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 第112节
当赵雅楠连穿上刘欣雨指定的这一身,这才发现连衣裙的长度正好盖过秋裤。
穿上长靴,只要不特意撩起裙摆,没人知道她身上还穿着秋裤。
这下子可把赵雅楠给美得不行了,穿上大衣往外面走了一圈,那感觉不要太好!
不但没有想像中的寒冷,回头率不说百分百,也在九十以上。
赵雅楠的这一身,果然让她收获了无数赞美,一时间成了青大的风云人物,可惜的是没有能够成为她期望中的风向标。
这让赵雅楠有些不服气,这天过来拿刘欣雨帮她改良过的春装,嘟嘟囔囔地跟刘欣雨报怨了许久。
刘欣雨好笑地看着她道:“没办法啊,目前国内没有纺织厂能提供类似的面料,没办法批量生产。不过你应该高兴才对啊,至少你这一身目前在国内绝无仅有。”
赵雅楠成功被刘欣雨安抚到了,美美地转了个圈:“还真是的,听你这么一说,我就开心了!对了,听我大舅说这种面料国内已经有厂家开始研发,可能用不了多久就有类似的面料上市。你这个设计好好留着,说不定明年就能用上!我依然还是那个风向标!”
“行了,别臭美了。来,试试这套春装,看有没有哪里不合适的。”刘欣雨指了指刚做好的春装,让赵雅楠试衣。
虽然这套经过刘欣雨改良的春装也十分漂亮,但是赵雅楠还是有些舍不得换下身上这一套,最后还是在刘欣雨的催促下试了试新的春装。
刘欣雨每次做衣服,不管是新装还是旧衣改造,都拿出十分的专业精神,因此赵雅楠的这套改良之后的春装穿在赵雅楠身上真正是哪哪都合适。
帮赵雅楠完成了心愿,刘欣雨开始设计夏装新款。
随着改革开放,国人对穿着不再拘泥于护体保暖,也不可能保持一种风格,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对美和时尚的向往,因此刘欣雨在夏装新款的设计中加入了更多的时尚要素。
当夏装新款即将定稿的时候,刘欣雨接到了一个比较特殊的工作任务。
化工部正在与德国某公司进行生产装置引进的谈判工作,急需懂德语能会话的德语人才。
这个年代要找这样的人才有,但是并不多,因为事情比较紧急,在京城的各高校的外语系都接到了求援信函。
京大是国内著名的大学,虽然是综合性大学,西语系的师资和生源在国内依然数一数二。
系主任接到化工部的求援信函,细数系里学习德语的学生,发现能拿得出手的并不多,刘欣雨赫然在列。
从这个学期开始,西语系已经分了专业,刘欣雨的主攻从英语转到了德语,没想到选定专业不过才个把月,居然就有了实操的机会。
因为有辛雨时期打下的基础,刘欣雨的德语口语和听力还不错,简单的会话还是能应付的,但是一旦涉及到专业用语,就比起她那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要差远了。
当然就算再差,比起其他同学还是要出色许多,加上英语和法语的加持,与德国专家的交流十分顺畅,深得各级领导的赞赏。
当然像刘欣雨这样的学生翻译,并没有直接参与谈判的资格,主要的工作是为谈判组提供书面资料的翻译,必要时参与协助酒店解决德国专家在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问题。
这项工作时间并不长,只有一周时间就送走了来自德国的专家,化工部设备引进司特地宴请了参与工作的学生和老师,王司长与代表京大西语系参加宴会的张教授并肩而立,看着正与一同战斗了一周同行说话的刘欣雨,颇有此感慨地说道:“真是后浪推前浪,小姑娘厉害啊!虽然一直都知道京大出人才,却没想到还有这么出色的人才,十七八岁的年纪居然会好几种语言。”
虽然刘欣雨在进校前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张教授依然与有荣焉,呵呵一笑道:“怎么,想挖她?那你们可要提前预定。别看她现在才上二年级,想要她的单位多前呢,比如广电!”
这次的工作任务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各校来帮忙的学生和老师,在来之前就有简历送到司里来,作为一司之长,王司长当然知道刘欣雨为广电录制英语广播教材的事。
甚至特地让下属去书店买了一套来,听了差不多一小时,刘欣雨纯正的英语清脆的声音印象极为深刻,工作中难免会多加留意,发现刘欣雨不但英语好,法语也能与德国专家无缝对话,实在是个难得的人才。
懂一国语言的人才不算难得,懂几国语言而且能够与外国友人进行流畅交流的却极为难得,王司长当然希望刘欣雨毕业之后能来司里与他们并肩作战。
但是正如张教授所说,这样的人才太稀缺,只怕很难要到她,不过争取还是要争取的。
正与人谈笑的刘欣雨并不知道这一切,到现在她还没想好毕业之后到底该干哪一行。
第200章 心里难免多了些许期待
本以为这样的工作机会不多,没想到刚回学校没两天就接到王司长秘书的电话,让她尽快去一趟化工设备引进司。
电话是打到系里的,当时刘欣雨正在上课,这堂课之后还有两堂听力和口语的助教课。
既然引进司有请,后面的两堂课自然不可能再让刘欣雨上了,系主任另外安排了代教的老师。
引进司办公的地方离京大有些距离,骑自行车虽然比较方便,但是路程远骑自行车太费时间,刘欣雨选择坐公交车去引进司。
经过差不多一个小时的公交,当刘欣雨赶到引进司的时候已经差不多中午了。
王司长正好有空,很快刘欣雨就被带进了司长办公室。
“小刘同学,我们又见面了!来,坐下说话。”王司长指了指沙发道。
刘欣雨大大方方地道了声谢就在沙发上坐下,认真地听王司长介绍今天请她过来的原由。
“因科研需要化工学院从德国引进了一台机床,由于是翻新的旧设备,所有资料都是德文,偏偏化工学院没有精懂德语的老师。
他们找引进司帮忙,但是引进司懂德语的同志本来就有限,他们个个都有十分繁重的翻译任务,实在抽不出人员去化工学院。
想请你帮个忙,尽快帮化工学院把资料翻译出来,让机床早日发挥作用。”王司长简明扼要地说明事由和要求,然后静静地看着刘欣雨。
刘欣雨心里微微有些犹豫。
她不是不想帮这个忙,而是翻译德语资料她没有那么大的把握。
要是英语和法语,她肯定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德语嘛,她真的只能算是刚刚起步的初学者。
她之所以能够胜任上次那份工作,主要还是有赖于她能与德国专家用英语或法语进行交流,如果完全用德语,那份工作完成的难度就要提升好几倍。
再说,她不熟悉机床方面的术语,翻译的难度自然更大。
王司长久不见刘欣雨回答,以为她是在担心自己的学业,连忙说道:“虽然化工学院那边希望越快越好,却也不会影响你的课业,当然要把你的课业放在第一位。在完成课业的前提下,尽可能早地将资料翻译出来。”
王司长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再不开口就说不过去了,刘欣雨连忙摇了摇头道:“功课关系不大,助教的事系里肯定会安排老师或者其他同学代教,只是我的德语并没有那么好,机床的术语我也不了解,只怕会让您失望。”
“你的德语再不好,也比化工学院那帮人要强得多,至于机床的术语,你也不用担心,化工学院那边会安排两个学生协助你。”王司长终于明白刘欣雨为何会迟疑,笑着说出了化工学院那边的安排。
好吧,那就试试吧,就是不知道化工学院那边会安排什么人来协助自己。
得到刘欣雨肯定的答复,王司长松了口气,给化工学院那边打了个电话,说明了情况,打算让化工学院来引进司接人。
刘欣雨连忙摇头,表示不用化工学院来人接她,她自己直接过去就可以了。
王司长想了想觉得这样也可以,于是让秘书给刘欣雨开了引进司的介绍信。
刘欣雨拿到介绍信,就要告辞离开。
王司长却喊住了她,非要请刘欣雨在引进司吃顿便饭。
引进司这里有好几个单位,自然是有食堂的。
这会儿的确已经到了中午的饭点,刘欣雨想了想没有拒绝,跟着秘书去食堂吃了顿工作餐。
下午刘欣雨是有课的,不过系主任知道她来了引进司,自然不会算她旷课,于是吃过午饭,谢过王司长的秘书,坐上公交直奔化工学院。
刚才秘书把介绍信交给她的时候,刘欣雨仔细地看过一遍。
需要德语翻译的是化工学院机械系,也就是张洪亮所在的系,不知道这台机床是不是张洪亮参与的那个科研项目所需要的。
如果是,安排来协助她翻译的两位同学中会不会有张洪亮呢?
这样一想,刘欣雨的心里难免多了些许期待。
在京城读书一年多,刘欣雨来化工学院得次数不算多,却也来过五、六次,特别是变个学期开学之初为了帮张洪亮请假短短时间来了两次,而且每次来的都是机械系。
对于机械系的大楼当然不陌生,进了校园直奔机械系。
这时已经是下午上课的时间,校园里走动的人并不多,机械系大楼里除了老师讲课的声音和学生们的窃窃私语,还是比较安静的。
刘欣雨找到系主任办公室。
办公室门开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同志正埋头写着什么,这位应该就是她要找的机械系的杨主任了。
刘欣雨轻轻敲了敲门,老先生连头都没抬,说了声“请进”继续埋头书写,片刻之后大概察觉到敲门的人并没有进来,这才抬头看了过来,发现是个陌生的小姑娘,目光中有着疑问,仿佛在问“小姑娘是不是找错地方了”。
刘欣雨从容地走向老先生,微微一笑问道:“您是杨主任吧。”
老先生点头:“没错,我姓杨,是机械系的主任。”
刘欣雨从包包里拿出介绍信递给杨主任:“杨主任您好,我姓刘叫刘欣雨,你叫我小刘或者刘欣雨都可以。这是引起司的介绍信。”
杨主任在听到刘欣雨三个字时,眼睛里满满的都是惊讶。
这就是引进司王司长亲自给他们介绍的德语翻译,这么年轻,能行吗?
刘欣雨当然明白杨主任眼中的惊讶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她并没有因此感到不适,毕竟她沐浴过太多次这种怀疑的目光。
被怀疑没什么可怕,用实力还回去就是,怕就怕人家不能她还回去的机会。
所幸杨主任给了刘欣雨这个机会,毕竟刘欣雨是王司长亲自介绍来的,而系里也确实急需德语翻译。
不能把德语资料、说明书翻译成中文,花了大笔外汇的机床就是一堆没用的废铁。
“欢迎欢迎,没想到小刘同志这么年轻!还得麻烦你稍等几分钟,我们安排来协助你翻译的同学正在上课。”杨主任很快就掩去眼中的怀疑对刘欣雨表示欢迎。
第201章 直接被pass掉了
刘欣雨没等多久,下课的铃声响了。
三四分钟之后,就听外面走廊里传来说话的声音。
“哎呀,班长,你们走那么快干什么呀,等等我啦。”这个声音有点耳熟,有点像那个陈敏敏的声音,刘欣雨的眉头不由动了动。
协助翻译的不会真的有张洪亮吧!
脚步声很快就到了杨主任办公室门外,刘欣雨抬头看去,首先看到的是张洪亮那张帅气的脸,不由嫣然一笑。
突然看到刘欣雨灿烂的笑脸,张洪亮不由愣住了,十分惊讶地看着刘欣雨道:“欣雨,你怎么在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吗?”
张洪亮的第一反应就是刘欣雨是来找他的,下意识认为刘欣雨家或者自己家里出事了,否则刘欣雨怎么会在杨主任的办公室。
杨主任看看张洪亮再看看刘欣雨,有些惊讶地问道:“你们认识?”
事实是杨主任这话问得有些多余,只听张洪亮对刘欣雨的称呼,就知道这两人不但认识而且极为熟稔,关系应该不一般啊!
张洪亮动了动嘴唇,没有回答,而是看向刘欣雨。
刘欣雨在心里翻了个白眼,笑盈盈地答道:“我们来自一个村,两家关系很铁的那种!”
一家舍命救人,一家以身相许,确实很铁。
杨主任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招呼张洪亮还有他身后的方洽和陈敏敏进来,一一将他们介绍给刘欣雨,最后说道:“他们三位都参与了系里的科研项目,操作这台新引进机床的机会比较多。
张洪亮同学的情况,我就不介绍了。
方洽同学的情况与张洪亮同学差不多,也在机械厂工作过一段时间,但是工作的时间没有张洪亮同学长,有操作机床的经历,经验没有张洪亮同学丰富。
陈敏敏同学的成绩是他们三人中最优秀的,但是她没有使用机床的经历。
穿上长靴,只要不特意撩起裙摆,没人知道她身上还穿着秋裤。
这下子可把赵雅楠给美得不行了,穿上大衣往外面走了一圈,那感觉不要太好!
不但没有想像中的寒冷,回头率不说百分百,也在九十以上。
赵雅楠的这一身,果然让她收获了无数赞美,一时间成了青大的风云人物,可惜的是没有能够成为她期望中的风向标。
这让赵雅楠有些不服气,这天过来拿刘欣雨帮她改良过的春装,嘟嘟囔囔地跟刘欣雨报怨了许久。
刘欣雨好笑地看着她道:“没办法啊,目前国内没有纺织厂能提供类似的面料,没办法批量生产。不过你应该高兴才对啊,至少你这一身目前在国内绝无仅有。”
赵雅楠成功被刘欣雨安抚到了,美美地转了个圈:“还真是的,听你这么一说,我就开心了!对了,听我大舅说这种面料国内已经有厂家开始研发,可能用不了多久就有类似的面料上市。你这个设计好好留着,说不定明年就能用上!我依然还是那个风向标!”
“行了,别臭美了。来,试试这套春装,看有没有哪里不合适的。”刘欣雨指了指刚做好的春装,让赵雅楠试衣。
虽然这套经过刘欣雨改良的春装也十分漂亮,但是赵雅楠还是有些舍不得换下身上这一套,最后还是在刘欣雨的催促下试了试新的春装。
刘欣雨每次做衣服,不管是新装还是旧衣改造,都拿出十分的专业精神,因此赵雅楠的这套改良之后的春装穿在赵雅楠身上真正是哪哪都合适。
帮赵雅楠完成了心愿,刘欣雨开始设计夏装新款。
随着改革开放,国人对穿着不再拘泥于护体保暖,也不可能保持一种风格,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对美和时尚的向往,因此刘欣雨在夏装新款的设计中加入了更多的时尚要素。
当夏装新款即将定稿的时候,刘欣雨接到了一个比较特殊的工作任务。
化工部正在与德国某公司进行生产装置引进的谈判工作,急需懂德语能会话的德语人才。
这个年代要找这样的人才有,但是并不多,因为事情比较紧急,在京城的各高校的外语系都接到了求援信函。
京大是国内著名的大学,虽然是综合性大学,西语系的师资和生源在国内依然数一数二。
系主任接到化工部的求援信函,细数系里学习德语的学生,发现能拿得出手的并不多,刘欣雨赫然在列。
从这个学期开始,西语系已经分了专业,刘欣雨的主攻从英语转到了德语,没想到选定专业不过才个把月,居然就有了实操的机会。
因为有辛雨时期打下的基础,刘欣雨的德语口语和听力还不错,简单的会话还是能应付的,但是一旦涉及到专业用语,就比起她那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要差远了。
当然就算再差,比起其他同学还是要出色许多,加上英语和法语的加持,与德国专家的交流十分顺畅,深得各级领导的赞赏。
当然像刘欣雨这样的学生翻译,并没有直接参与谈判的资格,主要的工作是为谈判组提供书面资料的翻译,必要时参与协助酒店解决德国专家在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问题。
这项工作时间并不长,只有一周时间就送走了来自德国的专家,化工部设备引进司特地宴请了参与工作的学生和老师,王司长与代表京大西语系参加宴会的张教授并肩而立,看着正与一同战斗了一周同行说话的刘欣雨,颇有此感慨地说道:“真是后浪推前浪,小姑娘厉害啊!虽然一直都知道京大出人才,却没想到还有这么出色的人才,十七八岁的年纪居然会好几种语言。”
虽然刘欣雨在进校前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张教授依然与有荣焉,呵呵一笑道:“怎么,想挖她?那你们可要提前预定。别看她现在才上二年级,想要她的单位多前呢,比如广电!”
这次的工作任务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各校来帮忙的学生和老师,在来之前就有简历送到司里来,作为一司之长,王司长当然知道刘欣雨为广电录制英语广播教材的事。
甚至特地让下属去书店买了一套来,听了差不多一小时,刘欣雨纯正的英语清脆的声音印象极为深刻,工作中难免会多加留意,发现刘欣雨不但英语好,法语也能与德国专家无缝对话,实在是个难得的人才。
懂一国语言的人才不算难得,懂几国语言而且能够与外国友人进行流畅交流的却极为难得,王司长当然希望刘欣雨毕业之后能来司里与他们并肩作战。
但是正如张教授所说,这样的人才太稀缺,只怕很难要到她,不过争取还是要争取的。
正与人谈笑的刘欣雨并不知道这一切,到现在她还没想好毕业之后到底该干哪一行。
第200章 心里难免多了些许期待
本以为这样的工作机会不多,没想到刚回学校没两天就接到王司长秘书的电话,让她尽快去一趟化工设备引进司。
电话是打到系里的,当时刘欣雨正在上课,这堂课之后还有两堂听力和口语的助教课。
既然引进司有请,后面的两堂课自然不可能再让刘欣雨上了,系主任另外安排了代教的老师。
引进司办公的地方离京大有些距离,骑自行车虽然比较方便,但是路程远骑自行车太费时间,刘欣雨选择坐公交车去引进司。
经过差不多一个小时的公交,当刘欣雨赶到引进司的时候已经差不多中午了。
王司长正好有空,很快刘欣雨就被带进了司长办公室。
“小刘同学,我们又见面了!来,坐下说话。”王司长指了指沙发道。
刘欣雨大大方方地道了声谢就在沙发上坐下,认真地听王司长介绍今天请她过来的原由。
“因科研需要化工学院从德国引进了一台机床,由于是翻新的旧设备,所有资料都是德文,偏偏化工学院没有精懂德语的老师。
他们找引进司帮忙,但是引进司懂德语的同志本来就有限,他们个个都有十分繁重的翻译任务,实在抽不出人员去化工学院。
想请你帮个忙,尽快帮化工学院把资料翻译出来,让机床早日发挥作用。”王司长简明扼要地说明事由和要求,然后静静地看着刘欣雨。
刘欣雨心里微微有些犹豫。
她不是不想帮这个忙,而是翻译德语资料她没有那么大的把握。
要是英语和法语,她肯定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德语嘛,她真的只能算是刚刚起步的初学者。
她之所以能够胜任上次那份工作,主要还是有赖于她能与德国专家用英语或法语进行交流,如果完全用德语,那份工作完成的难度就要提升好几倍。
再说,她不熟悉机床方面的术语,翻译的难度自然更大。
王司长久不见刘欣雨回答,以为她是在担心自己的学业,连忙说道:“虽然化工学院那边希望越快越好,却也不会影响你的课业,当然要把你的课业放在第一位。在完成课业的前提下,尽可能早地将资料翻译出来。”
王司长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再不开口就说不过去了,刘欣雨连忙摇了摇头道:“功课关系不大,助教的事系里肯定会安排老师或者其他同学代教,只是我的德语并没有那么好,机床的术语我也不了解,只怕会让您失望。”
“你的德语再不好,也比化工学院那帮人要强得多,至于机床的术语,你也不用担心,化工学院那边会安排两个学生协助你。”王司长终于明白刘欣雨为何会迟疑,笑着说出了化工学院那边的安排。
好吧,那就试试吧,就是不知道化工学院那边会安排什么人来协助自己。
得到刘欣雨肯定的答复,王司长松了口气,给化工学院那边打了个电话,说明了情况,打算让化工学院来引进司接人。
刘欣雨连忙摇头,表示不用化工学院来人接她,她自己直接过去就可以了。
王司长想了想觉得这样也可以,于是让秘书给刘欣雨开了引进司的介绍信。
刘欣雨拿到介绍信,就要告辞离开。
王司长却喊住了她,非要请刘欣雨在引进司吃顿便饭。
引进司这里有好几个单位,自然是有食堂的。
这会儿的确已经到了中午的饭点,刘欣雨想了想没有拒绝,跟着秘书去食堂吃了顿工作餐。
下午刘欣雨是有课的,不过系主任知道她来了引进司,自然不会算她旷课,于是吃过午饭,谢过王司长的秘书,坐上公交直奔化工学院。
刚才秘书把介绍信交给她的时候,刘欣雨仔细地看过一遍。
需要德语翻译的是化工学院机械系,也就是张洪亮所在的系,不知道这台机床是不是张洪亮参与的那个科研项目所需要的。
如果是,安排来协助她翻译的两位同学中会不会有张洪亮呢?
这样一想,刘欣雨的心里难免多了些许期待。
在京城读书一年多,刘欣雨来化工学院得次数不算多,却也来过五、六次,特别是变个学期开学之初为了帮张洪亮请假短短时间来了两次,而且每次来的都是机械系。
对于机械系的大楼当然不陌生,进了校园直奔机械系。
这时已经是下午上课的时间,校园里走动的人并不多,机械系大楼里除了老师讲课的声音和学生们的窃窃私语,还是比较安静的。
刘欣雨找到系主任办公室。
办公室门开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同志正埋头写着什么,这位应该就是她要找的机械系的杨主任了。
刘欣雨轻轻敲了敲门,老先生连头都没抬,说了声“请进”继续埋头书写,片刻之后大概察觉到敲门的人并没有进来,这才抬头看了过来,发现是个陌生的小姑娘,目光中有着疑问,仿佛在问“小姑娘是不是找错地方了”。
刘欣雨从容地走向老先生,微微一笑问道:“您是杨主任吧。”
老先生点头:“没错,我姓杨,是机械系的主任。”
刘欣雨从包包里拿出介绍信递给杨主任:“杨主任您好,我姓刘叫刘欣雨,你叫我小刘或者刘欣雨都可以。这是引起司的介绍信。”
杨主任在听到刘欣雨三个字时,眼睛里满满的都是惊讶。
这就是引进司王司长亲自给他们介绍的德语翻译,这么年轻,能行吗?
刘欣雨当然明白杨主任眼中的惊讶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她并没有因此感到不适,毕竟她沐浴过太多次这种怀疑的目光。
被怀疑没什么可怕,用实力还回去就是,怕就怕人家不能她还回去的机会。
所幸杨主任给了刘欣雨这个机会,毕竟刘欣雨是王司长亲自介绍来的,而系里也确实急需德语翻译。
不能把德语资料、说明书翻译成中文,花了大笔外汇的机床就是一堆没用的废铁。
“欢迎欢迎,没想到小刘同志这么年轻!还得麻烦你稍等几分钟,我们安排来协助你翻译的同学正在上课。”杨主任很快就掩去眼中的怀疑对刘欣雨表示欢迎。
第201章 直接被pass掉了
刘欣雨没等多久,下课的铃声响了。
三四分钟之后,就听外面走廊里传来说话的声音。
“哎呀,班长,你们走那么快干什么呀,等等我啦。”这个声音有点耳熟,有点像那个陈敏敏的声音,刘欣雨的眉头不由动了动。
协助翻译的不会真的有张洪亮吧!
脚步声很快就到了杨主任办公室门外,刘欣雨抬头看去,首先看到的是张洪亮那张帅气的脸,不由嫣然一笑。
突然看到刘欣雨灿烂的笑脸,张洪亮不由愣住了,十分惊讶地看着刘欣雨道:“欣雨,你怎么在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吗?”
张洪亮的第一反应就是刘欣雨是来找他的,下意识认为刘欣雨家或者自己家里出事了,否则刘欣雨怎么会在杨主任的办公室。
杨主任看看张洪亮再看看刘欣雨,有些惊讶地问道:“你们认识?”
事实是杨主任这话问得有些多余,只听张洪亮对刘欣雨的称呼,就知道这两人不但认识而且极为熟稔,关系应该不一般啊!
张洪亮动了动嘴唇,没有回答,而是看向刘欣雨。
刘欣雨在心里翻了个白眼,笑盈盈地答道:“我们来自一个村,两家关系很铁的那种!”
一家舍命救人,一家以身相许,确实很铁。
杨主任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招呼张洪亮还有他身后的方洽和陈敏敏进来,一一将他们介绍给刘欣雨,最后说道:“他们三位都参与了系里的科研项目,操作这台新引进机床的机会比较多。
张洪亮同学的情况,我就不介绍了。
方洽同学的情况与张洪亮同学差不多,也在机械厂工作过一段时间,但是工作的时间没有张洪亮同学长,有操作机床的经历,经验没有张洪亮同学丰富。
陈敏敏同学的成绩是他们三人中最优秀的,但是她没有使用机床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