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论读书
人人读的书本都是一样的,为何别人就比你出色,就是因为人家比你更会读书。于是,薛朗问江临道:“你曾读过什么书?”
江临道:“读过时下流通的多数儒家典籍,还读过数本兵书。”
薛朗又问:“读到什么程度?精读、通读或是粗通?可能背诵全书?”
江临卡住,一时答不上来,想了想,赧然道:“兵书皆可背诵,儒家典籍通读过,大部分也能背诵,守孝时读过几本道经、佛经。”
“可曾读过史书?可曾读过法典?”
江临道:“略读过《春秋》,法典不曾读过。”
薛朗道:“从明天起,我就在附近,不需要护卫的时候,你就在家读书。先读法典,再读《礼记》,然后从《春秋》读起,《史记》、《三国志》、《汉书》都要读,但凡能找到的史书,都要读上一读,不止是通读,还要精读,每读一遍,都要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江临摸摸头,道:“为何是史书和法典?我以为大哥会让我多读儒家典籍来着。”
薛朗笑看着他,解释道:“如果你已三十岁,那我不会让你读法典,只会让你精读史书。你才十八岁,正是心比天高、斗志勃发的年纪,这个年龄段,朝气、心气足矣,缺的是对规矩的认识。人生在世,非是孤独一人,要与人交往,要融入社会人情,要在这世间行走,你就要学会世家的规矩。俗话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聪明人能活用规则,笨蛋死守规则,这两者,一般都不会活得太艰难。”
江临想了想,道:“大哥的意思是说让我遵守规矩?”
薛朗笑着摇摇头,道:“也是,也不是。”
“何解?”
这话却不是江临问出来的,而是一道女声。薛朗连忙往外看,却是平阳公主和柳女官站在门外。
两兄弟连忙起身行礼:“见过公主殿下!”
“免礼!看幼阳在教导阿临,说得妙趣,听得入神,我就没让人通报,想不到居然听到如此一番精彩论调。为何让江二郎先看法典礼记,幼阳快速速讲来。”
公主殿下兴致勃勃的进来,径自在首位坐下,催促薛朗赶紧接着往下说。薛朗朝柳女官拱拱手,让人出去准备茶水,接着刚才的话说:“我刚才说了,十八岁正是心比天高的年纪,先读法典,就是要你明白天高地厚,让你明白行为的界限在哪里。再读礼记,就是让你懂得世俗礼法,熟读此两本,则世间可去也。”
“妙妙妙!”
平阳公主抚掌赞叹道:“此言之妙,颇有道尽世间情势之妙也!”
柳女官忍不住插言道:“敢问薛主薄,知法守礼固然好,可若遇上无法无天、不通礼仪之辈当如何?”
薛朗摊手:“你都已经占据有理的位置,善加利用,不就进退由心了吗?法典礼仪是死的,人是活的。既已占据有理位置,还怕他作甚?有句话叫人言可畏;还有句话叫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遇到要脸的,则知法守礼可通行也。”
柳女官追问:“若遇到那不要脸皮的呢?”
薛朗笑笑,道:“一力降十会!”
都是聪明人,点到为止即可。柳女官笑着瞟薛朗一眼,道:“原以为薛主薄乃是端方君子,如今看来……”
话没说完,意思却非常明白。薛朗自然不服,反问道:“我哪里不是端方君子了?我既不是言语轻浮,动作轻佻之辈,又有仁德之心,殿下还说我虚怀若谷来着,这样的一个人,哪里不是端方君子?”
“……”
柳女干哑口无言。薛朗笑道:“所以说,规矩也好,礼仪也好,知识也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做个仁德君子,却不是要做个笨拙的仁德君子!”
“啪啪啪”——
公主殿下又鼓掌了:“幼阳之言,深得我心,颇有知己之感。”
薛朗笑眯眯的拱手致谢:“殿下过奖,过奖。”
这位公主也不是死守规矩的人,如果平阳公主是死守规矩的人,只怕早就死在长安,而不是领军作战,镇守一方了。
平阳公主道:“幼阳才说了为何要读礼记、法典,还未说读史书有何妙趣?”
薛朗道:“读史明智,历史就是一个又一个轮回。纵观历史,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王朝的轮回。顺时者昌,逆时者亡。今天就是过去历史的再现,多读读史书,多思考,古今对照,总会有收获。这种收获,需要自己慢慢体会,不可说也。”
平阳公主一震:“今天就是过去历史的再现……今天就是过去历史的再现!妙哉斯言,多谢幼阳教我!”
薛朗汗,他说的不过是某位现代历史学家的观点,薛朗认同这个观点,所以才会说出来。所以,现代人比古代人好的地方在于,可接触的书籍和知识面太广阔,见识就不是古代缺乏书籍流通的古人可比拟的。
其实,在古代能读书读成大家的,都有一个共同点,博闻强记。因为这时代书籍实在太少了,书籍印刷成本太高,书籍的流通,多靠读书人们自己抄写,记忆力好的,自然就容易读出来。
也因此,藏书丰富的世家,积累越深厚,出人才的几率越大。就拿著名的关西六大姓来说,可能会有一两代没什么人才,但是,过不了几代,又会有人才出现。著名的唐宋八大家里面,就有好几人出身于累代士族之家。
薛朗道:“阿临是从军的,兵书读了,还需战阵之上验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是成事之道。其他的东西,我教再多也无用,我俩性格、经历不同,体会也不同。所以,你须得多读书,做好知识积累,所谓厚积薄发,不过如此。”
“谢谢大哥,弟受教也!”
江临行礼拜谢薛朗。薛朗坦然受之,如果不是性命相交的结拜兄弟,这些话,这些经验他才不会去教,正因为江临视他如亲人,他才愿意花费心力交代江临,愿他成才。
薛朗在感情上,其实是个被动的人,不管是亲情还是爱情,虽然开朗随和,却不是热情主动的人。经历的缘故,让他防备心颇重,江临先视他似亲兄长,他才以亲弟待之江临。
江临道:“读过时下流通的多数儒家典籍,还读过数本兵书。”
薛朗又问:“读到什么程度?精读、通读或是粗通?可能背诵全书?”
江临卡住,一时答不上来,想了想,赧然道:“兵书皆可背诵,儒家典籍通读过,大部分也能背诵,守孝时读过几本道经、佛经。”
“可曾读过史书?可曾读过法典?”
江临道:“略读过《春秋》,法典不曾读过。”
薛朗道:“从明天起,我就在附近,不需要护卫的时候,你就在家读书。先读法典,再读《礼记》,然后从《春秋》读起,《史记》、《三国志》、《汉书》都要读,但凡能找到的史书,都要读上一读,不止是通读,还要精读,每读一遍,都要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江临摸摸头,道:“为何是史书和法典?我以为大哥会让我多读儒家典籍来着。”
薛朗笑看着他,解释道:“如果你已三十岁,那我不会让你读法典,只会让你精读史书。你才十八岁,正是心比天高、斗志勃发的年纪,这个年龄段,朝气、心气足矣,缺的是对规矩的认识。人生在世,非是孤独一人,要与人交往,要融入社会人情,要在这世间行走,你就要学会世家的规矩。俗话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聪明人能活用规则,笨蛋死守规则,这两者,一般都不会活得太艰难。”
江临想了想,道:“大哥的意思是说让我遵守规矩?”
薛朗笑着摇摇头,道:“也是,也不是。”
“何解?”
这话却不是江临问出来的,而是一道女声。薛朗连忙往外看,却是平阳公主和柳女官站在门外。
两兄弟连忙起身行礼:“见过公主殿下!”
“免礼!看幼阳在教导阿临,说得妙趣,听得入神,我就没让人通报,想不到居然听到如此一番精彩论调。为何让江二郎先看法典礼记,幼阳快速速讲来。”
公主殿下兴致勃勃的进来,径自在首位坐下,催促薛朗赶紧接着往下说。薛朗朝柳女官拱拱手,让人出去准备茶水,接着刚才的话说:“我刚才说了,十八岁正是心比天高的年纪,先读法典,就是要你明白天高地厚,让你明白行为的界限在哪里。再读礼记,就是让你懂得世俗礼法,熟读此两本,则世间可去也。”
“妙妙妙!”
平阳公主抚掌赞叹道:“此言之妙,颇有道尽世间情势之妙也!”
柳女官忍不住插言道:“敢问薛主薄,知法守礼固然好,可若遇上无法无天、不通礼仪之辈当如何?”
薛朗摊手:“你都已经占据有理的位置,善加利用,不就进退由心了吗?法典礼仪是死的,人是活的。既已占据有理位置,还怕他作甚?有句话叫人言可畏;还有句话叫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遇到要脸的,则知法守礼可通行也。”
柳女官追问:“若遇到那不要脸皮的呢?”
薛朗笑笑,道:“一力降十会!”
都是聪明人,点到为止即可。柳女官笑着瞟薛朗一眼,道:“原以为薛主薄乃是端方君子,如今看来……”
话没说完,意思却非常明白。薛朗自然不服,反问道:“我哪里不是端方君子了?我既不是言语轻浮,动作轻佻之辈,又有仁德之心,殿下还说我虚怀若谷来着,这样的一个人,哪里不是端方君子?”
“……”
柳女干哑口无言。薛朗笑道:“所以说,规矩也好,礼仪也好,知识也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做个仁德君子,却不是要做个笨拙的仁德君子!”
“啪啪啪”——
公主殿下又鼓掌了:“幼阳之言,深得我心,颇有知己之感。”
薛朗笑眯眯的拱手致谢:“殿下过奖,过奖。”
这位公主也不是死守规矩的人,如果平阳公主是死守规矩的人,只怕早就死在长安,而不是领军作战,镇守一方了。
平阳公主道:“幼阳才说了为何要读礼记、法典,还未说读史书有何妙趣?”
薛朗道:“读史明智,历史就是一个又一个轮回。纵观历史,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王朝的轮回。顺时者昌,逆时者亡。今天就是过去历史的再现,多读读史书,多思考,古今对照,总会有收获。这种收获,需要自己慢慢体会,不可说也。”
平阳公主一震:“今天就是过去历史的再现……今天就是过去历史的再现!妙哉斯言,多谢幼阳教我!”
薛朗汗,他说的不过是某位现代历史学家的观点,薛朗认同这个观点,所以才会说出来。所以,现代人比古代人好的地方在于,可接触的书籍和知识面太广阔,见识就不是古代缺乏书籍流通的古人可比拟的。
其实,在古代能读书读成大家的,都有一个共同点,博闻强记。因为这时代书籍实在太少了,书籍印刷成本太高,书籍的流通,多靠读书人们自己抄写,记忆力好的,自然就容易读出来。
也因此,藏书丰富的世家,积累越深厚,出人才的几率越大。就拿著名的关西六大姓来说,可能会有一两代没什么人才,但是,过不了几代,又会有人才出现。著名的唐宋八大家里面,就有好几人出身于累代士族之家。
薛朗道:“阿临是从军的,兵书读了,还需战阵之上验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是成事之道。其他的东西,我教再多也无用,我俩性格、经历不同,体会也不同。所以,你须得多读书,做好知识积累,所谓厚积薄发,不过如此。”
“谢谢大哥,弟受教也!”
江临行礼拜谢薛朗。薛朗坦然受之,如果不是性命相交的结拜兄弟,这些话,这些经验他才不会去教,正因为江临视他如亲人,他才愿意花费心力交代江临,愿他成才。
薛朗在感情上,其实是个被动的人,不管是亲情还是爱情,虽然开朗随和,却不是热情主动的人。经历的缘故,让他防备心颇重,江临先视他似亲兄长,他才以亲弟待之江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