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统一南方
躲在浙江的耿继茂见到中华军以雷霆之势击败了吴三桂的二十万大军,而且这个时候已经拿下了整个广东,就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将会成为中华军的下一个目标了,于是连连向清廷上书,请求归降,让江北的清军接纳他们。
而这个时候清廷也没有料到南方的战局竟然进展的这么快,这才多长的时间啊,中华军就已经横扫了几大势力,就连吴三桂都在广州城下战死了,南方虽说还有两个藩王,但是也都是苟延残喘,支持不了几天,因此朝堂之上对提出这个建议的范文程也大肆讨伐,范文程本来就是四朝元老,这个时候年龄又大,身体也不好,被下面的这群人一起,两腿一蹬,就死了,这下子那些讨伐他的大臣自己也傻眼了,虽说范文程出了一个馊主意,但是至少他能够拿出一些办法,这个时候他死了,南方的这种局面该由谁去收场啊。
这个时候满朝的文武大臣都将目光投向了鳌拜的身上,他是满清的第一勇士,这个时候又掌握着大清最多的军队,是不折不扣的实权人物,眼下这种危急的局面,也只有他能化解大清朝的险境了。
今天鳌拜一点都不想离开京城,因为一旦他离开的话,保皇派的那些人肯定会趁机在宫内宫外朝堂之上培植自己的势力,打压他的党羽,这还不算,依照着之前清军对中华军的作战经历来看的话,即便是他亲自挂帅,也未必见得一定会比其他人要好,打胜了还好说,要是一旦战败,那么将是对他的威望和实力的双重打击,到那个时候,那些一直就跟他作对的人肯定会趁机对他发难,所以鳌拜不肯上前线。
不过这个时候即便是你不愿意去,满朝的文武大臣都指望着你,任你再怎么推辞也丝毫没用,再加上小皇帝也一直言辞恳切的请他出马,要是再三拒绝的话,势必会给人留下把柄,说他目无君主、蛮横无理,鳌拜无奈,只能接受了南征的主帅一职。
九月二十五号清廷正式任命,十月十号大军从北京出发。
鳌拜虽然顶着一个南征主帅的名头,但是朝廷之上谁都不指望他能够将中华军击败或者赶跑,只是希望他能够凭借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保住朝廷辛辛苦苦组建的江北防线,不要你安定南方,至少要保住北方不再沦丧。
不过即便是清廷派出了大军南下,项玉这边却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中华军在北京城的眼线早已经清军的作战意图打听的一清二楚了,所以项玉也不着急,这个时候准备召回张聪和他的军队,好让他率军北上,拿下耿继茂的半个浙江和半个江苏,只要将他们解决掉,那么江南的局势就算是彻底的平静下来了。
这个时候经过一个多月的休整,赵登明的大军已经进入了云南,正准备对昆明城发动进攻,滇军目前几乎将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在了昆明城中,准备进行垂死挣扎了。
望着昆明的城墙,赵登明有点错愕,三个月前他的军队还在广州城内参与守城,那个时候谁能想到风头正盛的滇军会败退的这么快,只用了一场大战,攻守的双方就调换了,从滇军进攻中华军防守变成了滇军防守中华军进攻了。
不过眼前这座城将是南方最后的一座城市了,只要拿下它,那么整个南方将再无战事了。
面对着中华军的三万大军攻城,胡国柱和夏国相几乎将城中所有的青壮年都强征入伍,让他们参与守城了,只是这些百姓哪里经历过战争,一登上城墙,见到中华军摆下的杀气腾腾的阵势,自己就把自己给吓住了,哪里还能指望他们发挥什么作用。
赵登明让人给守军送信,劝他们投降,中华军保证不伤害他们的生命,只是吴世番年纪虽幼,但是却很有骨气,他将自己的祖父的死全都怪罪在中华军的头上,所以根本就不考虑投降的事情,表示要死战到底。
既然劝降无效,赵登明也不再勉强,于是中华军就开始进攻昆明了,这一战对于中华军来说几乎没有什么难度,城中的守军这个时候不仅装备低劣,士气低落,而且他们在人数上都不占优势,在中华军的猛烈火力的进攻之下,昆明的城墙和几处城门很快就被攻破了,而城内的守军大部分都投降了,吴世番原本抵死不降,却被夏国相硬生生的拖着走了,不过还不等他们逃出城就被中华军士兵追上了,吴世番和夏国相两人都死在了乱军之中,而胡国柱则带着三千多人的军队向南突围,逃出了国境线,跑到了缅甸去了。
昆明一战之后,整个南方就全都被中华军收入囊中了,而张聪这边的三万军队也很快就打到了杭州城下,耿继茂悲愤交加,死在了城中,而他的儿子耿精忠则带着一部分败军度过了长江,向清廷投降了,他们本来就是清朝的臣子,这个时候向清军投降指望他们能够保护自己的安全,不想因为这个时候他们毫无利用的价值,所以清军将他们几个人软禁了起来,军队编入清军自己的队伍之中,至此,南方的三藩就彻底的灭亡了,华夏大地上开始面临南北对峙的局面了。
在占领了南方九省之后,中华军暂时收兵罢战,并不是项玉不想一鼓作气的统一全国,而是因为在这之前,军队辗转征战多时,士兵们都已经疲惫不堪,加上之前的连续作战,使得军中的物资这个时候面临一个短缺的局面,即便是各地的军工厂赶工加点的进行生产,也已经跟不上前线军队的战斗消耗了。
在热兵器时代,作战对后勤的依赖要远大于冷兵器时代,光是士兵的武器弹药的消耗数字就已经十分惊人了。
不过趁着这段时间,各地刚好将土地清查清楚,将原先个藩王及其大臣们罢战的土地全部清理出来,这些土地都是需要用来安置这个时候遍布各地的难民时候用的。
这个时候,除了四川贵州这两个地方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事意外,包括湖南、江西、广东在内的好几个省份都是一片焦土,战乱、匪患、流寇的袭扰使得这些地方的生产活动遭受极大的破坏,项玉之所以不敢急着对江北的清军发动进攻,跟这个情况也有很大的关系。
南方的几个省份目前需要安置的流民人数多达数百万,这些人需要马上的安定下来,不然的话很容易造成向明朝末年那样的情况,到时候只怕局势会变得更加复杂。
不过好在这个时候中华军的手中有大量的粮食,所以能够顺利的将他们送回原先居住的地方,再将被收缴的土地进行分配,这些人也不难安置下来,不过要想对北方用兵,那必须等到这些地方的农民将农作物全部种下去以后才行,不然的话大量的粮食一旦被消耗,第二年在粮食还没有收获之前,中华军的处境就很微妙了。
而这个时候清廷也没有料到南方的战局竟然进展的这么快,这才多长的时间啊,中华军就已经横扫了几大势力,就连吴三桂都在广州城下战死了,南方虽说还有两个藩王,但是也都是苟延残喘,支持不了几天,因此朝堂之上对提出这个建议的范文程也大肆讨伐,范文程本来就是四朝元老,这个时候年龄又大,身体也不好,被下面的这群人一起,两腿一蹬,就死了,这下子那些讨伐他的大臣自己也傻眼了,虽说范文程出了一个馊主意,但是至少他能够拿出一些办法,这个时候他死了,南方的这种局面该由谁去收场啊。
这个时候满朝的文武大臣都将目光投向了鳌拜的身上,他是满清的第一勇士,这个时候又掌握着大清最多的军队,是不折不扣的实权人物,眼下这种危急的局面,也只有他能化解大清朝的险境了。
今天鳌拜一点都不想离开京城,因为一旦他离开的话,保皇派的那些人肯定会趁机在宫内宫外朝堂之上培植自己的势力,打压他的党羽,这还不算,依照着之前清军对中华军的作战经历来看的话,即便是他亲自挂帅,也未必见得一定会比其他人要好,打胜了还好说,要是一旦战败,那么将是对他的威望和实力的双重打击,到那个时候,那些一直就跟他作对的人肯定会趁机对他发难,所以鳌拜不肯上前线。
不过这个时候即便是你不愿意去,满朝的文武大臣都指望着你,任你再怎么推辞也丝毫没用,再加上小皇帝也一直言辞恳切的请他出马,要是再三拒绝的话,势必会给人留下把柄,说他目无君主、蛮横无理,鳌拜无奈,只能接受了南征的主帅一职。
九月二十五号清廷正式任命,十月十号大军从北京出发。
鳌拜虽然顶着一个南征主帅的名头,但是朝廷之上谁都不指望他能够将中华军击败或者赶跑,只是希望他能够凭借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保住朝廷辛辛苦苦组建的江北防线,不要你安定南方,至少要保住北方不再沦丧。
不过即便是清廷派出了大军南下,项玉这边却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中华军在北京城的眼线早已经清军的作战意图打听的一清二楚了,所以项玉也不着急,这个时候准备召回张聪和他的军队,好让他率军北上,拿下耿继茂的半个浙江和半个江苏,只要将他们解决掉,那么江南的局势就算是彻底的平静下来了。
这个时候经过一个多月的休整,赵登明的大军已经进入了云南,正准备对昆明城发动进攻,滇军目前几乎将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在了昆明城中,准备进行垂死挣扎了。
望着昆明的城墙,赵登明有点错愕,三个月前他的军队还在广州城内参与守城,那个时候谁能想到风头正盛的滇军会败退的这么快,只用了一场大战,攻守的双方就调换了,从滇军进攻中华军防守变成了滇军防守中华军进攻了。
不过眼前这座城将是南方最后的一座城市了,只要拿下它,那么整个南方将再无战事了。
面对着中华军的三万大军攻城,胡国柱和夏国相几乎将城中所有的青壮年都强征入伍,让他们参与守城了,只是这些百姓哪里经历过战争,一登上城墙,见到中华军摆下的杀气腾腾的阵势,自己就把自己给吓住了,哪里还能指望他们发挥什么作用。
赵登明让人给守军送信,劝他们投降,中华军保证不伤害他们的生命,只是吴世番年纪虽幼,但是却很有骨气,他将自己的祖父的死全都怪罪在中华军的头上,所以根本就不考虑投降的事情,表示要死战到底。
既然劝降无效,赵登明也不再勉强,于是中华军就开始进攻昆明了,这一战对于中华军来说几乎没有什么难度,城中的守军这个时候不仅装备低劣,士气低落,而且他们在人数上都不占优势,在中华军的猛烈火力的进攻之下,昆明的城墙和几处城门很快就被攻破了,而城内的守军大部分都投降了,吴世番原本抵死不降,却被夏国相硬生生的拖着走了,不过还不等他们逃出城就被中华军士兵追上了,吴世番和夏国相两人都死在了乱军之中,而胡国柱则带着三千多人的军队向南突围,逃出了国境线,跑到了缅甸去了。
昆明一战之后,整个南方就全都被中华军收入囊中了,而张聪这边的三万军队也很快就打到了杭州城下,耿继茂悲愤交加,死在了城中,而他的儿子耿精忠则带着一部分败军度过了长江,向清廷投降了,他们本来就是清朝的臣子,这个时候向清军投降指望他们能够保护自己的安全,不想因为这个时候他们毫无利用的价值,所以清军将他们几个人软禁了起来,军队编入清军自己的队伍之中,至此,南方的三藩就彻底的灭亡了,华夏大地上开始面临南北对峙的局面了。
在占领了南方九省之后,中华军暂时收兵罢战,并不是项玉不想一鼓作气的统一全国,而是因为在这之前,军队辗转征战多时,士兵们都已经疲惫不堪,加上之前的连续作战,使得军中的物资这个时候面临一个短缺的局面,即便是各地的军工厂赶工加点的进行生产,也已经跟不上前线军队的战斗消耗了。
在热兵器时代,作战对后勤的依赖要远大于冷兵器时代,光是士兵的武器弹药的消耗数字就已经十分惊人了。
不过趁着这段时间,各地刚好将土地清查清楚,将原先个藩王及其大臣们罢战的土地全部清理出来,这些土地都是需要用来安置这个时候遍布各地的难民时候用的。
这个时候,除了四川贵州这两个地方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事意外,包括湖南、江西、广东在内的好几个省份都是一片焦土,战乱、匪患、流寇的袭扰使得这些地方的生产活动遭受极大的破坏,项玉之所以不敢急着对江北的清军发动进攻,跟这个情况也有很大的关系。
南方的几个省份目前需要安置的流民人数多达数百万,这些人需要马上的安定下来,不然的话很容易造成向明朝末年那样的情况,到时候只怕局势会变得更加复杂。
不过好在这个时候中华军的手中有大量的粮食,所以能够顺利的将他们送回原先居住的地方,再将被收缴的土地进行分配,这些人也不难安置下来,不过要想对北方用兵,那必须等到这些地方的农民将农作物全部种下去以后才行,不然的话大量的粮食一旦被消耗,第二年在粮食还没有收获之前,中华军的处境就很微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