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大明第一宴
朱载坖的动作无疑有些大,但是这也是必须有的。
内部矛盾的激化,需要向外部转移。
辽东改土归流,便是将那些还没开垦出来的土地,完全利用起来。
自铁岭卫向东向北,是广阔至极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虽然这里气候寒冷,可是只要开垦出来,哪怕只熟一季,也能养活无数的人口。到时又是大明的一个新粮仓,绝对划算。
士绅们对土地兼并严重,剥削残酷。那就转移佃户,使之拥有土地。只要有人愿意往辽东移居,便可许其一户五十亩土地。
在大明人口还没有暴涨起来之前,关于土地兼并的矛盾便会得到彻底的缓解。
再大力发展工商,吸收许多无地劳力,这便能使得大明社会变的稳定,且可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
朝中百官没人敢反对,也没人能反对。朱载坖如今的威望威信,并不象他的年纪那么轻。
而且朱载坖这么做,也还有着其他的考虑。
今年是隆庆元年,也是科考之年。即使不是科考之年,也要多开一次恩科。
“今年为科举之年,又是朕登基第一年,便要加倍录取才可。所录赐同进士俱授实职,使其供职于关外新设州府。”朱载坖还是要给读书人一点甜头的,但也包藏着自己的用心,“凡参与会试考生,皆要提前三个月入京,食宿于格物书院,由刘来山长授尔等格物之学。虽读圣贤之书,即负牧民之责,岂能不分五谷,不知蚕桑机杼。学者不必精,但须知其然也。格物之学也有考卷一张,计入成绩。”
朱载坖的理由光明正大,百官没啥好说的。也没什么可争的,和皇帝抬杠,是怕自己死的不快吗。
眼下只是不必精,但将来朱载坖会逐渐加大格物的成绩影响,而后增加门类,使之正式登上大雅之堂。如此一来,便会让许多读书人,自己就去研究格物了。温水煮青蛙,自然就比激烈的改革更容易让人接受。
这个消息只要一传出去,便会让天下的举人为之疯狂。
关键不是别的,而是朱载坖加倍录取四个字。这代表着许多屡试不第之人,很有希望在今年大显身手,或者是撞中大运。
在嘉靖年间,会试录取人数一般都是三四百人左右。朱载坖一张口,就是加倍。那代表着会录取六百至八百人,这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
八月秋闱主考官为南京礼部尚书李玑,副考官则为格物书院山长刘来。
刘来当然也在殿中,当场就出列道:“陛下所言甚是,只是这各地考生前来,必定人数众多。格物书院草创未及一年,安能容得下如此多人。陛下是不是将这些考生另行安置才是。”
朱载坖笑道:“格物书院只是小了一些而已,可扩建其规模。房舍务以简朴实用为要,当能在五月之前完工。所扩之房舍,将来也可为格物书院生员之居舍。”
刘来一下子便明白了朱载坖的打算,这是借着这个机会,将格物书院扩大。现在扩建的够大,将来格物书院也能多招生员。
“陛下圣明,臣遵旨。”刘来越想越是得意,却平静的退回众臣的队伍。
“诸卿,我大明中兴,便始之于今日。”朱载坖站起身来,对着下面的大臣们躬身拱手一礼道:“能与诸卿携手,若使大明国富民强威震四方,实为朕之幸也!我等君臣齐心,宜共勉之!”
徐阶急忙带着百官跪倒还礼,“臣等岂敢受陛下之礼,富国兴邦臣等之责,能侍于陛下御前,亦为臣等之幸。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朝会最后,便是朱载坖赐宴。
今天将士绅的赋税也收了,天下读书人多少都是会有怨言的。朱载坖也是安抚一下臣属,使之心理上好过一点。反正去年的收支还不错,吃也吃不了多少。
为了让群臣知道辽东之富,朱载坖特意让顾承光从辽东采购了许多山珍。熊掌、鹿胎、猴头菇、飞龙、雪蛤、大鳇鱼等等,应有尽有,可算是让众臣大开眼界。
有几道菜式,根本就是用的蒙元吃法。烤全羊、烤全牛,整个的抬了上来,下面还架着炭火。焦香扑鼻,热气熏蒸,让人食指大动。
上百的小黄门游走于群臣之间,不时的以小刀切取烤肉于盘,流水般的送到各个大臣的面前。
最后一道菜,一条大鳇鱼。这条鱼重达数百斤,有一丈多长,整个放在一只巨大的铁盘上蒸熟,被数十名小黄门抬了上来。
朱载坖向群臣举杯道:“诸卿,今日大宴之饮食,皆为关外之物产。朕数次迁民于关外,非只为了圈地。实为关外虽冷,但极其富饶,物产之丰超出想象。此盘中之巨鱼,产于关外黑龙江。大者长数丈,重数千斤,几成蛟耳。难得的是鱼虽大,但肉质鲜嫩可口,骨亦脆糯爽口,实为天下之美味。朕为天下臣民之主,移民于关外,岂能害民。今日只是让诸卿知道,已经移居关外之民,皆可享此口福。”
若说之前的烤全羊和烤全牛,只是炫耀打败俺答汗的武功。现在这条巨大的鳇鱼,便是让群臣震憾了。
当下有小黄门上前,以铁夹将鳇鱼一块块的装入盘中,送到了百官面前。
能得到陛下如此隆重的宴请,而且全是硬菜,别管百官心中之前是怎么想的,美食当前,现在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虽然菜式看着粗豪,可都是出自御厨手笔,其中别有匠心。即使是出身江南见惯了精细美食者,也对这顿御宴赞不绝口。
一顿饭,直从午时吃到了申时初才散去。
沈一贯身为大明报的主管人,很是敏锐的体会到了朱载坖的用意。他一回去,便奋笔疾书,将今日大朝会的事情写成了文章准备发在大明报上。另外又写了一篇关于御宴美食的,其中食材皆为物产丰饶之辽东所产,如何鲜美难当,如何香滑粘口云云。虽然吃不上,可是让人读了便有心生向往之感。
大明向有民以食为天之说,如此一来,对于向关外移民,便起到了最直接的推动作用。
又有百官回府之后,对家人的评述,佐证了大明报所登的文章。
隆庆元年这场大明第一宴,便被民间传的神乎其神,仿佛没吃过这次宴席,便白活了一般。
内部矛盾的激化,需要向外部转移。
辽东改土归流,便是将那些还没开垦出来的土地,完全利用起来。
自铁岭卫向东向北,是广阔至极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虽然这里气候寒冷,可是只要开垦出来,哪怕只熟一季,也能养活无数的人口。到时又是大明的一个新粮仓,绝对划算。
士绅们对土地兼并严重,剥削残酷。那就转移佃户,使之拥有土地。只要有人愿意往辽东移居,便可许其一户五十亩土地。
在大明人口还没有暴涨起来之前,关于土地兼并的矛盾便会得到彻底的缓解。
再大力发展工商,吸收许多无地劳力,这便能使得大明社会变的稳定,且可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
朝中百官没人敢反对,也没人能反对。朱载坖如今的威望威信,并不象他的年纪那么轻。
而且朱载坖这么做,也还有着其他的考虑。
今年是隆庆元年,也是科考之年。即使不是科考之年,也要多开一次恩科。
“今年为科举之年,又是朕登基第一年,便要加倍录取才可。所录赐同进士俱授实职,使其供职于关外新设州府。”朱载坖还是要给读书人一点甜头的,但也包藏着自己的用心,“凡参与会试考生,皆要提前三个月入京,食宿于格物书院,由刘来山长授尔等格物之学。虽读圣贤之书,即负牧民之责,岂能不分五谷,不知蚕桑机杼。学者不必精,但须知其然也。格物之学也有考卷一张,计入成绩。”
朱载坖的理由光明正大,百官没啥好说的。也没什么可争的,和皇帝抬杠,是怕自己死的不快吗。
眼下只是不必精,但将来朱载坖会逐渐加大格物的成绩影响,而后增加门类,使之正式登上大雅之堂。如此一来,便会让许多读书人,自己就去研究格物了。温水煮青蛙,自然就比激烈的改革更容易让人接受。
这个消息只要一传出去,便会让天下的举人为之疯狂。
关键不是别的,而是朱载坖加倍录取四个字。这代表着许多屡试不第之人,很有希望在今年大显身手,或者是撞中大运。
在嘉靖年间,会试录取人数一般都是三四百人左右。朱载坖一张口,就是加倍。那代表着会录取六百至八百人,这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
八月秋闱主考官为南京礼部尚书李玑,副考官则为格物书院山长刘来。
刘来当然也在殿中,当场就出列道:“陛下所言甚是,只是这各地考生前来,必定人数众多。格物书院草创未及一年,安能容得下如此多人。陛下是不是将这些考生另行安置才是。”
朱载坖笑道:“格物书院只是小了一些而已,可扩建其规模。房舍务以简朴实用为要,当能在五月之前完工。所扩之房舍,将来也可为格物书院生员之居舍。”
刘来一下子便明白了朱载坖的打算,这是借着这个机会,将格物书院扩大。现在扩建的够大,将来格物书院也能多招生员。
“陛下圣明,臣遵旨。”刘来越想越是得意,却平静的退回众臣的队伍。
“诸卿,我大明中兴,便始之于今日。”朱载坖站起身来,对着下面的大臣们躬身拱手一礼道:“能与诸卿携手,若使大明国富民强威震四方,实为朕之幸也!我等君臣齐心,宜共勉之!”
徐阶急忙带着百官跪倒还礼,“臣等岂敢受陛下之礼,富国兴邦臣等之责,能侍于陛下御前,亦为臣等之幸。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朝会最后,便是朱载坖赐宴。
今天将士绅的赋税也收了,天下读书人多少都是会有怨言的。朱载坖也是安抚一下臣属,使之心理上好过一点。反正去年的收支还不错,吃也吃不了多少。
为了让群臣知道辽东之富,朱载坖特意让顾承光从辽东采购了许多山珍。熊掌、鹿胎、猴头菇、飞龙、雪蛤、大鳇鱼等等,应有尽有,可算是让众臣大开眼界。
有几道菜式,根本就是用的蒙元吃法。烤全羊、烤全牛,整个的抬了上来,下面还架着炭火。焦香扑鼻,热气熏蒸,让人食指大动。
上百的小黄门游走于群臣之间,不时的以小刀切取烤肉于盘,流水般的送到各个大臣的面前。
最后一道菜,一条大鳇鱼。这条鱼重达数百斤,有一丈多长,整个放在一只巨大的铁盘上蒸熟,被数十名小黄门抬了上来。
朱载坖向群臣举杯道:“诸卿,今日大宴之饮食,皆为关外之物产。朕数次迁民于关外,非只为了圈地。实为关外虽冷,但极其富饶,物产之丰超出想象。此盘中之巨鱼,产于关外黑龙江。大者长数丈,重数千斤,几成蛟耳。难得的是鱼虽大,但肉质鲜嫩可口,骨亦脆糯爽口,实为天下之美味。朕为天下臣民之主,移民于关外,岂能害民。今日只是让诸卿知道,已经移居关外之民,皆可享此口福。”
若说之前的烤全羊和烤全牛,只是炫耀打败俺答汗的武功。现在这条巨大的鳇鱼,便是让群臣震憾了。
当下有小黄门上前,以铁夹将鳇鱼一块块的装入盘中,送到了百官面前。
能得到陛下如此隆重的宴请,而且全是硬菜,别管百官心中之前是怎么想的,美食当前,现在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虽然菜式看着粗豪,可都是出自御厨手笔,其中别有匠心。即使是出身江南见惯了精细美食者,也对这顿御宴赞不绝口。
一顿饭,直从午时吃到了申时初才散去。
沈一贯身为大明报的主管人,很是敏锐的体会到了朱载坖的用意。他一回去,便奋笔疾书,将今日大朝会的事情写成了文章准备发在大明报上。另外又写了一篇关于御宴美食的,其中食材皆为物产丰饶之辽东所产,如何鲜美难当,如何香滑粘口云云。虽然吃不上,可是让人读了便有心生向往之感。
大明向有民以食为天之说,如此一来,对于向关外移民,便起到了最直接的推动作用。
又有百官回府之后,对家人的评述,佐证了大明报所登的文章。
隆庆元年这场大明第一宴,便被民间传的神乎其神,仿佛没吃过这次宴席,便白活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