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孙和平混进寺院葛冬林思路大开3
第154章孙和平混进寺院葛冬林思路大开3
第二天——十一月二十八日早晨,四点钟左右,李云帆让小李把聂振华接回到房间,不一会,大李把孙和平也接回来了。恐怕连佛祖也不会想到李云帆和陈浩会使出这样一个暗度陈仓的计谋来。这一计有了非常重要的收获。这个收获并不是找到影子的踪迹,而是有力的证明了李云帆和陈浩这两个人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同志们已经闻到了狐狸的味道。
就在送茶叶的僧人来之前,也就是二、三分钟的时间吧,聂振华在银杏树上看到,从第五个房门里面探头探脑的走出一个人,他将后背紧贴着小李他们的房间的旁边,好像在听房间里面的动静,接着他又猫着腰半蹲着从窗户缝往里面瞧,他三个房间都看了。就在他回到自己房间门口的时候,养心斋的门响了,影子迅速钻进第五个房间;送茶叶的的僧人走后不到一分钟,影子又从第五个房间里面窜出来,跟了上去,穿过了养心斋,以上是聂振华所看到的情况。
孙和平看到的情况是这样的:养心斋后院里面的情况,孙和平是看不见的,一是天太黑,二是因为银杏树遮挡着。九点十一、二分的时候,从静心堂走出一个黑影,朝养心斋来了,九点二十左右的样子,有一个影子走出养心斋,朝静心堂去了。
“接着说啊。”陈浩道。
“没有了,我就看到这么多情况。”
“不对,你看到的应该是两个人才对头。”陈浩十分肯定的说。
“李队,我确实只看到一个人从静心堂走进养心斋,然后又从养心斋回到静心堂。”
“等一下,聂振华,在我们窗户外面的僧人走出养心斋之后有没有回头?”
“我把这茬给忘了,大概是九点四十的时候,他又回来了。”
“同志们,我们低估了凶手的智商。在我们窗户外面窥视的这个僧人一定是去通报消息的。躲在幕后的这个人既想掌握我们的情况,同时又极力的把自己藏的更加严实。这是一只非常狡猾的狐狸。”李云帆从烟盒里面掏出四支香烟。
大李掏出打火机给大家一一点上:“那么,另外一个人会到哪儿去呢?”
王萍道:“他一定是到方丈那儿去了,他也只能到那儿去,你们看,他从养心斋到东耳房,打开东耳房的朝西的门,然后到方丈的禅院。”
“李队,你看我们能不能做这样一个假设。”陈浩猛抽了一口烟之后,看到李云帆点头,接着说道,“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这个僧人从东耳房向西的这个门出来以后,进了西耳房的门,然后……”
“陈浩,你分析得太好了,经你这一说,我也想起来了,记得我们俩二十三号下午拜访悟觉方丈出来的时候,我们俩跟着惠清禅师进了东耳房的门,而明空禅师进的是西耳房的门,走这一条线路,玄武塔上是看不见的。”
经过这样抽丝剥茧的条分缕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初步的结论:影子的方位在龙华寺的西北方向,非北即西。
第二天,也就是十一月二十九日,同志们进驻龙华寺第七天的早晨,六点钟不到,李云帆就派陈浩和大、小李到清风寨去把葛冬林和唐二挑请进龙华寺。
六点半钟左右,葛冬林和唐二条被请进了刑侦队的住处。李云帆决定先把唐二挑晾在王萍的房间里面,先和葛冬林谈,地点在小李他们的房间里。葛冬林因为前面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情况,受到李队长和孙营长的表扬,可谓热情高涨,思路也打开了许多。有些东西当事人是不可能一股脑儿说出来的,因为他们不知道哪些东西是有价值的、哪些东西是没有价值的。当问到十三个工匠的年龄的时候,把葛冬林脑子里面的其他东西也带出来了:“十三个工匠,年龄最大的是一个姓马的老师傅,带着两个帮手,他们俩喊姓马的叫“马师傅’,马师傅的年龄大概有六十岁左右,他们专门负责彩绘和雕刻;工头姓田,五十岁上下,他什么都干,当大多是比划比划,动手比较少,有两个姓蒲的,是兄弟俩,因为这种姓以前没有听说过,所以记得比较清楚,当时,那个小一点的还特别提了一下《聊斋志异》的蒲松龄,要不然,我还不知道这个蒲字怎么写呢。这兄弟俩的年龄在三十岁左右,转干苦活累活和脏活,比如说塑像和掏井什么的,静心堂和养心斋的两口井就是这兄弟俩掏的。在十三个工匠当中,就数这兄弟两个年龄最小,其他人都在三十七、八岁以上。““葛冬林,你说的这些情况都相当重要,你再回忆一下还有没有一些细节,比如十三个工匠是什么时候走的,有没有提到到哪里去等等。”
“李队长,他们什么时候走的,这要去问一个人,这个人应该知道。”
“是谁?”陈浩等人都睁大了眼睛看着葛冬林。
“这个人是车三姑,她是专门给工匠门烧饭和洗衣服的。”葛冬林的脑袋里面还真藏了不少东西呢。
“这个车三姑如今在哪里?”
陈浩递给葛冬林一支香烟,大李赶忙给他点上。
“车三姑就在山下的桃花坞。她家里孩子多,男人在山上倒树的时候让树砸断了一条腿,家里经常揭不开锅,所以时常到寺院里面来给僧人门洗洗补补什么的。工匠来了以后,就请她给做饭洗衣。工匠们走了以后,她就回去了,孩子门都到了娶媳妇的年龄,她怕名声不好听,就没有再到寺院里面来做事。”
“葛冬林,请你再想一想,惠清禅师是在什么时候到龙华寺来的呢?”李云帆问。
“惠清禅师是六七年的秋天到龙华寺来的,就是现在这个季节。”
“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啊?”
“惠清禅师的行李还是我挑上山的呢。”
“那么龙华寺的大修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
“刚入秋就结束了。”
同志们看到,李队长的眉头又紧锁了起来。因为,大家已经把惠清禅师列为重点怀疑对象,案发时间就定在龙华寺大修的过程中,惠清禅师却是在案发几个月以后才来到龙华寺,这不就等于要把惠清禅师排除在外了吗。
“葛冬林,这个惠清禅师是从哪一座寺院转到龙华寺来的?”
“是从南京的栖霞寺来的,”
“葛冬林,没想到你这小子的脑子里面装了这么多的东西,你咋不早说呢?”孙营长将他那大铁锤一样的拳头砸在葛冬林的肩膀上面。我们能看出,他和同志们一样也是非常的兴奋,尽管如此,他还是把劲使在了拳头上,而没有把劲使在嗓门上,他把声音压得很低。
“这不是才想起来吗。谁知道这些陈芝麻烂谷子会派上用场呢?”
“葛冬林,谢谢你啊,等我们把龙华寺的案子了结啦,咱们到龙华堡找一家最好的馆子吃一顿,孙营长和聂振华,我先把这笔帐欠在这儿。”
“李队,你太英明了,到时候,咱们再弄几瓶好酒喝喝。”大李道。
第二天——十一月二十八日早晨,四点钟左右,李云帆让小李把聂振华接回到房间,不一会,大李把孙和平也接回来了。恐怕连佛祖也不会想到李云帆和陈浩会使出这样一个暗度陈仓的计谋来。这一计有了非常重要的收获。这个收获并不是找到影子的踪迹,而是有力的证明了李云帆和陈浩这两个人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同志们已经闻到了狐狸的味道。
就在送茶叶的僧人来之前,也就是二、三分钟的时间吧,聂振华在银杏树上看到,从第五个房门里面探头探脑的走出一个人,他将后背紧贴着小李他们的房间的旁边,好像在听房间里面的动静,接着他又猫着腰半蹲着从窗户缝往里面瞧,他三个房间都看了。就在他回到自己房间门口的时候,养心斋的门响了,影子迅速钻进第五个房间;送茶叶的的僧人走后不到一分钟,影子又从第五个房间里面窜出来,跟了上去,穿过了养心斋,以上是聂振华所看到的情况。
孙和平看到的情况是这样的:养心斋后院里面的情况,孙和平是看不见的,一是天太黑,二是因为银杏树遮挡着。九点十一、二分的时候,从静心堂走出一个黑影,朝养心斋来了,九点二十左右的样子,有一个影子走出养心斋,朝静心堂去了。
“接着说啊。”陈浩道。
“没有了,我就看到这么多情况。”
“不对,你看到的应该是两个人才对头。”陈浩十分肯定的说。
“李队,我确实只看到一个人从静心堂走进养心斋,然后又从养心斋回到静心堂。”
“等一下,聂振华,在我们窗户外面的僧人走出养心斋之后有没有回头?”
“我把这茬给忘了,大概是九点四十的时候,他又回来了。”
“同志们,我们低估了凶手的智商。在我们窗户外面窥视的这个僧人一定是去通报消息的。躲在幕后的这个人既想掌握我们的情况,同时又极力的把自己藏的更加严实。这是一只非常狡猾的狐狸。”李云帆从烟盒里面掏出四支香烟。
大李掏出打火机给大家一一点上:“那么,另外一个人会到哪儿去呢?”
王萍道:“他一定是到方丈那儿去了,他也只能到那儿去,你们看,他从养心斋到东耳房,打开东耳房的朝西的门,然后到方丈的禅院。”
“李队,你看我们能不能做这样一个假设。”陈浩猛抽了一口烟之后,看到李云帆点头,接着说道,“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这个僧人从东耳房向西的这个门出来以后,进了西耳房的门,然后……”
“陈浩,你分析得太好了,经你这一说,我也想起来了,记得我们俩二十三号下午拜访悟觉方丈出来的时候,我们俩跟着惠清禅师进了东耳房的门,而明空禅师进的是西耳房的门,走这一条线路,玄武塔上是看不见的。”
经过这样抽丝剥茧的条分缕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初步的结论:影子的方位在龙华寺的西北方向,非北即西。
第二天,也就是十一月二十九日,同志们进驻龙华寺第七天的早晨,六点钟不到,李云帆就派陈浩和大、小李到清风寨去把葛冬林和唐二挑请进龙华寺。
六点半钟左右,葛冬林和唐二条被请进了刑侦队的住处。李云帆决定先把唐二挑晾在王萍的房间里面,先和葛冬林谈,地点在小李他们的房间里。葛冬林因为前面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情况,受到李队长和孙营长的表扬,可谓热情高涨,思路也打开了许多。有些东西当事人是不可能一股脑儿说出来的,因为他们不知道哪些东西是有价值的、哪些东西是没有价值的。当问到十三个工匠的年龄的时候,把葛冬林脑子里面的其他东西也带出来了:“十三个工匠,年龄最大的是一个姓马的老师傅,带着两个帮手,他们俩喊姓马的叫“马师傅’,马师傅的年龄大概有六十岁左右,他们专门负责彩绘和雕刻;工头姓田,五十岁上下,他什么都干,当大多是比划比划,动手比较少,有两个姓蒲的,是兄弟俩,因为这种姓以前没有听说过,所以记得比较清楚,当时,那个小一点的还特别提了一下《聊斋志异》的蒲松龄,要不然,我还不知道这个蒲字怎么写呢。这兄弟俩的年龄在三十岁左右,转干苦活累活和脏活,比如说塑像和掏井什么的,静心堂和养心斋的两口井就是这兄弟俩掏的。在十三个工匠当中,就数这兄弟两个年龄最小,其他人都在三十七、八岁以上。““葛冬林,你说的这些情况都相当重要,你再回忆一下还有没有一些细节,比如十三个工匠是什么时候走的,有没有提到到哪里去等等。”
“李队长,他们什么时候走的,这要去问一个人,这个人应该知道。”
“是谁?”陈浩等人都睁大了眼睛看着葛冬林。
“这个人是车三姑,她是专门给工匠门烧饭和洗衣服的。”葛冬林的脑袋里面还真藏了不少东西呢。
“这个车三姑如今在哪里?”
陈浩递给葛冬林一支香烟,大李赶忙给他点上。
“车三姑就在山下的桃花坞。她家里孩子多,男人在山上倒树的时候让树砸断了一条腿,家里经常揭不开锅,所以时常到寺院里面来给僧人门洗洗补补什么的。工匠来了以后,就请她给做饭洗衣。工匠们走了以后,她就回去了,孩子门都到了娶媳妇的年龄,她怕名声不好听,就没有再到寺院里面来做事。”
“葛冬林,请你再想一想,惠清禅师是在什么时候到龙华寺来的呢?”李云帆问。
“惠清禅师是六七年的秋天到龙华寺来的,就是现在这个季节。”
“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啊?”
“惠清禅师的行李还是我挑上山的呢。”
“那么龙华寺的大修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
“刚入秋就结束了。”
同志们看到,李队长的眉头又紧锁了起来。因为,大家已经把惠清禅师列为重点怀疑对象,案发时间就定在龙华寺大修的过程中,惠清禅师却是在案发几个月以后才来到龙华寺,这不就等于要把惠清禅师排除在外了吗。
“葛冬林,这个惠清禅师是从哪一座寺院转到龙华寺来的?”
“是从南京的栖霞寺来的,”
“葛冬林,没想到你这小子的脑子里面装了这么多的东西,你咋不早说呢?”孙营长将他那大铁锤一样的拳头砸在葛冬林的肩膀上面。我们能看出,他和同志们一样也是非常的兴奋,尽管如此,他还是把劲使在了拳头上,而没有把劲使在嗓门上,他把声音压得很低。
“这不是才想起来吗。谁知道这些陈芝麻烂谷子会派上用场呢?”
“葛冬林,谢谢你啊,等我们把龙华寺的案子了结啦,咱们到龙华堡找一家最好的馆子吃一顿,孙营长和聂振华,我先把这笔帐欠在这儿。”
“李队,你太英明了,到时候,咱们再弄几瓶好酒喝喝。”大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