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路(科举) 第107节
沈陵心中便有了成算,圣上如今对朝政的把控愈发娴熟了。
齐王说道:“你有没有认识的懂经商,但同海外商贸没有关系的?我手下能用的人不多,别人介绍的,我有些信不过。”
沈陵刚想说没有,忽然想到了齐子俊,这显然是个不错的机会,齐子俊如今是放弃科举了的,想再进一步可能性不大,如若真能帮齐王,也能搭上一些关系,时间也不会太久,估计是商贸部刚成立,许多规章制度都需要建设。
沈陵便推荐了齐子俊,齐王让他到京城来。
沈陵立即修书一封送往建康府,能不能把握住这个机会就看齐子俊了。
商贸部成立后,海外贸易必须设立一套标准,关税如何定制需要重新定价,商人们在关税的事情上战线还是很统一的,他们自然是愿意交关税,但如果太高昂,他们也不是给朝廷白做的。
第二次出海,加入了更多的商队,船只又增添了十艘,护卫舰也得跟着增加,沈陵和兵部尚书商讨过火炮的改进,一步步来吧,如今的火炮笨重,转动方向都比较困难,在作战的时候不灵活。
沈陵让人炼的钢也有些眉目了,其实春秋时期就有炼出过钢,只是那个时候大家都不知道钢和铁的区别,统称为铁,铁易折,钢的韧性更好。
隔年春,第二次出海也出发了,这一回会去更远一点的地方。
这一趟出海时间肯定会更久一些,安亲王得圣上器重,准备再出一次海,他有了一次经验,这一次他带了几个年轻人就是为圣上培养的人才,安亲王也不能一直出海,出一次海就是以年计量的时间。
需要改进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造船、火炮、火统,除了上值,沈陵的业余时间基本都献给了这些事情,蒸汽机在他有生之年一定要做出来的。
如果纺织不再受到压制,江南一带的纺织再度兴盛,大家都把目光投到了海外的市场,如果缩简成本成了资本家们关注的地方。
沈陵听到一个荒谬的传闻,江南一带的织户都会贴一个他的名字。
“他们觉得是你带来的兴盛,这纺织机是你改造的,还有孝子机,织造有如今的繁盛,少不了你一份功劳,你在织户眼里就和孔子一样。”
如今江南织造兴起,沈陵更需要关注耕种,江南是当今重要的粮食生产地,江南不能出现问题,一旦江南的粮食出现问题,国家必定会经历一场动荡。
他改进了农具,但其实到后世,□□十年代,还处于比较弱后的农业模式。
来文朝的外邦人渐多,京城经常会出现外邦人,百姓都习惯了,沈世沐很喜欢和外邦人交谈,甚至学了不少外邦语,沈陵也是支持的,不过让他低调一些,不要在外人面前展露太多。
第二次航海平安归来时,已经过来一年半,船队虽然折损了一些,但带回来了两百多万白银,这次回来他们被西班牙人打劫了,好在没有太过分,安亲王就花钱销了个灾。
西班牙人占领了琉球岛,等于占领了家门口,打劫起来自然容易,但其中之窝火不必赘述,在自己家门口被打劫,还是被外邦人。
他们人多,西班牙人也不敢硬碰硬,但如果真打起来,还真不好说。
文朝缺乏海上作战的经验,基本上不打海战,西班牙估计已经快成为海上霸主了,出了名会打海战。所以沈陵倒也不支持现在就和西班牙撕破脸皮,既然对方还不是太过分,还是先赚赚钱再说。
此次出海,开辟了到非洲的航线,基本上来往不会太困难了,但沿路最麻烦的是海盗。文朝的船队气势大,人多势众,海盗不怎么敢直接对上去,小国家的船队就说不准了。
这次出海收获很多,但也该歇息一下,即便后面还有那么多商队想出海,所以明年应该不出海了。
这一年,沈世沐回去考童生试了,三场都是第一,比沈陵那个时候要好很多,他将留在建康府继续准备明年的院试。
这几年灾害少,加上海外贸易的发展,文朝的繁荣被推向了另一个高度,正在沈陵觉得应该能往这个方向继续发展下去。
谁知这个时候罗刹国竟然联合蒙古族来犯边境,在他们知道的时候已经入侵边境了!
罗刹便是俄罗斯,可能是日子□□定了,沈陵竟然忘记了中国可是被十几个国家包围的,边境自古就没有太平过。
罗刹同蒙古一道来犯,定是知道他们如今海外贸易发展,国库富裕,中国向来喜欢花钱买平安,沈陵不知道这一次承平帝会如何做,但他绝对不希望花这份冤枉钱。
第146章
罗刹和蒙古来势汹汹, 朝中分成了两派, 一派主战, 一派主和。沈陵是主战一派, 都范到家门口了,如何能忍。
沈陵加紧同兵部研发新的火器, 最好能研发出轻便一些的热武器, 火炮移动起来太麻烦,如果战败,还有可能被敌方缴获,成为敌方攻打我方的武器。
所以沈陵想在不影响威力的同时, 尽可能缩小火炮的体积以及重量。
其次就是火·枪,如果有了火·枪,才是真正进入热武器战争, 现在的战争主要还是靠人力, 炮弹是辅助,所以战争死伤太大, 主和派主要是担心战争影响国内的安稳。
一场战争短到几个月, 长到几年,劳民伤财,一旦国内发生动荡,很容易两面夹击。但如今皇权集中, 地方安稳, 再加上国库丰盈, 正适合打压这些边境小国的适合。
沈陵很希望收复失地, 尤其是蒙古、台湾这些地方。蒙古的分裂和俄罗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为了设立两国之间的屏障,硬生生将外蒙独立出去,并且抢去一大片土地。
中国的边境线太长,周围的国家太多,而且就现在,文朝所认可的统治区域,其实不太包括新疆西藏那边,那边有属于自己的统治,但是臣服于文朝,现在的民族隔阂是比较深的。
非我族类必有异心,满族、蒙古统治时期,汉人的地位就低。
沈陵坚持主战,这是头一回他和文官集团产生意见分歧,文官素来主和,武官主战,这也是文官集团和武官集团权力斗争的问题,一旦有战争,武官必定得势,对于文官来说,不是好事情。
沈陵实在有些不齿,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竟还在掰扯自己的利益。
不少人都来劝他,沈陵坚持主战:“你们意思我都懂,我并非被武官所拉拢。我所惦念的也是国泰民安,先有国再有家,蒙古能打进来一次就能有两次三次,花钱买一时的安稳,若有一天他们不满足于这些钱,占领天下所获得可远远不止这些。”
当然同他一样主张的文官也是有的,严清辉算一个,他上书主战,言辞之激烈令沈陵拍案叫好。
文官骂他,武官自然对他有好感,陈老将军一把老骨头跪在圣上面前请求出战,圣上如何能让自己这么大年纪的舅舅出战。
陈老将军只不过是表示自己的态度,他这个年纪了根本不适合出战。
他同陈老将军还是淮南府时的交情,回京后,因派别的问题,来往变少,听闻他这般支持主战,陈老将军特地见他一面。
“像你这样顾全大局的文人真的不多,他们只知道武官手握兵权,位高权重,可守卫国家就是我们的责任,无关什么权不权,只要边境有人来犯,就得打出去!求和?弱者才要求和,如今国力强盛,去向蒙古求和?亏他们也说得出来!”陈老将军怒目,激动地猛地一锤桌子。
沈陵看着满头白发的陈老将军,心中更是难受,国家面前谈何私利,陈老将军这般岁数,还愿意为国厮,文人却只想着安稳,这是何等的悲哀。
他不禁想到了南宋,花钱买平安的典型代表,可最后的,还不是被元朝取代,他真怕历史又拐回去。
沈陵在朝堂之上据理力争,如果这个时候选择求和之路,以后必定会贪恋这种“和平”,长时间保持这种“和平”,一个国家的军队战斗力都将弱化,到最后根本大不了仗,军队也是需要锻炼的,沉迷于安稳,必将退化。
“大人所说劳民伤财,求和便不伤财吗?口口声声□□上国,□□上国会向一连国家都不是游牧族求和?岂不是笑话?”
“游牧族便是窥探我朝的豺狼虎豹,今日给了一块肉,他们便知道有更多的肉,一旦胃口养大了,便是明日之祸!”
圣上终于下定决心,准备增兵边疆,周将军在边境苦苦支撑,拖住蒙古与罗刹的脚步。
圣上派的是永安侯世子,永安侯府乃武将世家,镇守西北,除手中亲兵,还需调集各地军队,全力支援,京城的周围的军队是不能动的。
文官再如何反对,圣上下了圣旨,还是得全力配合,兵部、工部最忙,兵部负责调兵之事,后边的物资以及后勤都得工部负责。
还好如今国库充盈,打一场仗的钱完全是充足的,物资不可能一下子备齐,并且需要源源不断补给。
沈陵同时顶着好几项事情,他想抓紧把火·枪研发出来,大概模型是有了,但卡在了弹药上。只能先把火炮改良完成,待永安侯回京面圣时,沈陵专门同他讲解了一下新型火炮的使用规范。
这个火炮能够180度旋转,火炮的威力他还没有改进完成,暂时只能做到这儿。
永安侯远在西北亦是听过他的名字,知道此次出征有他的一份功劳,好几位老将军都对他赞誉有加,更难得的是他在文官中名声也不错,即便因主战的事情,他在文官中依旧混得开,这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
在圣上下旨之后,沈陵给宋奇等人送过赔礼,写了一封信。不算是道歉,缓和一下关系,在这件事上他不想携带任何私心,在他看来朝堂之上不管如何斗,国家民族的安危存亡是底线,应该是一致对外的。
虽未言明,但关系却是也是缓和了。
永安侯和沈陵接触几次之后,便明白了为何他在朝中人缘如此之好,并非左右逢源,他行事极为认真,但做事也很少夹杂私心,很让人服气。
“沈侍郎,此次出征有你在后边,本侯至少能放心一半。我朝有你这样的人,是我朝的幸事。你虽不领兵打仗,但有些人的作用不在于冲锋陷阵,远在千里之外亦能对战事起决定作用。火炮对士兵们太重要了,本侯替此次出征的战士谢过沈大人。”
*
大军集结完成,圣上为永安侯践行,大军赶往蒙古边境。
战争打响后,战报每半个月来一份,沈陵对后勤物资格外注重,不容许有半点差错,这是承载了近十万大军的性命安危,谁都赌不起。
这样的情况下,第三次出海开始了,这一次又扩大了规模,有了前两次的经验,第三次安亲王不去了,换成了商贸部和鸿胪寺的人,两次平安归来,大家对航海的恐惧也减少了。
前线吃着国库,自然需要海外贸易增加收入,海外贸易带动了多少商户,原本沿海地段都是比较穷苦的,如今朝廷开始修筑码头,开放通商口岸,自是开始兴盛起来。
我朝已经和高句丽、倭国、暹罗等建立了航线,这几个国家比较近,商船来往非常方便,第二回的时候,商船从暹罗带回了许多热带的种子,沈陵让人在两广一带种植起来,暹罗就是泰国,泰国的水果特别丰盛。
沈陵一直想找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不过都在美洲大陆,目前还去不了这么远,希望能在别的国家找到。
如今海运发达以后,对京城最显著的好处就是热带的水果以及海鲜运到京城更加容易了。内地人不太会吃海鲜,觉得那东西腥气,像鲍鱼什么一般会晒成干,然后用来煲汤,内地的菜系里海鲜最大的用处就是煲汤。
沈陵组织了几场海鲜烧烤,做了几顿海鲜宴之后,京城渐渐流行起了吃海鲜。
这些官老爷们都吃起了海鲜,酒楼能不跟上吗,从沿海地带挖厨子,买海鲜,倒是兴起了一项新的生意,有些商贩就看到了海鲜的前景,开始从沿海收海鲜,然后一路海运过来。
靠海的渔民在这个时候其实生活非常困苦,目前像广东深圳这样的都还没有发展起来,沿海的地方还属于小渔村,出海非常辛苦,伴随着危险。
不过,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沈陵相信沿海地区的地理优势会逐渐凸显。
前方的战况不断传来,永安侯和周将军把蒙古和罗刹打回边境外,正备受鼓舞时,忽然间情况急转,我方的火炮被间谍出卖,罗刹掠去了几个火炮,回攻我朝,周将军受伤,被罗刹掠去一城,永安侯紧急退后,此次伤亡数万人。
传回京城,一片哗然,无数人指责永安侯御下不严,被间谍钻了空子。圣上如何不动怒,大好的势头被破坏了。
沈陵不建议临时调换领军:“永安侯已经同军队磨合得差不多了对敌军也有较深的了解,此次失误也并非永安侯全部过失,若是陡然间换人,岂不是廉颇赵括?”
陈老将军亦言,胜败乃兵家常事,并未全军溃败就没有完全失败。
好在还有永安侯的亲信保护,但周将军受了伤,还是需要再有个将领过去辅助,周将军在边关苦苦坚持了一年,如今还受了重伤,圣上立即派陈小将军过去,陈小将军是陈老将军的孙子,是陈家晚辈中最出挑的。
沈陵几乎天天在军械所,跟着军火工匠,天天研究如何加大炮火的威力,减轻火炮的体积,军械所有个独眼师傅,是被火·药炸瞎了一只眼睛,他对火·药很有研究。
但研究火·药实在是危险特别大,沈陵上回都被弹到了一下,腿上现在还有疤痕,他立即做了一套防护服给崔师傅。
崔师傅穿归穿,嫌弃归嫌弃:“麻麻烦烦的,又重又沉的。”
前方军队重新整顿之后,和罗刹蒙古又打了几场战,你来我往,双方军队都有些疲乏了,焦灼在那边,永安侯写信过来,罗刹和蒙古好似有意同他们耗着,罗刹又运了粮食过来,准备打长久战。
罗刹和蒙古就在赌,赌文朝耗不耗得起,耗不起就得给钱。他们甚至提出了三百万两的和平费,以及割让土地的要求!沈陵如何能忍。
这等无赖的作风满朝文武皆痛恨,这场战争已经耗了一年多了,朝中有异议的不少,也就好在海外贸易赚钱,才能这么耗着。
“第一组准备!放炮火!”
沈陵望着对面的山头,那座山基本上被炸得寸草不生,山头在过去立了一个标志,这是他们的希望射程,炮轰得一声,灰尘伴着烟雾腾空,不一会儿,大家才看清那边的情况。
“报!大人,此次击中目标!”
围观的工匠、官吏们欣喜不已,纷纷围着沈陵恭贺:“沈大人,终于成了!”
“沈大人,多亏了您啊!”
沈陵闻着火药的味道,笑着说道:“也多亏了大家,这是大家的功劳,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大家都收拾收拾,本官立即向圣上汇报!”
此次火炮,不仅在体积与质量上做了改进,射程比原先了提高了百分之五十,这是什么概念,火炮的射程就是火炮的威力所在,在战场上,如果能离得远远的就能打到敌军,那就不用费一兵一卒就可以歼灭敌方。
大大减少了我军的伤亡,其次在弹药方面亦是整改了,可以一次发五枚炮弹。这样一个炮火,在目前世界沈陵相信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上一世的历史中,西方列强就是这样对中国实行了的侵略,他们可以用几千人将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打倒,人肉之驱如何能抵挡热武器。
如今的火炮在战场上运用的好是利器,不好便是累赘,运送麻烦,打一下需要加弹药,所以火炮的利用没有那么高。
沈陵一想到罗刹和蒙古提出的要求就火急火燎,满身的弹药味就入了宫。
不仅圣上,中枢大臣们、武将纷纷前来观看,当一场炮火演示完毕,武将们都惊呆了,甚至有些缄默。
圣上震惊了几秒,站起来猛拍手,激动地走到沈陵面前:“好好好!我朝有此利器,何愁罗刹!”
齐王说道:“你有没有认识的懂经商,但同海外商贸没有关系的?我手下能用的人不多,别人介绍的,我有些信不过。”
沈陵刚想说没有,忽然想到了齐子俊,这显然是个不错的机会,齐子俊如今是放弃科举了的,想再进一步可能性不大,如若真能帮齐王,也能搭上一些关系,时间也不会太久,估计是商贸部刚成立,许多规章制度都需要建设。
沈陵便推荐了齐子俊,齐王让他到京城来。
沈陵立即修书一封送往建康府,能不能把握住这个机会就看齐子俊了。
商贸部成立后,海外贸易必须设立一套标准,关税如何定制需要重新定价,商人们在关税的事情上战线还是很统一的,他们自然是愿意交关税,但如果太高昂,他们也不是给朝廷白做的。
第二次出海,加入了更多的商队,船只又增添了十艘,护卫舰也得跟着增加,沈陵和兵部尚书商讨过火炮的改进,一步步来吧,如今的火炮笨重,转动方向都比较困难,在作战的时候不灵活。
沈陵让人炼的钢也有些眉目了,其实春秋时期就有炼出过钢,只是那个时候大家都不知道钢和铁的区别,统称为铁,铁易折,钢的韧性更好。
隔年春,第二次出海也出发了,这一回会去更远一点的地方。
这一趟出海时间肯定会更久一些,安亲王得圣上器重,准备再出一次海,他有了一次经验,这一次他带了几个年轻人就是为圣上培养的人才,安亲王也不能一直出海,出一次海就是以年计量的时间。
需要改进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造船、火炮、火统,除了上值,沈陵的业余时间基本都献给了这些事情,蒸汽机在他有生之年一定要做出来的。
如果纺织不再受到压制,江南一带的纺织再度兴盛,大家都把目光投到了海外的市场,如果缩简成本成了资本家们关注的地方。
沈陵听到一个荒谬的传闻,江南一带的织户都会贴一个他的名字。
“他们觉得是你带来的兴盛,这纺织机是你改造的,还有孝子机,织造有如今的繁盛,少不了你一份功劳,你在织户眼里就和孔子一样。”
如今江南织造兴起,沈陵更需要关注耕种,江南是当今重要的粮食生产地,江南不能出现问题,一旦江南的粮食出现问题,国家必定会经历一场动荡。
他改进了农具,但其实到后世,□□十年代,还处于比较弱后的农业模式。
来文朝的外邦人渐多,京城经常会出现外邦人,百姓都习惯了,沈世沐很喜欢和外邦人交谈,甚至学了不少外邦语,沈陵也是支持的,不过让他低调一些,不要在外人面前展露太多。
第二次航海平安归来时,已经过来一年半,船队虽然折损了一些,但带回来了两百多万白银,这次回来他们被西班牙人打劫了,好在没有太过分,安亲王就花钱销了个灾。
西班牙人占领了琉球岛,等于占领了家门口,打劫起来自然容易,但其中之窝火不必赘述,在自己家门口被打劫,还是被外邦人。
他们人多,西班牙人也不敢硬碰硬,但如果真打起来,还真不好说。
文朝缺乏海上作战的经验,基本上不打海战,西班牙估计已经快成为海上霸主了,出了名会打海战。所以沈陵倒也不支持现在就和西班牙撕破脸皮,既然对方还不是太过分,还是先赚赚钱再说。
此次出海,开辟了到非洲的航线,基本上来往不会太困难了,但沿路最麻烦的是海盗。文朝的船队气势大,人多势众,海盗不怎么敢直接对上去,小国家的船队就说不准了。
这次出海收获很多,但也该歇息一下,即便后面还有那么多商队想出海,所以明年应该不出海了。
这一年,沈世沐回去考童生试了,三场都是第一,比沈陵那个时候要好很多,他将留在建康府继续准备明年的院试。
这几年灾害少,加上海外贸易的发展,文朝的繁荣被推向了另一个高度,正在沈陵觉得应该能往这个方向继续发展下去。
谁知这个时候罗刹国竟然联合蒙古族来犯边境,在他们知道的时候已经入侵边境了!
罗刹便是俄罗斯,可能是日子□□定了,沈陵竟然忘记了中国可是被十几个国家包围的,边境自古就没有太平过。
罗刹同蒙古一道来犯,定是知道他们如今海外贸易发展,国库富裕,中国向来喜欢花钱买平安,沈陵不知道这一次承平帝会如何做,但他绝对不希望花这份冤枉钱。
第146章
罗刹和蒙古来势汹汹, 朝中分成了两派, 一派主战, 一派主和。沈陵是主战一派, 都范到家门口了,如何能忍。
沈陵加紧同兵部研发新的火器, 最好能研发出轻便一些的热武器, 火炮移动起来太麻烦,如果战败,还有可能被敌方缴获,成为敌方攻打我方的武器。
所以沈陵想在不影响威力的同时, 尽可能缩小火炮的体积以及重量。
其次就是火·枪,如果有了火·枪,才是真正进入热武器战争, 现在的战争主要还是靠人力, 炮弹是辅助,所以战争死伤太大, 主和派主要是担心战争影响国内的安稳。
一场战争短到几个月, 长到几年,劳民伤财,一旦国内发生动荡,很容易两面夹击。但如今皇权集中, 地方安稳, 再加上国库丰盈, 正适合打压这些边境小国的适合。
沈陵很希望收复失地, 尤其是蒙古、台湾这些地方。蒙古的分裂和俄罗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为了设立两国之间的屏障,硬生生将外蒙独立出去,并且抢去一大片土地。
中国的边境线太长,周围的国家太多,而且就现在,文朝所认可的统治区域,其实不太包括新疆西藏那边,那边有属于自己的统治,但是臣服于文朝,现在的民族隔阂是比较深的。
非我族类必有异心,满族、蒙古统治时期,汉人的地位就低。
沈陵坚持主战,这是头一回他和文官集团产生意见分歧,文官素来主和,武官主战,这也是文官集团和武官集团权力斗争的问题,一旦有战争,武官必定得势,对于文官来说,不是好事情。
沈陵实在有些不齿,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竟还在掰扯自己的利益。
不少人都来劝他,沈陵坚持主战:“你们意思我都懂,我并非被武官所拉拢。我所惦念的也是国泰民安,先有国再有家,蒙古能打进来一次就能有两次三次,花钱买一时的安稳,若有一天他们不满足于这些钱,占领天下所获得可远远不止这些。”
当然同他一样主张的文官也是有的,严清辉算一个,他上书主战,言辞之激烈令沈陵拍案叫好。
文官骂他,武官自然对他有好感,陈老将军一把老骨头跪在圣上面前请求出战,圣上如何能让自己这么大年纪的舅舅出战。
陈老将军只不过是表示自己的态度,他这个年纪了根本不适合出战。
他同陈老将军还是淮南府时的交情,回京后,因派别的问题,来往变少,听闻他这般支持主战,陈老将军特地见他一面。
“像你这样顾全大局的文人真的不多,他们只知道武官手握兵权,位高权重,可守卫国家就是我们的责任,无关什么权不权,只要边境有人来犯,就得打出去!求和?弱者才要求和,如今国力强盛,去向蒙古求和?亏他们也说得出来!”陈老将军怒目,激动地猛地一锤桌子。
沈陵看着满头白发的陈老将军,心中更是难受,国家面前谈何私利,陈老将军这般岁数,还愿意为国厮,文人却只想着安稳,这是何等的悲哀。
他不禁想到了南宋,花钱买平安的典型代表,可最后的,还不是被元朝取代,他真怕历史又拐回去。
沈陵在朝堂之上据理力争,如果这个时候选择求和之路,以后必定会贪恋这种“和平”,长时间保持这种“和平”,一个国家的军队战斗力都将弱化,到最后根本大不了仗,军队也是需要锻炼的,沉迷于安稳,必将退化。
“大人所说劳民伤财,求和便不伤财吗?口口声声□□上国,□□上国会向一连国家都不是游牧族求和?岂不是笑话?”
“游牧族便是窥探我朝的豺狼虎豹,今日给了一块肉,他们便知道有更多的肉,一旦胃口养大了,便是明日之祸!”
圣上终于下定决心,准备增兵边疆,周将军在边境苦苦支撑,拖住蒙古与罗刹的脚步。
圣上派的是永安侯世子,永安侯府乃武将世家,镇守西北,除手中亲兵,还需调集各地军队,全力支援,京城的周围的军队是不能动的。
文官再如何反对,圣上下了圣旨,还是得全力配合,兵部、工部最忙,兵部负责调兵之事,后边的物资以及后勤都得工部负责。
还好如今国库充盈,打一场仗的钱完全是充足的,物资不可能一下子备齐,并且需要源源不断补给。
沈陵同时顶着好几项事情,他想抓紧把火·枪研发出来,大概模型是有了,但卡在了弹药上。只能先把火炮改良完成,待永安侯回京面圣时,沈陵专门同他讲解了一下新型火炮的使用规范。
这个火炮能够180度旋转,火炮的威力他还没有改进完成,暂时只能做到这儿。
永安侯远在西北亦是听过他的名字,知道此次出征有他的一份功劳,好几位老将军都对他赞誉有加,更难得的是他在文官中名声也不错,即便因主战的事情,他在文官中依旧混得开,这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
在圣上下旨之后,沈陵给宋奇等人送过赔礼,写了一封信。不算是道歉,缓和一下关系,在这件事上他不想携带任何私心,在他看来朝堂之上不管如何斗,国家民族的安危存亡是底线,应该是一致对外的。
虽未言明,但关系却是也是缓和了。
永安侯和沈陵接触几次之后,便明白了为何他在朝中人缘如此之好,并非左右逢源,他行事极为认真,但做事也很少夹杂私心,很让人服气。
“沈侍郎,此次出征有你在后边,本侯至少能放心一半。我朝有你这样的人,是我朝的幸事。你虽不领兵打仗,但有些人的作用不在于冲锋陷阵,远在千里之外亦能对战事起决定作用。火炮对士兵们太重要了,本侯替此次出征的战士谢过沈大人。”
*
大军集结完成,圣上为永安侯践行,大军赶往蒙古边境。
战争打响后,战报每半个月来一份,沈陵对后勤物资格外注重,不容许有半点差错,这是承载了近十万大军的性命安危,谁都赌不起。
这样的情况下,第三次出海开始了,这一次又扩大了规模,有了前两次的经验,第三次安亲王不去了,换成了商贸部和鸿胪寺的人,两次平安归来,大家对航海的恐惧也减少了。
前线吃着国库,自然需要海外贸易增加收入,海外贸易带动了多少商户,原本沿海地段都是比较穷苦的,如今朝廷开始修筑码头,开放通商口岸,自是开始兴盛起来。
我朝已经和高句丽、倭国、暹罗等建立了航线,这几个国家比较近,商船来往非常方便,第二回的时候,商船从暹罗带回了许多热带的种子,沈陵让人在两广一带种植起来,暹罗就是泰国,泰国的水果特别丰盛。
沈陵一直想找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不过都在美洲大陆,目前还去不了这么远,希望能在别的国家找到。
如今海运发达以后,对京城最显著的好处就是热带的水果以及海鲜运到京城更加容易了。内地人不太会吃海鲜,觉得那东西腥气,像鲍鱼什么一般会晒成干,然后用来煲汤,内地的菜系里海鲜最大的用处就是煲汤。
沈陵组织了几场海鲜烧烤,做了几顿海鲜宴之后,京城渐渐流行起了吃海鲜。
这些官老爷们都吃起了海鲜,酒楼能不跟上吗,从沿海地带挖厨子,买海鲜,倒是兴起了一项新的生意,有些商贩就看到了海鲜的前景,开始从沿海收海鲜,然后一路海运过来。
靠海的渔民在这个时候其实生活非常困苦,目前像广东深圳这样的都还没有发展起来,沿海的地方还属于小渔村,出海非常辛苦,伴随着危险。
不过,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沈陵相信沿海地区的地理优势会逐渐凸显。
前方的战况不断传来,永安侯和周将军把蒙古和罗刹打回边境外,正备受鼓舞时,忽然间情况急转,我方的火炮被间谍出卖,罗刹掠去了几个火炮,回攻我朝,周将军受伤,被罗刹掠去一城,永安侯紧急退后,此次伤亡数万人。
传回京城,一片哗然,无数人指责永安侯御下不严,被间谍钻了空子。圣上如何不动怒,大好的势头被破坏了。
沈陵不建议临时调换领军:“永安侯已经同军队磨合得差不多了对敌军也有较深的了解,此次失误也并非永安侯全部过失,若是陡然间换人,岂不是廉颇赵括?”
陈老将军亦言,胜败乃兵家常事,并未全军溃败就没有完全失败。
好在还有永安侯的亲信保护,但周将军受了伤,还是需要再有个将领过去辅助,周将军在边关苦苦坚持了一年,如今还受了重伤,圣上立即派陈小将军过去,陈小将军是陈老将军的孙子,是陈家晚辈中最出挑的。
沈陵几乎天天在军械所,跟着军火工匠,天天研究如何加大炮火的威力,减轻火炮的体积,军械所有个独眼师傅,是被火·药炸瞎了一只眼睛,他对火·药很有研究。
但研究火·药实在是危险特别大,沈陵上回都被弹到了一下,腿上现在还有疤痕,他立即做了一套防护服给崔师傅。
崔师傅穿归穿,嫌弃归嫌弃:“麻麻烦烦的,又重又沉的。”
前方军队重新整顿之后,和罗刹蒙古又打了几场战,你来我往,双方军队都有些疲乏了,焦灼在那边,永安侯写信过来,罗刹和蒙古好似有意同他们耗着,罗刹又运了粮食过来,准备打长久战。
罗刹和蒙古就在赌,赌文朝耗不耗得起,耗不起就得给钱。他们甚至提出了三百万两的和平费,以及割让土地的要求!沈陵如何能忍。
这等无赖的作风满朝文武皆痛恨,这场战争已经耗了一年多了,朝中有异议的不少,也就好在海外贸易赚钱,才能这么耗着。
“第一组准备!放炮火!”
沈陵望着对面的山头,那座山基本上被炸得寸草不生,山头在过去立了一个标志,这是他们的希望射程,炮轰得一声,灰尘伴着烟雾腾空,不一会儿,大家才看清那边的情况。
“报!大人,此次击中目标!”
围观的工匠、官吏们欣喜不已,纷纷围着沈陵恭贺:“沈大人,终于成了!”
“沈大人,多亏了您啊!”
沈陵闻着火药的味道,笑着说道:“也多亏了大家,这是大家的功劳,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大家都收拾收拾,本官立即向圣上汇报!”
此次火炮,不仅在体积与质量上做了改进,射程比原先了提高了百分之五十,这是什么概念,火炮的射程就是火炮的威力所在,在战场上,如果能离得远远的就能打到敌军,那就不用费一兵一卒就可以歼灭敌方。
大大减少了我军的伤亡,其次在弹药方面亦是整改了,可以一次发五枚炮弹。这样一个炮火,在目前世界沈陵相信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上一世的历史中,西方列强就是这样对中国实行了的侵略,他们可以用几千人将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打倒,人肉之驱如何能抵挡热武器。
如今的火炮在战场上运用的好是利器,不好便是累赘,运送麻烦,打一下需要加弹药,所以火炮的利用没有那么高。
沈陵一想到罗刹和蒙古提出的要求就火急火燎,满身的弹药味就入了宫。
不仅圣上,中枢大臣们、武将纷纷前来观看,当一场炮火演示完毕,武将们都惊呆了,甚至有些缄默。
圣上震惊了几秒,站起来猛拍手,激动地走到沈陵面前:“好好好!我朝有此利器,何愁罗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