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节
“脾气不好有什么?哥哥对我一直很好。”
“哥哥其实很温柔,不会主动伤害别人。”
……她真好。
越好,显得他越卑鄙。他是个渺小如尘的卑微之物,却妄想留住太阳。所以他骗了她。
三十多年的时光,日日夜夜,他从她那里得到了多少爱意、享受了多少美好绮丽的光阴,就被那份不能言说的恐惧折磨了多久。
――她究竟爱他,还是一个欺骗来的假象?
后来,北齐的实力渐渐强大。随着粮食的增多、人口的增长,以及大量武器的研发,这个国家对统一越来越有野心。
阿沐开始感到忧虑。
姜滟云给他们寄信,也透露出莫大焦灼。她说朝堂上越来越多人觉得,是时候统一南北了。
阿沐苦闷地问:“怎么要打仗?”
他一边为她浣发,一边回答:“过去,南朝比我们产出丰裕。当时停战的主要原因,除了两边不想再消耗,也因为南朝想要将他们的各类商品输送过来,赚北齐的钱。这些年过去,北齐现在国泰民安、国库充盈,各地粮仓也堆满了粮食,自然不再需要南朝多少东西。此战,是北齐需要,也是南朝各大世家的共同愿望。”
阿沐惊讶道;“可我看南朝虽然富裕,也不是家家户户都……啊。”
他知道她懂了。她聪明,一点就透,只是不愿意在这些俗事上下功夫。
他肯定了她的猜测:“南朝被大大小小世家把控,百姓过得普普通通,利润全被各家得了去。”
阿沐叹了口气:“原来如此。那他们这样,有什么好嘲笑我们北齐是皇帝一言堂的?大家都差不多。”
但很快,北齐出了另一件事。
姜滟云过世了。
他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五妹操劳多年,早就积累下了大大小小的毛病。他们都知道,她过世就会在这一两年。
阿沐哭了一场,他也有些伤感。
但这伤感还没过去,北齐就又出了一件大事:为了姜滟云的死,皇帝竟然伤心得失了心智,非说是后宫宫妃、朝中大臣暗害了姜滟云,所以满朝地开始杀人。
他们赶回琅琊城时,皇帝已经杀得血流成河。剩下的人一起反抗,将他拘禁在了宫里,对外说皇帝失心疯,然后仓促推了一个幼年皇子上位。
皇帝早年封的太子,早已夭亡。后来他一直没有再封太子。
过去人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现在才明白,原来他竟然是对姜滟云还抱了一份期待,执著地等她。
可他一发疯,却是凭一己之力,生生将井然有序的朝堂搅了个天翻地覆。
朝野间议论纷纷,甚至有人都提出,是不是南朝说得对,皇帝不如世家共治?
这一讨论尚未展开,就被烽烟和战火淹没。
南朝没有放过这大好时机,悍然对北齐宣战。
时隔四十年,南北又开始了新一轮攻伐。
北齐开始大量吸收修士,半是强迫地命令他们为国家作战。还有女人。朝廷紧急修改律令,一口气将婚龄下调十岁,目的就是迫使人们早早生育。
包括原本的女官,有些被特许了不结婚、不生育的,忽然之间也被命令要尽快生育,否则就要罢官。
而在民间,也是掀起了一轮成婚生子的热潮。各地甚至发生了不少恶性事件,都是有关强奸的。
有官员抱怨说政令太过刚硬,应当徐徐图之;有人驳斥说,战争是要人的。
战争,本就是一层层人命垒上去的。
看起来,北齐已经做好了常年战争的准备。
阿沐原本还有些动摇,想要应召去为朝廷效命,但在她亲眼目睹过几次强奸案犯无罪释放,只需要娶回被迫害的女子后,她就改变了主意。
“哥哥,我其实也不确定这样是对是错。”她对他说,“但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做。”
他说:“好。”
他们离开了琅琊城,去了南北交界的地方。
阿沐在那里开办了一家书院,她负责教导修炼,他来教人读书。她一边守在边界,只要有南边的人来犯,她就将人打回去,但另一方面,如果当地官军来征召,她也坚持不应。
他默默守着她,陪她一起。
书院一开始只是收养一些无依无靠的孤儿,后来随着战火燃烧,流离失所的人们越来越多,来投靠书院的人也越来越多。
他和阿沐一起,将这些人分了类,叫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尽量自力更生。
渐渐地,书院范围越来越多。过了十年,这里竟然成了个镇子,大家都叫它“书院镇”。
在战乱中,他和阿沐竭力让书院镇保留最后一点安宁。
但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含义正是:战争席卷一切时,没有人能真正独善其身。
终于,书院镇成了那块被盯上的肥肉。
甚至不是南朝官兵来入侵,而是北齐自己的官军盯上了他们。他们命令书院镇的人全部去服劳役,女子要全部拉去充当军妓。
他们给了三天时限。
最后的一晚,他看见阿沐在看星星。
他走过去,为她披了一件外衣。
“哥哥,对不起。”她抬头对着星空,轻声说,“我原本以为我一生都会陪你一起,可现在,我要为了保护这里而死战了。哥哥,你可不可以……”
他摇摇头,平静道:“我陪你一起。”
她沉默片刻,没有拒绝:“好。我们活着在一起,死了也一块儿。”
他和她一起望着星空,又拿出一只埙。他年轻时吹笛,近几年倒是越来越喜欢这古老的乐器了。
当他在星空下吹响埙乐时,隐约会想起一些画面;不大清楚,不算完整,却让他心中温暖又酸楚。
吹完一只完整的乐曲,他深吸了一口气。
“阿沐,有一件事,我一直想要告诉你,却一直没有开口。是关于‘双丝网’的……”
这一刻,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
过去那么多年翻滚的恐惧,都在此时消失无踪,仿佛它们只是一个幻影。
她静静听完了。
“哥哥……”
她低低地说,隐隐哽咽。
他很平和地告诉她:“如果你要恨我,就恨罢。”
她却转过来,用力给了他一个拥抱。
“哥哥,你太傻了,你应该早点告诉我。”她哽咽说,“我不知道你的药有什么作用,但是我知道,我喜欢你的时间比那更早。”
“我是真的……真的,一直都爱你。从很久以前的过去开始,从你还是个阴沉沉的、乱发脾气的少年开始,我一直都很爱你。”
他刚才还是平静的。
忽然……却也有些哽咽。
“……是,我很傻。我应该更相信你,也更相信我们的感情。”他咽下泪意,笑着拍拍她的脊背,“但是,都没关系了。”
这一生……再也没有遗憾了。
*
按照后来的历法,以扶桑建国为起点,那是公元874年的时候。
姜水边上,一个叫“书院镇”的不起眼的小地方,却承载了足以记入历史的重量。
公元874年,北齐官军围剿书院镇,逼迫男服兵役、女入妓营。
书院院长夫妇宁死不从,死战不退,竟然凭借二人之力,为书院镇的一众老少争取到了逃亡的时间。
有一些人不肯逃走,也拼上一条命,与院长夫妇一同战死。
那围剿书院镇的军队,属于当时宛州镇戍军下的一只,做惯了盗匪行径。院长夫妇虽然战死,官军却也损失惨重,连领头的将军都死了。
至于从书院镇逃出去的人,他们南渡去了南朝,在南边落地生根。
这些人里,后来有的一手造起了新的世家,有的去朝中当了大官,最差的也做了商人。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是自称“书院派”,并立志为院长夫妇报仇。这群人一点点将当年围剿书院镇的人找出来,不惜通过暗杀等方式,一层层地报复回去。
他们杀的人里,地位最高的是朝中九卿。尽管他并未指使谁去劫掠书院,但书院派的人坚持认为,他应该负责。
他们的行为对北齐造成了重创,也是影响战争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公元929年,南朝取得胜利,令持续了将近六十年的战争落下帷幕。
再次统一的国家,带着满目疮痍,重新立了一个新的国号,名为“夏”。南朝的世家们延续了自己的统治习惯,以世家联盟的方式治国。
他们也按照过去的生活习惯,保留各自的大庄园,并大量囤积民间财富。当土地兼并达到一定程度后,大量中小富户破产,沦为庄园奴仆。
国内矛盾越发尖锐。
二百年后,公元1169年,国内多地爆发起义。
公元1298年,一名寒门将军横空出世,一手镇压了起义,一手压下各大世家,登基称帝,改国号为“燕”。
据他自己说,他是当年燕国贵族后裔,不过通常认为这只是一种自夸血脉的伪辞。
燕皇尽管称帝,但世家联盟作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博弈过后,燕国设立尚书省、恢复天官冢宰制,以天官冢宰统领百官。燕皇则大赦天下,开科举取士,不论男女。
究其原因,还在天下人人都有灵力、都可为修士,也就使人人多少都有武装保卫自己的力量,使种种间隙中的博弈成为了可能。
燕国建立后,没有逃过“三代衰落”的规律。从第四位皇帝开始,已经明显缺乏祖上的魄力和手腕,更缺乏相应开拓进取之心。
尚书省开始架空皇权,连最重要的天官冢宰之位,也换上了世家的人。
所幸,科举取士制度下,不少寒门学子进入了朝堂。他们天然是皇帝的拥护者,即便君王不成器,他们也能帮扶着对抗世家。
转折点在公元1496年。
经过了二百多年的和平发展,民间的技术、财富都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这使得更多人有资源、有时间专心修炼,造就了大量的自由修士。
他们不愿意为政,却也不愿意受人制辖。他们更多愿意经商,或者单纯精研一门技术,并以此为生。
这些人渐渐结成同盟,要求在政治上获取权力,至少是保障自身安全自由的权利。他们参照历史,给自己这派起了个名字,叫“崆峒传人”,以致敬崆峒派的开创者。
“哥哥其实很温柔,不会主动伤害别人。”
……她真好。
越好,显得他越卑鄙。他是个渺小如尘的卑微之物,却妄想留住太阳。所以他骗了她。
三十多年的时光,日日夜夜,他从她那里得到了多少爱意、享受了多少美好绮丽的光阴,就被那份不能言说的恐惧折磨了多久。
――她究竟爱他,还是一个欺骗来的假象?
后来,北齐的实力渐渐强大。随着粮食的增多、人口的增长,以及大量武器的研发,这个国家对统一越来越有野心。
阿沐开始感到忧虑。
姜滟云给他们寄信,也透露出莫大焦灼。她说朝堂上越来越多人觉得,是时候统一南北了。
阿沐苦闷地问:“怎么要打仗?”
他一边为她浣发,一边回答:“过去,南朝比我们产出丰裕。当时停战的主要原因,除了两边不想再消耗,也因为南朝想要将他们的各类商品输送过来,赚北齐的钱。这些年过去,北齐现在国泰民安、国库充盈,各地粮仓也堆满了粮食,自然不再需要南朝多少东西。此战,是北齐需要,也是南朝各大世家的共同愿望。”
阿沐惊讶道;“可我看南朝虽然富裕,也不是家家户户都……啊。”
他知道她懂了。她聪明,一点就透,只是不愿意在这些俗事上下功夫。
他肯定了她的猜测:“南朝被大大小小世家把控,百姓过得普普通通,利润全被各家得了去。”
阿沐叹了口气:“原来如此。那他们这样,有什么好嘲笑我们北齐是皇帝一言堂的?大家都差不多。”
但很快,北齐出了另一件事。
姜滟云过世了。
他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五妹操劳多年,早就积累下了大大小小的毛病。他们都知道,她过世就会在这一两年。
阿沐哭了一场,他也有些伤感。
但这伤感还没过去,北齐就又出了一件大事:为了姜滟云的死,皇帝竟然伤心得失了心智,非说是后宫宫妃、朝中大臣暗害了姜滟云,所以满朝地开始杀人。
他们赶回琅琊城时,皇帝已经杀得血流成河。剩下的人一起反抗,将他拘禁在了宫里,对外说皇帝失心疯,然后仓促推了一个幼年皇子上位。
皇帝早年封的太子,早已夭亡。后来他一直没有再封太子。
过去人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现在才明白,原来他竟然是对姜滟云还抱了一份期待,执著地等她。
可他一发疯,却是凭一己之力,生生将井然有序的朝堂搅了个天翻地覆。
朝野间议论纷纷,甚至有人都提出,是不是南朝说得对,皇帝不如世家共治?
这一讨论尚未展开,就被烽烟和战火淹没。
南朝没有放过这大好时机,悍然对北齐宣战。
时隔四十年,南北又开始了新一轮攻伐。
北齐开始大量吸收修士,半是强迫地命令他们为国家作战。还有女人。朝廷紧急修改律令,一口气将婚龄下调十岁,目的就是迫使人们早早生育。
包括原本的女官,有些被特许了不结婚、不生育的,忽然之间也被命令要尽快生育,否则就要罢官。
而在民间,也是掀起了一轮成婚生子的热潮。各地甚至发生了不少恶性事件,都是有关强奸的。
有官员抱怨说政令太过刚硬,应当徐徐图之;有人驳斥说,战争是要人的。
战争,本就是一层层人命垒上去的。
看起来,北齐已经做好了常年战争的准备。
阿沐原本还有些动摇,想要应召去为朝廷效命,但在她亲眼目睹过几次强奸案犯无罪释放,只需要娶回被迫害的女子后,她就改变了主意。
“哥哥,我其实也不确定这样是对是错。”她对他说,“但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做。”
他说:“好。”
他们离开了琅琊城,去了南北交界的地方。
阿沐在那里开办了一家书院,她负责教导修炼,他来教人读书。她一边守在边界,只要有南边的人来犯,她就将人打回去,但另一方面,如果当地官军来征召,她也坚持不应。
他默默守着她,陪她一起。
书院一开始只是收养一些无依无靠的孤儿,后来随着战火燃烧,流离失所的人们越来越多,来投靠书院的人也越来越多。
他和阿沐一起,将这些人分了类,叫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尽量自力更生。
渐渐地,书院范围越来越多。过了十年,这里竟然成了个镇子,大家都叫它“书院镇”。
在战乱中,他和阿沐竭力让书院镇保留最后一点安宁。
但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含义正是:战争席卷一切时,没有人能真正独善其身。
终于,书院镇成了那块被盯上的肥肉。
甚至不是南朝官兵来入侵,而是北齐自己的官军盯上了他们。他们命令书院镇的人全部去服劳役,女子要全部拉去充当军妓。
他们给了三天时限。
最后的一晚,他看见阿沐在看星星。
他走过去,为她披了一件外衣。
“哥哥,对不起。”她抬头对着星空,轻声说,“我原本以为我一生都会陪你一起,可现在,我要为了保护这里而死战了。哥哥,你可不可以……”
他摇摇头,平静道:“我陪你一起。”
她沉默片刻,没有拒绝:“好。我们活着在一起,死了也一块儿。”
他和她一起望着星空,又拿出一只埙。他年轻时吹笛,近几年倒是越来越喜欢这古老的乐器了。
当他在星空下吹响埙乐时,隐约会想起一些画面;不大清楚,不算完整,却让他心中温暖又酸楚。
吹完一只完整的乐曲,他深吸了一口气。
“阿沐,有一件事,我一直想要告诉你,却一直没有开口。是关于‘双丝网’的……”
这一刻,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
过去那么多年翻滚的恐惧,都在此时消失无踪,仿佛它们只是一个幻影。
她静静听完了。
“哥哥……”
她低低地说,隐隐哽咽。
他很平和地告诉她:“如果你要恨我,就恨罢。”
她却转过来,用力给了他一个拥抱。
“哥哥,你太傻了,你应该早点告诉我。”她哽咽说,“我不知道你的药有什么作用,但是我知道,我喜欢你的时间比那更早。”
“我是真的……真的,一直都爱你。从很久以前的过去开始,从你还是个阴沉沉的、乱发脾气的少年开始,我一直都很爱你。”
他刚才还是平静的。
忽然……却也有些哽咽。
“……是,我很傻。我应该更相信你,也更相信我们的感情。”他咽下泪意,笑着拍拍她的脊背,“但是,都没关系了。”
这一生……再也没有遗憾了。
*
按照后来的历法,以扶桑建国为起点,那是公元874年的时候。
姜水边上,一个叫“书院镇”的不起眼的小地方,却承载了足以记入历史的重量。
公元874年,北齐官军围剿书院镇,逼迫男服兵役、女入妓营。
书院院长夫妇宁死不从,死战不退,竟然凭借二人之力,为书院镇的一众老少争取到了逃亡的时间。
有一些人不肯逃走,也拼上一条命,与院长夫妇一同战死。
那围剿书院镇的军队,属于当时宛州镇戍军下的一只,做惯了盗匪行径。院长夫妇虽然战死,官军却也损失惨重,连领头的将军都死了。
至于从书院镇逃出去的人,他们南渡去了南朝,在南边落地生根。
这些人里,后来有的一手造起了新的世家,有的去朝中当了大官,最差的也做了商人。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是自称“书院派”,并立志为院长夫妇报仇。这群人一点点将当年围剿书院镇的人找出来,不惜通过暗杀等方式,一层层地报复回去。
他们杀的人里,地位最高的是朝中九卿。尽管他并未指使谁去劫掠书院,但书院派的人坚持认为,他应该负责。
他们的行为对北齐造成了重创,也是影响战争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公元929年,南朝取得胜利,令持续了将近六十年的战争落下帷幕。
再次统一的国家,带着满目疮痍,重新立了一个新的国号,名为“夏”。南朝的世家们延续了自己的统治习惯,以世家联盟的方式治国。
他们也按照过去的生活习惯,保留各自的大庄园,并大量囤积民间财富。当土地兼并达到一定程度后,大量中小富户破产,沦为庄园奴仆。
国内矛盾越发尖锐。
二百年后,公元1169年,国内多地爆发起义。
公元1298年,一名寒门将军横空出世,一手镇压了起义,一手压下各大世家,登基称帝,改国号为“燕”。
据他自己说,他是当年燕国贵族后裔,不过通常认为这只是一种自夸血脉的伪辞。
燕皇尽管称帝,但世家联盟作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博弈过后,燕国设立尚书省、恢复天官冢宰制,以天官冢宰统领百官。燕皇则大赦天下,开科举取士,不论男女。
究其原因,还在天下人人都有灵力、都可为修士,也就使人人多少都有武装保卫自己的力量,使种种间隙中的博弈成为了可能。
燕国建立后,没有逃过“三代衰落”的规律。从第四位皇帝开始,已经明显缺乏祖上的魄力和手腕,更缺乏相应开拓进取之心。
尚书省开始架空皇权,连最重要的天官冢宰之位,也换上了世家的人。
所幸,科举取士制度下,不少寒门学子进入了朝堂。他们天然是皇帝的拥护者,即便君王不成器,他们也能帮扶着对抗世家。
转折点在公元1496年。
经过了二百多年的和平发展,民间的技术、财富都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这使得更多人有资源、有时间专心修炼,造就了大量的自由修士。
他们不愿意为政,却也不愿意受人制辖。他们更多愿意经商,或者单纯精研一门技术,并以此为生。
这些人渐渐结成同盟,要求在政治上获取权力,至少是保障自身安全自由的权利。他们参照历史,给自己这派起了个名字,叫“崆峒传人”,以致敬崆峒派的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