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行舟 第122节
“公子小心!”掌柜惊呼一声。
男人的指腹立刻被割出一道血口,他把受伤的拇指放到嘴边舔了舔,说:“就要它了。”
掌柜的定了定神,重新堆起笑容:“公子真是好眼力!这是我这店里最好的刀了,它削铁如泥,能斩金断玉——”
“多少钱?”男人打断了他的吹嘘。
“价格也不贵,只要……”掌柜搓搓手,偷偷打量了他几眼:“只要三百两。”
男人从怀中取出三百两的银票,扔到桌上。
“多谢公子!”掌柜见钱眼开,乐得合不拢嘴:“我这就去找一块上好的绸缎,为公子将这刀包上!”
“不必。”
男人抓起刀,径直插入腰带,没有再多说一个字,转身离开了刀铺。
三天后,礼部南院墙上,贴出了新科进士的金榜。
由于木昆身份特殊,状元最后还是落到了终雪松头上。
年轻的终雪松并没有因为突如其来的荣耀和众人的恭贺迷失理智,他站在院墙不远处,高兴之余,仍旧保持着谦逊与低调。
身边的同榜进士大多是在亲友的前后簇拥下来看榜的,而身为世家子弟的终雪松却是孤身前来,连小厮都没带。
揭榜后,他虽然露出了开怀的笑容,但很快收敛起笑意,向身边道谢的同窗拱手道谢,随后走进礼部官署,领自己的榜帖去了。
庆祝进士登科的仪式盛大而繁琐,接连持续了好几天,其中最为隆重的,就是张榜后三天,于缙京繁鹤池边举行的杏林宴。
繁鹤池边,杏林遍栽,杏花纷飞下的酒宴,不仅及第的进士会参加,京中大小官员几乎都会到场。
除此之外,进士们的好友亲朋,还有那些想要为女儿觅得佳婿的达官贵人们,也都会出席饮宴。
杜昙昼带着莫迟赶到时,宴会的氛围已经十分热闹的,他这个临台侍郎刚一露面,就被大小官员围了上来,一杯又一杯的酒送到了他面前,他喝得面不改色,仿佛咽下去的不是酒而是清水。
莫迟总算是知道杜昙昼的酒量是怎么练出来的了,作为一个滴酒不沾的夜不收,他早在众人围堵上来前,悄无声息地躲到了杏树林中,无情地抛弃了杜昙昼,还给他留下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
杜昙昼不留痕迹地瞥了他一眼,抬手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即使是在热闹非凡的繁鹤池边,莫迟也能将自己的行迹藏得严严实实,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么多参加宴会的人,没有一个注意到他。
莫迟乐得闹中取静,坐在杏花树下,吹着和煦的春风欣赏湖景。
“莫大人真是好雅致。”良久以后,忽然有人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背后,轻轻说了这句话。
莫迟倏然回头,眼中凛然的精光看得来人一怔,那人神情一滞,旋即露出了一个友善的笑容:“抱歉,是我唐突,打扰莫大人了。”
说话的人是卜黎。
莫迟从地上站起,向他行了一礼:“见过国师大人。”
杜昙昼放下酒杯,余光见到莫迟正在与卜黎说话,于是找了个借口离开了人群,向繁鹤池西面的八角亭走去。
刚迈进亭内,杜飞鸾就神神秘秘地跟了上来,左右环视一圈,见四下无人注意,从袖子里摸出一张卷起来的纸,悄悄塞给杜昙昼。
杜昙昼用手一摸:“这么薄?”
杜飞鸾像做贼一样左顾右盼,压着嗓子说:“堂兄你就别挑了,我能找到就不错了!先说好,我没找到过去十年的,夜不收的名单都是最高机密,就算我是负责看管造册库的人也接触不到。我只找到最近三年的,而且只看到了一支小队,里面刚好有位姓周的,堂兄你就凑合看吧。”
杜昙昼奇道:“既然找到了,你把上面的内容背下来就是,何必冒那么大风险把这张纸偷出来?”
杜飞鸾都快急眼了:“我的好堂兄啊,你以为兵部造册库是我家书房吗?除了我这个七品司戎外,还有一支翊卫是专门用来看守造册库的,他们每隔一会儿就要在库房内外巡视一圈,我根本没有站在里面看名单的时间!”
他东张西望在四周扫了几眼,低声道:“我只能借着他们不在的时候把这张纸顺出来,而且新来的兵部尚书有了前车之鉴,对武库和造册库看得极严,每天一早一晚定要入内巡查!我是趁他今天来参加杏林宴才敢动手的!”
他凑到杜昙昼耳边:“你赶紧看,看完立马还给我,我要赶在尚书回官署前把它放回去!”
谨慎地叮嘱完,杜飞鸾掉头就走,杜昙昼问他:“你不好奇里面的内容?”
“我才不好奇!”杜飞鸾连连摆手:“你自己看,看完也别告诉我,万一东窗事发,我就说我是受你胁迫!就靠你给我顶罪了!我跟你可不一样,我要是把官丢了,我爹能揍死我!”
杜飞鸾紧赶慢赶地走了,生怕多留一刻就多受一分牵连。
杜昙昼展开纸卷,纸上的内容非常简练,最上端写着“柘山关夜不收五十七支簿籍”,下方是十个人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出生地,和加入夜不收的年份。
夜不收以十人为一个小队,集体完成任务,在这第五十七支小队的十人中,杜昙昼惊讶地见到了莫迟的名字。
“莫摇辰,毓州人士,永章十五年入队。”
杜昙昼指尖在“莫摇辰”三个字下方来回轻轻一划,不知怎的,心里没来由地一抖。
莫迟曾说,“莫摇辰”这个名字,是他获救后由赵青池为他起的假名,但从簿籍上来看,早在他十二岁加入夜不收时,他就叫莫摇辰了。
杜昙昼压下心中疑惑,继续往下看。
在十人名单的末尾,他找到了一个叫“周回”的人:“周回,缙京人士,永章十五年入队……这个人,会是送烟管给莫迟的人么?”
杜昙昼沉思须臾,总觉得哪里不对,视线从上到下又看了一遍。
这十人里,除了周回以外,其余九名夜不收都是毓州人。
就像莫迟所讲,夜不收大多都是毓州人。
毓州靠近焉弥,屡遭敌国铁骑侵略,毓州人大多与焉弥有血海深仇,为了报仇雪恨,才会不顾生死,选择成为夜不收。
而周回一个出生在缙京的人,为何会远赴柘山关,并最终和莫迟同年加入了夜不收的队伍?
为了保护夜不收的身份,簿籍上没有提供更多的信息了,这样就算不慎暴露,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危害。
杜昙昼无法从纸上看出更多,趁宴席中尚无人注意到自己,他把手拢在袖子里,将薄薄的纸张一卷,走到等候在不远处的杜飞鸾身边,面不改色地将纸卷还给了他。
杜飞鸾没有和他交谈,转身就离开了繁鹤池畔,他要尽快将簿籍放回造册库内。
杏花树下,卜黎正在和莫迟说些什么,杜昙昼走了过去:“你们二位竟然能聊到一起?”
莫迟回头看他,杜昙昼低头一瞧,他手里居然举着几张符纸。
“没聊什么。”莫迟面无表情:“国师说我天喜星动,近日可能有姻缘。”
杜昙昼把目光平平移向卜黎,脸上的表情暗示得很明显:你身为国师,怎么见谁都说一样的话?!
第84章 莫迟暂时没有成亲的打算。
=========================================
卜黎干干一笑,也不多做解释。
杜昙昼抽走莫迟手中的符纸,毫不客气地对卜黎说:“我想他暂时没有成亲的打算,这种招姻缘的符纸国师还是自己留着吧。”
卜黎还没说话,莫迟就把符纸拿了回去:“谁说这是利姻缘的?国师说我最近可能遇到变故,这是送给我转运的。”
卜黎笑着说:“正是,上面的符文都是我亲手所写,还请莫大人时常将符纸带在身上,万一遇到波折,定能助你化险为夷。”
他一脸高深莫测地说完,向两人拱了拱手,很快就走到一边,找韩永年喝酒去了。
杜昙昼盯着他的背影,越看越觉得他像路边的江湖骗子。
莫迟把符纸对折,塞进怀里。
杜昙昼正想问他什么时候这么迷信了,不远处的人群中忽然有了一阵不小的动静。
二人抬眼望去,只见众进士之中,出现了一位身着乌今服饰的年轻男子,但却并不是木昆。
今日早些时候,涉州刺史八百里加急传奏报回京,他派出关的探子不仅证实了木昆的身份,还确认了乌今的动荡局势。
清晨上朝时,褚琮将奏报上的内容转述给诸位大臣:“乌今国内朝局混乱,两派纷争不休,许多支持与我朝结盟的官员都遭到囚禁甚至杀害,朕已经决定,允许乌今使团入京,至于出兵一事,仍需待接见使团后再做定夺。”
他叮嘱终延:“木昆王子是乌今国内亲大承派系中,势力最大的一个,你务必要严加保护他的安全,决不能让他在大承遇到半点意外。”
终延刚下朝,就拿着圣旨去找了禁军统领,如今木昆所住的驿馆外,负责看守的士兵已经全都换成了禁卫。
其余住在馆内的客人都被清走,连服侍的人都换成了终延自家的仆役,确保木昆的安全绝没有半点闪失。
今日的杏林宴,木昆是完全有资格出席的——他本就是新科进士,只是因为来历特殊,名字没有出现在金榜上罢了。
但木昆却没有现身。
有人问那身着乌今衣服的男子:“不知阁下是何身份?为何不见木昆王子?”
那人深深行了一礼:“我是木昆王子的随从,是护送王子殿下一起从乌今国入京的,大承天子担心殿下的安危,请他留在驿馆不要随意行动,我便替他前来赴宴。”
有的进士对乌今国很感兴趣,围着他问东问西,他都和声细语地予以解答。
莫迟看了一会儿,好像对他失去兴趣了,转头看向杜昙昼:“其实我刚才就想问,卜国师一直都是这么爱管闲——这么清闲的吗?我和他非亲非故,他还有工夫替我算姻缘?他连我的生辰八字都不知道吧。”
杜昙昼突然想起来:“话说回来,其实你的生辰八字连我也不知道,你是哪年哪月生的?”
“不知道。”
“?”
莫迟:“所以我才说国师真的太闲了,连我都不知道自己的生辰,他是怎么算出来我的运气?”
“你怎会——?”杜昙昼刚想问他怎会不知,忽然想起莫迟曾经偶然说起的过往:
“你……”
莫迟满不在乎:“我爹娘死得早,我只记得我是永章三年生的,其他都想不起来了。”
杜昙昼算了算:“这么说,今年过完年,你虚岁已经二十一了。”
“你呢?你是几月生的?”
杜昙昼:“我出生的年份还是先皇在世的时候,那时年号还不叫永章,我是九月二十生的。”
莫迟“嗯”了一声,表示他记住了。
杜昙昼记起什么,又道:“说起卜黎为你算命的事,其实这应该不是他第一次为你算卦了,三年多前,舒白珩刚刚叛逃不久,卜黎就曾算过一次国运。”
那时舒白珩叛向焉弥,他提供给处邪朱闻的情报,让大承军队在柘山关外连打了好几场败仗,大量夜不收也因为他而暴露身份。
朝中人心惶惶,褚琮每日都忧心得无法入睡,卜黎便在皇家祭天之所圜丘开坛卜卦。
那一卦,卜黎推演了一天一夜,最终算出了卦辞。
杜昙昼:“我还记得,卜黎当时推演出的卦象是雷水解,他说此卦意为虽身陷险境,却在危难之中存有一线生机,待到冬去春来,万象更新,一切顾虑便能随冰雪融化般消除。”
他看向莫迟:“那时朝中并不知晓,还有你这个夜不收潜伏在焉弥王都。现在想来,卜黎算得很准,你就是那危难险境中存留下来的一线生机,你不仅替国家铲除了叛贼,还帮助赵青池夺回了失地。”
杜昙昼笑道:“卜黎这个国师当得名副其实,他给你写的符纸你就好好收着,说不定日后还真能派上用场。”
杜昙昼本意是称赞莫迟的功勋,但听完他说的话,莫迟脸上非但没有半点笑意,脸色反而一点点沉了下去。
男人的指腹立刻被割出一道血口,他把受伤的拇指放到嘴边舔了舔,说:“就要它了。”
掌柜的定了定神,重新堆起笑容:“公子真是好眼力!这是我这店里最好的刀了,它削铁如泥,能斩金断玉——”
“多少钱?”男人打断了他的吹嘘。
“价格也不贵,只要……”掌柜搓搓手,偷偷打量了他几眼:“只要三百两。”
男人从怀中取出三百两的银票,扔到桌上。
“多谢公子!”掌柜见钱眼开,乐得合不拢嘴:“我这就去找一块上好的绸缎,为公子将这刀包上!”
“不必。”
男人抓起刀,径直插入腰带,没有再多说一个字,转身离开了刀铺。
三天后,礼部南院墙上,贴出了新科进士的金榜。
由于木昆身份特殊,状元最后还是落到了终雪松头上。
年轻的终雪松并没有因为突如其来的荣耀和众人的恭贺迷失理智,他站在院墙不远处,高兴之余,仍旧保持着谦逊与低调。
身边的同榜进士大多是在亲友的前后簇拥下来看榜的,而身为世家子弟的终雪松却是孤身前来,连小厮都没带。
揭榜后,他虽然露出了开怀的笑容,但很快收敛起笑意,向身边道谢的同窗拱手道谢,随后走进礼部官署,领自己的榜帖去了。
庆祝进士登科的仪式盛大而繁琐,接连持续了好几天,其中最为隆重的,就是张榜后三天,于缙京繁鹤池边举行的杏林宴。
繁鹤池边,杏林遍栽,杏花纷飞下的酒宴,不仅及第的进士会参加,京中大小官员几乎都会到场。
除此之外,进士们的好友亲朋,还有那些想要为女儿觅得佳婿的达官贵人们,也都会出席饮宴。
杜昙昼带着莫迟赶到时,宴会的氛围已经十分热闹的,他这个临台侍郎刚一露面,就被大小官员围了上来,一杯又一杯的酒送到了他面前,他喝得面不改色,仿佛咽下去的不是酒而是清水。
莫迟总算是知道杜昙昼的酒量是怎么练出来的了,作为一个滴酒不沾的夜不收,他早在众人围堵上来前,悄无声息地躲到了杏树林中,无情地抛弃了杜昙昼,还给他留下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
杜昙昼不留痕迹地瞥了他一眼,抬手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即使是在热闹非凡的繁鹤池边,莫迟也能将自己的行迹藏得严严实实,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么多参加宴会的人,没有一个注意到他。
莫迟乐得闹中取静,坐在杏花树下,吹着和煦的春风欣赏湖景。
“莫大人真是好雅致。”良久以后,忽然有人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背后,轻轻说了这句话。
莫迟倏然回头,眼中凛然的精光看得来人一怔,那人神情一滞,旋即露出了一个友善的笑容:“抱歉,是我唐突,打扰莫大人了。”
说话的人是卜黎。
莫迟从地上站起,向他行了一礼:“见过国师大人。”
杜昙昼放下酒杯,余光见到莫迟正在与卜黎说话,于是找了个借口离开了人群,向繁鹤池西面的八角亭走去。
刚迈进亭内,杜飞鸾就神神秘秘地跟了上来,左右环视一圈,见四下无人注意,从袖子里摸出一张卷起来的纸,悄悄塞给杜昙昼。
杜昙昼用手一摸:“这么薄?”
杜飞鸾像做贼一样左顾右盼,压着嗓子说:“堂兄你就别挑了,我能找到就不错了!先说好,我没找到过去十年的,夜不收的名单都是最高机密,就算我是负责看管造册库的人也接触不到。我只找到最近三年的,而且只看到了一支小队,里面刚好有位姓周的,堂兄你就凑合看吧。”
杜昙昼奇道:“既然找到了,你把上面的内容背下来就是,何必冒那么大风险把这张纸偷出来?”
杜飞鸾都快急眼了:“我的好堂兄啊,你以为兵部造册库是我家书房吗?除了我这个七品司戎外,还有一支翊卫是专门用来看守造册库的,他们每隔一会儿就要在库房内外巡视一圈,我根本没有站在里面看名单的时间!”
他东张西望在四周扫了几眼,低声道:“我只能借着他们不在的时候把这张纸顺出来,而且新来的兵部尚书有了前车之鉴,对武库和造册库看得极严,每天一早一晚定要入内巡查!我是趁他今天来参加杏林宴才敢动手的!”
他凑到杜昙昼耳边:“你赶紧看,看完立马还给我,我要赶在尚书回官署前把它放回去!”
谨慎地叮嘱完,杜飞鸾掉头就走,杜昙昼问他:“你不好奇里面的内容?”
“我才不好奇!”杜飞鸾连连摆手:“你自己看,看完也别告诉我,万一东窗事发,我就说我是受你胁迫!就靠你给我顶罪了!我跟你可不一样,我要是把官丢了,我爹能揍死我!”
杜飞鸾紧赶慢赶地走了,生怕多留一刻就多受一分牵连。
杜昙昼展开纸卷,纸上的内容非常简练,最上端写着“柘山关夜不收五十七支簿籍”,下方是十个人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出生地,和加入夜不收的年份。
夜不收以十人为一个小队,集体完成任务,在这第五十七支小队的十人中,杜昙昼惊讶地见到了莫迟的名字。
“莫摇辰,毓州人士,永章十五年入队。”
杜昙昼指尖在“莫摇辰”三个字下方来回轻轻一划,不知怎的,心里没来由地一抖。
莫迟曾说,“莫摇辰”这个名字,是他获救后由赵青池为他起的假名,但从簿籍上来看,早在他十二岁加入夜不收时,他就叫莫摇辰了。
杜昙昼压下心中疑惑,继续往下看。
在十人名单的末尾,他找到了一个叫“周回”的人:“周回,缙京人士,永章十五年入队……这个人,会是送烟管给莫迟的人么?”
杜昙昼沉思须臾,总觉得哪里不对,视线从上到下又看了一遍。
这十人里,除了周回以外,其余九名夜不收都是毓州人。
就像莫迟所讲,夜不收大多都是毓州人。
毓州靠近焉弥,屡遭敌国铁骑侵略,毓州人大多与焉弥有血海深仇,为了报仇雪恨,才会不顾生死,选择成为夜不收。
而周回一个出生在缙京的人,为何会远赴柘山关,并最终和莫迟同年加入了夜不收的队伍?
为了保护夜不收的身份,簿籍上没有提供更多的信息了,这样就算不慎暴露,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危害。
杜昙昼无法从纸上看出更多,趁宴席中尚无人注意到自己,他把手拢在袖子里,将薄薄的纸张一卷,走到等候在不远处的杜飞鸾身边,面不改色地将纸卷还给了他。
杜飞鸾没有和他交谈,转身就离开了繁鹤池畔,他要尽快将簿籍放回造册库内。
杏花树下,卜黎正在和莫迟说些什么,杜昙昼走了过去:“你们二位竟然能聊到一起?”
莫迟回头看他,杜昙昼低头一瞧,他手里居然举着几张符纸。
“没聊什么。”莫迟面无表情:“国师说我天喜星动,近日可能有姻缘。”
杜昙昼把目光平平移向卜黎,脸上的表情暗示得很明显:你身为国师,怎么见谁都说一样的话?!
第84章 莫迟暂时没有成亲的打算。
=========================================
卜黎干干一笑,也不多做解释。
杜昙昼抽走莫迟手中的符纸,毫不客气地对卜黎说:“我想他暂时没有成亲的打算,这种招姻缘的符纸国师还是自己留着吧。”
卜黎还没说话,莫迟就把符纸拿了回去:“谁说这是利姻缘的?国师说我最近可能遇到变故,这是送给我转运的。”
卜黎笑着说:“正是,上面的符文都是我亲手所写,还请莫大人时常将符纸带在身上,万一遇到波折,定能助你化险为夷。”
他一脸高深莫测地说完,向两人拱了拱手,很快就走到一边,找韩永年喝酒去了。
杜昙昼盯着他的背影,越看越觉得他像路边的江湖骗子。
莫迟把符纸对折,塞进怀里。
杜昙昼正想问他什么时候这么迷信了,不远处的人群中忽然有了一阵不小的动静。
二人抬眼望去,只见众进士之中,出现了一位身着乌今服饰的年轻男子,但却并不是木昆。
今日早些时候,涉州刺史八百里加急传奏报回京,他派出关的探子不仅证实了木昆的身份,还确认了乌今的动荡局势。
清晨上朝时,褚琮将奏报上的内容转述给诸位大臣:“乌今国内朝局混乱,两派纷争不休,许多支持与我朝结盟的官员都遭到囚禁甚至杀害,朕已经决定,允许乌今使团入京,至于出兵一事,仍需待接见使团后再做定夺。”
他叮嘱终延:“木昆王子是乌今国内亲大承派系中,势力最大的一个,你务必要严加保护他的安全,决不能让他在大承遇到半点意外。”
终延刚下朝,就拿着圣旨去找了禁军统领,如今木昆所住的驿馆外,负责看守的士兵已经全都换成了禁卫。
其余住在馆内的客人都被清走,连服侍的人都换成了终延自家的仆役,确保木昆的安全绝没有半点闪失。
今日的杏林宴,木昆是完全有资格出席的——他本就是新科进士,只是因为来历特殊,名字没有出现在金榜上罢了。
但木昆却没有现身。
有人问那身着乌今衣服的男子:“不知阁下是何身份?为何不见木昆王子?”
那人深深行了一礼:“我是木昆王子的随从,是护送王子殿下一起从乌今国入京的,大承天子担心殿下的安危,请他留在驿馆不要随意行动,我便替他前来赴宴。”
有的进士对乌今国很感兴趣,围着他问东问西,他都和声细语地予以解答。
莫迟看了一会儿,好像对他失去兴趣了,转头看向杜昙昼:“其实我刚才就想问,卜国师一直都是这么爱管闲——这么清闲的吗?我和他非亲非故,他还有工夫替我算姻缘?他连我的生辰八字都不知道吧。”
杜昙昼突然想起来:“话说回来,其实你的生辰八字连我也不知道,你是哪年哪月生的?”
“不知道。”
“?”
莫迟:“所以我才说国师真的太闲了,连我都不知道自己的生辰,他是怎么算出来我的运气?”
“你怎会——?”杜昙昼刚想问他怎会不知,忽然想起莫迟曾经偶然说起的过往:
“你……”
莫迟满不在乎:“我爹娘死得早,我只记得我是永章三年生的,其他都想不起来了。”
杜昙昼算了算:“这么说,今年过完年,你虚岁已经二十一了。”
“你呢?你是几月生的?”
杜昙昼:“我出生的年份还是先皇在世的时候,那时年号还不叫永章,我是九月二十生的。”
莫迟“嗯”了一声,表示他记住了。
杜昙昼记起什么,又道:“说起卜黎为你算命的事,其实这应该不是他第一次为你算卦了,三年多前,舒白珩刚刚叛逃不久,卜黎就曾算过一次国运。”
那时舒白珩叛向焉弥,他提供给处邪朱闻的情报,让大承军队在柘山关外连打了好几场败仗,大量夜不收也因为他而暴露身份。
朝中人心惶惶,褚琮每日都忧心得无法入睡,卜黎便在皇家祭天之所圜丘开坛卜卦。
那一卦,卜黎推演了一天一夜,最终算出了卦辞。
杜昙昼:“我还记得,卜黎当时推演出的卦象是雷水解,他说此卦意为虽身陷险境,却在危难之中存有一线生机,待到冬去春来,万象更新,一切顾虑便能随冰雪融化般消除。”
他看向莫迟:“那时朝中并不知晓,还有你这个夜不收潜伏在焉弥王都。现在想来,卜黎算得很准,你就是那危难险境中存留下来的一线生机,你不仅替国家铲除了叛贼,还帮助赵青池夺回了失地。”
杜昙昼笑道:“卜黎这个国师当得名副其实,他给你写的符纸你就好好收着,说不定日后还真能派上用场。”
杜昙昼本意是称赞莫迟的功勋,但听完他说的话,莫迟脸上非但没有半点笑意,脸色反而一点点沉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