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幸福时光 第14节
夏小语把这四种簿和其余的簿分开,打算把其余的簿放在家里,其他要用的簿也只是各带一两个去学校,等用完再用新的。
课程表,夏小语也都抄在笔记本上面,语文和数学课本是每天都背去学校,其余的杂科课本,有课的时候就带去,没课的时候就留在家里。没必要天天背那么多课本和簿上学,增加自己的负担。
小学可不能像初中高中那样把课本一直放在抽屉里,小学同学中熊孩子太多,分分钟有可能把别人桌子里的课本撕了,折纸飞机去。
发完课本和作业簿,林老师就组织全班同学搞大清洁,清洁教室,也去清洁一(3)班的公共地段。夏小语被老师点名去公共地段搞清洁,拔草,扫地面上的纸屑和树叶。
农村的孩子都习惯了在家里干活,所以大家不用老师教,都知道怎么搞清洁,大伙忙得热火朝天。
差不多到中午放学的时候,清洁工作都完成了,外面地面都是干干净净的,走回教室,看到的环境也是一尘不染。
放学后,夏小语回家,吃过午饭,喂完兔子,把暂时用不到的课本和作业簿从帆布背包里取出放好,就开始午睡。
家里母鸡啄米的那个闹钟很好用,最棒的是还不需要用电池,夏小语调好闹钟,就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很快就睡着了。
夏小语醒来的时候,闹钟还没有响,这正是夏小语想要的结果。闹钟只是备不时之需,自己的生物钟还是有的。
夏小语从床上起来,又把一些甘薯苗放进兔笼中的食盘里,再看了一会儿书,到了下午一点半,才背上背包往学校走去。
家里离学校,走路要五分钟。夏小语来到学校时,学校已经来了好多学生。
下午,语文和数学老师分别上了一节课,教大家拿出作业簿,写好学校、班别、名字之类的,再讲了一些纪律问题就放学了。
放学回到家里,夏小语回顾了一天的生活,上学前的激动慢慢消退,书本的内容太简单,学习起来没有什么成就感。
傍晚,夏小语又抽空做了几个发圈和几个铅笔袋。夏小语从布料中挑出一些布料,打开缝纫机。专心地做完之后。她选了一些颜色鲜艳的布料,做了各种小物件,缝在发圈和铅笔袋的表面。这一次,夏小语做得比上次更用心。发圈和铅笔袋做得更加好看了。
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夏小语每天重复着上学放学这一过程。这时学的知识非常简单。但是老师也能看出夏小语学得非常认真,字也写得工整漂亮,是好学生中的佼佼者。至于课间或是放学的休息时间,毕竟也是再世为人,夏小语也不大愿和这些小孩子们一起玩泥沙。
回到家里,夏小语除了做发圈,还尝试着做一些有拉链的简单的小钱包。这一类的小钱包比铅笔袋比较好做,卖不起高价,但是买的人应该有不少,它们的顾客群不只是学生,出来工作的小女生、成年女性都能用。
只要自己把布料的颜色选好,再用心做一些小装饰,应该不愁卖。
这时的学校,周末不是双休,周六早上还要上半天课,夏小语回忆不起上辈子是何时才开始周六周日都放假的。
这一天是周六,早上上完课,下午就放假了。
夏小语早就和奶奶说好了,今天下午两个人一起到镇上去逛一下。
数了一下这两个星期做成的布艺品,发圈有三十个,铅笔袋有三十个,小钱包有五十个,夏小语考虑到已经开学,铅笔袋特意做少了。
祖孙俩慢慢步行到镇上,好在这一天天气阴凉,不怕太阳晒,不用打伞。
来到上次寄卖铅笔袋和发圈的文具店,只见店里生意很不错,店里顾客有不少,红姨在柜台后收钱也很忙碌。
等红姨终于忙完一阵子,她眼尖,马上留意到夏小语和她奶奶的到来。
“呀!你们来了?”红姨说着,眼角都带着笑。
夏小语说:“我们这次又做了一些布艺品,您看看!”夏小语打开布袋,把所有做好的物品都拿出来。
“嗯,不错!”红姨看着,不断点头,当她看到小钱包,就指着问道:“这些是小钱包吧?”
夏小语点点头,说:“是的。”
“这个,你们要放在这里寄卖的话,和发圈一样,也是八毛钱,你们看这价格如何?”
夏小语想了想,就答应了。
“上次你们的铅笔袋和发圈都卖完了,让我算算价格!”红姨打开本子,看了一下数目,然后用算盘噼里啪啦算了一会儿,说:“一共是二十八元九毛,给你们二十九元。”
她把钱递给夏小语,然后开始数夏小语新做的小钱包等布艺品。数好了,就记账,同时写一张收条递给夏小语,夏小语也把上次的收条还给她。
第三十一章 寒假来临
夏小语把红姨给的钱放好,就和奶奶一起在镇上逛着,这一天不是集市日,但是因为是周末,街上的人也不少,大都是大人带着孩子逛着。
此时天热,石亭镇有很多卖糖水的小摊挡,奶奶就提议去吃凉粉。
凉粉在当地是一种很常见的解暑小吃,用的是凉粉草熬汁,再加上淀粉搅拌,凝固后而成,吃的时候浇上糖浆即可。
夏小语并不是很喜欢吃凉粉的味道,但是吃一点来解暑,也还是不错的。
说起凉粉草,也许很多人都觉得陌生,但是它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上辈子的时候,夏小语就差点被它骗过。
上辈子,工作后,市里开了很多家饮品店,其中一家,夏小语很喜欢去吃,其中的招牌饮料,不贵,七元一杯,里面有不同种类的坚果、葡萄、奇异果,还有很多说不出名字的食材。这一杯饮料的名字叫烧仙草,说是从台湾传过来的饮品。
喝了好多次烧仙草,某一天,有一个朋友告诉自己,烧仙草就是凉粉草。
夏小语大吃一惊,哪里有凉粉草?她用勺子在杯子中不断翻找着,终于找到了一小片凉粉。
看来,只要起个好名字,再加上很多花俏的点缀,就能变得高大上起来。
凉粉一毛钱一海碗,夏小语和奶奶各要了一碗,拿起陶瓷勺子吃起来。
吃完凉粉,夏小语和奶奶还在镇上逛了一会儿,夏小语发现,这个时候,镇上是没有乒乓糕卖的,后世,石亭镇可是整个郅江市卖乒乓糕的主要根据地,哪怕是郅江市市区的人,也会开着小车到石亭镇吃乒乓糕,因为乒乓糕吃了实在是太解暑了。
乒乓糕是用乒乓子做成的,不是石亭镇的原创,石亭镇是在广东,而乒乓子是广西那边传过来的。
这个时候,男人娶老婆比较难,于是有很多人娶广西那边来的老婆,也听过许多广西老婆逃跑了的例子。
不过其中有个男人,家住石亭镇边上的村落,娶了个广西老婆,那个女人没有嫌弃那个男人家里穷,不但没有逃跑,还从娘家拿来好多乒乓子,做成乒乓糕,让那个男人到镇上卖,从此以后,夫妻俩白天摆摊卖水果,晚上摆摊卖乒乓糕,家里也还种田,日子渐渐好过起来,后来盖起了小洋房,生了一对儿女,生活幸福。
随着他们开始卖乒乓糕,镇上其余的人也开始留意到了这商机,都到广西去买乒乓子回来做乒乓糕卖。
乒乓糕是好吃,就是怕不卫生,它和凉粉不同,最后一道工序不需要煮开水,而是用凉水冲制而成。本来应该用矿泉水、纯净水或者凉开水冲制,但是很多人为了图省钱省事,用的是没煮开的井水。
夏小语心里想着,是否自己可以做乒乓糕来卖?其实乒乓糕的制作众所周知,利润也高,只是现在乒乓子难弄到。
想了一会儿,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自己年纪太小,还读着书,不适合折腾这种饮食生意。
夏小语跟着奶奶到市场去,买了些鱼和肉,就走回村里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在读书的同时,夏小语又卖了几回兔子,卖了一窝小鸡,兔窝中的公兔和母兔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些,早就换成新的一批。每隔三四个星期,夏小语就和奶奶把做好的一些布艺品送到红姨的文具店寄卖,单是布艺品,每个月都有一百多元的收入,比得上一个普通人在外面打工的收入了。
在这个学期,夏小语感觉非常轻松,每天上课时只要坐在那里,该读书时读书,该写字时写字,有空闲的时间,就坐在那里思考笔记本上的题目,一道题目不长,记在心中慢慢思考就好,倒是也没有引起周围的人的怀疑。
在这过程中,学校要求定做校服,给所有同学都量了身高,要三十元一套,有一小部分同学没有给钱,就没有校服穿。夏小语本来也不想定做校服,但是奶奶听周围的孩子提到这事,就把钱给夏小语带去交给老师。
因为孩子们成长得快,所以班主任主动把每个学生的码数报大了一码。没过多久夏小语收到了一套长袖的运动校服,红白相间,穿上去虽然大了一点,但是看起来也还不错。
很快就到了期末,夏小语在这个学期的表现非常好,无论是朗读写字,还是算数,都远远比班上的同学要强,老师们也很喜欢这个好学生。
期末考试,毫无意外,双百满分,奖状也拿了好多张,还奖励了三个笔记本和两支铅笔。
开始放寒假了,夏小语不用上学了,就只在家里忙活着。临近春节,夏小语又卖了一批小兔子,同时也到红姨那边送了一大批布艺品。布艺品是夏小语特意在放寒假后赶出来的,除了之前的那些物件,还做了很多红色的可爱小布偶,里面填上用不到的小碎布,也算是物尽其用了。春节前后客流量比较多,多做些布艺品比较好。
这个年代的布娃娃,夏小语见过,是用海绵碎块和棉花填充的。夏小语不是主要做这个,再加上自己做的布偶都是很小的,不需要太多填充物,之前做铅笔袋等剩下的布料,扔了可惜,用来做填充物也不错。
数了数南乳坛子里的钱,一共有一千五百多元。多了卖布艺品这一项收入,赚钱的速度比过去快了一点。
趁还没到春节,夏小语和奶奶到镇上去了一趟,夏小语把一千元存了定期,得到了一张存单,把五百多元存进活期账户,现在活期账户里一共是六百元。
奶奶带着夏小语到了卖衣服的地方,给夏小语挑了一套衣服,一条红色的灯芯绒裤子,上衣是灯芯绒有领上衣,红底上绣了几朵黄花。这套红色的衣服,是春节的那天要穿的。
夏小语目前打底的衣服都是改了又改,该买新的了。奶奶就还给夏小语买了两套纯棉打底的衣服,在岭南,天冷的时候,穿两条裤子也很正常。
夏小语让奶奶也买衣服,奶奶坚持不肯买。
买完衣服,见手中的提着物品不多,就又到布料店买了一些布料、布头、针线和拉链等东西带回家预备着。
第三十二章 进城
刚回到村里,村委会的黄书记在路上看见夏小语的奶奶,就对她说:“辉哥刚才打了个电话到村里,让您和小语早点到城里去过春节。他之前都打过好几次电话来催了,您早该去城里了,您这儿子可真是孝顺啊!”
奶奶笑着说:“这两天收拾一下,就能进城去了,真是麻烦你了!”
“不麻烦不麻烦!”黄主任连忙摆手,很快就走远了。
奶奶把东西留在夏小语家,就回她家去了,祖孙两个人早就商量好,明天就到城里去。
夏小语把布料分类整理,放好,然后把今天买到的新衣服都先用粗盐化开的水泡过,最后用肥皂洗干净。还好,都没发现有褪色现象。
打底的棉布上衣和裤子,一套是鹅黄色的,一套是粉红色的,都是浅色的,看起来很是舒服,摸起来更舒服。
夏小语想起上辈子的自己,不会打理自己的衣服,也没吃过姜,冷了也只是忍着,不敢和大人们说。对比起现在的生活,真是一个是地一个是天。
看来要想吃饱穿暖,不能靠别人,还得靠自己!
因为坚持吃姜,冬天的衣服可以穿得简单一些,不用像过去那样穿得臃肿还暖和不了。
进了里屋,夏小语把定期存单和存折放在之前的那个棉麻布袋中,拉好拉链,看起来也还是薄薄的一层。
夏小语想了一下,把自己上学用的帆布背包拿过来,翻开。这个背包在刚开始放假的时候,就被夏小语掏空,洗干净晒干了。
夏小语找到一块麻本色的布,在背包的夹层里面小心地缝上去,细心地缝了三面,再把放存单和存折的布袋放在里面藏好,再把剩下的那一面缝好。就这样,四周完全缝好了。不上手仔细摸的话,是发现不了夹层里面还有封闭夹层的。
手上还有五十多元的现金,夏小语把这些钱放进平时使用的钱包中,打算随身带着。
这次到城里,夏小语可是要呆好几天的时间,之前和林奶奶一家说好了,到时就让林小燕帮忙喂兔子和鸡,因为刚卖了小兔子,不用捉母兔给小兔子喂奶,照料起来不会很复杂,只需要喂养和清洁一下鸡舍和兔舍就可以了。
不能让林小燕白帮忙,之前换下来的老兔子,夏小语也送了两只给林奶奶一家,邻里之间礼尚往来一番,互相帮忙,就更好办事。
到时夏小语把里屋和厅堂锁上,把院子门的钥匙交给林小燕就行了。
想了想,夏小语拿来花锄,揭开房间里位置比较隐蔽的红方砖,挖了一个坑,因为是年末,下面的泥土很干,并不潮湿。夏小语把奶奶的玉镯和平时记账的小账本放进南乳坛子里,盖好盖子,再用包装用的泡泡塑料纸包住,再用布条扎起来。
做好这些,夏小语就把南乳坛子放进坑里,再小心地埋上一层土,然后把地面弄平整,把方砖盖好,挖出来多余的泥土,夏小语放在一个小桶里,放到厅堂的墙角,再放一些杂物,这样就不容易被人怀疑了。
吃完晚饭,夏小语把晒干了的衣服折叠好,新衣服留到春节那一天穿,要带上。书包里放上那套新衣服和一套校服,还有一套打底的衣服和一双袜子,再放上用一个小布包放着的内衣,内衣是夏小语自己买棉布做的。把明天要穿的一套衣服和打底的衣服准备好,放在一边。
第二天,夏小语跑完步,洗漱,吃完早饭,就去割甘薯苗喂兔子。冬天树木叶子都落了,就没再采树气了。
喂完兔子和鸡,浇灌了一遍菜园,夏小语把家里收拾了一遍,关好窗户。
然后,夏小语穿上准备好的那套衣服,再穿上袜子和自己一直穿着的一双运动布鞋,带上之前准备好的帆布包,把里屋和厅堂的门都关紧了,钥匙放进背包里。
夏小语检查了一下厨房的放着的碎米和糠,旁边也有一些细小的甘薯,都是夏小语从甘薯地里翻出来的。这些都是喂鸡的。确认无误才关上院子门,向林小燕家走去。
夏小语敲了敲林小燕家大门,喊了声:“小燕,我来了!”马上听到林小燕走出来的声音。
林小燕打开门,对着夏小语说:“你们今天就到城里去?”
“是的。”夏小语回答,同时把钥匙递给林小燕,说:“这几天就麻烦你了,除了碎米和糠,还有甘薯,你有空的话,可以煲一些甘薯喂兔子和鸡,那里有柴,没空的话就算了。”
课程表,夏小语也都抄在笔记本上面,语文和数学课本是每天都背去学校,其余的杂科课本,有课的时候就带去,没课的时候就留在家里。没必要天天背那么多课本和簿上学,增加自己的负担。
小学可不能像初中高中那样把课本一直放在抽屉里,小学同学中熊孩子太多,分分钟有可能把别人桌子里的课本撕了,折纸飞机去。
发完课本和作业簿,林老师就组织全班同学搞大清洁,清洁教室,也去清洁一(3)班的公共地段。夏小语被老师点名去公共地段搞清洁,拔草,扫地面上的纸屑和树叶。
农村的孩子都习惯了在家里干活,所以大家不用老师教,都知道怎么搞清洁,大伙忙得热火朝天。
差不多到中午放学的时候,清洁工作都完成了,外面地面都是干干净净的,走回教室,看到的环境也是一尘不染。
放学后,夏小语回家,吃过午饭,喂完兔子,把暂时用不到的课本和作业簿从帆布背包里取出放好,就开始午睡。
家里母鸡啄米的那个闹钟很好用,最棒的是还不需要用电池,夏小语调好闹钟,就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很快就睡着了。
夏小语醒来的时候,闹钟还没有响,这正是夏小语想要的结果。闹钟只是备不时之需,自己的生物钟还是有的。
夏小语从床上起来,又把一些甘薯苗放进兔笼中的食盘里,再看了一会儿书,到了下午一点半,才背上背包往学校走去。
家里离学校,走路要五分钟。夏小语来到学校时,学校已经来了好多学生。
下午,语文和数学老师分别上了一节课,教大家拿出作业簿,写好学校、班别、名字之类的,再讲了一些纪律问题就放学了。
放学回到家里,夏小语回顾了一天的生活,上学前的激动慢慢消退,书本的内容太简单,学习起来没有什么成就感。
傍晚,夏小语又抽空做了几个发圈和几个铅笔袋。夏小语从布料中挑出一些布料,打开缝纫机。专心地做完之后。她选了一些颜色鲜艳的布料,做了各种小物件,缝在发圈和铅笔袋的表面。这一次,夏小语做得比上次更用心。发圈和铅笔袋做得更加好看了。
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夏小语每天重复着上学放学这一过程。这时学的知识非常简单。但是老师也能看出夏小语学得非常认真,字也写得工整漂亮,是好学生中的佼佼者。至于课间或是放学的休息时间,毕竟也是再世为人,夏小语也不大愿和这些小孩子们一起玩泥沙。
回到家里,夏小语除了做发圈,还尝试着做一些有拉链的简单的小钱包。这一类的小钱包比铅笔袋比较好做,卖不起高价,但是买的人应该有不少,它们的顾客群不只是学生,出来工作的小女生、成年女性都能用。
只要自己把布料的颜色选好,再用心做一些小装饰,应该不愁卖。
这时的学校,周末不是双休,周六早上还要上半天课,夏小语回忆不起上辈子是何时才开始周六周日都放假的。
这一天是周六,早上上完课,下午就放假了。
夏小语早就和奶奶说好了,今天下午两个人一起到镇上去逛一下。
数了一下这两个星期做成的布艺品,发圈有三十个,铅笔袋有三十个,小钱包有五十个,夏小语考虑到已经开学,铅笔袋特意做少了。
祖孙俩慢慢步行到镇上,好在这一天天气阴凉,不怕太阳晒,不用打伞。
来到上次寄卖铅笔袋和发圈的文具店,只见店里生意很不错,店里顾客有不少,红姨在柜台后收钱也很忙碌。
等红姨终于忙完一阵子,她眼尖,马上留意到夏小语和她奶奶的到来。
“呀!你们来了?”红姨说着,眼角都带着笑。
夏小语说:“我们这次又做了一些布艺品,您看看!”夏小语打开布袋,把所有做好的物品都拿出来。
“嗯,不错!”红姨看着,不断点头,当她看到小钱包,就指着问道:“这些是小钱包吧?”
夏小语点点头,说:“是的。”
“这个,你们要放在这里寄卖的话,和发圈一样,也是八毛钱,你们看这价格如何?”
夏小语想了想,就答应了。
“上次你们的铅笔袋和发圈都卖完了,让我算算价格!”红姨打开本子,看了一下数目,然后用算盘噼里啪啦算了一会儿,说:“一共是二十八元九毛,给你们二十九元。”
她把钱递给夏小语,然后开始数夏小语新做的小钱包等布艺品。数好了,就记账,同时写一张收条递给夏小语,夏小语也把上次的收条还给她。
第三十一章 寒假来临
夏小语把红姨给的钱放好,就和奶奶一起在镇上逛着,这一天不是集市日,但是因为是周末,街上的人也不少,大都是大人带着孩子逛着。
此时天热,石亭镇有很多卖糖水的小摊挡,奶奶就提议去吃凉粉。
凉粉在当地是一种很常见的解暑小吃,用的是凉粉草熬汁,再加上淀粉搅拌,凝固后而成,吃的时候浇上糖浆即可。
夏小语并不是很喜欢吃凉粉的味道,但是吃一点来解暑,也还是不错的。
说起凉粉草,也许很多人都觉得陌生,但是它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上辈子的时候,夏小语就差点被它骗过。
上辈子,工作后,市里开了很多家饮品店,其中一家,夏小语很喜欢去吃,其中的招牌饮料,不贵,七元一杯,里面有不同种类的坚果、葡萄、奇异果,还有很多说不出名字的食材。这一杯饮料的名字叫烧仙草,说是从台湾传过来的饮品。
喝了好多次烧仙草,某一天,有一个朋友告诉自己,烧仙草就是凉粉草。
夏小语大吃一惊,哪里有凉粉草?她用勺子在杯子中不断翻找着,终于找到了一小片凉粉。
看来,只要起个好名字,再加上很多花俏的点缀,就能变得高大上起来。
凉粉一毛钱一海碗,夏小语和奶奶各要了一碗,拿起陶瓷勺子吃起来。
吃完凉粉,夏小语和奶奶还在镇上逛了一会儿,夏小语发现,这个时候,镇上是没有乒乓糕卖的,后世,石亭镇可是整个郅江市卖乒乓糕的主要根据地,哪怕是郅江市市区的人,也会开着小车到石亭镇吃乒乓糕,因为乒乓糕吃了实在是太解暑了。
乒乓糕是用乒乓子做成的,不是石亭镇的原创,石亭镇是在广东,而乒乓子是广西那边传过来的。
这个时候,男人娶老婆比较难,于是有很多人娶广西那边来的老婆,也听过许多广西老婆逃跑了的例子。
不过其中有个男人,家住石亭镇边上的村落,娶了个广西老婆,那个女人没有嫌弃那个男人家里穷,不但没有逃跑,还从娘家拿来好多乒乓子,做成乒乓糕,让那个男人到镇上卖,从此以后,夫妻俩白天摆摊卖水果,晚上摆摊卖乒乓糕,家里也还种田,日子渐渐好过起来,后来盖起了小洋房,生了一对儿女,生活幸福。
随着他们开始卖乒乓糕,镇上其余的人也开始留意到了这商机,都到广西去买乒乓子回来做乒乓糕卖。
乒乓糕是好吃,就是怕不卫生,它和凉粉不同,最后一道工序不需要煮开水,而是用凉水冲制而成。本来应该用矿泉水、纯净水或者凉开水冲制,但是很多人为了图省钱省事,用的是没煮开的井水。
夏小语心里想着,是否自己可以做乒乓糕来卖?其实乒乓糕的制作众所周知,利润也高,只是现在乒乓子难弄到。
想了一会儿,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自己年纪太小,还读着书,不适合折腾这种饮食生意。
夏小语跟着奶奶到市场去,买了些鱼和肉,就走回村里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在读书的同时,夏小语又卖了几回兔子,卖了一窝小鸡,兔窝中的公兔和母兔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些,早就换成新的一批。每隔三四个星期,夏小语就和奶奶把做好的一些布艺品送到红姨的文具店寄卖,单是布艺品,每个月都有一百多元的收入,比得上一个普通人在外面打工的收入了。
在这个学期,夏小语感觉非常轻松,每天上课时只要坐在那里,该读书时读书,该写字时写字,有空闲的时间,就坐在那里思考笔记本上的题目,一道题目不长,记在心中慢慢思考就好,倒是也没有引起周围的人的怀疑。
在这过程中,学校要求定做校服,给所有同学都量了身高,要三十元一套,有一小部分同学没有给钱,就没有校服穿。夏小语本来也不想定做校服,但是奶奶听周围的孩子提到这事,就把钱给夏小语带去交给老师。
因为孩子们成长得快,所以班主任主动把每个学生的码数报大了一码。没过多久夏小语收到了一套长袖的运动校服,红白相间,穿上去虽然大了一点,但是看起来也还不错。
很快就到了期末,夏小语在这个学期的表现非常好,无论是朗读写字,还是算数,都远远比班上的同学要强,老师们也很喜欢这个好学生。
期末考试,毫无意外,双百满分,奖状也拿了好多张,还奖励了三个笔记本和两支铅笔。
开始放寒假了,夏小语不用上学了,就只在家里忙活着。临近春节,夏小语又卖了一批小兔子,同时也到红姨那边送了一大批布艺品。布艺品是夏小语特意在放寒假后赶出来的,除了之前的那些物件,还做了很多红色的可爱小布偶,里面填上用不到的小碎布,也算是物尽其用了。春节前后客流量比较多,多做些布艺品比较好。
这个年代的布娃娃,夏小语见过,是用海绵碎块和棉花填充的。夏小语不是主要做这个,再加上自己做的布偶都是很小的,不需要太多填充物,之前做铅笔袋等剩下的布料,扔了可惜,用来做填充物也不错。
数了数南乳坛子里的钱,一共有一千五百多元。多了卖布艺品这一项收入,赚钱的速度比过去快了一点。
趁还没到春节,夏小语和奶奶到镇上去了一趟,夏小语把一千元存了定期,得到了一张存单,把五百多元存进活期账户,现在活期账户里一共是六百元。
奶奶带着夏小语到了卖衣服的地方,给夏小语挑了一套衣服,一条红色的灯芯绒裤子,上衣是灯芯绒有领上衣,红底上绣了几朵黄花。这套红色的衣服,是春节的那天要穿的。
夏小语目前打底的衣服都是改了又改,该买新的了。奶奶就还给夏小语买了两套纯棉打底的衣服,在岭南,天冷的时候,穿两条裤子也很正常。
夏小语让奶奶也买衣服,奶奶坚持不肯买。
买完衣服,见手中的提着物品不多,就又到布料店买了一些布料、布头、针线和拉链等东西带回家预备着。
第三十二章 进城
刚回到村里,村委会的黄书记在路上看见夏小语的奶奶,就对她说:“辉哥刚才打了个电话到村里,让您和小语早点到城里去过春节。他之前都打过好几次电话来催了,您早该去城里了,您这儿子可真是孝顺啊!”
奶奶笑着说:“这两天收拾一下,就能进城去了,真是麻烦你了!”
“不麻烦不麻烦!”黄主任连忙摆手,很快就走远了。
奶奶把东西留在夏小语家,就回她家去了,祖孙两个人早就商量好,明天就到城里去。
夏小语把布料分类整理,放好,然后把今天买到的新衣服都先用粗盐化开的水泡过,最后用肥皂洗干净。还好,都没发现有褪色现象。
打底的棉布上衣和裤子,一套是鹅黄色的,一套是粉红色的,都是浅色的,看起来很是舒服,摸起来更舒服。
夏小语想起上辈子的自己,不会打理自己的衣服,也没吃过姜,冷了也只是忍着,不敢和大人们说。对比起现在的生活,真是一个是地一个是天。
看来要想吃饱穿暖,不能靠别人,还得靠自己!
因为坚持吃姜,冬天的衣服可以穿得简单一些,不用像过去那样穿得臃肿还暖和不了。
进了里屋,夏小语把定期存单和存折放在之前的那个棉麻布袋中,拉好拉链,看起来也还是薄薄的一层。
夏小语想了一下,把自己上学用的帆布背包拿过来,翻开。这个背包在刚开始放假的时候,就被夏小语掏空,洗干净晒干了。
夏小语找到一块麻本色的布,在背包的夹层里面小心地缝上去,细心地缝了三面,再把放存单和存折的布袋放在里面藏好,再把剩下的那一面缝好。就这样,四周完全缝好了。不上手仔细摸的话,是发现不了夹层里面还有封闭夹层的。
手上还有五十多元的现金,夏小语把这些钱放进平时使用的钱包中,打算随身带着。
这次到城里,夏小语可是要呆好几天的时间,之前和林奶奶一家说好了,到时就让林小燕帮忙喂兔子和鸡,因为刚卖了小兔子,不用捉母兔给小兔子喂奶,照料起来不会很复杂,只需要喂养和清洁一下鸡舍和兔舍就可以了。
不能让林小燕白帮忙,之前换下来的老兔子,夏小语也送了两只给林奶奶一家,邻里之间礼尚往来一番,互相帮忙,就更好办事。
到时夏小语把里屋和厅堂锁上,把院子门的钥匙交给林小燕就行了。
想了想,夏小语拿来花锄,揭开房间里位置比较隐蔽的红方砖,挖了一个坑,因为是年末,下面的泥土很干,并不潮湿。夏小语把奶奶的玉镯和平时记账的小账本放进南乳坛子里,盖好盖子,再用包装用的泡泡塑料纸包住,再用布条扎起来。
做好这些,夏小语就把南乳坛子放进坑里,再小心地埋上一层土,然后把地面弄平整,把方砖盖好,挖出来多余的泥土,夏小语放在一个小桶里,放到厅堂的墙角,再放一些杂物,这样就不容易被人怀疑了。
吃完晚饭,夏小语把晒干了的衣服折叠好,新衣服留到春节那一天穿,要带上。书包里放上那套新衣服和一套校服,还有一套打底的衣服和一双袜子,再放上用一个小布包放着的内衣,内衣是夏小语自己买棉布做的。把明天要穿的一套衣服和打底的衣服准备好,放在一边。
第二天,夏小语跑完步,洗漱,吃完早饭,就去割甘薯苗喂兔子。冬天树木叶子都落了,就没再采树气了。
喂完兔子和鸡,浇灌了一遍菜园,夏小语把家里收拾了一遍,关好窗户。
然后,夏小语穿上准备好的那套衣服,再穿上袜子和自己一直穿着的一双运动布鞋,带上之前准备好的帆布包,把里屋和厅堂的门都关紧了,钥匙放进背包里。
夏小语检查了一下厨房的放着的碎米和糠,旁边也有一些细小的甘薯,都是夏小语从甘薯地里翻出来的。这些都是喂鸡的。确认无误才关上院子门,向林小燕家走去。
夏小语敲了敲林小燕家大门,喊了声:“小燕,我来了!”马上听到林小燕走出来的声音。
林小燕打开门,对着夏小语说:“你们今天就到城里去?”
“是的。”夏小语回答,同时把钥匙递给林小燕,说:“这几天就麻烦你了,除了碎米和糠,还有甘薯,你有空的话,可以煲一些甘薯喂兔子和鸡,那里有柴,没空的话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