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京畿酷吏
从平城向长安,这一路走走停停,霍去病的大军竟然又用了四个多月时间。而返回长安时已经是元狩五年的三月了,从这时间上来说,大的历史进程还是没有改变。
关于对诸将封侯的消息,霍去病却是在大军行至晋阳(后世太原)时才公布的。这一消息的公布确实引起了军中诸将的强烈震动,而出乎霍光意料的,李敢在知道自己仅仅被封为关内侯后,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即看不出高兴也看不出失落。而且霍光发现从几天前起,李敢就变得有些沉默寡言了,这与他原本的性格有很大的差异。
“难道他已经知道李广自杀的消息?估计是丞相李蔡告诉他的,他竟然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将消息传递到军营中,这李蔡还真有些能耐。”霍光估计李敢已经知道了自己父亲的事情,或许李蔡有过什么特别嘱咐,所以李敢才强装着一副没事的样子。
这一次除了已是列侯的宜冠侯高不识和昌武侯赵安稽外,又有六人封侯。具体的则是:
右北平太守陆博德,斩首捕虏共两千七百级,赏食邑一千六百户,封符离侯。
北地都尉卫山,俘屯头王、韩王,赏食邑一千二百户,封益阳侯。
校尉仆多,斩首捕虏三千二百级,赏食邑一千一百户,封辉渠侯。
复陆支,赏食邑一千三百户,封壮侯。
伊即轩,赏食邑一千八百户,封下麾侯。
这里关于复陆支和伊即轩的封赏就有些模糊了,不过这两人因为都是匈奴降将,这次封侯其实也不完全只依凭这次漠北之战两人的功绩,还有原本两人在匈奴的地位,等综合因素而封的侯。
六人中最后一人自然就是以三百户封关内侯的李敢。
至于原本已是侯爵的高不识和赵安稽,又分别益封了三百户食邑。而经此益封,宜冠侯高不识的封户已经达到了一千四百户,而昌武侯赵安稽的封户更是已经多达两千七百户。这两人即便在列侯之中也属中等了!
而另外一位恢复侯爵的赵破奴,则是依旧复爵从骠侯,而且在原有的一千五百户封户上再益封三百户。
自此整个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军团一人复侯,两侯益封,六人新封侯。加上各级军官皆有军功爵位封赏,士卒也皆进爵至少三等,整个军团可以说收获了大汉立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封赏。
当然具体的封赏事宜,还有印信绶带,还需要返回长安后由汉武帝主持,毕竟封侯这不是小事。
三月的长安也已经春意盎然了,似乎连老天都在迎接远征漠北的将士,大军刚一进长安地界就下起了绵绵春雨。因为此时汉武帝还没有设置三辅之地,京师还是由左右内史治理,而此时的京畿之地同样也叫内史。
左右内史等同于两千石郡太守,不过这两位是可以参议朝会的,地位上又比外地郡守高出半级。而历史上并无左右内史划地分治的明确记载,那么按汉代以右为尊的习惯,很可能整个京畿之地便以右内史为主,左内史为辅。每个朝代左右为尊的情况不尽相同,而汉代恰恰就是以又为尊,成语无出其右正是出自这个时代。
而就在霍去病大军距离长安县还有一百多里的时候,时任右内史的义纵已经带着大量属吏恭候着霍去病了。
“侯爷凯旋而归,陛下已经下旨先妥善安排将士,择日陛下将祭告太庙,并为全军将士犒赏。下官已在长安县为侯爷大军安排了驻地,这几日就先委屈众将士了!”大帐之中义纵虽然言语恭敬,神情却是不卑不亢,这一点和一路上其他官员可是形成了极大的差距。不过霍光一时也想不起来,汉武帝时期有义纵这样一个名人,所以还并不知道此人有什么与众不同。
“既然是陛下的旨意,那么内史安排便可。”霍去病对义纵也少了对其他官员的那丝傲慢,这一点让霍光更是对义纵另眼向看。
随后霍去病近五万大军,连同数千匈奴俘虏又行军数十里,来到了长安县驻地,长安县自然就是大汉京城长安所在,不过五万大军是不可能进入长安城的。如果不是霍去病统帅这支大军,又是得胜班师,恐怕想要在如此靠近长安城的地方驻扎也不可能。
义纵身为内史,自然公务繁忙,将霍去病大军暂时安排妥当后,他又马不停蹄的返回内史衙门安排大军的后续事宜。
“兄长,我看这义纵好像有些特别,连兄长对他似乎都另眼相看。不知此人有何独到之处?”义纵一走,霍去病就问出了自己的疑问。此时大帐之中也没有其他人,两兄弟说起话来也随意的多。本来已经到了长安,霍去病甚至麾下大部分将领在长安都是有府邸的,可是大军刚到,他们这些将领没有皇帝旨意也不敢擅入长安,甚至连回自己府邸都不行,所以一干将领也只能暂时住在军营。
“哦?这个人你到还真该认识一下。你可知道这长安城中有哪两个人是不能得罪的?”霍去病似乎也想到了改给霍光介绍一下长安的局势,于是顺势说道。
“这……如果说不能得罪,恐怕这长安城中有太多人都不能得罪。可又要说最不能得罪的应该有一个是御史大夫。”霍光想了一下回答道。这长安城中权贵云集,确实很多人都不该去得罪。可要说最不该得罪的那么就应该是负责监察百官,不是丞相却权比丞相的御史大夫。当然皇帝不在讨论的行列。
“对,如果为官者,御史大夫张汤是万万不能得罪的。而为民者,这位右内史义纵也是万万不能得罪的。此人执政严酷,向来依法办事不讲情面,更难得他不避权贵。长安那些地主豪强,朝中子弟无不人人畏之如虎。当年此人还只是长安令的时候,就敢将王太后的外孙缉拿法办。而今此人圣眷正隆,不到万不得已先不要和此人产生冲突。”霍去病将义纵的事迹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又提带着告诉霍光一些长安局势。
“原来是他……”霍光终于想起了关于此人的一些事情,当然并不是霍光就真知道义纵的事,而是因为此人竟然与酷吏张汤齐名,那么他的最终结局霍光就知道一些了。
汉武帝时期有两类人最多,一类是名将,而另一类就是酷吏。其中酷吏中有十位非常著名,被称作汉武帝十大酷吏。先前霍去病提到的御史大夫张汤便是十大酷吏之首,而义纵能与张汤齐名自然不言而喻。不过汉武帝手下这十大酷吏,虽然各个一度风光无限,可是最终的结局都很惨,最后无一人善终,其中还几位都被移灭了五族。如果霍光没记错的话,张汤义纵二人应该都是两三年后就会被汉武帝处死!
“此人手段严厉,肯定得罪了不少权贵,圣眷也终有衰减一日,我看此人将来难以善终啊!”霍光回想起刚才霍去病提到义纵连王太后外孙都敢法办的事,即便不用知道历史,也能想到他的结局不会很好。那王太后就是汉武帝的生母王娡,连她的外孙都敢动,也不得不佩服这义纵确实胆大。
“他们做事手段虽然有些激进,不过办的也都是些实事,再说朝廷也需要他们这样的官吏才行。虽然前些年陛下有意尊崇儒家,可是仅仅儒家也难以治国,没有兵家法家更何谈安天下?”霍去病言语间对张汤义纵等人并不排斥,而他此时竟然提及到了后世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实霍光经过穿越的这些日子也算明白了,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不过是后人的曲解,原本董仲舒的原话是‘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意思是说在统治思想上以儒家思想神话皇权。
而实际上除了儒家之外的,兵、法、墨、农、阴阳这些学说依旧被统治阶层所吸纳。这也是为什么代表着法家的酷吏在汉武帝中期还如此盛行,而通过与霍去病的接触交流,霍光发现自己这位兄长身上明显带着强烈的兵家色彩。
依据霍光多出几千的认识来看,所谓罢黜百家又哪里有真正的罢黜过?即便到了两千年后,治世发展依旧需要法家,兵家等各家学说的思想。当然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随着时间的推演,各种思想的界限并不那么明显,最终形成的是一个合儒法兼名墨,集所有思想于一体的大乘理念。
其实这也正是如今霍光的思想理念,他不像现在这个时代的人那样,大多被一种思想所左右,这也算是霍光身处这个时代的另一个优势。
“这下好了,在过几日咱们就能回家。想必嬗儿见到你这个叔叔一定会非常高兴的,嬗儿已经三岁了,不知道还认不认得我这个爹爹,嘿嘿……”霍去病脸色带着微微的笑意,这还是半年来霍光第一次见兄长主动提起自己的侄儿霍嬗。
而已说起霍嬗,霍去病这位戎马一生的军神,脸色也露出难以掩饰的慈爱。特别是最后那有些憨傻的笑声,哪里还有半分纵横大漠的英雄气概,有的只是一个普通父亲离家久别后,对家中幼子的思念!
关于对诸将封侯的消息,霍去病却是在大军行至晋阳(后世太原)时才公布的。这一消息的公布确实引起了军中诸将的强烈震动,而出乎霍光意料的,李敢在知道自己仅仅被封为关内侯后,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即看不出高兴也看不出失落。而且霍光发现从几天前起,李敢就变得有些沉默寡言了,这与他原本的性格有很大的差异。
“难道他已经知道李广自杀的消息?估计是丞相李蔡告诉他的,他竟然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将消息传递到军营中,这李蔡还真有些能耐。”霍光估计李敢已经知道了自己父亲的事情,或许李蔡有过什么特别嘱咐,所以李敢才强装着一副没事的样子。
这一次除了已是列侯的宜冠侯高不识和昌武侯赵安稽外,又有六人封侯。具体的则是:
右北平太守陆博德,斩首捕虏共两千七百级,赏食邑一千六百户,封符离侯。
北地都尉卫山,俘屯头王、韩王,赏食邑一千二百户,封益阳侯。
校尉仆多,斩首捕虏三千二百级,赏食邑一千一百户,封辉渠侯。
复陆支,赏食邑一千三百户,封壮侯。
伊即轩,赏食邑一千八百户,封下麾侯。
这里关于复陆支和伊即轩的封赏就有些模糊了,不过这两人因为都是匈奴降将,这次封侯其实也不完全只依凭这次漠北之战两人的功绩,还有原本两人在匈奴的地位,等综合因素而封的侯。
六人中最后一人自然就是以三百户封关内侯的李敢。
至于原本已是侯爵的高不识和赵安稽,又分别益封了三百户食邑。而经此益封,宜冠侯高不识的封户已经达到了一千四百户,而昌武侯赵安稽的封户更是已经多达两千七百户。这两人即便在列侯之中也属中等了!
而另外一位恢复侯爵的赵破奴,则是依旧复爵从骠侯,而且在原有的一千五百户封户上再益封三百户。
自此整个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军团一人复侯,两侯益封,六人新封侯。加上各级军官皆有军功爵位封赏,士卒也皆进爵至少三等,整个军团可以说收获了大汉立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封赏。
当然具体的封赏事宜,还有印信绶带,还需要返回长安后由汉武帝主持,毕竟封侯这不是小事。
三月的长安也已经春意盎然了,似乎连老天都在迎接远征漠北的将士,大军刚一进长安地界就下起了绵绵春雨。因为此时汉武帝还没有设置三辅之地,京师还是由左右内史治理,而此时的京畿之地同样也叫内史。
左右内史等同于两千石郡太守,不过这两位是可以参议朝会的,地位上又比外地郡守高出半级。而历史上并无左右内史划地分治的明确记载,那么按汉代以右为尊的习惯,很可能整个京畿之地便以右内史为主,左内史为辅。每个朝代左右为尊的情况不尽相同,而汉代恰恰就是以又为尊,成语无出其右正是出自这个时代。
而就在霍去病大军距离长安县还有一百多里的时候,时任右内史的义纵已经带着大量属吏恭候着霍去病了。
“侯爷凯旋而归,陛下已经下旨先妥善安排将士,择日陛下将祭告太庙,并为全军将士犒赏。下官已在长安县为侯爷大军安排了驻地,这几日就先委屈众将士了!”大帐之中义纵虽然言语恭敬,神情却是不卑不亢,这一点和一路上其他官员可是形成了极大的差距。不过霍光一时也想不起来,汉武帝时期有义纵这样一个名人,所以还并不知道此人有什么与众不同。
“既然是陛下的旨意,那么内史安排便可。”霍去病对义纵也少了对其他官员的那丝傲慢,这一点让霍光更是对义纵另眼向看。
随后霍去病近五万大军,连同数千匈奴俘虏又行军数十里,来到了长安县驻地,长安县自然就是大汉京城长安所在,不过五万大军是不可能进入长安城的。如果不是霍去病统帅这支大军,又是得胜班师,恐怕想要在如此靠近长安城的地方驻扎也不可能。
义纵身为内史,自然公务繁忙,将霍去病大军暂时安排妥当后,他又马不停蹄的返回内史衙门安排大军的后续事宜。
“兄长,我看这义纵好像有些特别,连兄长对他似乎都另眼相看。不知此人有何独到之处?”义纵一走,霍去病就问出了自己的疑问。此时大帐之中也没有其他人,两兄弟说起话来也随意的多。本来已经到了长安,霍去病甚至麾下大部分将领在长安都是有府邸的,可是大军刚到,他们这些将领没有皇帝旨意也不敢擅入长安,甚至连回自己府邸都不行,所以一干将领也只能暂时住在军营。
“哦?这个人你到还真该认识一下。你可知道这长安城中有哪两个人是不能得罪的?”霍去病似乎也想到了改给霍光介绍一下长安的局势,于是顺势说道。
“这……如果说不能得罪,恐怕这长安城中有太多人都不能得罪。可又要说最不能得罪的应该有一个是御史大夫。”霍光想了一下回答道。这长安城中权贵云集,确实很多人都不该去得罪。可要说最不该得罪的那么就应该是负责监察百官,不是丞相却权比丞相的御史大夫。当然皇帝不在讨论的行列。
“对,如果为官者,御史大夫张汤是万万不能得罪的。而为民者,这位右内史义纵也是万万不能得罪的。此人执政严酷,向来依法办事不讲情面,更难得他不避权贵。长安那些地主豪强,朝中子弟无不人人畏之如虎。当年此人还只是长安令的时候,就敢将王太后的外孙缉拿法办。而今此人圣眷正隆,不到万不得已先不要和此人产生冲突。”霍去病将义纵的事迹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又提带着告诉霍光一些长安局势。
“原来是他……”霍光终于想起了关于此人的一些事情,当然并不是霍光就真知道义纵的事,而是因为此人竟然与酷吏张汤齐名,那么他的最终结局霍光就知道一些了。
汉武帝时期有两类人最多,一类是名将,而另一类就是酷吏。其中酷吏中有十位非常著名,被称作汉武帝十大酷吏。先前霍去病提到的御史大夫张汤便是十大酷吏之首,而义纵能与张汤齐名自然不言而喻。不过汉武帝手下这十大酷吏,虽然各个一度风光无限,可是最终的结局都很惨,最后无一人善终,其中还几位都被移灭了五族。如果霍光没记错的话,张汤义纵二人应该都是两三年后就会被汉武帝处死!
“此人手段严厉,肯定得罪了不少权贵,圣眷也终有衰减一日,我看此人将来难以善终啊!”霍光回想起刚才霍去病提到义纵连王太后外孙都敢法办的事,即便不用知道历史,也能想到他的结局不会很好。那王太后就是汉武帝的生母王娡,连她的外孙都敢动,也不得不佩服这义纵确实胆大。
“他们做事手段虽然有些激进,不过办的也都是些实事,再说朝廷也需要他们这样的官吏才行。虽然前些年陛下有意尊崇儒家,可是仅仅儒家也难以治国,没有兵家法家更何谈安天下?”霍去病言语间对张汤义纵等人并不排斥,而他此时竟然提及到了后世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实霍光经过穿越的这些日子也算明白了,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不过是后人的曲解,原本董仲舒的原话是‘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意思是说在统治思想上以儒家思想神话皇权。
而实际上除了儒家之外的,兵、法、墨、农、阴阳这些学说依旧被统治阶层所吸纳。这也是为什么代表着法家的酷吏在汉武帝中期还如此盛行,而通过与霍去病的接触交流,霍光发现自己这位兄长身上明显带着强烈的兵家色彩。
依据霍光多出几千的认识来看,所谓罢黜百家又哪里有真正的罢黜过?即便到了两千年后,治世发展依旧需要法家,兵家等各家学说的思想。当然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随着时间的推演,各种思想的界限并不那么明显,最终形成的是一个合儒法兼名墨,集所有思想于一体的大乘理念。
其实这也正是如今霍光的思想理念,他不像现在这个时代的人那样,大多被一种思想所左右,这也算是霍光身处这个时代的另一个优势。
“这下好了,在过几日咱们就能回家。想必嬗儿见到你这个叔叔一定会非常高兴的,嬗儿已经三岁了,不知道还认不认得我这个爹爹,嘿嘿……”霍去病脸色带着微微的笑意,这还是半年来霍光第一次见兄长主动提起自己的侄儿霍嬗。
而已说起霍嬗,霍去病这位戎马一生的军神,脸色也露出难以掩饰的慈爱。特别是最后那有些憨傻的笑声,哪里还有半分纵横大漠的英雄气概,有的只是一个普通父亲离家久别后,对家中幼子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