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节
张均道:“现在新野之兵近两万人,只有邵凌、牛皋二将,只怕统领不来。卑职虽然年幼,对于军旅之事还算熟悉。一年多来,不管是学习还是训练,都算合格。观察叫我回来,自然是统兵。”
王宵猎摇了摇头:“你倒是当仁不让,以为自己可以与邵凌和牛皋相比了?若是要需要人回来统领兵马,我宁可调曹智严回来。实话说,前些日子,有人在提刑司把你告了!”
张均一愣:“有人告我?告我什么?”
王宵猎道:“我问你,在信阳军,这些日子你做了什么?”
张均摸了摸脑袋:“观察,我做了什么?在信阳军,我足兵足食,军民皆安。除了本部三百人,又练了六百厢军,粮草丰足。告我什么?”
王宵猎道:“前些日子,其他几州都缺钱,惟你信阳军不缺。钱从哪里来的?”
听了这话,张均笑道:“钱粮当然是从百姓来。卑职知道观察脾气,从来是善待百姓,不取百姓分毫。卑职在信阳军也是如此做的。所需钱粮,都是从地方土豪来。”
“你确认都是从土豪手中来的?”王宵猎也有些无奈。这本是乱时,许多法律条例都没了用处。即使是跟官军比较,张均做的也并不离谱。在其他地方,百姓告状就是傻。这个时候,哪个衙门会接这种官司?不过王宵猎与他人不同,一直想营造一种和平时期的感觉。张均的官司,不得不管。
见张均还是一头雾水,王宵猎道:“我不瞒你,你治下罗山县有个葛雄,在提刑司递了状子。说你威逼百姓,强取民财。汪提刑准了状子,到新野来找我,才把你调回来。”
张均听了睁大了眼睛,实在想不到这个时候,自己竟然能惹上这种官司。说到底,王宵猎是个承认朝廷的军阀。军阀部队,自己治下的信阳军,已是难得的好地方。换个人,不但是要抢百姓钱财,还要逼着百姓从军呢。自己这样做,百姓还要告自己。其他的地方,百姓的官司不要堆成山了。
第179章 过犹不及
看张均的样子,王宵猎举起酒杯。道:“且饮酒,我们慢慢说此事。”
饮了酒,张均理了理思绪。对王宵儿道:“依着观察,这案子会如何处置?”
王宵猎道:“那就看你只是从百姓手里强取钱财,还是有人命官司。没有人命官司,都是小事,薄惩而已。现在非常时期,军队在地方,真正秋毫无犯的有几人?”
张均笑道:“观察放心,卑职不是糊涂人,怎么会乱杀人命?交了钱,心痛钱财,自杀的人应该是有的。但我约束手下,绝对不会杀人。”
王宵猎点了点头:“那就好。具体如何,看汪提刑如何断案吧。他是朝廷派来的提刑,在地方一点权力没有,说不过去。通过此事,也看出来你不适合治理地方,还是回来领兵。”
张均却有些不服气:“我如何不适合治理地方?除了几家富户,地方百姓都说我好。”
王宵猎看着张均,认真地道:“治理地方,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张均道:“钱粮丰足,百姓受益,人人称好,就是十分好了。”
王宵猎摇了摇头:“不只如此。治理地方,最重要的是度。一件事情,你办也是对,不办呢同样也是对的。到底对不对,不在于你做不做,而在于能不能掌握度。所谓过犹不及,过与不及都是错。”
听了这话,张均笑道:“听观察这样讲,倒是有些玄之又玄了。”
王宵猎不说话,看着太阳的余光洒进院子里,树木都被描上了金边。空中有晴蜓在飞舞,一只蠽蟟螝爬上了树,树下两只猫在看着。一切都很安详。
过了许久,王宵猎才道:“你说玄之又玄,其实是对的。这世界上的事,大多推到边界去,都是玄之又玄。所谓过犹不及,反者道之动,大约是这个意思。不过大部分的事情,不会走向极端,也就到不了那个玄之又玄的境界。为政不同,一个政策,有的人做就是刚刚好,有的人就会闹得百姓鸡犬不宁。真要说做错了什么,细推起来,好似又不能说是错。自我到汝州,便就从清理吏人入手,着意清理地方的势力人家。到了襄阳府,掌控数州,一直都是这样做的。为什么?因为天下财富,大部分在这些人手里。还有更加重要的一点,他们掌控地方,直接影响经济活动。商业发展不起来,百姓赚不到钱,官府更加收不上税来,都与此有关。清理了这些人,就解放了地方的活力,出现了广阔的市场。这才是目的。”
王宵猎说的话,有的名词张均是不懂的,但基本理解意思。王宵猎不说出来,自己以前还真想不到这一层。清理地方豪强的首要目的,不是他们手里的财富,而是他们控制的地方。没有了势力人家,地方的活力就展现出来,对于经济有莫大的益处。
饮了一杯酒,王宵猎对张均道:“我们数个州军,是不是你最笨?肯定不是的。但其他州军的主官知道收敛,不过度骚扰百姓,反而没有大错。你是太聪明了,特别是自己觉得太聪明了,反而犯错。本来清理的是把持权力的地方豪强,看重的并不是他们的钱,而是他们不该有的权力。到了你那里,就成了看重他们的钱粮,想尽办法夺过来。这样怎么行?一有了钱,官府就要对付,百姓怎么想?合理合法地赚钱是好事,应该鼓励才对。把持地方,才是不能容忍的。你做得过度了。掌握不好度,怎么能够治理好地方呢?你错在这里。而不是迫害了什么人家,惹出了什么官司。”
张均是个聪明人,但一时之间,还是不能完全理解王宵猎的话。地方豪强,难道不就是地方上有钱的人家?打击他们有什么错?但到了王宵猎嘴里,自己与他做一样的事情,反而成了犯错。
中国的思想,经常讲的一个字是悟。为什么?道理讲得再明白,一时之间就是理解不了。思想上的事情,很多时候不是一是一,二是二,而是要悟。不悟不明白。
王宵猎不再多说。对张均道:“现在招兵二万余人,不像在汝州三千兵的时候了。只有邵凌和牛皋二将确实不够,你回来带兵也好——”
张均急忙道:“观察,让我带兵,不会再跟在信阳军这般吧?”
王宵猎笑着摇头:“不会。带兵与治理地方不同,大多规矩是死的。你的才智,带兵足够。”
张均连连点头:“如此就好,如此就好。我本以为在信阳军自己做得很好,结果回来,观察却说我错了许多。一时之间,倒不知道怎么做事了。”
饮了两杯酒。王宵猎道:“明日我知会汪提刑,让他带着苦主到新野,开堂审案吧。记住,事情是你做下,不能够推辞。大丈夫做事要有担当,错了就认错。”
张均叉手:“卑职明白!不让观察难做就是!”
即使治张均的罪,又能够如何?降职贬官根本没有意义,又不能抓进牢里,最重要的是给百姓一个说法。让百姓知道,王宵猎治下,并不会夺百姓钱财。
以前处理地方豪强,王宵猎的办法,还是严查之后审理,有罪的才会抓起来。没有罪的,只是用各种办法让他们不能控制地方而已。
张均回去,王宵猎站起身来,看着夜色。
说实话,张均是自己所有手下中最聪明的一个人。但他的聪明,很多时候让王宵猎无语。很多事情别人做得好好的,到他手里就要出来。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实在太聪明了。
是好事还是坏事?王宵猎也说不明白。但愿他统军之后,不要再让自己操心了。
第二天,王宵猎知会汪若海,让他带葛雄到新野,与张均对峙。
汪若海到了新野城外,看着城门,一时之间五味杂陈。王宵猎确实信守诺言,把张均调回,让自己审理。可审理的地方放在新野城里,自己还能做什么?就是张均有罪,又能怎么处理他?说到底不过是给葛雄一个交待,最好再赔他些钱,让他回乡。
这个时候,拥兵自重的王宵猎,做到这一步就是最大的让步。汪若海还能说什么?在其他地方,只怕统兵的将领根本不会理自己。
叹了口气,汪若海带着士卒与葛雄,进了新野城。这件案子,对汪若海来说是个开始。从此之后自己这个提刑,就不再只是名义,而是有实权了。对汪若海来说,这是王宵猎态度表达出来的善意。
第180章 罚钱
新野衙门一个厅堂里,汪若海设下刑堂,提审张均。王宵猎借来十个士卒,分立两边。
进了厅堂,张均拱手唱个肥诺:“麻烦提刑。”
汪若海道:“我是朝廷任命的提刑,有人到提刑司告状,自该审理。这一位是罗山县的葛雄,告统制在信阳军,依靠强力取百姓钱财。可有此事?”
张均道:“我奉制置之命守信阳军,手下三百兵。到了信阳军后,又招厢军六百。提刑,养兵是要钱的。钱从哪里来?当然是从地方百姓的手里来。天下数百州军,哪里不是如此?”
汪若海听了愣了一下。是啊,这个时候,守地方的将领有什么办法?哪里不是这样呢?张均没有搞出人命官司,已经是很好的了。许多地方,兵兴之后,地方残破,又找谁说理去?就是告到朝廷,朝廷也不会理的。自己这个提刑,审这件案子,委实是有些尴尬。
咳嗽一声,汪若海道:“王制置使治下,到底与其他地方不同。各州府皆有条例,治理地方要依条例而行。显然在信阳军,统制做得过了。”
张均笑道:“昨日观察已经与我说过了,我在信阳军所做,或有不妥。提刑断案就是,大丈夫做了就是做了,我也不会推托。”
葛雄在一边听着,不敢说话。本来自己以为,告到提刑司,这个提刑就风风火火抓了人来,这件案子自己赢定了。现在一听,好似自己告状,并没有什么用?
汪若海并不多说,取过状纸,与张均一一对质。张均并不推托,凡是自己做的,均都承认。偶有些细节不符,并不影响整个案子。
一切审完,汪若海道:“一件案子,本该是干办官来审,检法官选法条。现在非常时期,哪里能够那样完备?最重要的,是不能亏待百姓。此案就如此吧。张统制,你有违制置使军令,致地方动荡。统制到底是军中的人,如何处罚,要由制置使来定。但百姓损失,不能不理。”
说完,汪若海问了葛雄家的损失,约近五百贯。这钱张均收了去并不是入自己腰包,而是用来养军的,不好让张均赔偿。取十一之数,让张均赔葛家五十贯。
张均道:“提刑,五十贯是我一个月薪俸。赔了这一家,我岂不是喝西北风?”
汪若海道:“那是你军中的事,由制置使裁定。不过在提刑司里,这五十贯钱是要交的。”
张均一拱手:“如此,这案子就结了!提刑放心,稍后我便派人把钱送来!”
说完,扬长出厅堂,也不回顾。
汪若海对下面的葛雄道:“你拿了钱,就回罗山去吧。经了这案子,质库会还给你家,田地不会再找你麻烦。一家人好好生活。”
葛雄道:“我阿爹回为抓进衙门,吃了一场苦,就此去了。此事又怎么说?”
汪若海道:“节哀顺变。非常时期,百姓吃些苦,又能怎么办?”
葛雄哪里肯服?自己吃这么苦到邓州告状,可不是为了五十贯钱,而是要给父亲讨个说法。哪里知道开始看汪若海风风火火,却如此收尾。
汪若海没有多说,张均拿了五十贯钱,交给葛雄,此案就此完结。
还能怎么做?张均是带兵的,从地方上搞些养兵的钱怎么了?没有揣进自己兜里,已经是此时难得的好官了。汪若海在邓州长时间没有事情,接状子的时候还是有些草率。
进了王宵猎官厅,张均道:“没想到汪提刑竟然判我赔了五十贯钱出去!天可怜见,在信阳军除了薪俸,没有一文钱进我自己的口袋。五十贯钱,是我一个月薪俸呢!”
王宵猎道:“如此最好。实话说,汪提刑不如此判,我本想罚你三个月薪俸!做错了事就要受到惩罚,不能贬你的官,也就只能罚钱了。”
张均道:“在信阳军收的钱都用来养军了,如何罚我的钱?”
王宵猎道:“本来我也不主张罚官员的薪俸。但现在呢,官职不定,贬官没有意义,最好的办法也只是罚钱了。不要觉得委屈,你在信阳军不知弄得多少家庭家破人亡。用来养军怎么样?其他州军没有出现这样的事情,他们一样养得了军!”
见王宵猎态度严厉,张均才闭口不谈。只是心里觉得肉痛,五十贯是不少钱呢。
对于属下,王宵猎的态度是钱给够,但绝不允许利用职权捞钱。如果有人敢犯了,必须严惩。这是一条红线,跟每一个属下王宵猎都讲得很清楚。嫌弃官员待遇低,可以不做。
宋朝官员的俸禄后世认为很高,其实不是每一个官员都高。大体来说,中高级官员的俸禄高,低级官员的收入还是很低的。当然,跟后世的明清比起来,宋朝的官员收入是他们不能比的。
官员是当然的精英阶层,收入过低,与他们的身份不符。而官员有职权,正常收入少了,便会从其他地方捞回来。对国家来说,如果官方财政足够,还是让官员的正常收入高来得好。利用职权捞钱,必然会给经济带来混乱,给百姓造成伤害。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不应该有什么理解障碍。但在前世,因为种种原因,官员工资不高,但有各种各样的优待。在许多人眼里,就觉得官员的工资不应该高。甚至还有人,会比较各国官员的工资,借此发泄自己的奇怪想法。
欧美国家的官员,与中国的大一统的习惯不同,他们应该是从以前的自治城镇发展而来的。官员本身有产业,当官有一种为市民服务的性质,工资高与不高并不重要。当然,公务员是一种工作,与通常说的官员不同。进入现代社会后,欧美国家的官员,可以利用职权给自己的产业捞好处,这是另一回事。
官府想让精英人员进来做官,不给钱给什么?给待遇?给名眷?都靠不住。一个知州,应该在自己州里是收入最高的人群之一,知县也是如此。国家宰相,就应该是国家收入最高的之一,不如此,他们凭什么来做?做了之后,又凭什么不用职权为自己捞钱?当然,这指的是打工收入。
职权与收入相符,做不到,严格的监察与奖惩也就无从谈起了。
王宵猎手下的将领,如曹智严、解立农、余欢、杨审等人,现在基本是一月五十足贯。牛皋和邵凌两人稍高一些,每月六十足贯。这个收入在这个时代,是绝对的高收入人群。王宵猎舍得给这么多钱,才能够严格要求他们。
第181章 社会是发展的
“提刑,喝茶。”汪若海落座,王宵猎亲自给他倒了一杯茶。
汪若海犹豫了一下,端起茶喝了一口。放下茶杯,沉默了一会道:“观察,张均一案,罚了他五十贯钱。对于他,为是小数目。但在告状的百姓眼里,还是不满意。”
王宵猎道:“自然不满意。他父亲因为此事丢了性命,岂是五十贯钱能了结的?没有办法,张均守信阳军,许多事情在官面上看起来不是什么大事,但对百姓就是性命攸关。知州的一句话,可能就会有许多家庭家破人亡。只是现在这个时候,只能用张均这些人权知州,还有什么办法?”
汪若海无奈地点了点头。是啊,外敌入侵,内乱不断,还有什么办法?只能用武将守地方。官称里带了一个权字,要求就不能那么高。
两人默默喝茶。茶是信阳军新制的散茶,说实话,并不好喝。特别是汪若海,喝习惯了这个时代的团茶,更加觉得难以下咽。
过了一会,汪若海放下茶杯。道:“虽然是无奈,但不能总是这样。用武将为知州,一是他们对政务不熟悉,难免出现错漏。出了事情,若是罚他们,难免影响带兵。而若是不罚,无法对百姓交待。”
王宵猎道:“我也知道。可手下没人,又怎么办呢?”
汪若海道:“只要地方安定,又岂会没人?”
王宵猎摇了摇头:“襄、邓几州,才安定了多少时间?北边有金兵,年年南犯。东边淮南群盗不知有多少,随时有可能西来。南边洞庭湖有杨么,谁知道什么时候北上?想地方安定,可不容易。”
汪若海想了想,只能颓然叹了口气。这本是乱世,乱世之中还能够强求什么呢?其实王宵猎这里相对其他地方,算是安定繁荣。也正是这种局面,才让汪若海有这么多想法。换个纷乱不已的地方,他根本不会接葛雄的案子。养军是第一要务,从民间弄点钱怎么了?
看汪若海的样子,王宵猎道:“提刑,世事如此,许多案子现在只能视而不见。各路提刑,多是带兵平盗而已。襄、邓几州不一样,平盗自然有军队,不必劳烦提刑。提刑有心,还是多料理地方事务。”
汪若海看着王宵猎,苦笑道:“观察真愿意把地方权力交给我?”
“为何不愿意?”王宵猎摇了摇头。“不是我不交权,而是要提刑按我的方法管地方。怎么管理地方我们必须要一致,意见不一,那就没有办法了。”
汪若海道:“我看邓州事务,与以前朝廷治下许多不同。观察要怎么管理地方?”
王宵猎道:“简单。以前是朝廷诏命,现在则多是看地方百姓。治理方法自然有条例,都是从以前的条例删改而来的,并没有多大变化,知州监督即可。条例之外,则要知百姓所想。《泰誓》有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如此,天意也可以看作民之所想。顺天意而治民,如此而已。”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王宵猎摇了摇头:“你倒是当仁不让,以为自己可以与邵凌和牛皋相比了?若是要需要人回来统领兵马,我宁可调曹智严回来。实话说,前些日子,有人在提刑司把你告了!”
张均一愣:“有人告我?告我什么?”
王宵猎道:“我问你,在信阳军,这些日子你做了什么?”
张均摸了摸脑袋:“观察,我做了什么?在信阳军,我足兵足食,军民皆安。除了本部三百人,又练了六百厢军,粮草丰足。告我什么?”
王宵猎道:“前些日子,其他几州都缺钱,惟你信阳军不缺。钱从哪里来的?”
听了这话,张均笑道:“钱粮当然是从百姓来。卑职知道观察脾气,从来是善待百姓,不取百姓分毫。卑职在信阳军也是如此做的。所需钱粮,都是从地方土豪来。”
“你确认都是从土豪手中来的?”王宵猎也有些无奈。这本是乱时,许多法律条例都没了用处。即使是跟官军比较,张均做的也并不离谱。在其他地方,百姓告状就是傻。这个时候,哪个衙门会接这种官司?不过王宵猎与他人不同,一直想营造一种和平时期的感觉。张均的官司,不得不管。
见张均还是一头雾水,王宵猎道:“我不瞒你,你治下罗山县有个葛雄,在提刑司递了状子。说你威逼百姓,强取民财。汪提刑准了状子,到新野来找我,才把你调回来。”
张均听了睁大了眼睛,实在想不到这个时候,自己竟然能惹上这种官司。说到底,王宵猎是个承认朝廷的军阀。军阀部队,自己治下的信阳军,已是难得的好地方。换个人,不但是要抢百姓钱财,还要逼着百姓从军呢。自己这样做,百姓还要告自己。其他的地方,百姓的官司不要堆成山了。
第179章 过犹不及
看张均的样子,王宵猎举起酒杯。道:“且饮酒,我们慢慢说此事。”
饮了酒,张均理了理思绪。对王宵儿道:“依着观察,这案子会如何处置?”
王宵猎道:“那就看你只是从百姓手里强取钱财,还是有人命官司。没有人命官司,都是小事,薄惩而已。现在非常时期,军队在地方,真正秋毫无犯的有几人?”
张均笑道:“观察放心,卑职不是糊涂人,怎么会乱杀人命?交了钱,心痛钱财,自杀的人应该是有的。但我约束手下,绝对不会杀人。”
王宵猎点了点头:“那就好。具体如何,看汪提刑如何断案吧。他是朝廷派来的提刑,在地方一点权力没有,说不过去。通过此事,也看出来你不适合治理地方,还是回来领兵。”
张均却有些不服气:“我如何不适合治理地方?除了几家富户,地方百姓都说我好。”
王宵猎看着张均,认真地道:“治理地方,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张均道:“钱粮丰足,百姓受益,人人称好,就是十分好了。”
王宵猎摇了摇头:“不只如此。治理地方,最重要的是度。一件事情,你办也是对,不办呢同样也是对的。到底对不对,不在于你做不做,而在于能不能掌握度。所谓过犹不及,过与不及都是错。”
听了这话,张均笑道:“听观察这样讲,倒是有些玄之又玄了。”
王宵猎不说话,看着太阳的余光洒进院子里,树木都被描上了金边。空中有晴蜓在飞舞,一只蠽蟟螝爬上了树,树下两只猫在看着。一切都很安详。
过了许久,王宵猎才道:“你说玄之又玄,其实是对的。这世界上的事,大多推到边界去,都是玄之又玄。所谓过犹不及,反者道之动,大约是这个意思。不过大部分的事情,不会走向极端,也就到不了那个玄之又玄的境界。为政不同,一个政策,有的人做就是刚刚好,有的人就会闹得百姓鸡犬不宁。真要说做错了什么,细推起来,好似又不能说是错。自我到汝州,便就从清理吏人入手,着意清理地方的势力人家。到了襄阳府,掌控数州,一直都是这样做的。为什么?因为天下财富,大部分在这些人手里。还有更加重要的一点,他们掌控地方,直接影响经济活动。商业发展不起来,百姓赚不到钱,官府更加收不上税来,都与此有关。清理了这些人,就解放了地方的活力,出现了广阔的市场。这才是目的。”
王宵猎说的话,有的名词张均是不懂的,但基本理解意思。王宵猎不说出来,自己以前还真想不到这一层。清理地方豪强的首要目的,不是他们手里的财富,而是他们控制的地方。没有了势力人家,地方的活力就展现出来,对于经济有莫大的益处。
饮了一杯酒,王宵猎对张均道:“我们数个州军,是不是你最笨?肯定不是的。但其他州军的主官知道收敛,不过度骚扰百姓,反而没有大错。你是太聪明了,特别是自己觉得太聪明了,反而犯错。本来清理的是把持权力的地方豪强,看重的并不是他们的钱,而是他们不该有的权力。到了你那里,就成了看重他们的钱粮,想尽办法夺过来。这样怎么行?一有了钱,官府就要对付,百姓怎么想?合理合法地赚钱是好事,应该鼓励才对。把持地方,才是不能容忍的。你做得过度了。掌握不好度,怎么能够治理好地方呢?你错在这里。而不是迫害了什么人家,惹出了什么官司。”
张均是个聪明人,但一时之间,还是不能完全理解王宵猎的话。地方豪强,难道不就是地方上有钱的人家?打击他们有什么错?但到了王宵猎嘴里,自己与他做一样的事情,反而成了犯错。
中国的思想,经常讲的一个字是悟。为什么?道理讲得再明白,一时之间就是理解不了。思想上的事情,很多时候不是一是一,二是二,而是要悟。不悟不明白。
王宵猎不再多说。对张均道:“现在招兵二万余人,不像在汝州三千兵的时候了。只有邵凌和牛皋二将确实不够,你回来带兵也好——”
张均急忙道:“观察,让我带兵,不会再跟在信阳军这般吧?”
王宵猎笑着摇头:“不会。带兵与治理地方不同,大多规矩是死的。你的才智,带兵足够。”
张均连连点头:“如此就好,如此就好。我本以为在信阳军自己做得很好,结果回来,观察却说我错了许多。一时之间,倒不知道怎么做事了。”
饮了两杯酒。王宵猎道:“明日我知会汪提刑,让他带着苦主到新野,开堂审案吧。记住,事情是你做下,不能够推辞。大丈夫做事要有担当,错了就认错。”
张均叉手:“卑职明白!不让观察难做就是!”
即使治张均的罪,又能够如何?降职贬官根本没有意义,又不能抓进牢里,最重要的是给百姓一个说法。让百姓知道,王宵猎治下,并不会夺百姓钱财。
以前处理地方豪强,王宵猎的办法,还是严查之后审理,有罪的才会抓起来。没有罪的,只是用各种办法让他们不能控制地方而已。
张均回去,王宵猎站起身来,看着夜色。
说实话,张均是自己所有手下中最聪明的一个人。但他的聪明,很多时候让王宵猎无语。很多事情别人做得好好的,到他手里就要出来。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实在太聪明了。
是好事还是坏事?王宵猎也说不明白。但愿他统军之后,不要再让自己操心了。
第二天,王宵猎知会汪若海,让他带葛雄到新野,与张均对峙。
汪若海到了新野城外,看着城门,一时之间五味杂陈。王宵猎确实信守诺言,把张均调回,让自己审理。可审理的地方放在新野城里,自己还能做什么?就是张均有罪,又能怎么处理他?说到底不过是给葛雄一个交待,最好再赔他些钱,让他回乡。
这个时候,拥兵自重的王宵猎,做到这一步就是最大的让步。汪若海还能说什么?在其他地方,只怕统兵的将领根本不会理自己。
叹了口气,汪若海带着士卒与葛雄,进了新野城。这件案子,对汪若海来说是个开始。从此之后自己这个提刑,就不再只是名义,而是有实权了。对汪若海来说,这是王宵猎态度表达出来的善意。
第180章 罚钱
新野衙门一个厅堂里,汪若海设下刑堂,提审张均。王宵猎借来十个士卒,分立两边。
进了厅堂,张均拱手唱个肥诺:“麻烦提刑。”
汪若海道:“我是朝廷任命的提刑,有人到提刑司告状,自该审理。这一位是罗山县的葛雄,告统制在信阳军,依靠强力取百姓钱财。可有此事?”
张均道:“我奉制置之命守信阳军,手下三百兵。到了信阳军后,又招厢军六百。提刑,养兵是要钱的。钱从哪里来?当然是从地方百姓的手里来。天下数百州军,哪里不是如此?”
汪若海听了愣了一下。是啊,这个时候,守地方的将领有什么办法?哪里不是这样呢?张均没有搞出人命官司,已经是很好的了。许多地方,兵兴之后,地方残破,又找谁说理去?就是告到朝廷,朝廷也不会理的。自己这个提刑,审这件案子,委实是有些尴尬。
咳嗽一声,汪若海道:“王制置使治下,到底与其他地方不同。各州府皆有条例,治理地方要依条例而行。显然在信阳军,统制做得过了。”
张均笑道:“昨日观察已经与我说过了,我在信阳军所做,或有不妥。提刑断案就是,大丈夫做了就是做了,我也不会推托。”
葛雄在一边听着,不敢说话。本来自己以为,告到提刑司,这个提刑就风风火火抓了人来,这件案子自己赢定了。现在一听,好似自己告状,并没有什么用?
汪若海并不多说,取过状纸,与张均一一对质。张均并不推托,凡是自己做的,均都承认。偶有些细节不符,并不影响整个案子。
一切审完,汪若海道:“一件案子,本该是干办官来审,检法官选法条。现在非常时期,哪里能够那样完备?最重要的,是不能亏待百姓。此案就如此吧。张统制,你有违制置使军令,致地方动荡。统制到底是军中的人,如何处罚,要由制置使来定。但百姓损失,不能不理。”
说完,汪若海问了葛雄家的损失,约近五百贯。这钱张均收了去并不是入自己腰包,而是用来养军的,不好让张均赔偿。取十一之数,让张均赔葛家五十贯。
张均道:“提刑,五十贯是我一个月薪俸。赔了这一家,我岂不是喝西北风?”
汪若海道:“那是你军中的事,由制置使裁定。不过在提刑司里,这五十贯钱是要交的。”
张均一拱手:“如此,这案子就结了!提刑放心,稍后我便派人把钱送来!”
说完,扬长出厅堂,也不回顾。
汪若海对下面的葛雄道:“你拿了钱,就回罗山去吧。经了这案子,质库会还给你家,田地不会再找你麻烦。一家人好好生活。”
葛雄道:“我阿爹回为抓进衙门,吃了一场苦,就此去了。此事又怎么说?”
汪若海道:“节哀顺变。非常时期,百姓吃些苦,又能怎么办?”
葛雄哪里肯服?自己吃这么苦到邓州告状,可不是为了五十贯钱,而是要给父亲讨个说法。哪里知道开始看汪若海风风火火,却如此收尾。
汪若海没有多说,张均拿了五十贯钱,交给葛雄,此案就此完结。
还能怎么做?张均是带兵的,从地方上搞些养兵的钱怎么了?没有揣进自己兜里,已经是此时难得的好官了。汪若海在邓州长时间没有事情,接状子的时候还是有些草率。
进了王宵猎官厅,张均道:“没想到汪提刑竟然判我赔了五十贯钱出去!天可怜见,在信阳军除了薪俸,没有一文钱进我自己的口袋。五十贯钱,是我一个月薪俸呢!”
王宵猎道:“如此最好。实话说,汪提刑不如此判,我本想罚你三个月薪俸!做错了事就要受到惩罚,不能贬你的官,也就只能罚钱了。”
张均道:“在信阳军收的钱都用来养军了,如何罚我的钱?”
王宵猎道:“本来我也不主张罚官员的薪俸。但现在呢,官职不定,贬官没有意义,最好的办法也只是罚钱了。不要觉得委屈,你在信阳军不知弄得多少家庭家破人亡。用来养军怎么样?其他州军没有出现这样的事情,他们一样养得了军!”
见王宵猎态度严厉,张均才闭口不谈。只是心里觉得肉痛,五十贯是不少钱呢。
对于属下,王宵猎的态度是钱给够,但绝不允许利用职权捞钱。如果有人敢犯了,必须严惩。这是一条红线,跟每一个属下王宵猎都讲得很清楚。嫌弃官员待遇低,可以不做。
宋朝官员的俸禄后世认为很高,其实不是每一个官员都高。大体来说,中高级官员的俸禄高,低级官员的收入还是很低的。当然,跟后世的明清比起来,宋朝的官员收入是他们不能比的。
官员是当然的精英阶层,收入过低,与他们的身份不符。而官员有职权,正常收入少了,便会从其他地方捞回来。对国家来说,如果官方财政足够,还是让官员的正常收入高来得好。利用职权捞钱,必然会给经济带来混乱,给百姓造成伤害。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不应该有什么理解障碍。但在前世,因为种种原因,官员工资不高,但有各种各样的优待。在许多人眼里,就觉得官员的工资不应该高。甚至还有人,会比较各国官员的工资,借此发泄自己的奇怪想法。
欧美国家的官员,与中国的大一统的习惯不同,他们应该是从以前的自治城镇发展而来的。官员本身有产业,当官有一种为市民服务的性质,工资高与不高并不重要。当然,公务员是一种工作,与通常说的官员不同。进入现代社会后,欧美国家的官员,可以利用职权给自己的产业捞好处,这是另一回事。
官府想让精英人员进来做官,不给钱给什么?给待遇?给名眷?都靠不住。一个知州,应该在自己州里是收入最高的人群之一,知县也是如此。国家宰相,就应该是国家收入最高的之一,不如此,他们凭什么来做?做了之后,又凭什么不用职权为自己捞钱?当然,这指的是打工收入。
职权与收入相符,做不到,严格的监察与奖惩也就无从谈起了。
王宵猎手下的将领,如曹智严、解立农、余欢、杨审等人,现在基本是一月五十足贯。牛皋和邵凌两人稍高一些,每月六十足贯。这个收入在这个时代,是绝对的高收入人群。王宵猎舍得给这么多钱,才能够严格要求他们。
第181章 社会是发展的
“提刑,喝茶。”汪若海落座,王宵猎亲自给他倒了一杯茶。
汪若海犹豫了一下,端起茶喝了一口。放下茶杯,沉默了一会道:“观察,张均一案,罚了他五十贯钱。对于他,为是小数目。但在告状的百姓眼里,还是不满意。”
王宵猎道:“自然不满意。他父亲因为此事丢了性命,岂是五十贯钱能了结的?没有办法,张均守信阳军,许多事情在官面上看起来不是什么大事,但对百姓就是性命攸关。知州的一句话,可能就会有许多家庭家破人亡。只是现在这个时候,只能用张均这些人权知州,还有什么办法?”
汪若海无奈地点了点头。是啊,外敌入侵,内乱不断,还有什么办法?只能用武将守地方。官称里带了一个权字,要求就不能那么高。
两人默默喝茶。茶是信阳军新制的散茶,说实话,并不好喝。特别是汪若海,喝习惯了这个时代的团茶,更加觉得难以下咽。
过了一会,汪若海放下茶杯。道:“虽然是无奈,但不能总是这样。用武将为知州,一是他们对政务不熟悉,难免出现错漏。出了事情,若是罚他们,难免影响带兵。而若是不罚,无法对百姓交待。”
王宵猎道:“我也知道。可手下没人,又怎么办呢?”
汪若海道:“只要地方安定,又岂会没人?”
王宵猎摇了摇头:“襄、邓几州,才安定了多少时间?北边有金兵,年年南犯。东边淮南群盗不知有多少,随时有可能西来。南边洞庭湖有杨么,谁知道什么时候北上?想地方安定,可不容易。”
汪若海想了想,只能颓然叹了口气。这本是乱世,乱世之中还能够强求什么呢?其实王宵猎这里相对其他地方,算是安定繁荣。也正是这种局面,才让汪若海有这么多想法。换个纷乱不已的地方,他根本不会接葛雄的案子。养军是第一要务,从民间弄点钱怎么了?
看汪若海的样子,王宵猎道:“提刑,世事如此,许多案子现在只能视而不见。各路提刑,多是带兵平盗而已。襄、邓几州不一样,平盗自然有军队,不必劳烦提刑。提刑有心,还是多料理地方事务。”
汪若海看着王宵猎,苦笑道:“观察真愿意把地方权力交给我?”
“为何不愿意?”王宵猎摇了摇头。“不是我不交权,而是要提刑按我的方法管地方。怎么管理地方我们必须要一致,意见不一,那就没有办法了。”
汪若海道:“我看邓州事务,与以前朝廷治下许多不同。观察要怎么管理地方?”
王宵猎道:“简单。以前是朝廷诏命,现在则多是看地方百姓。治理方法自然有条例,都是从以前的条例删改而来的,并没有多大变化,知州监督即可。条例之外,则要知百姓所想。《泰誓》有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如此,天意也可以看作民之所想。顺天意而治民,如此而已。”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