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揭晓
刘志清的神情,颇为轻松写意,今晚最后一首诗词了嘛,看完后,写几句评语,就过去了,整个道安诗会,即将圆满落幕。
那边吴向恒已迫不及待要向外界宣布结果,只是碍于还有一首作品没有点评完,虽然明知道不可能再产生什么变化,但在程序上,必须走完,便笑道:“志清,可看过了?”
刘志清却置若罔闻,眼神直勾勾地盯着手里的素纸,神色有些古怪的模样。
吴向恒就纳闷,再追问一句:“志清?”
刘志清还是没有搭腔,嘴唇开始动——他审阅作品,一般都是先默念一遍,然后挑出问题来谈,可现在,当阅读着手里的那首词时,看着看着,情绪不由自主沉浸进去,两片嘴皮子一开一合的,就读出声来:
“……羽扇纶巾,淡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声音越读越大,先是朗读,渐而竟变成了吟唱般,当读完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时,大手往书案上一拍:“好词!绝世好词!”
书案上一方砚台被拍翻,墨汁飞溅,幸而没有造成什么破坏,倒是他的手,墨汁淋漓,黑漆漆一片了。
这一番变故,让其余三人都呆住,很陌生地看着刘志清,脑筋一下子有些转不过弯来。
还是宋老夫子阅历更长,心性最为坚定,便皱着眉毛,走上来,伸手拿过那词作,嘴里道:“志清,且让我看看。”
他可不信,还有什么词作能比得过郭南明的《念奴娇》——
这同样是一首《念奴娇》,但没有注明词牌名,书法有些奇特,题目《怀古》两字,娟秀清丽,明显出自女子之手,下面正文的字却铁画银钩,气象森然:
“这字,不对呀。”
宋文博颇觉奇怪,哪里有这样的事情,一首词,两人笔迹。当下按耐住疑问,继续往下看。
然而只读了前面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老夫子的眼神便有些发直,情态一下子就不对了。
这时候,吴向恒与林远山都隐隐发现事情发生了某些古怪的变化,赶紧围拢上来,伸长脖子,要去看那张普普通通的素纸上,到底写了什么诗词,竟有如此魔力,能让刘志清和宋文博两人都失态。
一字一词,一句一阙,通篇读完,三声叹息,几乎同时响起。
等他们叹完,让在一边的刘志清问:“宋老,你看如何?”
宋文博仍沉浸在词作意境之中,不可自拔。许久才终于抬起头来:“雄壮激荡,旷达深沉,容古今于一笔,此词一出,世上再无《念奴娇》。”
诸人心有戚戚然,皆默然无声,更别提意见了。他们倒是很想挑剔出些瑕疵来,无奈反复地看,每看一次,就叹绝一次。此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简直字字珠玑,足以令人叹为观止。
若说郭南明那首《念奴娇》足以称雄冀州的话,眼前这一首则可以傲视天下,更具备传诵的资本。
片刻后,刘志清想起一事,赶紧说道:“快看看作者为谁?”
于是八只眼睛凑成一堆儿,死死地盯着词作最后的署名——
“彭城江腾镖局诗会代表叶君生作……”
叶君生是谁?
四人面面相觑,皆茫茫然。
……
此时道安府中,一些人家还亮着灯火。街上卖夜宵的档口生意正红火,卖面的,卖馄饨的,摊上都有不少客人光顾,人声交杂。其中一些话题,赫然在谈论在通江之上举办的道安诗会。
由此可见,诗会的影响已深入人心。
“啪”的轻响,原来是灯花微微炸了开来。
郭南明放下手中书卷,皱一皱眉,一阵气血翻腾,忍不住咳嗽了几声,颇感难受。干脆起身站到窗前,举首望着窗外深沉的夜色。
一阵敲门声,他霍然转身,不料却见到是刘姨推门进来,顿时有些失望。
刘姨看见放在案头的参茶,只喝了一小半,剩下的却凉了。便道:“明少爷,时候不早了,早些安歇吧。”
郭南明“嗯”了声:“刘姨你先去睡。”
刘姨收拾好杯子,道:“明少爷,你还要等最后的结果吗?”心里却想,少爷虽然说无悬念,但还是在乎的。
郭南明淡然道:“嗯,既然参加了,自然要知道结果。”
刘姨微笑道:“也不知道那边怎么弄的,这么晚还没有揭晓。往年诗会,可是一早就尘埃落定。”
郭南明道:“也许本届的作品比较多吧。”
刘姨道:“应该是,不过多又如何?我可不觉得他们有资格与少爷你争,徒然浪费时间罢了。”
郭南明傲然一笑。
他来参加本届诗会,就是为了夺魁,拿第一。
……
最终结果迟迟不见公布,等待在外面的众人就有些不耐烦了,毕竟大冷的天,不大好受,当下议论纷纷起来:
“怎么回事?怎得还不揭晓最后三甲名单?”
“可不是嘛,郭南明他们的作品都审核完了,还有什么看头?”
“依我看,第三肯定是张致元了,估计是第一和第二不好定夺,这才拖了时间。”
“第一当是郭南明,郭南明的《念奴娇》,典故结合得精巧自然,用词遣句,炉火纯青,舍他其谁?”
“不好说,彭青山的《念奴娇》意境高昂,情景交融,天衣无缝,未必就输掉了……”
外面的争论,有小厮传递讯息进来,彭青山不置可否,内心委实在打鼓:郭南明的《念奴娇》他自是看过了,写得非常好,果然不负“冀州第一才子”之名。但是彭青山可绝不情愿就此甘拜下风,他觉得自己的《念奴娇》同样有独到之处。毕竟诗词艺术,仁者见仁,并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一切,还得看诗会评审的品味角度。
是自己,还是郭南明?
一个大大的疑问悬在心坎上,甚感焦虑。
“揭晓了!”
外面猛地一声“炸”开,随即就像煮开了的粥,一下子沸腾起来,闹哄哄的,声浪如潮,吵得耳朵生疼。
太杂乱了,一时间无从分辨。
饶是彭青山沉稳如山,此际也有些按捺不住,急切想知道最后的结果如何。于是冲到窗前,竖起耳朵倾听,隐约间听到一句“郭南明得了第二”,心中顿时像化开的蜜糖,甜得要流溢出来,至于其他的声音,都听不进去了。
郭南明只得第二,那么第一还有什么悬念?
自然便是他彭青山呀!
那边吴向恒已迫不及待要向外界宣布结果,只是碍于还有一首作品没有点评完,虽然明知道不可能再产生什么变化,但在程序上,必须走完,便笑道:“志清,可看过了?”
刘志清却置若罔闻,眼神直勾勾地盯着手里的素纸,神色有些古怪的模样。
吴向恒就纳闷,再追问一句:“志清?”
刘志清还是没有搭腔,嘴唇开始动——他审阅作品,一般都是先默念一遍,然后挑出问题来谈,可现在,当阅读着手里的那首词时,看着看着,情绪不由自主沉浸进去,两片嘴皮子一开一合的,就读出声来:
“……羽扇纶巾,淡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声音越读越大,先是朗读,渐而竟变成了吟唱般,当读完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时,大手往书案上一拍:“好词!绝世好词!”
书案上一方砚台被拍翻,墨汁飞溅,幸而没有造成什么破坏,倒是他的手,墨汁淋漓,黑漆漆一片了。
这一番变故,让其余三人都呆住,很陌生地看着刘志清,脑筋一下子有些转不过弯来。
还是宋老夫子阅历更长,心性最为坚定,便皱着眉毛,走上来,伸手拿过那词作,嘴里道:“志清,且让我看看。”
他可不信,还有什么词作能比得过郭南明的《念奴娇》——
这同样是一首《念奴娇》,但没有注明词牌名,书法有些奇特,题目《怀古》两字,娟秀清丽,明显出自女子之手,下面正文的字却铁画银钩,气象森然:
“这字,不对呀。”
宋文博颇觉奇怪,哪里有这样的事情,一首词,两人笔迹。当下按耐住疑问,继续往下看。
然而只读了前面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老夫子的眼神便有些发直,情态一下子就不对了。
这时候,吴向恒与林远山都隐隐发现事情发生了某些古怪的变化,赶紧围拢上来,伸长脖子,要去看那张普普通通的素纸上,到底写了什么诗词,竟有如此魔力,能让刘志清和宋文博两人都失态。
一字一词,一句一阙,通篇读完,三声叹息,几乎同时响起。
等他们叹完,让在一边的刘志清问:“宋老,你看如何?”
宋文博仍沉浸在词作意境之中,不可自拔。许久才终于抬起头来:“雄壮激荡,旷达深沉,容古今于一笔,此词一出,世上再无《念奴娇》。”
诸人心有戚戚然,皆默然无声,更别提意见了。他们倒是很想挑剔出些瑕疵来,无奈反复地看,每看一次,就叹绝一次。此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简直字字珠玑,足以令人叹为观止。
若说郭南明那首《念奴娇》足以称雄冀州的话,眼前这一首则可以傲视天下,更具备传诵的资本。
片刻后,刘志清想起一事,赶紧说道:“快看看作者为谁?”
于是八只眼睛凑成一堆儿,死死地盯着词作最后的署名——
“彭城江腾镖局诗会代表叶君生作……”
叶君生是谁?
四人面面相觑,皆茫茫然。
……
此时道安府中,一些人家还亮着灯火。街上卖夜宵的档口生意正红火,卖面的,卖馄饨的,摊上都有不少客人光顾,人声交杂。其中一些话题,赫然在谈论在通江之上举办的道安诗会。
由此可见,诗会的影响已深入人心。
“啪”的轻响,原来是灯花微微炸了开来。
郭南明放下手中书卷,皱一皱眉,一阵气血翻腾,忍不住咳嗽了几声,颇感难受。干脆起身站到窗前,举首望着窗外深沉的夜色。
一阵敲门声,他霍然转身,不料却见到是刘姨推门进来,顿时有些失望。
刘姨看见放在案头的参茶,只喝了一小半,剩下的却凉了。便道:“明少爷,时候不早了,早些安歇吧。”
郭南明“嗯”了声:“刘姨你先去睡。”
刘姨收拾好杯子,道:“明少爷,你还要等最后的结果吗?”心里却想,少爷虽然说无悬念,但还是在乎的。
郭南明淡然道:“嗯,既然参加了,自然要知道结果。”
刘姨微笑道:“也不知道那边怎么弄的,这么晚还没有揭晓。往年诗会,可是一早就尘埃落定。”
郭南明道:“也许本届的作品比较多吧。”
刘姨道:“应该是,不过多又如何?我可不觉得他们有资格与少爷你争,徒然浪费时间罢了。”
郭南明傲然一笑。
他来参加本届诗会,就是为了夺魁,拿第一。
……
最终结果迟迟不见公布,等待在外面的众人就有些不耐烦了,毕竟大冷的天,不大好受,当下议论纷纷起来:
“怎么回事?怎得还不揭晓最后三甲名单?”
“可不是嘛,郭南明他们的作品都审核完了,还有什么看头?”
“依我看,第三肯定是张致元了,估计是第一和第二不好定夺,这才拖了时间。”
“第一当是郭南明,郭南明的《念奴娇》,典故结合得精巧自然,用词遣句,炉火纯青,舍他其谁?”
“不好说,彭青山的《念奴娇》意境高昂,情景交融,天衣无缝,未必就输掉了……”
外面的争论,有小厮传递讯息进来,彭青山不置可否,内心委实在打鼓:郭南明的《念奴娇》他自是看过了,写得非常好,果然不负“冀州第一才子”之名。但是彭青山可绝不情愿就此甘拜下风,他觉得自己的《念奴娇》同样有独到之处。毕竟诗词艺术,仁者见仁,并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一切,还得看诗会评审的品味角度。
是自己,还是郭南明?
一个大大的疑问悬在心坎上,甚感焦虑。
“揭晓了!”
外面猛地一声“炸”开,随即就像煮开了的粥,一下子沸腾起来,闹哄哄的,声浪如潮,吵得耳朵生疼。
太杂乱了,一时间无从分辨。
饶是彭青山沉稳如山,此际也有些按捺不住,急切想知道最后的结果如何。于是冲到窗前,竖起耳朵倾听,隐约间听到一句“郭南明得了第二”,心中顿时像化开的蜜糖,甜得要流溢出来,至于其他的声音,都听不进去了。
郭南明只得第二,那么第一还有什么悬念?
自然便是他彭青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