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战争(一)
明天就是新年了,摸摸兜里,有的只是自己从现代带来的一百多块钱,还有几两金子,为了方便,贾荣将口袋中所有的钱都换成了金子。
贾荣一路来到集市,买了些小礼物,李家村的少年们毕竟还没有长大,过年了,自己应该买点东西去慰问慰问他们,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忙于训练,也没有去看他们,不论怎样,在贾荣的心里,他们都还是一群孩子。
买了一些小东西,贾荣回到了自己的住处,躺在床上想着自己在远方的亲人,贾荣的心里也有一丝触动,也不知道自己在远方的父母怎么样了,知道自己失踪的消息,也不知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自己在这边的状况又该如何告知他们呢,思念着远方的亲人,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在梦里,他的父母骂着他不孝,不声不响的就失踪了,梦见在李家村的秀儿每天都站在村口向远方观看贾荣是否回来,梦见自己在战场被敌人杀死……新年的那天,贾荣还是如以往那样,去训练场训练,不同的是今天的伙食比平时好了太多了;吃过晚饭后,贾荣来到李家村的那群少年所在的住处。
看到贾荣来了,李力、李虎他们几个都激动的迎了上去,围着贾荣叽叽喳喳的问长问短,在他们的心中贾荣就是他们的骄傲。
贾荣将买来的小礼物递给了站在自己旁边的李喜,让他负责发下去;贾荣很享受这种氛围,对李力李虎他们几个的那些小提问也是一一作答。
随后,贾荣又给少年们讲了许多在军中要注意的问题,看着他们逐渐由一个稚嫩少年变的成熟起来,贾荣也是打心眼里为他们高兴。和李家村的孩子们在一起,时间过的很快,直至深夜的时候,贾荣才意识到自己该回去了。
新年过后,训练还是一如往常的训练,就连一向很吊儿郎当的李兵,也训练的很刻苦,很有可能是被贾荣给刺激的;李家村的那群少年每天也是训练的很刻苦,完全可以当做河池县所有士兵的典范。
当新年的钟声远去了半个多月,贾荣接到了郭汜传来的命令,明天出发前往边疆。
来到东汉一年了,终于要上战场了吗?贾荣也不知道自己的心中是期待还是害怕,贾荣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给秀儿的允诺:“在沙场建功立业,博取功名。”自己还是渴望在战场杀敌立功的。
郭汜现在就是董卓的忠实部下,这点贾荣早就知道了,还是一次贾荣请教郭汜武艺时,他无意间说出的;郭汜这次来武威征兵,其实是为董卓征召兵力,讨伐边疆叛乱的少数名族。
这令贾荣心中多少好受一些,毕竟自己的第一站不是在自己的同胞身上进行的。
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急行军,贾荣一行人终于开赴到了战场安定郡高平县,看着无边无际的士兵,看着一望无垠的边疆,贾荣感觉自己的心跳加速;无论怎样自己都只是一个没有上过真正战场的人,虽然懂得比李家村的少年士兵懂得理论多,但那也是自己在后世看书所得的知识。
自己就像一个大学的实践课老师,而自己却从来没有踏入社会实践过,但贾荣却不能表现出丝毫的软弱,他不仅是李家村少年的骄傲,更是河池县两千二百七十七人的脊梁骨。
士兵来到高平的当天,贾荣等负责带士兵过来的校尉,不能称之为校尉,校尉这个官可是太大了,知道进入军中贾荣才有这个概念。
姑且称贾荣他们为领军人,贾荣一行领军人,跟着郭汜,前往董卓营帐报道。
董卓是一个极具西凉大汉特征的军官,长的粗犷无比,粗犷中透露着一股凶悍,董卓的身高并不高,大概有一米六左右;贾荣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粗壮强悍”
郭汜和贾荣一行人急忙向董卓行礼,看着这厮的凶样,行礼那自然都是毕恭毕敬的,别这家伙一不高兴把自己给砍了,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董卓见到大家毕恭毕敬的模样,似乎已经习惯了,发出哈哈的大笑声,贾荣听着有震耳欲聋的感觉;而后董卓对着郭汜说道:“阿多(郭汜的小名),你来的太是时候了,后天,那群叛乱的羌人就要打来了,正好让着群新兵上去练练手。”
一番话说得贾荣目瞪口呆,练手,自己一群新兵去拿强悍的羌人练手,玩笑开大了吧;不过贾荣可不敢质疑董卓的命令,就连郭汜也没有说什么,仿佛已经习惯了董卓的这种做法。
这时董卓身后的一个打扮很文儒的中年站了出来,说道:“嗯,主公之言有理,只有战场才能最快的让一个新兵完成向老兵的蜕变。”
贾荣偷偷用目光打量着这个中年文士,感觉他那阴鸷的目光很可怕,贾荣不敢继续看下去,怕这个中年文士给发现了。
董卓回头对中年文士说道:“文优啊,以后别主公主公的叫着了,你们文人就是喜欢那一套,以后叫我岳父就行了,一家人,不必如此客套。”
中年文士听后连忙说道:“主公,不可,礼法不可废也。”
董卓笑笑没有再说什么。
向郭汜问明了这批到来士兵的情况,董卓摆手让郭汜贾荣一行人退了下去。
贾荣回去后就将这一军令发布给大家,让大家提前有个思想准备。
两天的时间很快的过去了,叛乱的羌人如期而至,看着城下那密密麻麻的骑兵,城楼上的士兵都不自觉的在颤抖;有的甚至想逃跑,但看着城楼上手拿大刀,面无表情的监军队伍,他们还是忍住了心中的想法。就连贾荣看到城下的情况也是不断的缩脖子。
这时候,郭汜带着他的亲兵队伍出现了,李兵也跟在他的身后;郭汜的出现再低落的士气有了一点的回转;郭汜一直对士兵都很好,为人也有能力,一直很得士兵的爱戴,就连贾荣也是长出了一口气,生怕害怕的士兵会吓的一蜂窝的逃跑,平时的训练和真正的战场毕竟是不同的。
郭汜在城楼上做着最后的动员,不断的激励着这群第一次上战场的士兵;贾荣也走到河池县所在士兵的地方,不断的鼓励着大家。
贾荣看着有些已经瑟瑟发抖的士兵,慷概陈词的说道:“士兵们,不要害怕,你们不要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士兵,天生就是为了战场而生存的;只有在不断的战与火的历练中,你们才能成长起来;想想你们远方的亲人吧,他们翘首以盼,期盼着你们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看着士兵们的反应相较刚才已经好多了,贾荣继续说道:“我们的身后,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后退了,遭殃的必定是我们的亲人;拿起你们手中的武器,战斗吧,用你们的长枪,打倒来犯的敌人,我军必胜!”
士兵们听了贾荣的话也是心情激荡,是啊,自己是士兵,敌人来了,我们就应该把他们打退,不然敌人打进来遭殃的是我们自己的家园,我们的亲人也在远方翘首以待。
李家村的少年士兵听了贾荣的话,顿时大叫道:“我军必胜,我军必胜!”
其他的士兵也跟着吼起来,开始是李家村的士兵齐声呐喊,到最后的整个河池县的士兵一起大吼,吼声震天;士兵们突然发现,城楼下面的敌人并不是那么的可怕了,仿佛自己手中的长枪、大刀在下一刻就刺进了他们的胸膛,仿佛自己已经取得了胜利。
郭汜听到河池县士兵方向传来的吼声,举目看向河池县士兵所在的方向,见是贾荣在那激情的讲说着,满意的点点头;而后郭汜看着一群眼前的士兵大吼道:“我军必胜!”
听到郭汜的吼声,不仅河池县的士兵,整个城墙上的士兵都跟着大吼起来。
随后渐渐的整个军队的士气都提升了上去。
下面领军的羌人头领听到城墙上的震天吼声,也露出了凝重的神色;但在他的心目中,汉人是软弱的,每年要向他们输给粮食,在他们的眼里,汉人就是他们的补给;即使汉人士兵吼的再厉害,也胜不过羌人的。
他回头对身后的传令兵低语了几句,整个战场沸腾起来,他们喊着汉朝人不懂的语言,一排排的骑兵朝城墙飞奔而去,在离城墙几十步距离的时候,纷纷将手中的弓箭向城墙上抛射而去。
对着突如其来的弓箭,一群没有什么经验的士兵顿时被射到了许多人;听着同伴在自己旁边不断的呻吟声,刚刚提升的士气顿时下降了不少,在真正的死亡面前,恐惧还是战胜了理智。
发现了城墙下一阵乌拉乌拉的怪叫声,再看着他们一排排向城墙飞奔而来,贾荣当即意识到了情况不妙;他赶紧传令让士兵们都低下头,躲在城墙里面,但还是有一些好奇而探出头的士兵被射到,其他的士兵看见了这种情况,纷纷爬到了城墙下。
贾荣一路来到集市,买了些小礼物,李家村的少年们毕竟还没有长大,过年了,自己应该买点东西去慰问慰问他们,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忙于训练,也没有去看他们,不论怎样,在贾荣的心里,他们都还是一群孩子。
买了一些小东西,贾荣回到了自己的住处,躺在床上想着自己在远方的亲人,贾荣的心里也有一丝触动,也不知道自己在远方的父母怎么样了,知道自己失踪的消息,也不知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自己在这边的状况又该如何告知他们呢,思念着远方的亲人,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在梦里,他的父母骂着他不孝,不声不响的就失踪了,梦见在李家村的秀儿每天都站在村口向远方观看贾荣是否回来,梦见自己在战场被敌人杀死……新年的那天,贾荣还是如以往那样,去训练场训练,不同的是今天的伙食比平时好了太多了;吃过晚饭后,贾荣来到李家村的那群少年所在的住处。
看到贾荣来了,李力、李虎他们几个都激动的迎了上去,围着贾荣叽叽喳喳的问长问短,在他们的心中贾荣就是他们的骄傲。
贾荣将买来的小礼物递给了站在自己旁边的李喜,让他负责发下去;贾荣很享受这种氛围,对李力李虎他们几个的那些小提问也是一一作答。
随后,贾荣又给少年们讲了许多在军中要注意的问题,看着他们逐渐由一个稚嫩少年变的成熟起来,贾荣也是打心眼里为他们高兴。和李家村的孩子们在一起,时间过的很快,直至深夜的时候,贾荣才意识到自己该回去了。
新年过后,训练还是一如往常的训练,就连一向很吊儿郎当的李兵,也训练的很刻苦,很有可能是被贾荣给刺激的;李家村的那群少年每天也是训练的很刻苦,完全可以当做河池县所有士兵的典范。
当新年的钟声远去了半个多月,贾荣接到了郭汜传来的命令,明天出发前往边疆。
来到东汉一年了,终于要上战场了吗?贾荣也不知道自己的心中是期待还是害怕,贾荣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给秀儿的允诺:“在沙场建功立业,博取功名。”自己还是渴望在战场杀敌立功的。
郭汜现在就是董卓的忠实部下,这点贾荣早就知道了,还是一次贾荣请教郭汜武艺时,他无意间说出的;郭汜这次来武威征兵,其实是为董卓征召兵力,讨伐边疆叛乱的少数名族。
这令贾荣心中多少好受一些,毕竟自己的第一站不是在自己的同胞身上进行的。
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急行军,贾荣一行人终于开赴到了战场安定郡高平县,看着无边无际的士兵,看着一望无垠的边疆,贾荣感觉自己的心跳加速;无论怎样自己都只是一个没有上过真正战场的人,虽然懂得比李家村的少年士兵懂得理论多,但那也是自己在后世看书所得的知识。
自己就像一个大学的实践课老师,而自己却从来没有踏入社会实践过,但贾荣却不能表现出丝毫的软弱,他不仅是李家村少年的骄傲,更是河池县两千二百七十七人的脊梁骨。
士兵来到高平的当天,贾荣等负责带士兵过来的校尉,不能称之为校尉,校尉这个官可是太大了,知道进入军中贾荣才有这个概念。
姑且称贾荣他们为领军人,贾荣一行领军人,跟着郭汜,前往董卓营帐报道。
董卓是一个极具西凉大汉特征的军官,长的粗犷无比,粗犷中透露着一股凶悍,董卓的身高并不高,大概有一米六左右;贾荣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粗壮强悍”
郭汜和贾荣一行人急忙向董卓行礼,看着这厮的凶样,行礼那自然都是毕恭毕敬的,别这家伙一不高兴把自己给砍了,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董卓见到大家毕恭毕敬的模样,似乎已经习惯了,发出哈哈的大笑声,贾荣听着有震耳欲聋的感觉;而后董卓对着郭汜说道:“阿多(郭汜的小名),你来的太是时候了,后天,那群叛乱的羌人就要打来了,正好让着群新兵上去练练手。”
一番话说得贾荣目瞪口呆,练手,自己一群新兵去拿强悍的羌人练手,玩笑开大了吧;不过贾荣可不敢质疑董卓的命令,就连郭汜也没有说什么,仿佛已经习惯了董卓的这种做法。
这时董卓身后的一个打扮很文儒的中年站了出来,说道:“嗯,主公之言有理,只有战场才能最快的让一个新兵完成向老兵的蜕变。”
贾荣偷偷用目光打量着这个中年文士,感觉他那阴鸷的目光很可怕,贾荣不敢继续看下去,怕这个中年文士给发现了。
董卓回头对中年文士说道:“文优啊,以后别主公主公的叫着了,你们文人就是喜欢那一套,以后叫我岳父就行了,一家人,不必如此客套。”
中年文士听后连忙说道:“主公,不可,礼法不可废也。”
董卓笑笑没有再说什么。
向郭汜问明了这批到来士兵的情况,董卓摆手让郭汜贾荣一行人退了下去。
贾荣回去后就将这一军令发布给大家,让大家提前有个思想准备。
两天的时间很快的过去了,叛乱的羌人如期而至,看着城下那密密麻麻的骑兵,城楼上的士兵都不自觉的在颤抖;有的甚至想逃跑,但看着城楼上手拿大刀,面无表情的监军队伍,他们还是忍住了心中的想法。就连贾荣看到城下的情况也是不断的缩脖子。
这时候,郭汜带着他的亲兵队伍出现了,李兵也跟在他的身后;郭汜的出现再低落的士气有了一点的回转;郭汜一直对士兵都很好,为人也有能力,一直很得士兵的爱戴,就连贾荣也是长出了一口气,生怕害怕的士兵会吓的一蜂窝的逃跑,平时的训练和真正的战场毕竟是不同的。
郭汜在城楼上做着最后的动员,不断的激励着这群第一次上战场的士兵;贾荣也走到河池县所在士兵的地方,不断的鼓励着大家。
贾荣看着有些已经瑟瑟发抖的士兵,慷概陈词的说道:“士兵们,不要害怕,你们不要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士兵,天生就是为了战场而生存的;只有在不断的战与火的历练中,你们才能成长起来;想想你们远方的亲人吧,他们翘首以盼,期盼着你们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看着士兵们的反应相较刚才已经好多了,贾荣继续说道:“我们的身后,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后退了,遭殃的必定是我们的亲人;拿起你们手中的武器,战斗吧,用你们的长枪,打倒来犯的敌人,我军必胜!”
士兵们听了贾荣的话也是心情激荡,是啊,自己是士兵,敌人来了,我们就应该把他们打退,不然敌人打进来遭殃的是我们自己的家园,我们的亲人也在远方翘首以待。
李家村的少年士兵听了贾荣的话,顿时大叫道:“我军必胜,我军必胜!”
其他的士兵也跟着吼起来,开始是李家村的士兵齐声呐喊,到最后的整个河池县的士兵一起大吼,吼声震天;士兵们突然发现,城楼下面的敌人并不是那么的可怕了,仿佛自己手中的长枪、大刀在下一刻就刺进了他们的胸膛,仿佛自己已经取得了胜利。
郭汜听到河池县士兵方向传来的吼声,举目看向河池县士兵所在的方向,见是贾荣在那激情的讲说着,满意的点点头;而后郭汜看着一群眼前的士兵大吼道:“我军必胜!”
听到郭汜的吼声,不仅河池县的士兵,整个城墙上的士兵都跟着大吼起来。
随后渐渐的整个军队的士气都提升了上去。
下面领军的羌人头领听到城墙上的震天吼声,也露出了凝重的神色;但在他的心目中,汉人是软弱的,每年要向他们输给粮食,在他们的眼里,汉人就是他们的补给;即使汉人士兵吼的再厉害,也胜不过羌人的。
他回头对身后的传令兵低语了几句,整个战场沸腾起来,他们喊着汉朝人不懂的语言,一排排的骑兵朝城墙飞奔而去,在离城墙几十步距离的时候,纷纷将手中的弓箭向城墙上抛射而去。
对着突如其来的弓箭,一群没有什么经验的士兵顿时被射到了许多人;听着同伴在自己旁边不断的呻吟声,刚刚提升的士气顿时下降了不少,在真正的死亡面前,恐惧还是战胜了理智。
发现了城墙下一阵乌拉乌拉的怪叫声,再看着他们一排排向城墙飞奔而来,贾荣当即意识到了情况不妙;他赶紧传令让士兵们都低下头,躲在城墙里面,但还是有一些好奇而探出头的士兵被射到,其他的士兵看见了这种情况,纷纷爬到了城墙下。