志已经写完,齐鸢跟衙役们解释清楚,由他们代为告诉洪县令,随后又回家跟枫林先生说了一声。
枫林先生道:“乃兄一心为你,你应当听他的安排。国公爷那边我已经去信,如今就静候佳音了,不过这制科考试的事情到底只是传言,在朝廷公布之前,你还是得好好读书准备功课。”
齐鸢唯唯称是,随后陪褚若贞一同坐车,出城回逢舟书院。
城外,灾民们已经去了临时安置的场所。虽然人员杂乱,却又能看出一点秩序。
这情形比齐鸢预想得要好很多,但又有说不出的诡异之处,仿佛这不应该是跋涉千里易子而食的灾民应有的平静。齐鸢掀起马车窗帘,看了会儿,回头问褚若贞:“先生,这些灾民一直这么安生吗?”
他脑子里的弦突然“噔唥”一声,齐鸢猛地愣住,突然明白了这些日子一来,自己一直觉得哪里不对劲的地方了。
“先生!”齐鸢“唰”地一下放下窗帘,紧紧拉住褚若贞的胳膊,压低声道,“让车夫回县衙,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