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章
第020章
窝头他什么都不懂, 他还是个只知道吃吃吃的三岁孩子。
不过,他以后总归是会知道的。
且说办席这事儿,等到了正日子, 一大清早天还没亮,老魏家就忙活开了。光他们家忙活还不成,毕竟杨冬燕干不了啥活儿,小杨氏又怀着孩子,还是隔壁魏大嫂带着她的儿媳妇们过来帮忙,总算一切顺利没出岔子。
确切的说, 也出不了什么岔子的。
乡下地头考虑到春耕秋收,一般办席都会选择秋收之后过年之前这段时间里。尤其是办喜事, 多的是秋收以后开始相看,定下来了就紧赶着办了酒, 虽然也有拖到来年再嫁的,但着急的人家也有,都想赶在过年前给家里添口人。
可饶是办喜事的席面, 也比不上老魏家这一回办席。
光是镇上酿酒坊的招牌杏花酒,老魏家就买了三坛子。横竖酒又放不坏的,就算今个儿用不完,密封起来搁着, 下回要用了直接搬出来就是。
还有肉,猪肉都切成了大块的,挟一筷子能啃好半天的那种。虽说跟萝卜土豆炖一起了,但因为肉味都炖进去了,就是锅边素味道那也是很棒的。
不光有大块的猪肉, 还有肥鸡肉, 几乎道道菜都是跟肉沾了边的。
甭管外人是怎么看待老魏家的, 真相是,老魏家是由杨冬燕当家的。既然是她当家,那必然是大碗酒大碗肉,甚至肉菜都不是用盘子、大碗装的,而是直接用面盆。
等开吃时,老魏家的亲朋好友们就看到桌上当中一个大面盆,里头全是大块的炖肉,光是看着就让人忍不住口水直流。
旁边也是一溜儿的大盆子,每道菜都是分量十足,在杨冬燕看来,份量都足了,诚意自然也就足了。
哪怕是素菜好了,像白萝卜鸡汤,那味道也是很好的。
杨冬燕瞅着那大块的萝卜,不由的又想起了她上辈子的儿媳妇。
王妃其实人不坏的,就是脑壳壳有点儿问题,哪怕吃个萝卜,她都非要雕成花。雕成花的萝卜会特别好吃吗?杨冬燕上辈子试过的,萝卜还是那个味儿,一点儿也没有因为雕成了花儿还变了口味。
更要命的是,她都吃了萝卜花了,王妃那脸色哟,别提有多臭了,后来还委婉的告诉她,萝卜花不能吃,是摆来看的。
那会儿,杨冬燕就很想问问她,你的脑袋是不是也是摆来看的?
曾经,俩人意见很大的,还是杨冬燕在亲眼见识过了小杨氏后,愉快的原谅了王妃。王妃再蠢,还能蠢得过小杨氏?
哦对了,小杨氏的爹娘哥嫂也来了。
杨冬燕倒是没特别照顾那边,主要是没必要这么干。因为她哥和侄儿一来就冲到了魏家哥俩那一桌,还没吃菜呢,就三碗酒下了肚。她嫂子和侄媳妇倒是没喝酒,但吃起肉来的架势啊,简直就是狂风过境。
饶是杨冬燕这般接地气的人,看到这个也受不了,只能庆幸借尸还魂的人是她,这要是王妃……
大概活不过三天吧。
杨家人吃相虽难看,不过人还是非常热情开朗的,别家丈人是各种挑剔女婿嫌弃亲家母,可他们不。逢人就夸女婿好,连带亲家母一起夸,直道当初没看走眼,闺女嫁对人了,满打满算嫁到老魏家也就一年光景,这都快胖成老母猪了。
小杨氏:???
突然觉得饭菜不香了。
“妹子好福气啊!看来咱姑是真心疼你,瞧瞧你这胳膊腿儿,平常是管饱吧?一顿喝几碗粥?”小杨氏嫂子吃饱喝足后,总算是想起了小姑子,忙不迭的关心了起来。
“我不爱喝粥。”小杨氏还是实诚的,除了婆婆千叮咛万嘱咐的事情不能说外,像一些小事儿她都是随口说的,“我喜欢吃面条,鸡蛋猪油面!”
顿了顿,小杨氏补充道:“煮鸡蛋也好吃的,蛋羹味道最好了,肉末蒸蛋是我最爱吃的!”
她嫂子:……公爹没说错,你吃那么多,比猪肥咋了?
小杨氏她娘还凑过来跟她咬耳朵:“趁你怀着身子多吃点儿,咱们女人啊,也就怀孩子这会儿金贵。就是你得争气,一口气生下个带把的才行!”
“嗯嗯,娘你再吃点儿。”小杨氏一副完全没听进去的模样,瞎点头瞎哼哼,只继续埋头苦吃。
及至妇人这边都吃完散了,还有没吃的也被人带回家了,毕竟剩饭剩菜也是难得的油水。直到此时,杨家人才知道小杨氏干了啥。
“杨家的,你闺女可真能耐!别家都是婆婆拿捏儿媳,就你闺女,一进门就把她婆婆拿捏住了。你怕是不知道吧?她自打有了身子,就再也不干活了,还跟她婆婆说好了,每天至少一个蛋!”
“一个蛋算啥呢?她早就吃腻了鸡蛋,后来就是隔三差五的杀一只鸡,再后来就是鸡肉也吃腻了,要吃羊肉!特地让她嫂子去镇上给她割了一块羊肉来吃!”
“真羡慕你啊,给闺女找了户这么疼她的人家……”
小杨氏她娘和嫂子就很懵,早先是听说小杨氏吃得好,可问题是,吃得好这是个很广泛的说法。在家家户户喝稀粥过日子的情况下,你就是每天大米粥,那也是吃得好。
谁能想到呢?杨家人还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时候,他们家那能耐的闺女哟,已经吃腻了米粥、鸡蛋,提前过上了富贵人家的好日子。
反正等席面一结束,杨家婆媳俩就脚底抹油开溜了,生怕魏家人找她们要说法,怪她们没教好自家姑娘。
男人这边因为要喝酒的缘故,吃得会相对比较慢一些,不过就算这样,早晚都是要结束的。等杨冬燕回过神来,就找不着她嫂子和侄媳妇了。
“二牛媳妇,你娘你嫂子呢?”
小杨氏吃够了,正坐在檐下边晒太阳边打饱嗝,闻言看了看四周:“不知道,没瞧见。”
杨冬燕原也没指望她,只将剩下的肉菜挑好的装到了一个面盆里,本来是想给她哥和侄儿顺道带回去的,可等她抬眼一看……
哎哟,哪来的醉鬼?
“二牛啊,等下你把你丈人和大舅哥送回去,这菜也一并拿过去。”
杨冬燕是服气了,心说镇上酿酒坊的杏花酒也不算很烈了,再说三坛子酒听着是很多,可一则压根就只开了两坛,二则这么多人喝呢,又不是一人喝了两坛,咋就能醉成这样呢?
客人来家里吃席,主人家肯定不能拦着不让喝,可酒量不行就少喝点儿啊!
只能说,杨家这蠢怕是从根子上来的。
……
甭管怎么说,这次办席还是很成功的。
不过,村里人还没羡慕够老魏家,就已经将羡慕转为了叹息。
老魏家啊,老败家了!
根据村里人的估算,以及魏大嫂明里暗里的打听,反正大家一致认为,这回魏家哥俩怕是至少往家里拿了十两银子,也就是十贯钱。
十贯钱真不是一个小数目了,放在他们这一带,上好的水田差不多也就十贯钱多点儿。
庄稼人家最爱的就是盖房置地了,尤其是置办田地,对于很多人家来说,节衣缩食七八年,才能买下一亩地。可只要地多了,但凡肯下力气种地,家里至少不用再愁吃穿了。
像魏家,在多年前分家时,由于两位老人是由魏老哥赡养送终的,他多分了一亩地。又因为魏大哥和魏大嫂都是吃苦耐劳的人,这些年来省吃俭用,在几年前又陆续置办了几亩地。
如今隔壁魏大嫂家里,已经有足足七亩地了。
虽说家里人口多,但壮劳力也多,哪怕谈不上有多富贵,起码粮食是足够的,即便碰上年景不好的时候,也不用担心吃不上饭。
农家就是如此,有地就能过上好日子,若是赁别人的地来种,就算碰上大丰年,扣除地租,到手的粮食也就堪堪够果腹。
任谁来说,老魏家也就三亩薄田,等以后杨婆子老了,两兄弟再一分家,每人也就一亩半。
是不至于会饿死,可有银钱在手,不是应该赶紧置办一亩地吗?最上等的水田兴许买不到,那也可以先买一亩中等田种着。
普通老百姓过日子就是这样的,靠的就是扣扣索索的攒钱置地,存钱给儿子娶媳妇。
结果呢?
老魏家办了一次席,这个花费倒是不算大,考虑到他们孤儿寡母的确是受了不少亲朋的恩惠,发达了吃一顿也是应该的。
可后续的做法,却让村里人很是看不懂。
修房子。
据说是家里的房子很久没修了,门窗都损坏了,冬天透风。
道理是说得通的,可魏大牛娶媳妇之前是修过一次房子的,当然是小修,再将墙壁刷了一下,毕竟新房还是要稍微布置一下的。
就算不提四五年的事儿,修房子对吧?那有必要将门窗全部换新吗?屋顶也要修?倒不是漏雨,说是怕冬天下雪把屋顶给压塌了。
单单修了房子还不算,老魏家又开始做棉被、棉衣、棉裤、棉鞋了!
用的是先前魏家哥俩从县城里买的细棉布,其实他俩还买了不少棉花,只是先前压在下边了,没瞧见。这不,其他事儿都做完了,他们就开始找人缝衣裳被褥了。
之所以找人帮忙,是因为小杨氏不善女红,她是家里的小闺女,小时候有当娘的做事,略大一些她嫂子就进门了。当然,她也不是完全拿不了针线,可她想起来了……
“当初是咋说的?怀孕以后我不干活儿的!”
不干就不干呗,杨冬燕一点儿也没当回事儿,拿了一块料子就跑去隔壁找魏大嫂,回头她就带着侄儿媳妇过来做针线了。
魏大嫂还对杨冬燕进行了灵魂拷问:“你就这么惯着她?说不干活就不干活,家里的事儿不管,这连针线都拿不了?她是怀了个孩子,不是怀了个金蛋啊!”
“她要是会干,你就没这块料子了,县城里买的细棉布呢,做衣服可舒服了。”
好的,没问题了。
告辞!
如果说,修房子、做衣裳被褥还算是正事,那么之后老魏家的做法,就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大牛啊,你买羊干啥?你家打算养羊了?那也该买小羊羔啊!”
“二牛媳妇想吃烤羊肉。”
“窝头他娘,你这也太宠窝头了吧?谁家买饴糖是买一坛子的?让我瞧瞧……你还买了花生糖?这是冬瓜糖?”
“二牛媳妇想吃小零嘴儿。”
村里人:……
就有人忍不住找上了魏二牛,让他管管他媳妇,太不像话了,就算孕妇金贵,那也没作成这样的。
魏二牛挠头:“我媳妇……她也挺不容易的。”
她还不容易???
行叭,这么作天作地的是挺不容易的。
一般人都作不成这样!
※※※※※※※※※※※※※※※※※※※※
二更到!
窝头他什么都不懂, 他还是个只知道吃吃吃的三岁孩子。
不过,他以后总归是会知道的。
且说办席这事儿,等到了正日子, 一大清早天还没亮,老魏家就忙活开了。光他们家忙活还不成,毕竟杨冬燕干不了啥活儿,小杨氏又怀着孩子,还是隔壁魏大嫂带着她的儿媳妇们过来帮忙,总算一切顺利没出岔子。
确切的说, 也出不了什么岔子的。
乡下地头考虑到春耕秋收,一般办席都会选择秋收之后过年之前这段时间里。尤其是办喜事, 多的是秋收以后开始相看,定下来了就紧赶着办了酒, 虽然也有拖到来年再嫁的,但着急的人家也有,都想赶在过年前给家里添口人。
可饶是办喜事的席面, 也比不上老魏家这一回办席。
光是镇上酿酒坊的招牌杏花酒,老魏家就买了三坛子。横竖酒又放不坏的,就算今个儿用不完,密封起来搁着, 下回要用了直接搬出来就是。
还有肉,猪肉都切成了大块的,挟一筷子能啃好半天的那种。虽说跟萝卜土豆炖一起了,但因为肉味都炖进去了,就是锅边素味道那也是很棒的。
不光有大块的猪肉, 还有肥鸡肉, 几乎道道菜都是跟肉沾了边的。
甭管外人是怎么看待老魏家的, 真相是,老魏家是由杨冬燕当家的。既然是她当家,那必然是大碗酒大碗肉,甚至肉菜都不是用盘子、大碗装的,而是直接用面盆。
等开吃时,老魏家的亲朋好友们就看到桌上当中一个大面盆,里头全是大块的炖肉,光是看着就让人忍不住口水直流。
旁边也是一溜儿的大盆子,每道菜都是分量十足,在杨冬燕看来,份量都足了,诚意自然也就足了。
哪怕是素菜好了,像白萝卜鸡汤,那味道也是很好的。
杨冬燕瞅着那大块的萝卜,不由的又想起了她上辈子的儿媳妇。
王妃其实人不坏的,就是脑壳壳有点儿问题,哪怕吃个萝卜,她都非要雕成花。雕成花的萝卜会特别好吃吗?杨冬燕上辈子试过的,萝卜还是那个味儿,一点儿也没有因为雕成了花儿还变了口味。
更要命的是,她都吃了萝卜花了,王妃那脸色哟,别提有多臭了,后来还委婉的告诉她,萝卜花不能吃,是摆来看的。
那会儿,杨冬燕就很想问问她,你的脑袋是不是也是摆来看的?
曾经,俩人意见很大的,还是杨冬燕在亲眼见识过了小杨氏后,愉快的原谅了王妃。王妃再蠢,还能蠢得过小杨氏?
哦对了,小杨氏的爹娘哥嫂也来了。
杨冬燕倒是没特别照顾那边,主要是没必要这么干。因为她哥和侄儿一来就冲到了魏家哥俩那一桌,还没吃菜呢,就三碗酒下了肚。她嫂子和侄媳妇倒是没喝酒,但吃起肉来的架势啊,简直就是狂风过境。
饶是杨冬燕这般接地气的人,看到这个也受不了,只能庆幸借尸还魂的人是她,这要是王妃……
大概活不过三天吧。
杨家人吃相虽难看,不过人还是非常热情开朗的,别家丈人是各种挑剔女婿嫌弃亲家母,可他们不。逢人就夸女婿好,连带亲家母一起夸,直道当初没看走眼,闺女嫁对人了,满打满算嫁到老魏家也就一年光景,这都快胖成老母猪了。
小杨氏:???
突然觉得饭菜不香了。
“妹子好福气啊!看来咱姑是真心疼你,瞧瞧你这胳膊腿儿,平常是管饱吧?一顿喝几碗粥?”小杨氏嫂子吃饱喝足后,总算是想起了小姑子,忙不迭的关心了起来。
“我不爱喝粥。”小杨氏还是实诚的,除了婆婆千叮咛万嘱咐的事情不能说外,像一些小事儿她都是随口说的,“我喜欢吃面条,鸡蛋猪油面!”
顿了顿,小杨氏补充道:“煮鸡蛋也好吃的,蛋羹味道最好了,肉末蒸蛋是我最爱吃的!”
她嫂子:……公爹没说错,你吃那么多,比猪肥咋了?
小杨氏她娘还凑过来跟她咬耳朵:“趁你怀着身子多吃点儿,咱们女人啊,也就怀孩子这会儿金贵。就是你得争气,一口气生下个带把的才行!”
“嗯嗯,娘你再吃点儿。”小杨氏一副完全没听进去的模样,瞎点头瞎哼哼,只继续埋头苦吃。
及至妇人这边都吃完散了,还有没吃的也被人带回家了,毕竟剩饭剩菜也是难得的油水。直到此时,杨家人才知道小杨氏干了啥。
“杨家的,你闺女可真能耐!别家都是婆婆拿捏儿媳,就你闺女,一进门就把她婆婆拿捏住了。你怕是不知道吧?她自打有了身子,就再也不干活了,还跟她婆婆说好了,每天至少一个蛋!”
“一个蛋算啥呢?她早就吃腻了鸡蛋,后来就是隔三差五的杀一只鸡,再后来就是鸡肉也吃腻了,要吃羊肉!特地让她嫂子去镇上给她割了一块羊肉来吃!”
“真羡慕你啊,给闺女找了户这么疼她的人家……”
小杨氏她娘和嫂子就很懵,早先是听说小杨氏吃得好,可问题是,吃得好这是个很广泛的说法。在家家户户喝稀粥过日子的情况下,你就是每天大米粥,那也是吃得好。
谁能想到呢?杨家人还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时候,他们家那能耐的闺女哟,已经吃腻了米粥、鸡蛋,提前过上了富贵人家的好日子。
反正等席面一结束,杨家婆媳俩就脚底抹油开溜了,生怕魏家人找她们要说法,怪她们没教好自家姑娘。
男人这边因为要喝酒的缘故,吃得会相对比较慢一些,不过就算这样,早晚都是要结束的。等杨冬燕回过神来,就找不着她嫂子和侄媳妇了。
“二牛媳妇,你娘你嫂子呢?”
小杨氏吃够了,正坐在檐下边晒太阳边打饱嗝,闻言看了看四周:“不知道,没瞧见。”
杨冬燕原也没指望她,只将剩下的肉菜挑好的装到了一个面盆里,本来是想给她哥和侄儿顺道带回去的,可等她抬眼一看……
哎哟,哪来的醉鬼?
“二牛啊,等下你把你丈人和大舅哥送回去,这菜也一并拿过去。”
杨冬燕是服气了,心说镇上酿酒坊的杏花酒也不算很烈了,再说三坛子酒听着是很多,可一则压根就只开了两坛,二则这么多人喝呢,又不是一人喝了两坛,咋就能醉成这样呢?
客人来家里吃席,主人家肯定不能拦着不让喝,可酒量不行就少喝点儿啊!
只能说,杨家这蠢怕是从根子上来的。
……
甭管怎么说,这次办席还是很成功的。
不过,村里人还没羡慕够老魏家,就已经将羡慕转为了叹息。
老魏家啊,老败家了!
根据村里人的估算,以及魏大嫂明里暗里的打听,反正大家一致认为,这回魏家哥俩怕是至少往家里拿了十两银子,也就是十贯钱。
十贯钱真不是一个小数目了,放在他们这一带,上好的水田差不多也就十贯钱多点儿。
庄稼人家最爱的就是盖房置地了,尤其是置办田地,对于很多人家来说,节衣缩食七八年,才能买下一亩地。可只要地多了,但凡肯下力气种地,家里至少不用再愁吃穿了。
像魏家,在多年前分家时,由于两位老人是由魏老哥赡养送终的,他多分了一亩地。又因为魏大哥和魏大嫂都是吃苦耐劳的人,这些年来省吃俭用,在几年前又陆续置办了几亩地。
如今隔壁魏大嫂家里,已经有足足七亩地了。
虽说家里人口多,但壮劳力也多,哪怕谈不上有多富贵,起码粮食是足够的,即便碰上年景不好的时候,也不用担心吃不上饭。
农家就是如此,有地就能过上好日子,若是赁别人的地来种,就算碰上大丰年,扣除地租,到手的粮食也就堪堪够果腹。
任谁来说,老魏家也就三亩薄田,等以后杨婆子老了,两兄弟再一分家,每人也就一亩半。
是不至于会饿死,可有银钱在手,不是应该赶紧置办一亩地吗?最上等的水田兴许买不到,那也可以先买一亩中等田种着。
普通老百姓过日子就是这样的,靠的就是扣扣索索的攒钱置地,存钱给儿子娶媳妇。
结果呢?
老魏家办了一次席,这个花费倒是不算大,考虑到他们孤儿寡母的确是受了不少亲朋的恩惠,发达了吃一顿也是应该的。
可后续的做法,却让村里人很是看不懂。
修房子。
据说是家里的房子很久没修了,门窗都损坏了,冬天透风。
道理是说得通的,可魏大牛娶媳妇之前是修过一次房子的,当然是小修,再将墙壁刷了一下,毕竟新房还是要稍微布置一下的。
就算不提四五年的事儿,修房子对吧?那有必要将门窗全部换新吗?屋顶也要修?倒不是漏雨,说是怕冬天下雪把屋顶给压塌了。
单单修了房子还不算,老魏家又开始做棉被、棉衣、棉裤、棉鞋了!
用的是先前魏家哥俩从县城里买的细棉布,其实他俩还买了不少棉花,只是先前压在下边了,没瞧见。这不,其他事儿都做完了,他们就开始找人缝衣裳被褥了。
之所以找人帮忙,是因为小杨氏不善女红,她是家里的小闺女,小时候有当娘的做事,略大一些她嫂子就进门了。当然,她也不是完全拿不了针线,可她想起来了……
“当初是咋说的?怀孕以后我不干活儿的!”
不干就不干呗,杨冬燕一点儿也没当回事儿,拿了一块料子就跑去隔壁找魏大嫂,回头她就带着侄儿媳妇过来做针线了。
魏大嫂还对杨冬燕进行了灵魂拷问:“你就这么惯着她?说不干活就不干活,家里的事儿不管,这连针线都拿不了?她是怀了个孩子,不是怀了个金蛋啊!”
“她要是会干,你就没这块料子了,县城里买的细棉布呢,做衣服可舒服了。”
好的,没问题了。
告辞!
如果说,修房子、做衣裳被褥还算是正事,那么之后老魏家的做法,就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大牛啊,你买羊干啥?你家打算养羊了?那也该买小羊羔啊!”
“二牛媳妇想吃烤羊肉。”
“窝头他娘,你这也太宠窝头了吧?谁家买饴糖是买一坛子的?让我瞧瞧……你还买了花生糖?这是冬瓜糖?”
“二牛媳妇想吃小零嘴儿。”
村里人:……
就有人忍不住找上了魏二牛,让他管管他媳妇,太不像话了,就算孕妇金贵,那也没作成这样的。
魏二牛挠头:“我媳妇……她也挺不容易的。”
她还不容易???
行叭,这么作天作地的是挺不容易的。
一般人都作不成这样!
※※※※※※※※※※※※※※※※※※※※
二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